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管和磚砌體安全操作規程
1、管塊、磚石料應堆放整齊不得妨礙交通和施工。
2、管塊不得放在土質松軟的溝邊,并不得斜放、立放或重疊與溝邊。
3、由溝上遞管下溝時,可用結實繩索吊放,繩索每隔40厘米打一個結,待溝內人員接妥后,再松開繩索。必要時,可搭木板,但木板的厚度不小于4厘米,移動木板時應注意勿將石土等物帶入溝內,以免砸傷溝內人員。
4、鋪管時,遞管人員應勸阻行人觀看,鋪管與抹縫時應戴手套。
5、回填土時先用細土同時回填管道兩側,并同時夯實,然后分層回填,逐層夯實。
6、塑料管道在回填土時應根據設計要求,布放安全警示帶,然后再逐層回填。
7、使用打夯機回土夯實時手把上應裝按鈕開關,并包絕緣材料,操作應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電源電纜應完好無損。作業嚴禁夯擊電源電纜。嚴禁背著打夯機牽引操作。
8、砌筑人孔時,砌磚高度超過1.2m時,應搭設腳手架作業。
9、腳手架使用前應檢查腳手架手板是否有空隙、探頭板、確認合格后使用;腳手架上堆料量(均布荷載每平方米不得超過200公斤,集中荷載不超過150公斤),碼磚高度不得超過3層側磚。同一塊腳手板上不得超過二人,嚴禁用不穩固的工具或物體在架子上墊高操作。
10、砌筑作業下方不得有人,交叉作業必須設置可靠、安全的防護隔離層,掛線的墜物必須牢固。不得在強頂行走、作業。
11、向基坑內運送材料、砂漿時,嚴禁向下猛倒和拋擲。
12、吊裝人孔上覆應注意下列事項:
(1)、起重機工作的場地應平坦堅實,保證在工作時不深陷不得在傾斜的地面作業,視土質情況,起重機作業位置應離溝渠、基坑有足夠的安全距離。
(2)、作業前應確認發動機傳動部分、制動部分、儀表、鋼絲繩以及液壓傳動等正常,方可正式作業。
(3)、起重機支腿應全部伸出,在撐腳板下墊方木、調整機體、支腿有定位銷的必需插上。
(4)、起重機變幅應平穩,嚴禁猛起猛落臂桿。吊運上覆時,要有專人指揮,其下方不得有人員停留或通過,禁止在吊起來的上覆下面進行作業。
(5)、起重機在作業時不得靠近架空輸電線路,應保持安全距離。
(6)、遇有大雨、大霧、或六級大風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吊裝作業。
13、人孔口圈至少四人抬運,需有人指揮。以免力量不均勻,摔倒傷人。
14、砌好人孔口圈后,必須蓋好內蓋,施工現場沒有警示標示時,大蓋也應蓋好,以防止發生事故。
15、方型人孔蓋、起和蓋時要把邊口擺好,以免落入人孔內,損壞設備和纜線。
16、在完全回土的人孔內工作時,人孔周圍應設警示圍欄,并有專人看守,防止車輛行人落入人孔內。
篇2:飲水安全工程砌體施工方法規程
飲水安全工程砌體施工方法
本工程的砌體構筑物、砌筑砂漿按設計要求進行配制。
一、砌體工程工藝框圖
二、施工工藝
1、工藝流程:
準備施工→磚澆水→排磚撂底(拌制砂漿)→砌磚墻(勾縫)→驗評。
2、磚澆水:磚必須在砌筑前一~二天澆水濕潤,一般以水浸入磚四邊1.5cm為宜,含水率為10%~15%,常溫施工不得用干磚上墻;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達飽和狀態的磚砌墻。
3、砂漿攪拌:
3.1、砂漿配合比應采用重量比,計量精度水泥為±2%,砂、拌合物控制在±5%以內。
3.2、采用機械攪拌,投料順序為砂→水泥→摻合料→水,攪拌時間不少于1.5min。
3.3、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砂漿、水泥混合砂漿一般分別控制在拌合后3h、4h內用完,嚴禁用過夜砂漿。
4、砌磚墻:
4.1、組砌方法:砌體一般采用一順一丁(滿丁、滿條)、梅花丁或三順一丁砌法。
4.2、排磚撂底(干擺磚):一般外墻第一層磚撂底時,兩山墻排丁磚,前后檐縱墻排條磚。根據彈好的門窗洞口位置線,認真核對窗間墻、垛尺寸,其長度是否符合排磚模數,如不符合模數時,可將門窗口的位置適當左右移動。若有破活,七分頭或丁磚應排在窗口中間,附墻垛或其它不明顯的部位。移動門窗口位置時,應注意暖衛立管安裝及門窗開啟時不受影響。另外,在排磚時還要考慮在門窗口中邊的磚墻合攏時也不出現破活。
4.3、選磚:應選擇棱角整齊,無彎曲、裂紋,顏色均勻,規格基礎一致的磚。敲擊時聲音響亮,焙燒過火變色,變形的磚可用在基礎及不影響外觀的內墻上。
4.4、盤角:砌磚前應先盤角,每次盤角不要超過五層,新盤的大角,及時進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時修整。盤角時要仔細對照皮數桿的磚層和標高,控制好灰縫大小,使水平灰縫均勻一致。大角盤好后再復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掛線砌墻。
4.5、掛線:砌筑一磚半墻必須雙面掛線,如果長墻幾個人均使用一根通線,中間應設幾個支線點,小線要拉緊,每層磚都要穿線看平,使水平縫均勻一致,平直通順;砌一磚厚混水墻時宜采用外手掛線,可照顧磚墻兩面平整,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礎。
4.6、砌磚:在地面或樓面上先砌三皮實心磚,空心磚墻砌至梁或樓板下(且空心磚空隙應用砂漿填塞密實),應在7天后方可用實心磚斜砌擠緊,并用砂漿填實。砌磚宜采用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的"三一"砌磚法,即滿鋪、滿擠操作法。砌筑時磚要放平,一定要跟線,"上跟線,下跟棱,左右相鄰要對平"。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為保證墻面主縫垂直,不游丁走縫,當砌完一步架高時,宜每隔2m水平間距,在丁磚立楞位置彈兩道垂直立線,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縫。在操作過程中,要認真進行自檢,如出現有偏差,應隨時糾正,嚴禁事后砸墻。墻不允許有三分頭,不得在上部任意變活、亂縫。砌筑砂漿應隨攪拌隨使用,一般水泥砂漿必須在3h內用完,水泥混合砂漿必須在4h內用完,不得使用過夜砂漿。砌墻應隨砌、隨劃縫,劃縫深度為8~10mm,深淺一致,墻面清掃干凈。混水墻應隨砌隨將舌頭灰刮盡。
篇3:砌體工程安全技術交底記錄表(5)
砌體工程安全技術交底記錄表5
工程名稱:
交底項目:砌體工程
交底內容:
一.建筑砂漿應采用機械拌合,拌合時間自投料完算起,不得少于1.5分鐘。
二.砂漿拌合后和使用時,均應盛入貯灰器內,如砂漿出現泌水現象,應在砌筑前再次拌合。
三.砂漿應隨拌隨用,在初凝前使用完畢。
四.砌體施工應設置皮數桿,根據設計要求,磚規格和灰縫厚度,至皮數桿上標明皮數及豎向構造的變化部位。
五.砌體前應進行必要的試擺,盡量采用主規格塊體,在不夠整磚處如無輔助規格不得砍磚,可用模數相符的燒結磚初砌,砌孔洞應沿墻長方向設置,應避免磚的孔洞朝外,不可避免時,應在砌筑前用細石砼封孔,附墻垛及轉角的磚體應防止包心砌筑和錯縫小于1/3磚長的內通縫。
六.砌體應上下錯縫,其構造應符合規定要求,灰縫應橫平豎直,不得出現透明縫,內外墻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程度不得低于80%,外墻豎向灰縫不得低于60%,嚴禁用水沖漿澆灌,灰縫寬度一般為10mm,但不得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拉結筋或網片必須埋置在砂漿層中。
七.磚砌體的轉角或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對不能同時砌筑或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長度以不小于高度的2/3為宜。
八.隔墻之間或柱之間如不能同時砌筑而不留或斜槎時,必須引出陽槎,并沿墻高每間隔500mm設置水平縫拉結筋,拉結筋的數量為每道均不應小于500mm。
九.砌體接槎時,必須將接槎處的表面清理干凈,澆水潤濕,砂漿應飽滿,灰縫平直,同時應原漿勾縫,致砂漿密實。
十.填充墻砌筑,應與槎架中預埋的拉結筋連接,拉結筋預埋的間距在豎向應等于磚的整能上能下數,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填充墻框架應沿框架柱高每隔500mm,配置不小于2根Φ6拉結筋(末端90度彎鉤,下同)拉筋伸入填充墻內的長度,不應小于墻內的1/5且不應小于700mm。
(2)填充墻長度大于5m時,宜設置構造柱,墻頂端與梁宜有拉結措施,墻高超高4m宜在墻高中部設置與柱連接的通長鋼筋砼水平固梁。
十一.磚應分皮錯縫搭砌,上下皮搭接長度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在水平縫內每道設置不少于2根Φ6的鋼筋,鋼筋兩端均應超過該垂直縫350mm長。
十二.墻與后砌隔墻交接處,應留成陽槎,并沿墻高每隔500mm在水平灰縫內設置不小于2根Φ6鋼筋。
十三.金屬窗應在洞口邊預埋設有金屬預埋件的砼砌塊或素砼砌塊。
十四.隔墻或填充墻的頂面與上部結構的接觸處,應采用主磚斜砌擠緊,在分皮時應準確留出立磚斜砌的高度,磚斜砌的傾角以60度-75度為宜,立磚斜砌宜采用實心磚,并應在墻體砌筑2-3天后進行,用磚厚度不應大于90mm。
十五.留設施工臨時洞口時,洞口側離交接處的墻面不應小于600mm,洞口頂部宜設置過梁,補砌臨時洞口時應先將洞口清理干凈并灑水潤濕,再用與原墻相同的磚被砌嚴密。
十六.墻體內不宜設置腳手架眼,不可避免時順經驗算,但不得在寬度不小于1m的窗間墻,離轉角600mm范圍內,磚過梁內或厚度120mm(含120mm)以下的墻體上設置,對設計規定的洞口管道,溝槽和預埋件等,應在砌筑時預埋或預留,不得在砌好的墻體打鑿。
十七.管線的布置應符合設計要求,預埋應采用直接砌筑,無法做到的可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單側切割,并用細石砼回填密實,嚴禁挖掘,開關盒,接線盒等于采用單側切割埋設,周邊用細石砼填實。
十八.砌體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縫厚度及砂漿飽滿度等,均應按有關規定,隨時檢查并校正。
十九.砌筑過程中,每部架至少抽查三處(每處三塊磚)砌體灰縫的飽滿度,其平均值為內外墻水平灰縫不得低于80%,外墻置豎縫不得低于60%,內外墻(柱)砌體不得出現透明縫。
二十.砌體組砌方法必須正確,上下皮錯縫得當,無碎磚及內通縫存在。
二十一.構造柱拉結措施必須可靠有效,門窗固定牢固,梁下立磚斜砌緊密,其它構造物施工質量符合要求。
交底人簽章:
接受交底人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