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大型變壓器損壞事故措施范本
1防止變壓器絕緣損壞事故
運行中的變壓器應檢查和部位滲油現象,變壓器本體無積水,以防止水分和空氣進入變壓器引起變壓器絕緣損壞
變壓器的呼吸器的油封應保持一定油位并保持暢通,干燥劑保持干燥,保證吸濕效果良好
定期檢查保證變壓器的防爆膜、安全釋壓閥完好,防止與空氣直接連通,造成變壓器的油中水份含量增大,使油的絕緣性能變壞。
在給變壓器補油時,應注意儲油柜中的油質合格,防止補油而引起油質惡化,并且禁止由變壓器的底部給油箱補油,防止空氣和油箱底部雜質進入變壓器身中,特別是防止金屬雜質進入變壓器內部。
當輕瓦斯保護動作后發出訊號時,要及時取氣進行檢驗,以判明成分,并取油樣進行色譜分析,查明原因,及時排除。
運行中的變壓器輕瓦斯保護,應當可*地投入,不允許將無保護的變壓器投入運行,如工作需要將保護短時停用,則應有措施,事后應立即恢復
要對變壓器繞組溫度、上層油溫進行重點監視,當接近報警溫度時,要及時對負荷、冷卻器及環境溫度等進行對比性綜合分析,并進行有效控制,爭取做到及時發現變壓器內部的潛在故障
對油流指示器指示位置要仔細檢查,一旦發現潛油泵停運要及時開啟,否則油溫會很快升高威脅變壓器安全運行
經常檢查變壓器的避雷器動作記錄器,并做好動作次數記錄,發現避雷器動作后,應設法停運變壓器并進行檢查
對變壓器本體油樣孔螺栓要重點檢查,防止檢修人員取樣后未緊固造成漏油
變壓器內部故障跳閘后,應盡快切除油泵,停止油泵運行,避免故障中產生游離、金屬微粒等雜質進入變壓器的非故障部分。
防止變壓器的線圈溫度過高,絕緣惡化和燒壞。合理控制運行中的頂層油溫溫升。特別是對強迫油循環冷卻的變壓器,當上層油溫溫升上升超過允許值時應迅速控制負荷,油溫溫升保持在規定范圍內,否則變壓器降負荷運行。在變壓器過負荷運行期間,也必須嚴密監視其油溫溫升在規定值以內,并盡量壓縮負荷,減少過負荷運行的時間,防止長期高溫運行引起絕緣的加速老化。
2防止變壓器損壞事故
定期對變壓器引線接頭進行測溫,防止接觸不良造成過熱。
定期對變壓器冷卻風扇進行檢查,定期對變壓器的絕緣油的色譜分析和化學監督,保證變壓器的油質良好。
經常檢查變壓器的中性點接地情況,防止變壓器過電壓擊穿事故的發生。
經常檢查變壓器的套管清干凈、無裂紋,防止變壓器的套管閃絡。
3變壓器的保護裝置必須完善可*,嚴禁將無保護的變壓器投入運行。如因工作需要將保護短時間停用時,應有相應的措施,事后立即恢復。
4發生過出口或近區短路的變壓器,必須在進行必要的電氣試驗和檢查,以判明變壓器中各部件無變形和損壞。
5加強對充油套管油位的檢查,如發現充油套管中缺油時,應查找原因并進行補油,對有滲漏油的套管應及時處理。
6加強變壓器的防火工作,完善變壓器的消防設施。
篇2:防止大型變壓器損壞互感器爆炸事故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防止變壓器、互感器事故,根據國家電力公司《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電力部《66kV及330kV電壓、電流互感器預防事故的技術措施》、水電部《預防大型變壓器事故的技術措施》、《關于加強變壓器消防設施的通知》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1預防大型變壓器損壞事故:
1.1預防變壓器的絕緣擊穿事故
1.1.1防止水分及空氣進入變壓器
1.1.1.1每年檢查套管頂部、防爆膜、油枕頂部和呼吸管道等處的密封情況,應確實良好,結合檢修進行檢漏試驗。
1.1.1.2強迫油循環的變壓器,對于潛油泵的膠墊、進油閥門桿的密封盤根等,每次檢修后,密封墊應安裝正確,保持完好;不允許使用性能不明的耐油膠墊。潛油泵入口處出現的滲漏油應特別注意。
1.1.1.3呼吸器的油封應注意加油和維護,保證暢通。干燥劑應保持干燥,使用變色硅膠。
1.1.1.4110kV及以上的變壓器應采用真空注油以排除內部的氣泡,其真空度應符合制造廠要求,防止變壓器變形。
1.1.1.5禁止帶電補油或濾油。
1.1.1.6當輕瓦斯保護發信號時,應及時取氣,判明成分,并取油樣作色譜分析,查明原因。如因空氣漏入,使輕瓦斯保護頻繁動作時,也要及時排除故障,不得長期運行。若氣體色譜分析中乙炔含量較高,超過《電氣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的允許范圍,并經過分析表明可能存在放電性故障時,應將變壓器停運,抓緊進行處理。
1.1.1.7氣體繼電器的接線盒應防水,每次檢修后應將防水裝置恢復。
1.1.2防止焊渣及銅絲等雜物進入變壓器
1.1.2.1潛油泵的軸承,應采用E級或D級,可將其改為向心推力球軸承;禁止使用無銘牌、無級別的軸承。油泵應選用轉速不大于1000轉/分的低速油泵。運轉中如出現過熱、振動、雜音及嚴重滲漏油時,應立即停運并及時加以檢修。大修后的潛油泵,應使用千分表檢查葉輪上端密封環外圓的徑向跳動公差,不得超過0.07mm。
1.1.2.2變壓器故障后應盡快切除油泵,避免故障中產生的游離炭、金屬微粒等雜物進入變壓器的非故障部分。
1.1.3防止變壓器絕緣受傷
1.1.3.1變壓器在吊罩檢修時,應防止絕緣受到損傷,勿使鐘罩碰傷引線和支架。在安裝高壓套管時,應注意勿使引線扭轉,不要過分用力吊拉引線,使引線根部和線圈絕緣受傷。套管下部的絕緣筒圍屏,應按制造廠的圖紙和說明安裝,要防止引線碰及圍屏,使絕緣距離不夠,檢查時嚴禁踩在引線的根部。
1.1.3.2變壓器在吊罩,檢查時應擰緊夾件的螺栓和壓釘,防止在運行中受到電流沖擊時線圈發生移位。
1.1.3.3對于經受過出口短路和異常運行情況的變壓器,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必須的試驗和檢查,防止缺陷擴大。
1.1.3.4檢修中需要更換絕緣部件時,必須采用干燥處理合格的絕緣材料或部件。
1.1.3.5加強油的色譜分析工作,提高分析的準確度,對歷年來的數據要進行比較分析,注意特征氣體相對變化量,如發現異常,對油中微水和雜質含量進行測定,綜合判斷,以監視變壓器主絕緣故障。
1.1.3.6變壓器的本體重瓦斯保護應投跳閘,若需退出重瓦斯保護時,應預先制定安全措施,并經安生部經理或電廠副廠長批準,并限期恢復。瓦斯繼電器應1~3年校驗一次。
1.1.4防止線圈溫度過高,絕緣劣化或燒壞
1.1.4.1變壓器的保護裝置必須完善可靠。氣體繼電器應安裝調整正確,定期檢查,消除誤動因素。跳閘直流電源必須可靠。不允許將無保護的變壓器投入運行。如因工作需要將保護短時停用,則應有措施,事后應立即恢復。
1.1.4.2在地震預報期內,根據變壓器的具體情況和氣體繼電器的類型來確定重瓦斯保護投入跳閘或信號。地震引起重瓦斯保護動作跳閘的變壓器,在恢復供電前要經過檢查,確定無異狀才可投運。
1.1.4.3合理控制運行中的頂層油溫溫升,特別對強迫油循環的變壓器更要注意。根據運行情況和測量結果,不同的變壓器在額定負荷下,頂層油溫溫升差別較大,因此,不能以為有些變壓器的頂層油溫溫升較低誤認為出力有裕度,對各種溫度計要每年定期校驗,超溫信號要準確可靠。
1.1.4.4強迫油循環的冷卻系統,必須配置兩個相互獨立的電源,并采用自動切換裝置,應每半個月定期進行切換試驗,有關信號裝置應齊全可靠。
1.1.4.5為保證冷卻效果,風冷卻器應每半年進行水沖洗,水沖洗前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風扇電動機進水損壞絕緣。
1.1.4.6為防止風冷散熱器的風扇電動機大量損壞,風扇葉片應校平衡并調整角度,作好維修工作,以保證正常運行。
1.1.4.7對于31.5MVA及以上的變壓器,應裝設上層油溫的遙測裝置。
1.1.4.8變壓器靠近頂部的油箱壁上應裝設酒精溫度計,以便在必要時校對扇形溫度計的指示。
1.1.5防止中性點過電壓事故
1.1.5.1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中的中性點不接地運行的變壓器,在投運和停運以及事故跳閘過程中,應防止出現中性點位移過電壓;當單獨對變壓器充電時,其中性點必須接地。
1.1.5.2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統中出現孤立不接地系統并產生較高工頻過電壓的異常運行工況,110~220kV不接地變壓器的中性點過電壓保護應采用棒間隙保護方式。對于110kV變壓器,當中性點絕緣的沖擊耐受電壓≤185kV時,還應在間隙旁并聯金屬氧化物避雷器,間隙距離及避雷器參數配合應進行校核。間隙動作后,應檢查間隙的燒損情況并校核間隙距離。
1.2預防鐵芯多點接地及短路故障
1.2.1在每年預試時,應測試鐵芯絕緣,確定鐵芯是否有多點接地。如有多點接地,應查清原因,消除后才能投入運行。
1.2.2穿心螺桿絕緣應良好,應注意檢查鐵芯穿心螺桿絕緣套外兩端的金屬座套,防止因座套過長與鐵芯觸及造成短路。
1.2.3線圈壓釘螺絲應緊固,防止螺帽和座套松動掉下,造成鐵芯短路。
1.3預防套管引起的事故
1.3.1安裝套管時要認真檢查各部位的密封情況,并檢漏,使接線端子帽及注油孔密封良好,嚴防水分從引線進入變壓器內或進入套管內而發生故障。
1.3.2運行、檢修中應注意檢查套管引出線端子的發熱情況,引出線與銅鼻子的焊接,應使用銀焊或磷銅焊接,應無毛刺和尖角,禁止使用錫焊,防止因接觸不良引線過熱開焊引起套管爆炸。
1.3.3每年作套管的介損tgδ和電容量的測量,如發現問題,可聯系廠家檢查處理或更換新套管。
1.3.4如不同型式、尺寸的套管,更換時應注意套管裝入變壓器后尾部的絕緣距離。
1.3.5每年對套管進行清掃,保持清潔,防止積垢閃絡。
1.3.6變壓器檢修套管安裝就位后,帶電前必須靜放,110kV~220kV套管靜放時間不得少于24h。
1.3.7對保存期超過1年的110kV及以上套管,安裝前,應進行局放試驗、額定電壓下套管的介損試驗。
1.3.8作為備品的110kV及以上套管,應置于戶內且豎直放置。如水平存放,其抬高角度應符合制造廠要求,以防止電容芯子露出油面而受潮。
1.3.9套管滲油時,應及時處理,防止內部受潮。
1.4預防引線事故
1.4.1在吊芯(吊罩)檢查時,應注意保持足夠的引線間及對地的絕緣距離,并注意去掉裸露引線上的毛刺及尖角,防止在運行中發生放電擊穿。發現有損傷的引線絕緣,應立即予以修復。
1.4.2各引線接頭應焊接良好。運行中定期進行色譜分析和測量直流電阻,可以及時發現接頭過熱故障。對套管及分裝開關的引線接頭如發現缺陷要及時處理。檢修后應作檢查試驗,保證焊接質量。
1.5預防分接開關事故
1.5.1安裝及檢修中,應對分接開關進行認真檢查。
1.5.2對無載開關應注意檢查彈簧壓力、觸頭表面鍍層及接觸情況、分接引線是否斷裂及緊固件是否松動,對可能產生懸浮電位的撥叉應采取等電位連接措施。每年結合檢修或試驗,將分接開關觸頭轉動幾次,以消除觸頭接觸部分的氧化膜及油污,然后調至所需分接位置,測量直流電阻,合格后方可投入運行。
1.6防止變壓器油質劣化;
1.6.1加強油務管理、監督工作,保持變壓器油質良好。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或隔絕變壓器油和空氣接觸。隔膜袋中空氣要經過裝有干燥劑的呼吸器。
1.6.2已裝有隔膜袋密封的大容量變壓器,應注意隔膜袋口呼吸暢通,注油時應注意防止出現假油位和進入空氣,以免運行中溫度上升時大量噴油和引起重瓦斯保護動作。
1.6.3更換潛油泵時,應打開潛油泵出油側排氣塞,慢開啟潛油泵進油側蝶閥,排完氣關閉排氣塞,將空氣排盡。
1.6.4消除變壓器本體的泄漏,防止水分進入變壓器內,使油質劣化。
1.7防止變壓器火災事故;
1.7.1加強變壓器的防火工作,特別注意對套管的質量檢查和運行監視,防止運行中發生爆炸噴油,引起變壓器著火。運行中應有事故預想。變壓器周圍應有消防設施,一旦發生事故時能盡量縮小事故范圍。
1.7.2進行變壓器干燥時,應事先做好防火等安全措施,并防止加熱系統故障或繞組過熱燒損變壓器。
1.7.3變壓器放油后(器身暴露在空氣中),進行電氣試驗(如測量直流電阻或通電試驗)時,嚴防因感應高壓打火或中斷電流時的電弧引燃油紙等絕緣物。
1.7.4在處理變壓器引線焊接頭及在器身周圍進行明火作業時,必須事先作好防火措施,現場應設置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
1.7.5事故貯油坑應保持在良好狀態,有足夠厚度和符合要求的卵石層。排油管道應暢通,應能迅速將油排出。不得將油排入電纜溝內。室內變壓器也應有貯油池或擋油矮墻,防止火災蔓延。
1.7.6當變壓器起火時,應立即切斷變壓器各側電源,向值長和有關領導報告,并迅速組織人員到現場查看和進行撲救。
?1.7.7加強廠用變壓器室通風機的運行維護工作,防止變壓器室溫度過高。
1.8預防為主,加強維護管理
1.8.1認真按部頒規程進行預防性試驗,發現異常及時處理。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變壓器在吊罩大修后,必須進行現場局部放電試驗。
1.8.2對6kV及以上電壓等級變電設備需每年進行至少一次的紅外成像測溫檢查。
1.8.3對容量在31.5MVA以上變壓器進行繞組變形測試。在遭受近區突發短路后,應做低電壓短路阻抗測試或用頻響法測試繞組變形,并與原始記錄比較,判斷變壓器有無故障后,方可投運。
1.8.4為了更有效地監視變壓器主絕緣故障,例如220kV及以上的變壓器樹枝狀放電故障,應加強油的色譜分析工作,提高分析的準確度。進行歷年來的數據對比分析,應注意特征氣體的相對變化量,如發現異常時,可進行油中微水和雜質含量測定,綜合判斷,必要時可進行現場局部放電測量。
1.8.5在有地震預報的地區,對變壓器必須采取防震措施,防止移位、傾倒、套管斷裂及附件損壞。如取消滾輪和軌道,將變壓器平放在基礎上,在變壓器四角打地錨拉線,對套管拉線要適當放松,加大伸縮接或作軟連接。潛油泵與基礎面要保持一定距離,散熱器之間的連接要加固,防止晃動時損壞。
2預防互感器爆炸事故技術措施
2.1新安裝和檢修后的互感器,要堅持分別按《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第十七篇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篇》和《電氣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的規定進行試驗。在投運前進行油的色譜分析,并盡可能做局部放電和油的含水量測量,作為設備投運時的起始值,并與出廠試驗值相比較,當相差較大時,應注意分析原因,必要時可適當增加試驗項目,以查明原因。
2.2對新安裝和檢修后重新投入運行的互感器,在投運前,要仔細檢查密封情況。嚴禁有滲、漏現象發生。
2.3在安裝、檢修和試驗后,應注意檢查電壓互感器的高壓繞組*端和電流互感器的電容未屏,是否已與接地網可靠連接,避免出現懸空或假接地現象。
2.4對已投入運行的電壓、電流互感器,應采取有效的密封防潮措施。
2.5利用預防性試驗及檢修停電機會,每年要對互感器進行一次仔細的外觀檢查,如密封狀態是否良好,裝有呼吸器的互感器是否正常。
2.6對經試驗確定存在嚴重缺陷的互感器,應及時予以處理或更換。對懷疑存在缺陷的互感器,應適當縮短試驗周期,進行綜合分析,查明原因。當發現運行中的互感器冒煙時,應迅速切斷有關電源。
2.7加強互感器的預防性試驗,其中介質損耗因素和電容量測量、油的色譜分析、油的含水量測量、局部放電測量以及電容型電流互感器末屏絕緣電阻的測量等,對發現進水受潮和局部缺陷都比較有效。在確定設備能否繼續運行時,一定要注意前后試驗結果的對比和多項測試結果的綜合分析判斷。
2.8已安裝好但長期不帶電運行的互感器,在帶電前,應進行試驗和檢查,必要時,可接在空母線上運行一段時間后,再投入運行。
2.9在系統運行方式和倒閘操作上,應注意防止鐵磁振蕩和操作過電壓燒壞互感器。
2.10對于新投運或A級檢修后投入運行的互感器,在充電正常后,應對相合格后,方可正常投入運行。
2.11為減少互感器事故時的影響范圍,應將母線差動保護投入運行,并要注意二次線圈的連接方式,避免電流互感器的U型電容芯底部出現保護死區的問題。
篇3:電力變壓器短路沖擊損壞分析防治措施
經過電力系統內部容量長期的技術改造,整體供電工作可靠程度和穩定性不斷提升,但其中仍埋下某種突出的隱患問題,一些變壓器裝置由于自身抗短路沖擊能力不足,容易滋生沖擊損壞現象,衍生事故比例約占4成左右。因此,本文決定對電力變壓器發生短路狀況下的電流和電動力等實現檢驗和計算,并從中挖掘變壓器在選材、制造工藝和結構設計方面的改造措施,進而提高繞組的機械強度,維護用戶的正常用電生活,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變壓器在運行狀態下如果引發短路危機,其內部隱藏的巨大電流動力將造成機械本身的嚴重損壞。按照我國電力安全標準規定,電力變壓器設備必須具備抵抗不同短路狀況的能力。以往頻頻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設備機械強度較低造成的,如果長期不予以應對,還會影響電網規劃系統的安全效益。
電力變壓器短路沖擊損壞問題的論述
按照過往觀察、實踐工作分析,有關此類結構的損壞形式的特征如下:
機械整體運行期限較短,加上出口處是造成短路危機的高頻區,即便是持續作用的短路電流沒有越過標定值的最高限制,同時能維持正常的保護動作,將故障部位及時切斷。但較為關鍵的是低壓繞組匝間位置短路,經常造成絕緣材質燒毀和導線燒斷現象,單憑更換繞組工作來說,整體結構修復時間就很長,在這個環節中產生的成本規模更是可想而知。
1.1.短路環境下變壓器動熱穩定效應闡述
在變壓裝置內部如果產生短路現象,不同繞組之間流過的實際電流數量將超過額定水平,后期電動力作用雄厚,令裝置失去一定的穩定效果,并造成不同部件的損壞。即便是電流沖擊效果沒有引起繞組部件的變形,但是短路電流長期得不到改善和調整,就會產生一定的熱量,絕緣材料最終將抵受不住熱量危害而損壞,這將嚴重影響電力企業正常供電活動的進展水準。在突發短路問題作用下,電壓相位突變和整體結構阻抗效率決定了變壓器短路電流的大小,尤其是在電動力作用較強的出口位置,單純憑借現下的保護手段是無法及時將故障問題切除的,所以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提升電力機械的強度,并以此維持出口繞組在抵抗短路電流方面的動力穩定性能。
1.2.變壓器短路狀態下整體電動力效果研究
不同繞組之間在短路電流的沖擊下會產生一定規模的漏磁空間,不同因素相互作用將引起電動力效果的進一步擴散。這種漏磁現象主要包括兩種類型的分量內容,即繞組軸向和輻向的分量。繞組內部的短路電流一旦與漏磁現場相互影響時,繞組裝置的輻向電動力就會擴散,對內部結構產生一定的壓力控制,而軸向作用力則按照繞組實際高度對下部結構施加壓力效果。
同時,帶分接線位置存在漏磁附加形式的分量,其中的軸向作用力將圍繞接線繞組不斷蔓延,令分接位置空檔范圍擴張。若要在此種條件下完成變壓裝置抵抗短路性能的提升工作,應注意配合同相位空間內不同繞組之間的安匝平衡條件,并注意繞組的具體高度要保持一致;分接段由于輻向安匝結構不平衡漏磁數量的增加,造成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降低,因此必須對這部分的漏磁問題實施改造。
相關改進措施分析
2.1.具體提高繞組輻向機械強度標準
主要是針對導線的強度效應,對整個繞組結構實現堅固程度控制。在導線材質選擇上,最好配合半硬銅導線、換位材料實現粘合處理,同時將導線輻向厚度加大,配合對空間電流密度的降低,基本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耗效果。
硬紙筒與鐵芯之間要確保不存在任何形式的間隙,只要這種剛性支撐作用長期維持下去,就算繞組結構內部電動力效果突出,也會受到繞組抗輻向壓力的抵制。為了保證輻向繞緊能力的持久,在方案設計活動中要根據立式繞線機和拉緊測量設備實現逐層調節。而變壓裝置機身經過烘干處理后,內部撐條容易發生位移,從而影響裝置穩定性能,所以要全面增加撐條的數量,令線段位置部件間距減小,以此來增加內部繞組的強度效應。
2.2.提高繞組軸向壓緊作用力
繞組的安匝平衡效用將直接決定變壓器短路狀態下的動力范圍,研究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繞組安匝與漏磁數量的分布規律,將一切不穩定因素排除。為了真正提升繞組軸向壓緊力度,應該充分結合不同細節部位的調節手段實現改造。在壓層板的選擇上,通過繞組絕緣范圍和損耗數量角度觀察,一般利用絕緣層壓板實現支撐,但其實際承受得來的機械動力不足,在投入應用過程中極易埋下折斷隱患。所以,在選擇這類層壓板方面,最好維持足夠的厚度條件,并利用性能良好的絕緣膠實現緊密連接,促進整體結構的穩定質量。
最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結構內部繞組分接環節中,為了防止輻向漏磁量的增加,要將這些部件實現單獨安裝和調壓管理,最好設置在結構的最外層部位,這樣就可以全面保證繞組裝置的動穩定水準,防止電流沖擊動作產生的導線燒毀現象,落實人們正常用電生活的改造任務。
變壓裝置的出口短路問題包含多種隱含因素,其結構整體引發的動力效應,主要由短路電流、繞組安匝平衡性能和相關細節調整方式等引起。生產主體在全面重視此類技術問題的同時,應該將設備生產活動中涉及的材質選擇、技術應用、方案選取內容進行徹底更新改革,進而提升電力事業穩定發展的技術水準。這是我國電力變壓器應用性改革長期關注的話題,必須集結一切可靠資源和人員力量落實整體改進,爭取為了人們多元化的用電生活創造更加優越的輔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