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壓氧治療安全管理措施

高壓氧治療安全管理措施

2024-07-18 閱讀 9264

高壓氧治療中除可發生氧中毒、氣栓癥、減壓病等毒副作用外,還存在氧艙燃燒、爆炸等潛在不安全因素,在我國高壓氧醫學發展過程中有許多慘痛教訓,必須引起高壓氧從業人員的高度重視。高壓氧的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從高壓氧科(室)制度管理、設備管理、操作規程、消防制度等多方面加強管理,方可杜絕事故的發生。在此,我們還要特別強調高壓氧艙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有些事故就是由于工作人員疏忽大意造成的。本章僅就高壓氧艙燃爆事故的發生原因、預防辦法和緊急處理等內容介紹如下。

一、燃燒三要素

碳與含碳物質發生劇烈氧化時產生大量的光和熱,稱為燃燒。燃燒三要素是物質燃燒必須同時具備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質可燃物質種類繁多,許多物質只是易燃程度的不同。高壓氧艙內常見的可燃物質有艙內的裝修材料,艙內使用的油漆和涂料,各種吸氧裝具,進艙人員的服裝,以及某些其他易燃物質如化妝品、酒精、油脂等。國外氧艙一般不進行內裝修,而國內許多大型氧艙都進行豪華裝修,從預防艙內燃燒事故的角度看,或從患者治療需要的角度看,這種豪華裝修都是沒有必要的。

2.助燃物質(氧氣)氧氣是助燃物質,沒有氧氣物質就不能燃燒。物質燃燒的速度和強度與氧濃度、氧分壓有密切關系。實驗證明,氣體中的氧濃度>25%時燃燒明顯加劇,氧濃度超過30%即可引起爆炸性燃燒。我國目前規定空氣加壓艙內氧濃度不能超過25%,國外一般限制為23%。氧氣加壓艙內氧濃度一般在70%以上,因此氧氣加壓艙的防火工作更應引起特別的重視。

3.火種在具備有氧氣和可燃物質的條件下,還必須出現明火才能引起燃燒。高壓氧艙內可以發生明火的原因包括:①各種發火物質,如火柴、打火機、電動玩具等;②靜電火花,包括各種化纖物品和摩擦產生的靜電火花,以及高硬度物質碰撞產生的火花;③各種電器設備及其導線產生的火花等。

二、艙內燃燒的強度和速度

因艙內的氧濃度不同而不同。空氣加壓艙燃燒的強度明顯低于氧氣加壓艙,艙內氧濃度如能控制在25%以內,一般不會發生失控性的燃燒。氧氣加壓艙一旦發生火災,后果必定十分嚴重,其燃燒在切斷氧源的條件下往往是短時間極為劇烈的燃燒,一旦艙內氧氣耗盡,燃燒即自然熄滅。艙內燃燒時不僅造成高溫傷害,而且在燃燒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多種有毒氣體,導致艙內人員窒息死亡。

艙內發生火災時,極易造成艙內人員和艙外工作人員的驚惶失措,以致處置不當,從而造成更大的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三、氧艙火災事故的應急處理

當艙內發生火災意外事故時,操作人員應沉著果斷地作出如下處理。

1.迅速關閉供氧、供氣閥門,切斷總電源開關。

2.迅速打開排氣閥、操作安全閥手柄及艙外緊急排氣閥應急排氣,力爭2min內快速減至常壓。

3.設法迅速打開艙門,救出艙內人員。

4.打開滅火器,將余火熄滅。

5.通知醫院相關科室進行搶救。如發生減壓病應設法加壓救治。

6.立即如實報告上級。

7.保護現場。

8.查清起火事故原因。

以上規則應定期(至少每6個月1次)進行演練。

四、高壓氧艙火災的預防

1.空氣加壓艙應采用一切必要的手段控制艙內氧濃度在25%以下,必要時應采取大量通風換氣的方法降低艙內氧濃度。

2.嚴格檢查制度,切實防止將各類火種及易燃易爆物品帶入艙內。

3.進艙人員應一律更換醫院準備的全棉服裝和被褥。

4.各種強電一律不準進艙,應采用冷光艙外照明。氧艙使用的空調裝置及其控制設備應置于艙外,艙內外傳聲系統應采用無火花型設備。生物電監測設備及其他必要的電器電壓應小于24V。氧艙應有良好的接地裝置。

5.目前我國生產的嬰兒氧艙除帶有弱電的測氧儀導線進入艙內以外,沒有任何電源進艙,因此只要保證沒有任何化纖織品或其他雜物進入艙內就不會發生艙內火災。

五、氧艙的安全使用與管理

1.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者,方可開展醫用氧艙醫療業務。

2.醫療機構購置醫用氧艙前,必須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地(市)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設置申請,進行設置審核,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并頒發《醫用氧艙設置批準書》。

3.使用單位必須向取得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AR5級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即醫用氧艙制造許可證)的單位購買醫用氧艙。

4.醫用氧艙投入使用前,應領取《醫用氧艙使用證》,并及時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和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5.醫用氧艙使用單位應執行醫護人員三級負責制。

6.單∕雙人醫用氧艙使用單位應配備醫用氧艙維護管理人員,負責醫用氧艙日常維護保養;多人醫用氧艙的使用單位應配備具有中專或相當于中專以上學歷機電專業水平的醫用氧艙維護管理人員,負責醫用氧艙日常維護保養。

7.醫用氧艙操作人員必須經衛生部指定的機構進行培訓和考核,取得相應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操作;醫用氧艙維護管理人員必須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鍋爐局認可的機構培訓、考核,并取得資格證后,方可上崗工作。

8.醫用氧艙使用單位應配備滿足日常維護保養需要的專用維修器材、工具和物料。

9.醫用氧艙使用單位應結合本單位情況,制訂醫用氧艙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和崗位責任等制度。

10.醫用氧艙使用單位必須制訂緊急情況時的處理措施和方案,并應定期(至少每6個月1次)進行演練。

11.醫用氧艙使用單位須向進艙人員進行安全教育,進艙人員不得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不得穿戴能產生靜電的服裝、鞋、帽。嚴禁沾染油脂的物品置于艙內。

12.空氣加壓艙艙內氧濃度必須控制在25%以下;超過時必須進行置換,置換3min后如達不到要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13.醫用氧艙使用單位不得自行改變艙體結構、供(排)氧系統和供(排)氣系統;也不得自行改變原設計的醫用氧艙加壓介質和增加艙內吸氧面罩。

六、醫用氧艙安全技術檢查

所有在用的各型氧艙均必須通過醫用氧艙安全技術檢查,未經檢查或檢查不符合要求的氧艙應一律停止使用。該項檢查應根據衛生部、勞動部聯合簽發的《醫用氧艙臨床使用安全技術要求》衛醫發[1996]第34號文的要求進行。勞動部鍋爐壓力容器檢測研究中心根據34號文制訂了有關檢查的具體內容、要求和方法,詳見有關法規。

篇2:高壓氧治療科質量安全管理小組工作要點

一、在院長和分管院長的領導下,負責本科室的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并做好安全工作教育。

二、制定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遵守。

三、帶領醫、護、技人員完成各項安全工作任務,解決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中的問題,不斷提高質量與安全責任意識。

四、經常督促落實本科室醫、護、技各項安全工作制度,檢查各項操作規程執行情況,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嚴防差錯事故發生,以保證高壓氧治療安全進行。

五、定期進行氧艙維修、檢驗和安全檢查工作,制定氧艙意外事件的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

篇3:醫院高壓氧治療科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工作職責

一、經常進行質量與安全管理教育,不斷增強質量與安全意識和職業責任感,自覺遵守各項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

二、醫師接診或會診病人后,向病人或其家屬講解治療目的和治療方案,告知高壓氧治療注意事項,根據病情適時安排病人做高壓氧治療。

三、每次治療前,操艙人員必須對每個進艙病人進行認真檢查,不得易燃易爆品帶入艙內。

四、操艙人員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未經醫生同意,不得隨便更改治療方案。

五、嚴格遵守勞動紀律,操艙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不看書報、不做私事、不扯閑談。

六、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不斷督促檢查,促進措施落實。

七、技術人員應定期檢查、定期保養和維修各種設備,使其保持良好工作狀態,不得讓機器和設備帶病工作。

八、未經本室工作人員同意,不得隨意進入治療廳和機房,嚴禁任何人在治療廳和機房內吸煙。

九、如設備發生故障,禁止在設備工作狀態下檢修,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十、定期更換滅火器,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