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Z物業工程部在旋轉電機上工作安全措施

Z物業工程部在旋轉電機上工作安全措施

2024-07-18 閱讀 6122

物業工程部在旋轉電機上工作安全措施

一、檢修發電機、高壓電動機應填寫第一種工作票,低壓電動機檢修工作可根據口頭命令進行,可不使用工作票。

二、發電場重要機組(鍋爐、汽機、發電機)停電檢修,只需第一天辦理開工手續,以后每天開工時,應由工作負責人經常現場,核對安全措施。檢修期間工作票始終由工作負責人保存。工作全部結束,在辦理工作票結束手續。在同一機組的幾個電動機上依次工作時,可填用一張工作票。

三、檢修發電機,同期調像機必須作好下列安全措施:

A.斷開發電機、同期調像機的斷路器和隔離開關;

B.待發電機和同期調像機完全停止后,在操作把手按鈕;機組的啟動裝置并車裝置插座和盤車裝置的操作把手上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C.若機組可從其它電源獲得勵磁電流,則此電源也必須斷開并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D.調像機有啟動用的電動機時,還應斷開次電動機的斷路器合隔離開關,并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E.將電壓互感器從高、低壓兩側斷開;

F.經驗明無電壓后,在發電機合斷路器間裝設接地線;

G.檢修機組的中性點與其它發電機的中性點連在一起時,則在工作前必須將檢修發電機的中性點分開;

H.檢修機組裝有二氧化碳或蒸汽滅火裝置時,進入風道內工作前,應采取防止滅火裝置誤動的必要措施;

I.檢修機組裝有可堵塞機內空氣流通的自動閘板風門的,應采取措施保證使封口不能關閉,以防止窒息;

四、轉動著的發電機同期調像機既是未加勵磁,亦應認為有電壓。禁止在轉動著的發電機同期調像機的回路上工作,或用手觸摸高壓繞組。必須不停機進行緊急修理時,應先將勵磁回路切斷,投入自動滅磁裝置,然后將定子引出線與中性點短路接地。在拆裝短路接地線時,應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或站在絕緣墊上,并戴防護眼鏡。

五、測量軸和轉動著的發電機上用電源標測量轉子絕緣的工作,應使用專業電刷,電刷上應裝有300mm以上的絕緣柄。

六、在轉動著的電機上調整、清掃電刷及滑環時,應有有經驗的電工擔任并遵守下列規定:

A.工作人員應扣緊袖口,發辯放在帽內,衣袋內不許金屬物件,不使衣服及擦拭材料被機器掛住。

B.工作時站在絕緣墊上(該絕緣墊為長設固定型絕緣墊),不得同時接觸兩極或一級以接地部分,也不能倆人同時進行工作;

篇2:低壓電氣設備二次回路上工作規定

第一節低壓配電盤和低壓回路上的工作

第234條配電室低壓配電盤(開關柜)全部停電作業和部分停電作業,應填寫小組工作票。

在低壓線路上進行接戶線工作和低壓回路上工作(包括車間內各回路及低壓供電的立式盤等),可不填寫工作票,但在不停電的線路上進行接戶線工作時,應有人監護。

第235條低壓回路認定電工作的安全措施:

一、將施工設備各方面的電源斷開;

二、在斷開的開關或隔離開關的操作把手上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志牌;

三、工作前必須驗電。

第236條低壓回路帶電作為的安全措施:

一、應設有監護人和足夠的照明;

二、采取防止短路及接地的隔離措施;

三、用有絕緣把的工具,并站在絕緣物上。

第237條更換熔絲后,恢復送電操作時,應戴手套和護目眼鏡。

第238條低壓線路帶電做接戶線時,上桿前應先分清相線和零線,選好工作位置,記住相序。上桿后,頭部與帶電線路應保持10厘米以上的距離。斷開接戶接時,應先斷開相線,后斷開零線;接線時順序與此相反。

第239條修換燈口、閘盒和電門時,應斷開相線。

第240條在桿下帶電延長接戶線時,應站在干燥絕緣物上進行,而且只能接完一條,包好膠布后再進行第二條的工作,防止接地和短路。

第241條帶電拆、搭弓子線時,應戴護目眼鏡,并應使用絕緣工具,盡量避開陽光直射。

第二節繼電保護和儀表二次回路上的工作

第242條在高壓室和高壓電動機盤上進行繼電保護和儀表的檢查試驗時,應填寫工作票或小組工作票。

第243條在部分停電的保護盤上進行工作時,應將檢修設備與運行設備以明顯的標志隔開(如用紅布遮蓋)。

第244條在保護盤上進行打眼等振動較大的工作時,應有防止運行中設備誤掉閘的措施或通過工作負責人將保護暫停使用。

第245條在帶電的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時,應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嚴禁將電流互感器二次側開路;

二、將電流互感器二次繞組短路時,必須使用短路片或專用短路線。短路妥善可靠,禁止用導線纏繞;

三、禁止在電流互感器與短路端子之間的回路上進行任何工作;

四、工作時必須有人監護,使用絕緣工具,并站在絕緣墊上。

第246條在帶電的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時,應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應有防止二次回路短路或接地的措施。工作時,應使用絕緣工具。必要時,工作前停用有關保護裝置;

二、接臨時負荷,必須通過值班人員的許可,并裝有專用的刀開關和熔斷器;

三、電壓互感器的二次回路通電試驗時,為防止由二次往一次反送電,除應將二次回路斷開外還應采取下一次熔絲管或斷開隔離開關。

第247條檢驗繼電保護和儀表的工作人員,不應進行任何倒閘操作。在做開關傳動試驗時,應事先通知值班員,方可拉、合開關。工作完畢后,請運行人員進行驗收。

篇3:架空和電纜線路上工作安全措施

第一節線路停電工作的安全措施

第148條線路停電工作,除應完成第三、四章規定的有關技術和組織措施外,還應遵守本章的規定。

第149條架空線路或電纜線路的產權屬于用電單位,并自行負責維護者,需由供電局變電站停電時,應事先與供電局用電監察科聯系并辦理停、送電手續。

第150條停電的安全措施完成后,應立即在已停電的線路開關處懸掛“禁止合閘,線路上有人工作!”的標示牌。線路上多組人員同時進行工作時,標示牌的數量應與工作班組數相同。嚴禁約時停、送電。

第151條工作結束后,工作負責人做完質量檢查,拆除所有的接地線,全部工作人員離開工作現場后,方可申請送電。一經申請送電,線路即視為帶電,任何人不得再登桿工作,如需要再進行工作,應重新辦理停電手續。

第二節土方工程

第152條在可能埋有地下電纜和各種管道的地方挖坑或挖電纜溝前應與有關單位取得聯系,查明地下設施的確實位置,做好防護措施。挖坑(溝)過程中應特別小心,盡量使用鐵鍬。無特殊措施時,不許使用機械、鎬、镩等工具。

第153條在土質松軟地帶挖坑時應有防止塌方的措施,如加擋板,撐木等。禁止由下部掏挖土層。

第154條在超過1.5米深的坑(溝)內向上擲土時,應注意防止土石落回坑內,砸傷工作人員。

第155條在居民區和通行道路附近挖的桿坑和電纜溝,應設圍欄或坑蓋,夜間懸掛紅燈。

第156條使用大镩挖坑時,應兩腿分開,站好位置,防止碰傷腳和頭部。

第157條挖電纜溝深度超過1米時,溝旁應隨時有人清土,兩側應清出走道。

第158條挖電纜溝應先檢查工具,挖溝時,人與人之間應保持安全距離,防止碰傷。

第159條遇有堅硬土層和開路面時,使用大錘和鐵桿應帶護目眼鏡。打錘人不應帶手套。扶釬人應蹲在打錘人的側面。

第三節登桿工作

第160條登桿前應先檢查桿根,是否超過安全期限,如超過安全期限或雖未過期限,但有疑問時,應檢查桿根是否牢固。遇有地面沖刷、起土、上拔的塌桿,應先培土夯實或支好架桿,打好臨時拉線(繩)后再行登桿。杉木桿糟朽桿徑二分之一以上者,或松木桿糟朽桿徑三分之一以上者,應打邦樁后再行登桿。新立電桿的桿基未夯實以前,禁止攀登。

第161條登桿前應檢查登桿工具,如腳扣、安全帶、梯子等是否牢靠。安全帶、腳扣、梯子、小繩等的機械強度應符合附錄二的要求。

一、使用腳扣應符合下列規定:

1.腳扣大小應與電桿的直徑相適應;

2.腳扣上必須有大、小皮帶,使用前應檢查是否完整無損。如有豁裂或糟朽應換好后再用;

3.使用膠皮腳扣登桿時,應檢查膠皮層有無脫落、離骨及平滑現象;

4.腳扣使用前,應檢查是否已摔過,如開口過大,過小或歪扭等,都應進行修理。

二、使用安全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安全帶使用前,應檢查有無腐朽、脆裂、老化、斷股等現象,所有鉤環是否牢固,帶上的眼孔有無豁裂;

2.安全帶上的鉤環應有保險裝置,防止自動脫鉤;

3.安全帶應拴在可靠處,禁止栓在橫擔、戧板,桿尖上以及將要撤換的部件上;

4.安全帶栓好后,首先將鉤環鉤好,保險裝置上好后再行探身或后仰,禁止聽響探身。在桿上轉位時,不應失去安全帶保護。

三、使用梯子應符合下列規定:

1.梯子的長度應與施工場所的高度適應;

2.梯子使用前,應檢查是否牢固,有無劈裂。竹、木梯登應為榫連接;

3.梯子的荷重應大于工作人的體重及所荷物的全部重量;

4.梯子豎立與地面的夾角以60度為宜。在光滑及冰凍地面上應有防滑措施;

5.梯子上的工作人員,不應探身,以防止重心偏移摔傷。同時必須把腿別在梯登中間,不要站在最上一凳上工作;

6.梯子應有專人扶著。梯子上有人工作時不應移動梯子根,且梯子下方不許過人;

7.梯子如架在導線上或金屬架構上,應有金屬鉤,金屬鉤與梯子連接必須牢固;

8.梯子不應架在箱、桶、平板車等不穩固的物體上;

9.桿上索梯子時,使用的小繩直徑不宜小于15毫米;

10.雙梯(高凳)下端應設有限制開度的拉練。高度超過4米時,下部應有人扶著,上邊工作人員應盡量拴安全帶作業。

第162條桿上、桿下傳遞工具、材料等,禁止上下拋擲,應用小繩傳遞。小繩禁止拴在安全帶上。

第163條高空作業人員(包括地面輔助人員)應一律戴安全帽。帽殼內無彈力網繩者不許使用。冬季可用皮、棉帽代替安全帽。

高空作業時,桿下不許站人,并應注意行人與車輛。

第四節在帶電線路鄰近或交叉處工作的規定

第164條在帶電線路桿塔上的工作,只能在與導電部分相絕緣的部位上進行,而且應與導電部分保持不小于表1規定的安全距離。

第165條在鄰近(或交叉)其它帶電線路工作時,工作人員與帶電線路的安全距離(包括跨越架子)不應小于下列數值:

10千伏,1.0米;35千伏,2.5米;

110千伏,3.0米;220千伏,4.0米。

檢修的線路應可靠接地。

第166條如果停電檢修的線路在另外一帶電線路上方,原則上應將下方帶電線路停電,否則應制訂安全措施,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一、帶電與停電導線之間的安全距離符合第165條的規定;

二、必須在帶電線路上方搭跨越架或用高車等設備,并應有防止導線脫落、滑跑的措施。

第167條使用絞車等牽引工具時,應接地。拆導線時,亦要將所拆的導線接地,以防止感應電壓。

第168條檢修線路中某一段與帶電線路鄰近、平行時,應在檢修的線路靠近帶電線路的線段上掛好接地線。鄰近帶電的桿塔應掛有“禁止攀登,高壓危險!”的標示牌。

第169條遇有檢修線路與帶電線路平行段較長時,工作開始前,工作負責人應向參加工作的人員指明哪是檢修的線路,哪是帶電的線路,并使全體工作人員辨認清楚無誤后,才能登桿工作,并應在帶電線路的轉角或地形有變化處的電桿上懸掛“禁止攀登,高壓危險!”的標示牌。

第170條同桿并架的線路,一路帶電一路檢修時,應設有專人監護。

第171條鄰近帶電線路的停電工作,使用非絕緣繩索時,至帶電導體的距離不應上于以下規定:

10千伏,1.0米;35千伏,2.5米;

110千伏,3.0米;220千伏,4.0米。

第172條在與帶電線路上方交叉的線路上進行檢修并松動導線時,應在交叉處架設跨越架(或用高車),其架寬應比線路橫擔長出3米,并和線路中心位置相一致。跨越架兩端應有欄線柱。

第五節立、撤電桿工作

第173條立、撤電桿工作要設專人統一指揮。開工前,應講明施工方法和聯系信號。工作人員應有明確分工。在居民區或交通道路上立、撤電桿時,應設專人看管行人和車輛。

第174條立、撤電桿要使合格的起重工具,施工前,應在現場檢查機具是否良好。禁止過載使用。

第175條立、撤電桿過程中,桿坑內禁止有人工作。除指揮人及有關人員外,其他人員應撤至距桿坑1.2倍桿高的距離以外。

第176條立桿過程中,如必須修理坑壁時,應暫停立桿工作,并采取防止桿身滾動的措施。

第177條人工立桿的桿坑應挖有馬道。使用架腿立桿,架腿不應少于兩副,坑內應有滑板。

第178條使用架腿立桿時,桿中心及架腿頂部應在一條地平垂直線上。架腿應受力均勻,只有在桿基完全填平夯實后,方可撤去架腿。使用架腿立灰桿時,架腿鏈應采取防滑措施。

第179條利用舊桿立新桿時,應先檢查桿根,必要時應架裝臨時拉繩或采取其它措施。

第180條使用吊車立、撤桿時,應注意事項:

一、吊車位置應適當,吊車支架應放妥,發現下沉、傾斜時應立即采取措施;

二、鋼絲繩套應系在桿身的適當部位,防止打“前沉”;

三、用吊車拔桿時應先試拔,如有問題應檢查有無卡盤及底盤等其它物體;

四、起吊過程應有專人指揮,分工明確,并與司機明確指揮信號;

五、起重臂下不許站人。

第181條吊車在帶電線路或設備附近工作時,吊臂及被吊電桿應與帶電部分保持安全距離,并應有專人監護。吊車應接地。

第182條對于整體組立桿塔,若用拔桿法立桿時,應制定具體施工安全措施。

第六節放、緊線和撤線工作

第183條在跨越電力和通訊線路、鐵路、公路、河流等處放、撤線時,應搭跨越架,并事先與主管部門聯系,取得同意,爭取現場配合。與帶電線路交叉跨越處應根據本章第四節有關條文的規定做好安全措施。

第184條放線、撤線和緊線工作,均應設專人統一指揮。所有工作人員應明確聯系信號,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工作。

第185條在架設線路的上方或鄰近有帶電線路或設備時,放、緊線過程中,除將導線接地外,還應用小繩拴好,指定專人拽著,防止導線彈碰上方或鄰近帶電線路。

第186條緊線前,應檢查導線有無被樹枝、房檐卡住,被泥土埋住,被冰凍住現像和被其它障礙物防害。

第187條緊線器要根據導線截面大小選用合適,緊線時應慢慢升起,尤其是在大檔距的山區更應注意。

第188條緊、撤線前應先檢查拉線、拉樁。在無拉線、拉樁的電桿上緊線必須打臨時拉線。在緊大截面導線過程中,應有專人觀察拉線、拉樁有無變形現象。緊、撤線時還應注意接線管或接頭,在過滑子或橫擔時有無卡住現象。

第189條用無絞盤的汽車和拖拉機緊、撤線時,需另制定安全措施。

第190條撤線工作禁止剪斷大放,應先用繩索將導線拴牢,剪斷后慢慢松下。

第191條放、撤導線時,若跨越鐵路、公路和通訊、低壓線時,除按本章有關規定采取安全措施外,必須使導線與鐵路、公路等保持如下安全距離:

鐵路公路通訊線和低壓線

水平2.5米0.6米0.6米

垂直6.0米5.5米0.6米

第七節打邦樁和換接腿工作

第192條對受力桿、角度桿以及桿根嚴重腐朽的木桿打邦樁時,應采取防止倒桿措施,并事先檢查拉線。

第193條在變臺桿打邦樁時,兩桿不許同時挖坑。使用大镩時應注意

上方設備,并應防止碰傷地線。

第194條搬運、豎立鋼筋混疑土邦樁時,要互相配合好,防止擠、碰、壓傷。

第八節電纜施工及放、撤電纜工作

第195條挖掘電纜溝前,應掌握有關地面下的管線資料,施工時應有專業人員監護。在公路、鐵路附近施工時應注意來往車輛,并設“車輛繞行”標志,夜間應設紅燈。

第196條敷設電纜前應將溝內雜物清除,敷設時應有人統一指揮。在拐彎處敷設電纜時,人應站在彎角外側。敷設帶防護層的電纜時,應戴手套和墊肩。電纜盤拆下的釘子板應放適當的位置,電纜盤上的釘子應打平。

第197條在停電檢修電纜時,除按工作票制度做好有關停電、驗電、放電、掛地線的安全措施外,在施工前并應施行下列安全措施:

一、進入電纜隧道或人孔井前,應先排除井內濁氣;

二、電纜溝內有兩條及以上電纜平行敷設時,為確實證明哪一條是所要檢修的電纜,應先用音叉鑒別無誤后(即判斷無電壓),再使用安全刺錐放電;

三、使用安全刺錐應注意防止人身觸電事故(即萬一刺錯觸電),安全刺錐應有木柄,扶錐人應穿絕緣鞋,并戴絕緣手套;

四、在判斷電纜時,電纜截面或型號可以作為判斷參考,但不能絕對相信記錄。

第198條運行中電纜有明顯外傷時,工作人員不應觸及電纜外傷部位,處理時應申請停電,不準帶電鋸鋼帶(皮)和用噴燈封補鉛皮。

第199條同一溝內敷設的數條電纜,移動其中運行中的電纜時,除應經領導批準外,還應制定現場安全措施,并有專人指揮。其它電纜亦應加以防護,且移動的電纜長度不應超過100米,移動距離不得超過2米。10千伏及以上的電纜禁止帶電移動。

第200條搬運電纜膠時,應帶防護手套。搬運加熱后的電纜膠時,應用有嘴和帶蓋的桶,傳遞時應注意不要使電纜膠濺出或翻倒。

第201條在高處加灌電纜膠時,下面不準站人,工作人員還應戴防護眼鏡。加熱電纜膠或熔鉛時,工作人員還應系鞋蓋,戴口罩,且站在上風側,現場應有防火和防上水滴入燒熱的電纜膠內的措施,在用勺取熔鉛時,勺應先加熱。

第九節去樹工作

第202條在線路帶電的情況下,砍伐靠近線路的樹木,工作負責人須向全體人員說明線路有電,并布置安全措施。

第203條在導線兩側剪樹枝時,應注意樹枝掉落方向,必要時應加繩索控制,防止樹枝掉在導線上。禁止用手直接從高壓帶電線路上拿下樹枝。

第204條去樹工作應攜帶必要的醫藥。上樹前應觀察有無蜂窩,確定站立位置及去樹方法。上樹時,不許抓脆弱和枯死的樹枝。

第205條去樹工作應有專人監護,除監護樹上工作人員外,必須防止砸傷行人和車輛。

第206條去樹時,禁止把安全帶栓在被鋸的枝叉上,小繩不應拴在身上。

第十節變臺上的工作

第207條在變臺上工作應填寫工作票。如果在同一天,同一線路上,幾處變臺上工作內容完全相同時,可用一張工作票。

第208條在變臺上工作時,如果線路不停電,只能允許在“母式變臺”上工作,并應有專人監護,禁止攀登保險器桿。

第209條在變臺上工作,無論線路是否停電,必須先拉開低壓側隔離開關或取下低壓保險片后,再拉開跌開式熔斷器,并應將已停電的高壓母線在專供接地的處所掛好接地線。

第210條用倒鏈撤換變壓器時,應對變臺的結構進行檢查,看能否承受全部重量。換變壓器用吊車時,應注意吊臂與鋼絲繩對鄰近帶電導體的安全距離。

第211條變壓器在變臺上做試驗時,變臺桿上不許有人。如變壓器在地面上進行試驗時,應在周圍裝設臨時圍欄或紅繩,并應懸掛“止步,高壓危險!”的標示牌,還應有專人監護。

第212條在桿上的電容器臺上工作,安全措施應與變臺上工作的要求相同,但在懸掛接地線前應將電容器放電。

第213條變臺桿為木桿時,應事先對桿根情況進行檢查,如發現有糟朽情況必須先更換邦樁。

第十一節爆破和爆破壓接導線的規定

第214條在山區或流沙地帶進行挖坑工作可以采用爆破法。

第215條爆破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熟悉爆破知識,并經過考試合格才能工作。爆破工作應有專人指揮。

第216條應根據土壤性質、藥量、爆破方法等規定爆破基坑危險區。一般鉆孔悶炮危險區半徑應為50米;土坑開花炮危險區半徑為100米;石坑危險區半徑為200米;裸露藥包爆破的危險區半徑應不小于300米。如用深孔爆破加大藥量時,應按具體情況擴大危險區范圍。

第217條炸藥和雷管應分別有專人保管,運輸、攜帶和存放過程中嚴禁和易燃物放在一起。運輸炸藥時,不應使用拖拉機、自動翻斗汽車、汽車拖車、二輪摩托車、電瓶車、雙套獸力車。運雷管時除不能使用上述車種外,亦不應用自行車。

攜帶雷管人員應坐在駕駛室內(但電雷管不許放在駕駛室內)。行車時,不許高速和急剎車。

第218條運輸中,雷管應有防震防火措施。攜帶雷管時,必須將引線短路。電雷管與電池不應由同一人攜帶。雷雨天不應攜帶電雷管,并應停止爆破作業。在強電場附近不應使用電雷管。

第219條運送和填裝炸藥時,不應使炸藥受到強烈沖擊擠壓。嚴禁使用金屬物體或玻璃棒往炮眼內推送炸藥,應使用木棒輕輕搗實。

第220條電雷管的接線和點火起爆必須由同一人進行。火雷管的導火索長度應能保證點火人離開危險區范圍。點火者于點燃導火索后應立即離開危險區。

第221條爆破現場的工作人員,都應戴安全帽。準備起爆時,除點導火索的人以外,都必須離開危險區并進行隱蔽。

第222條起爆前,要再次檢查危險區內是否有人停留,并設人警戒。放炮過程中嚴禁任何人進入危險區內。

第223條如需在坑內點火放炮時,應事先考慮好點火人能迅速、安全地離開坑內的措施。

第224條雷管和導火索連接時,應使用專用鉗子夾雷管口,嚴禁碰雷汞部分,嚴禁用牙咬雷管口。

第225條如果有啞炮時,應等20分鐘后,再去處理。不應從炮眼中抽取雷管和炸藥。重新打眼時,深眼要離原眼0.6米,淺眼要離原眼0.4米,并與原眼方向平行。

第226條爆破時,應考慮對周圍建筑物、電力線路、通訊線路等設施的影響。如有砸碰的可能時,應采取防護措施。

第227條爆破點距建筑物玻璃窗應在50米以外,否則應采取防止玻璃震破傷人的措施。

第228條施工人員在作業時不準吸煙。

第229條帶電爆破壓接導線時,必須使用火雷管起爆。火雷管連同導火索或拉火管應在地面用金屬物短接,全部屏蔽。帶電爆破壓接導線不宜使用金屬殼雷管。雷管的加強帽也不應向著工作人員,以免爆破時飛出傷人。

第230條工作人員由裝置爆破系統(藥包、導火索、雷管)到點燃導火索的過程,都應與炸藥、雷管處于等電位狀態進行。

第231條導火索的長度應能保證點火人安全地離開危險區。爆破壓接導線的危險距離(半徑)一般為20米。在可能情況下應盡量采用地面起爆。

第232條爆破壓接時,應注意防止絕緣工具和繩索受損。

第233條放炮前,須將雷管、炸藥移開放炮地點,最近不小于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