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劑回收設施方面安全措施
一.對電氣設備的要求
溶劑回收要選擇防爆型的電氣設備,根據劃分的爆炸危險區域,不管是電機、變壓器、低壓開關和控制器(包括傳感器電磁閥用電磁鐵、配電屏等)、燈具、信號和報警裝置等都要選擇防爆型的。
設備的選型要與蒸汽的存在類型相匹配。大功率的鼓風機最好設隔墻防爆裝置,空壓機、冷氣機要設立單獨的房子,送壓縮空氣和冷卻水到現場使用,電氣線路要裝在鋼管里并進行密封;現場風管和管道自動開關用氣動控制,送至現場傳感器使用的24V直流電要加安全柵等。
二.電氣設備和管道必須有良好的接地
摩擦、靜電、和過速輸送液體都可以成為溶劑的點火源,要避免此類隱藏點火源的發生,電氣設備和管道就必須有良好的接地。接地分自然接地和人工接地,自然接地直接與大地可靠的各種金屬構件、鋼筋混凝土建筑的基礎、金屬管道和水工構筑物的金屬樁等相連接;人工接地一般垂直埋設40~50mm直徑的鋼管,或40mm×40mm×(4~50)mm×50mm×5mm的鍍鋅角鐵,或直徑25~30mm、長度2500~3000mm的鍍鋅圓鋼,垂直打入深約800mm的溝內,其根數的多少及排列布置由接地電阻值決定。
三.防雷設施
用于溶劑回收的建筑物及裝置屬第一類防雷建筑物,故應按第一類防雷建筑物設計并配備相關的防雷裝置和物品。
1.避雷針
溶劑回收的建筑物需要安裝避雷針,避雷針一般用直徑25mm的鍍鋅圓鋼做成,長2500mm,端部成尖狀,也可以分叉設置。避雷針應垂直安裝在被保護物的頂部,將避雷針的尾部用鍍鋅圓鋼或扁鐵沿被保護的四壁用支持物往下引,與接地裝置可靠連接。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一般不大于10Ω。
避雷針不但能保護被保護物,還能保護被保護物周圍一定范圍內的建筑物,避雷針的保護范圍是按一定規則經過計算確定的。詳細數據請查閱相關書籍。
2.避雷線和避雷網
溶劑回收的工房如果是平頂工房或者是露天安置,則必須用到避雷線和避雷網。避雷線一般用直徑25~50mm的鍍鋅鋼絞線與架空線路同桿塔架設,架空方法及垂直度與架空線路相同,并且在首尾及中間各部位與接地裝置相連,接地電阻不大于10Ω,最大不得超過30Ω。避雷線不但能保護被保護線路,還能保護被保護線路周圍一定范圍內的設施,避雷線的保護范圍也是按一定規則計算的,此處不詳述。
避雷網的保護范圍是其自身,高度超過30m的建筑物超過部分每三層要拉一層避雷帶網格,溶劑回收少用30m的建筑物,故層間不用拉避雷帶網格。
3.露天外置吸附器和溶劑罐的防雷接地
露天外置的吸附器和溶劑罐的防雷接地主要是為了避免由于雷電火花而引起的油氣爆炸或引起火宅,防止油罐頂蓋被雷電擊穿破壞(一般雷電流頭部能熔化小于5mm厚的鋼板)。防雷等級及相關注意事項這里不詳述。依溶劑罐的大小即內容積(直徑及高度)確定避雷針的高度及根數,小的只設一支,大的多支。
通過上述措施的綜合作用,達到避雷的效果。
篇2:溶劑回收機操作規程
1、正式操作機器之前,先確認已經進行了參數設定。
2、準備好一只干凈的空桶,接收回收好的溶劑,空桶可以是敞口或兩個開口的容器。
3、每次操作前,檢查溶劑冷凝管路是否有阻塞或漏氣現象,檢查安全閥是否銹蝕、污濁,安全閥由維修人員定期更換。并確定蒸汽桶桶蓋的密封墊圈完好性、不漏氣。
4、檢查回收是否有漏氣現象。(保養時完成)
5、當回收機的溫度已冷卻,將廢溶劑倒入蒸餾桶中,注意切勿超過桶內標注的最高液位線。
6、打開開關,進行回收。回收開始前,檢查確認桶蓋已經關好。
7、蒸餾完畢,清理桶中殘渣。打開蒸餾桶之前,必須確定殘渣溫度已經降低到安全清理溫度。一般導熱油溫度80℃以下較安全。
8、每次使用后,必須用壓縮空氣吹掃冷凝管路,保證管路通暢。
9、關閉開關,切斷電源。清潔設備,保持墊圈干凈,使其更耐用。
特別提示:
1、在操作及保養過程中,嚴禁操作人員吸煙,嚴禁任何煙火接近。
2、在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要戴好防護用品,特別是開爐時,必須戴好防護面具,保護自己。
篇3:溶劑回收機安全操作規程
1、使用前注意確定桶蓋及控制箱己上緊﹔電氣設備完好﹔排氣閥順通﹔冷卻風扇運轉正常。
2、放入的進料液平面應低于機器內緣最高液位線,墊圈與桶子接觸地要注意清理干凈,嚴防溶劑蒸氣外泄。
3、操作及保養時,工作者務必配戴工作手套、保護眼鏡、保護面罩。如有不慎溶劑濺入眼睛,應立即用清水沖洗十分鐘,然后送醫院就醫。
4、不能將不同操作過程產生之廢溶劑倒入桶內一起回收。
5、不能將回收槽當作溶劑儲存槽。回收桶內的溶劑要按時檢查,以防滿出,外流到地上。
6、要在開始蒸餾回收溶劑之前,才將溶劑加入回收槽。
7、在操作過程中,請勿接觸發燙部位。
8、操作過程中,請勿打開桶蓋。如發現有任何故障,請關閉電源,并通知維修人員處理,不得亂拆亂裝。
9、在未確定回收己確實執行完畢之前,請勿傾倒回收槽。
10、回收執行完畢后,注意關掉電源。
11、當結束回收蒸餾執行殘渣清除工作之前,請確認殘渣溫度,以免燙傷。
12、必須保證該機器不接近任何煙火。
13、如果意外發生火情,可用干粉滅火器撲救,嚴禁用水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