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全隱患排查及整改措施范本
安全工作是學校基礎性和重要性的工作,是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只有確保學校安定,師生平安,才能保證學校教育教學和各項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為了進一步做好學校安全穩定工作,消除校園內外一切安全穩定的隱患,確保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秩序,我校對學校周邊環境、校園內實驗室、電腦室、辦公室、教工宿舍等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安全工作檢查,及時發現并排除了一系列安全隱患,現將排查結果呈報如下:
一、存在的安全隱患
1.學校操場外側有洗手水管,水龍頭不牢靠,時有滴水。
2.據目前統計,我校單親家庭,還有部分學生是由爺爺、奶奶帶管。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學生心理方面存在問題就相對的要多。由于特殊家庭學生比較多,心理安全教育對于我校來說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3.就學校周邊環境來將,學校附近存在無證經營或不符合食品衛生安全管理要求的地攤、小店、流動攤販現象,這給學生的飲食安全帶來了隱患。同時上學、放學時給學生的交通安全也帶來了隱患。
4.實驗室經重新裝備和粉刷后,部分制度沒上墻。
二、整改措施
1.學校操場外側有洗手水管,水龍頭已經落實后勤及時處理了。
2.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學校及時成立了心理小組,安排了專職的心理健康咨詢兼職教師。同時,安排一定的時間及時給學生進行了心理輔導。
3.校園周邊流動攤點、小店等問題,學校一方面是通過教育學生不要亂買,另一方面通過強行管制的辦法,不允許在學校100米以內擺攤設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4.實驗室制度已經安排后勤及時上墻。
三、采取的其他相關安全措施
1.健全各種制度,嚴禁非教學用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管制器具進入校園,嚴禁機動車輛和閑雜人員進入校園。進出校園要嚴格把關,嚴格登記、驗證。門衛要認真履行職責,絲毫不能懈怠。把好進出校門第一關。
2.對教學樓內的樓梯的扶手,走道的欄桿,用水、用電、用氣等相關設施設備經常檢查、維修。
3.安全工作值周記錄,記錄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責任落實,安全檢查、安全隱患消除等情況。注重易發事故的時間:體育課、勞動課、自習課,區域:樓道、走廊、宿舍、廁所,類型:打架斗毆、翻院墻、交通、用水、用電、火災、自然災害等。
二〇一五年三月
篇2:校園安全隱患排查問責前置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加強全州學校安全管理,全面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建立校園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積極預防校園各類安全事故,切實保障學校和師生員工生命財產安全,確保校園安全穩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本州行政區域內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以及各類民辦學校及培訓機構(以下統稱學校)對自身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改和教育行政部門對所屬學校安全隱患排查整改的監督管理及問責。有關法律法規對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
第二章?安全隱患排查整改的職責
第三條?學校是安全隱患排查整改的責任主體,學校的法定代表人(公辦學校的校長、園長,民辦學校的董事長或其任命的校長、園長)對本學校安全隱患排查整改負全面責任。
第四條?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實行州、縣(市、區)分級監督管理機制。縣(市、區)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所轄學校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對所轄學校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州教育行政部門對本州行政區域內學校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實施監督管理,指導、協調和監督縣(市、區)及直屬學校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
第三章?安全隱患排查的內容及途徑
第五條?本辦法所稱安全隱患,是指學校違反安全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規定,或因其他因素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以及學校相關場所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安全隱患排查的主要內容詳見《黔南州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排查表》(附件一)。
第六條?安全隱患排查的途徑包括學校自行排查、教育行政部門核查(如專項檢查、督導檢查等)、上級部門交辦或其他部門轉辦、群眾舉報等。
第四章?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改
第七條?學校應當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整改的管理制度,逐級落實隱患排查整改責任制,明確責任人,確保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落實。
第八條?學校應當每天組織責任人進行自查,排查各責任區的安全隱患。排查出的安全隱患應及時向學校報告。學校對每天排查出的安全隱患進行登記管理,建立臺賬(詳見附件一),并按照職責分工實施整改。
第九條?鄉鎮教育管理辦公室(中心校)組織人員對轄區內所有學校每周檢查一次,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應及時通知隱患所在學校限期整改。
第十條?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組織人員對轄區內所有學校每月檢查一次,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應下發《校園安全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參照附件二)。學校整改完成后,應向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提交驗收報告,由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驗收。驗收報告內容包括:隱患概況;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隱患的整改方案及結果。
第十一條?州教育行政部門組織人員對轄區內學校每半年檢查一次,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應下發《校園安全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詳見附件二)。學校整改完成后,應向州、縣(市、區)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交驗收報告,州、縣(市、區)兩級聯合組織驗收。?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應參照附件二制作本級《校園安全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
第十二條學校健立建全隱患排查與整改月報制度。每月學校要向縣級教育主管部門提交本月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報告,縣級教育主管部門每月要向州教育局上報學校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報告。報告可以采用電子報表形式。如遭遇安全危機,進入緊急狀況,州教育局將視情況要求學校每周或每日提交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報告。
第十三條?學校在隱患整改過程中,應當采取張掛警示標語、懸掛防護繩及燈光警示等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在整改過程中發生各類事故。
第十四條?學校應自覺接受上級有關部門對隱患排查整改工作的檢查、督促、指導,并按照要求進行整改。
第五章?安全隱患排查整改的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建立安全隱患整改分級掛牌督辦制度。下達《校園安全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的州、縣(市、區)級教育行政部門分別對所檢查出的較大以上安全隱患建立臺賬,進行掛牌督辦。掛牌方式可視情況采用發文公示、網上公示、宣傳媒體公示等方式。各隱患排查機構應及時驗收學校整改情況,直至隱患整改完畢經驗收合格,方可取消備案。
第十六條?負責安全隱患排查整改監督管理的機構,應當對學校安全隱患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定期跟蹤督查,做好督查記錄。對于整改不及時或可能危及安全的較大以上隱患,應按照問責前置的要求立即啟動問責程序。
第十七條?學校要建立健全隱患排查臺賬,科學管理。要具體記錄隱患項目名稱、地點、隱患描述、可能影響的范圍及危害程度、整改時限、整改措施、整改責任人等情況,定期檢查督促。
第十八條?學校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按照職責分工,認真開展各類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做到不走形式、不留死角。對隱患排查、整改不力者,按照問責前置的要求予以問責。
第六章安全隱患問責前置
第十九條?凡學校發現自身存在安全隱患而整改不及時、繼續發展可能發生危及師生安全事故的;或學校自身存在安全隱患而未能及時發現、經教育行政部門發現并告知學校存在安全隱患的;或學校二次及以上被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檢查告知存在較大安全隱患而未作整改的,均按照問責前置的要求啟動安全隱患問責程序。
第二十條?對學校無法獨立完成整改、上報其直接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協調解決而未及時協調解決的安全隱患,如安保經費撥付不到位、校園周邊環境存在安全隱患、違規接送學生車輛等,將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該學校直接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問責。
第二十一條?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下級教育行政部門問責時,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向下級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問責;教育行政部門對所轄學校問責時,由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向學校主要負責人問責。
第二十二條?出現下列情況時可免于問責:(一)被投訴或舉報的隱患在調查核實前學校已經自行整改完畢的;(二)學校發現的安全隱患依靠自身力量無法整改,已經書面上報其直接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該教育行政部門長時間既未協助解決又不予答復的;(三)教育行政部門發現安全隱患依靠自身力量無法整改,書面上報當地黨委、政府,或書面協調有關部門協助解決,當地黨委、政府或相關部門長時間既未解決又不予以答復的;(四)因不可抗力(地震、洪水、雷擊等)造成安全隱患一時難以整改的。上述第二、三款均需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書面報告的原件或復印件。
第二十三條?問責時應當明確規定安全隱患整改的期限;被問責的部門或學校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將隱患整改結果及處理決定上報問責部門。
第二十四條?學校可參照本辦法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和問責前置實施細則。
第七章?安全隱患整改聯席會議制度
第二十五條學校發現的安全隱患依靠自身力量無法整改的,書面上報其直接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由學校安全工作聯系會議辦公室按照《黔南州學校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責任和任務督促協調相關職能部門整改,對整改不及時、繼續發展可能發生危及師生安全事故的或二次及以上被告知存在較大安全隱患而未作整改的,均按照問責前置的要求報請聯席會議召集人啟動安全隱患問責程序。
第二十六條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根據各自職責分工組織人員對轄區內學校的校園及周邊每半年檢查一次,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要及時整改落實。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黔南州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排查表》(附件一)每年需進行一次重新審議或修改完善。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某校園安全隱患排查制度
為保障我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防止各類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明確責任,細化分工,保證校園安全隱患排查落到實處,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安全排查機構,明確分工;抽調專人定期對校園內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排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整改。
二、建立安全隱患排查周制度,定期進行排查。每學期開學前兩周及開學后的前兩周定為校園安全問題普查月,全面檢查校園基礎設施包括教學樓、宿舍,校園建筑、電器設備,消防設施,實訓設備等各種設施存在的安全問題。每月第一周定為安全隱患排查周,由主管校長帶隊,對校園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較全面的檢查整改。每周一定為安全隱患排查日,對重點部位(電器、消防、樓道欄桿等)進行排查。
三、設立舉報箱,在師生中廣泛宣傳安全常識,鼓勵群防群治。
四、明確責任,齊抓共管,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校園安全專題校務會,按照一崗雙責的具體分工,由各科室負責人向校務會匯報本部門職責范圍內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和整改意見。
五、建立校園安全檔案,對存在的問題嚴防死守,限期整改。
六、每月五日前向校領導上報校園安全隱患排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