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固定用火分類和安全措施

固定用火分類和安全措施

2024-07-18 閱讀 7668

固定用火,顧名思義就是在火災爆炸危險性較小的區域內,劃定一定的范圍,進行的特殊用火作業。一般常見的固定用火單位有“四修”單位、科研單位、分析化驗等輔助單位。由于固定用火區域的火災爆炸危險性較小,容易造成人們的思想麻痹,往往在此類作業中發生事故。為預防固定用火事故的發生,制定安全防范措施至關重要。

一、典型案例

案例1:20**年3月14日10時40分,某化工科研單位操作人員在通風柜中進行催化劑中間體的提取操作,即將裝有已烷提取液的燒杯拿起,準備移出加熱套時,杯中已烷表面突然起火,操作人員則立即用濕毛巾蓋住杯口,但第一次未能奏效,再蓋時,放在旁邊的另一只已烷溶液的三口瓶也被引燃,操作人員立即用1211滅火器進行滅火,但因距離較遠也未能奏效。此時,聞訊趕來的另一名操作人員試圖用塑料桶蓋住著火的三口瓶,未能奏效后,拿起燃燒的三口瓶沖向屋外,途中因火焰將衣袖引燃,燒及手臂,疼痛中失手,三口瓶落地破碎,瓶中約3.5L已烷沿地面燃燒,并將旁邊可燃物體引燃,火勢變大,濃煙滾滾。房間內其他操作人員只能沖出房間,聞訊趕來的職工前來救火,火勢很快得到控制,但黑煙很大,約1.5h后大火被撲滅。在此次事故中,有2名操作人員的表皮被燒傷,實驗室內3組通風柜嚴重燒損,通風管道燒熔損壞,部分電熱設備、攪拌器及部分玻璃儀器等報廢。

案例2:20**年9月5日10時,某化工廠化驗室張某讓當班人員黃某對二樓一色譜儀開機,黃某將色譜儀通入載氣氫氣后,打開主機開關,當打開加熱控制器開關2min后,儀器發生爆炸,致使儀器前門飛出打在2m外的實驗臺上,嚴重變形;幸好黃某打開加熱開關后,轉到儀器側面檢查柱尾氣,未造成人員傷害。

案例3:1999年6月2日,某化驗室油品化分室做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灰份分析,一女工將4個坩堝(每個坩堝內約有20g粒料)放在玻璃鋼通風柜內一個1kW電爐上加熱,離崗用餐,在13時30分左右,發衷牧戲治黽渥嘔穡鶚埔丫艽螅濤硭布浣呃讓致卑噯嗽繃⒓刺嶸廈鴰鵪鰨聳幣鹽薹ń詠治黽洌乇盞繚春笸酥諒ハ隆3時41發,接到報警的消防大隊趕到,及時撲救,14時7分將火撲滅,無人員傷亡,造成通風柜和管道燒毀。

案例4:1996年5月31日8時50分,某公司化驗工在潤滑油調合廠二樓化驗室將煤油和二甲基硅油混合,用5L玻璃燒杯在1kW電爐上直接加熱,不到10min,由于燒杯破裂,油濺到化驗員衣服前襟引起著火,身體燒傷面積達75%,送醫院搶救無效,于6月3日6時15分死亡。

案例5:1995年11月13日,某化驗室鄭某做瀝青分析時脫崗,勺子里瀝青著火,李某把瀝青勺子移開,冷某用水救火,將少量瀝青濺到李某手上,造成燙傷。

通過對以上5起典型事故案例比較分析,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科研、分析化驗等固定用火的過程中發生火災爆炸,其中有儀器設備損壞造成財產損失的一般事故,也有后果嚴重的死亡事故,事故教訓發人深思。如何對固定用火科學地進行分類,劃定管理范圍,加強安全用火管理,杜絕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呢這對科研、分析化驗等非生產的輔助單位提出了一個重要課題。

二、固定用火分類

為便于固定用火的管理,筆者從固定用火的最終用途將固定用火分為3類:

(1)輔助性(維修維護類)固定用火,如各種焊接、切割作業用火。

(2)生產性(科研、分析、化驗類)固定用火,如各種噴燈、酒精燈、火爐、液化石油氣爐、電爐、烘箱、馬福爐、電熱塊、熱電偶、儀器(色譜儀、硫分析儀、原子吸收儀等)等用火;生產性固定用火又可分為無明火產生的加熱類固定用火和產生明火的灼燒類固定用火。

(3)生活性固定用火,如熱飯用微波爐、液化石油氣爐灶用火。

三、固定用火的技術措施

1、防止可燃可爆系統的形成

防止可燃物質(各種易燃化學試劑、易燃樣品、其他可燃物質)、助燃物質(空氣、強氧化劑)、引燃能源(明火、熾熱物體、化學反應熱等)同時存在;防止可燃物質、助燃物質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在爆炸極限范圍內)與引燃能源同時存在。

為防止可燃物與空氣或其他氧化劑作用形成危險狀態,在固定用火生產過程中,首先應加強對固定火源的監控和監管,科學用火;其次,應加強對可燃物的管理和控制,盡量利用不燃或難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和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盡量采取管道化、密閉化生產處理的方式。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引起固定用火區域火災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溫表面、化學反應熱等,應引起充分的注意,并采取嚴格的控制措施。

3、防止火災蔓延

有固定用火的通風柜通風管道穿過隔墻和樓板處,每層水平風管與垂直總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應設防火閥,通風管道應采用非燃燒材料制作。有明火存在的固定用火通風管道,最好單獨設立,直排室外,建議不要穿過樓板,防止發生火災的情況下火災蔓延。

四、固定用火的管理措施

1、建立固定用火安全管理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確保安全生產。”等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要求,基層車間要建立“固定用火管理規定”,形成制度,規范固定用火的行為,具體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由基層車間到消防部門領取(固定用火票),進行風險因素識別并落實措施,經車間負責人、安全監督審核,確定規定用火現場責任人,各責任人簽字確認后上報消防部門檢查、驗收、經直屬單位安全主管部門登記備案。

(2)批準的固定用火票必須在固定用火現場進行張貼,并嚴格在劃定的固定用火范圍內進行用火。固定用火的分析人員既是用火人又是監火人,必須嚴格監控火源和可燃物。

(3)固定用火點周圍不得放置裸露的易燃、可燃物質,應該遠離火源和熱源至少1.5米,如果操作中必須使用易燃、可燃物質,用完后必須撤離固定用火點到安全位置妥善儲存。由固定用火的分析人員進行檢查并落實,確保固定用火安全。固定用火區的現場負責人、車間安全監督、車間領導進行不定期監督檢查。

(4)固定用火點的點火用具要求定位擺放,班組交接。由固定用火的分析人員進行檢查落實,確保點火源完全受控。固定用火區的現場負責人、車間安全監督、車間領導進行不定期監督檢查。

(5)固定用火點的房間內的易燃、可燃物質(主要指氣體和液體物質)必須妥善保管,用后密閉保存,不得暴露,不得靠近火源和熱源。由固定用火的分析人員進行檢查并落實,確保固定用火安全。固定用火區的現場負責人、車間安全監督、車間領導進行不定期監督檢查。

(6)容易產生積炭和易分解出易燃氣體的固定用火點風道設施,必須定期對積炭進行清理,原則上一年進行一次,防止由于積炭過多造成風道火災。固定用火的現場負責人負責組織落實,設備口配合實施,安全口進行監督。

(7)輔助性各種焊接、切割作業區半徑15m內不準有其它可燃物泄漏和暴露;現場的地漏、排水口、各類水封井、閥門井、排氣管管道必須封嚴蓋實。如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或停止用火,防止發生事故。由固定用火的監火人進行檢查并落實,確保安全。固定用火區的現場負責人、車間安全監督、車間領導進定期監督檢查。

(8)嚴禁用明火或電爐加熱易燃液體。

(9)當固定用火點發生可燃、易燃物質大量泄漏等異常情況時,必須停止用火。立即處理泄漏源,房間通風換氣,確認處理安全后方可再次用火。由固定用火的分析人員進行檢查并落實,確保安全。固定用火區的現場負責人、車間安全監督、車間領導進行不定期監督檢查。

(10)監火人對動火現場負責監護,動火作業結束之前,不得擅離現場(色譜分析除外),如發生著火,執行車間火災應急計劃,立即報警,組織撲救、疏散、警戒,將損失降到最低。

(11)固定用火點每年進行1次全面檢查審批,固定用火票使用期限為1年,對不能達到固定用火要求的區域不得批準固定用火。

2、建立并完善消防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

基層車間建立義務消防隊,確定每個隊員的職責,每年對人員組織培訓和演練,特別要加強對存在危險性較大的固定用火點的模擬演練。

3、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投入的“長效保障機制”。

《安全生產法》第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由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予以保證,并對由于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第二十四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鑒于此,進行固定用火的儀器設備、加熱用爐具、焊割設備要符合安全要求。固定用火區現場必須配備足夠、合適、有效的滅火器、固定用火區的現場負責人必須定期進行檢查滅火器完好狀況和現場安全措施。

五、固定用火的安全培訓和教育措施

1、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側重面為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和各種技術標準、規范,了解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脈絡,掌握對整個企業進行安全生產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崗位的資格證書。在消防方面,必須取得省、自治區組織的消防專項培訓合格證,對固定用火的管理全面負責。

2、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在于了解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掌握本崗位固定用火中危險因素和應急處理措施。

3、輔助性(維修維護類)固定用火,如各種焊接、切割作業用火的人員,屬于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能進行相關固定用火。

根據杜邦公司的安全理念,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只要掌握了事故致因理論和預防事故的原理,積極應用“3E”原則,加強管理,及時消除固定用火過程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切斷“火三角”中火災爆炸的途徑,固定用火中的火災爆炸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篇2:固定用火點安全管理辦法

1、許可證及相關管理規定必須掛在醒目位置上,丟失或防火負責人變動時,必須及時通知安全環保處防火監察科。

2、用火器具如:酒精燈、烘箱、電爐子等要定置管理,不得私自變更使用位置。

3、各類油品、易燃物品等必須遠離烘箱、電爐等用火點兩米以上。

4、禁止與工作無關的用火。

5、液化氣管線要定期檢查,確保無滲漏、無變形。發現液化氣泄露時應開啟門窗,關閉閥門,夜間切勿點燈,防止閃爆。

6、用火器具如:酒精燈、烘箱、電爐子等在使用時不得離人,下班時防火責任人要進行檢查、確認,確保安全后方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