實用電梯安全作業法
養成良好的安全操作習慣,是電梯安裝、維保、使用及專職管理人員必需的基本素質。以下為一些實用的電梯安全作業法。
1、“自我保護法”
在電梯的安裝、維修、保養工作中,養成自我保護的習慣,采取“不被別人傷害”的措施,對作業安全十分重要。
例如:在需要檢查、維修電梯的電路或運動部件的時候,操作人員除切斷主電源開關外,應在主電源開關上掛警告牌或上鎖,或將鐵殼開關上的熔斷體拿下放在工具箱里,待作業完成后再安裝上。另外,在檢修制動器、曳引機時,操作人員應按下曳引機上的急停開關;在轎頂作業時,應按下轎頂急停開關及安全鉗動作開關;在底坑作業時,按下底坑急停開關及漲緊裝置安全開關;在更換曳引鋼絲繩時,采用兩個葫蘆起吊,一個起吊,一個保險,采用最少保留兩根繩的方法,分批更換等。
2、“警示保護法”
在電梯的施工作業現場,或是在機房、廳門、出入口機器相對運動危險位置,除了加強現場安全管理,設置防護欄之外,貼張警示標記和涂上安全警示色,可以提高視覺警惕,避免“傷害別人”和“傷害自己”。
例如:井道出入口、廳門口張貼“井道施工,危險勿近”;在井道對重與轎箱接近位置張貼“注意對重”;在機房臨時檢修需短接電路時掛上“短接危險,完工拆除”等。
在控制屏有關部位張貼“高壓危險,注意放電”等警示標志,在機房曳引輪、電梯轉軸、對重、井道底坑護欄、轎頂護欄等危險部位涂上安全警示色等。雖然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時時提醒操作人員和有關顧客,可以減少誤操作和機器的傷害,并且體現了企業的安全形象和服務意識。
3、“稱呼回應”法
電梯是機電綜合、交叉作業較多的機器設備、作業人員常分別在機房、轎頂、底坑、導向輪間、轎內等不同位置操作,除了采用轎內通話器,報話對講機等通訊聯系工具外,操作人員之間呼響回復的習慣顯得異常重要。
4、“3OS”法
操作人員在每次動作之前,仔細認清開關及操作部位,“三思而后行”是操作人員最基本的安全素質。在動手之前暫停片刻,先考慮3OS左右,想一下如何正確的操作,問一下自己的操作會不會傷害機器和別人,確認后再操作。這樣可以避免有人呼喊前就操作,也可以減少注意力不集中或心情焦急造成的事故。
篇2:電梯井道腳手架搭設安全交底
工程名稱:東莞虎門地表廣場二期5、6、7、8、9號樓
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網張掛、腳手架搭設
工種:架子工
1、從二層樓面起張設安全網或隔離棚,往上每隔三層并最多隔10m設置一道安全網或隔離棚。保持完好無損、牢固可靠。
2、拉接必須牢靠,墻面預埋張網鋼筋不小于ф14,鋼筋埋入長度不少于30d。
3、電梯井道防護安全網或隔離棚不得任意拆除,待安裝電梯搭設腳手架,當搭到安全網或陋棚高度時方可拆除。
4、電梯井道的腳手架一律用鋼管、扣件搭設,立桿與橫桿均用直角扣件連接,扣件緊固力矩應達到45~55n.m。
5、腳手架所有橫楞兩端,均與墻面撐緊,四角橫楞與墻面距離,平衡對重一側為600mm,其他三側均為400mm,離墻空檔處加隔排鋼管,間距不大于200mm。
6、腳手架柱距不大于1.8m,步距為1.8m,且要符合電梯鋼梁焊接及電梯安裝要求.每低于樓層面200mm處加搭一排橫楞,橫向間距為350mm,滿鋪竹笆,竹笆一律用鉛絲與鋼管四點綁扎牢固。
7、腳手架拆除順序應自上而下進行,拆下的鋼管、竹笆等須妥善運出電梯井道,禁止亂扔亂拋。
8、電梯井道內的設施,必須由腳手架保養人員定期進行檢查、保養,發現隱患及時消除。
9、搭設腳手架及張設安全網或隔離棚及拆除井道內設施時,操作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和系好安全帶,掛點必須安全可靠。
交底人簽字:
日期: 接受人(全員)簽字:
注:本交底一式三份,班組、交底人、資料保管員各一份。
篇3:安全生產責任制:人貨兩用電梯操作員
一、遵守國家法令,學習熟悉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執行上級安全規章制度和規范要求。
二、遵守執行電梯裝載貨物限量規定和人員限位標準,不準貨物超載和超員。
三、人貨兩用電梯操作員必須經專門培訓部門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
四、拒絕貨物超載和人員超員,如勸阻無效,應停止開機,立即匯報上級處理。
五、上崗前進行試車,并作好試車記錄,發現隱患立即報告上級,派員整改維修,嚴禁帶病運轉,危及安全。
六、執行交接班制度,辦理交接班手續和有關事項,并作好記錄并簽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