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層建筑火災隱患預防措施

高層建筑火災隱患預防措施

2024-07-23 閱讀 5120

1.高層建筑火災隱患及原因

(1)高層建筑平面部局環境給火災撲救帶來困難。一些城市,特別是中小城市和高山丘陵城市,因受地形地貌、美化綠化、城市供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般高層建筑的周邊均設有臺階、坡道、道路的隔離帶以及高冠樹木、高空電力供電線路等。也有一些高層建筑位于在步行街旁,而在步行街的兩旁,往往設有固定的設施或攤床攤位。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將直接影響消防車輛裝備的作業和救援,給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帶來困難。

(2)有的高層建筑,內部消防設施問題嚴重。有的高層建筑中設置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消火栓系統、防火墻替代物、防排煙系統、應急照明指示系統、廣播系統等消防設施故障頻發,丟失損壞現象嚴重,無法使用。變配電裝置設置不夠可靠,或消防供電不可靠,常閉式防火門處于常開狀態,防火卷簾、防火墻、窗檻墻等設施被拆除或損壞。有些不法建筑商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購一些未經質監部門認證的不合格消防設備,以次充好,給火災預防和撲救帶來困難。

(3)有的建筑布局和功能使用缺少消防考慮。有的高層建筑在防火分區上不是優先考慮使用防火墻,而是最大化使用防火卷簾。在樓梯的設置上不是盡可能地考慮靠外墻設置在底層直接對外疏散,而是隨意設置。在商品的擺放上不能結合出口的位置而隨意擺置,造成安全出口被商品或攤床攤位遮擋,通道被占用。很多老式高層建筑通常設置敞開樓梯間或一幢建筑只有一個樓梯,少部分設置成封閉樓梯間,但沒有按規范設置防火門,極少設置防煙樓梯問。有的在功能分區上功能復雜,以店代庫,把人員多的場所設在較高樓層,需要獨立分區的場所沒有真正意義的防火分區。把不同管理,不同要求,不同火災危險等級的場所歸在同一建筑物內。因而起火后不能有效將火災控制在局部區域內。

(4)外墻外保溫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外墻保溫系統引發相關的火災事故已經不容輕視。施工單位為獲取更大的利益,采用質量不合格的外墻外保溫材料,而引發的火災事故已屢見不鮮。如上海靜安教師樓“11·15”火災事故就是施工人員對施工過程中的消防安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施工中違規操作引燃建筑外墻保溫材料而發生的。

(5)高層建筑消防管理問題亟待解決。高層建筑內各種消防設施種類多,功能繁雜,難以掌握。而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一般是委托物業公司負責管理。

物業公司人員流動較大,人員文化水平低,責任心較弱。在這種情況下,若想使高層建筑的消防設施設備能夠完好運行和及時報警、及時處理相當困難。還有一些高層建筑由于建設年代較早或業主不交物業管理費等原因,造成沒有物業管理單位的情況,這種高層建筑內的消防設施基本全部處于癱瘓狀態。,(6)火災撲救困難。高層建筑樓層多,建筑面積大,內部結構也非常復雜。同一幢建筑常有多種功能,像商業、金融、飯店、辦公、娛樂場所等,這些場所經常聚集著大量人員,特別是用作賓館、飯店和娛樂場所的高層建筑聚集的人員更多。而用于住宅的高層建筑,因常年住有老人、小孩等弱勢群體,一旦發生火災,情況錯綜復雜,撲救難度大,極易引發群死群傷事故,使得高層建筑消防隱患和火險危機顯得更加突出。

2.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應對措施

(1)政府牽頭,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大多是在使用和管理當中形成的。

故此,加強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是杜絕火災隱患形成最有效的措施。建立一個以政府為主導,消防、綠化、城管、電業、自來水、燃氣、建委、房產、質監、派出所、社區、物業等各部門各司其職的聯動機制,定期召開會議通報情況,研究問題并及時解決,隨時消除火災隱患。

(2)嚴抓高層建筑火災隱患源頭關。高層建筑存在的結構方面的火災隱患,大多與建筑設計人員的設計失誤有關。因此,為了避免高層建筑在建設時帶人火災隱患,應嚴抓建筑的設計環節,建立工程圖紙復審和責任倒查機制,確保工程設計完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公安消防部門要把好消防設計審核關、工程施工監督關、消防驗收關,經審核不合格的工程嚴禁施工,經驗收不合格的單位嚴禁投入使用,要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隨機抽查消防工程是否按原設計施工,防止開發商和施工人員隨意更改設計。

(3)提高建筑結構的耐火等級。高層建筑尤其是高層人員密集場所必須按照國家消防技術規范的要求劃分防火分區,進行防火分隔。吊頂和其他裝飾材料,不準使用可燃材料,宜采用輕鋼龍骨裝飾材料,并應選用經過防火測試合格、核準銷售的防火裝飾材料和絕緣隔熱材料,對原有可燃的木結構建筑和耐火極限較低的鋼架結構建筑,以及可燃的吊頂等,必須進行改建,提高其耐火極限。在鋼屋架和鋼柱上噴涂防火涂料或敷貼防火隔熱材料。安全疏散通道、樓梯間及前室、避難區(間)等是生命之路,其墻面、吊頂、地面均應采用非燃材料裝修。對于高級旅館,其客房的床罩、窗簾以及沙發的包覆材料等,應采用阻燃處理的織物。

高層建筑公共部位場所的地毯,應用阻燃型地毯,并在防火分區分隔的防火門處采取隔斷措施。

(4)制定建筑外保溫材料使用的設計、施工標準。

上海靜安教師樓“11·15”和“2·3”沈陽萬鑫國際大廈火災給我們的教訓極為深刻,外墻可燃材料的使用已成為高層建筑的又一火災隱患,造成隱患的根源在于生產、加工和使用環節,消除隱患的方法也應從根源人手,建設、質檢、工商等有關部門應建立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設計標準,積極采用建筑砌塊構建夾層保溫材料,明確施工的各項技術標準,有關部門應建立保溫材料的生產、加工、使用的各個環節的檢驗、檢測機構,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公安、建設等部門并應確定相關的處罰標準,確保依法制患的實施。

(5)加強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增強自防自救能力。

要根據高層建筑的火災危險性,依據國家有關消防法規,配置相應的滅火器具,特別是新建的高層賓館應安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固定消防設施。避免經營單位由于資金原因,隨意削減消防設施的資金投入和業務開支,致使消防設施嚴重不足、消防設施年久失修、滅火器具得不到更新和補充。一些初期火災不容易被人們察覺,因而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撲救,最終釀成重大火災的發生。因此,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和管理人要定期對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進行維修、保養和測試,使其處于良好狀態。物業、使用單位等要加強監督和管理,制定嚴格的用火用電管理制度和緊急安全疏散方案。高層建筑內設置公眾聚集場所的單位,要嚴禁在營業時進行設備檢修、電氣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維修作業。在焊接切割作業時,必須經過嚴格審批,在落實防火措施后方能作業。電器的使用要符合防火安全要求,從事這些場所的重點崗位、重點工種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技術操作訓練和消防安全培訓,經考試合格方可持證上崗。

(6)健全消防安全組織,加強應急滅火疏散訓練。

根據高層建筑的性質及火災特點,消防安全工作要以自防自救為主,在做好火災預防工作的基礎上,配備一支訓練有素的應急力量,以便在發生火災時,特別在夜間發生火災時,能夠正確處置,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和人員傷亡。高層建筑的物業管理公司經理和全體從業人員應定期進行消防安全培訓,了解和掌握該場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和要求,掌握在發生火災時的應急措施和撲滅初起火災的方法,引導群眾疏散。對火勢擴大的火災,能從容不迫地引導群眾安全疏散。

3.結束語

總之,在全面、正確地分析高層建筑火災隱患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對策并及時消除,高層建筑的火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篇2:高層建筑施工裂縫預防措施

樁基質量取決于勘察、設計、施工等許、多因素,銷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質量事故。對質量事故的分析與處理,是否正確,往往影響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價及工期,嚴重的甚至炸毀整幢建筑物。根據重慶地區的地質特性和我近二十年來在現場實踐經驗,認為造成樁基質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類。

l測量放線錯誤,使整個建筑物錯位或樁位偏差過大。

2單樁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

3成樁中斷事故。如鉆孔灌注樁塌孔,卡鉆。

4灌注樁成樁質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離析、樁身夾泥、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鋼筋錯位變形嚴重等。

5斷樁。灌注砼施工質量失控,發生斷樁事故

6樁基驗收時出現的樁位偏差過大。

7灌注樁頂標高不足。常見的有三種,一是施工控制不嚴,在未達到設計標高時混凝土停澆;另一種雖然標高達到設計值,因樁頂混凝土浮漿層較厚,鑿出后出現樁頂標高不足。

當樁基發生事故后,若處理不及時,結果給工程留下隱患。為了防止類似問題的發生,我總結歷年來處理鉆孔灌注樁基事故的一些經驗,供同行參考。

一、鉆孔灌注樁基事故分析處理的一般程序

二、樁基處理的一般原則

(一)處理前應具備的條件

1.事故性質和范圍清楚。

2.目的要明確,應有預定處理方案。

3.參加的人意見基本一致,并確定處理方案。

4,設計人員認可簽字。

(二)事故處理應滿足的基本條件

ll對事故處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施工期短,方法可靠。

2.對未施工部分應提出預防和改進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三)事故應及時處理,防止留下隱患

1.樁成孔后,應檢查樁孔嵌入持力層深度,巖石強度,沉渣厚度,樁孔垂直度等數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只要有一項不符合設計要求,就應及時分析解決,建設單位代表簽字認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動鉆機,防止以后提出復查等要求而產生不必要的浪費。

2.基樁開挖前必須全面檢查成樁記錄和樁的測試資料,發現質量上有爭議問題,必須意見;致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樁開挖后再來處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四)應考慮事故處理對已完工程質量和后續工程方式的影響。如在事故處理中采取補樁時,會不會損壞混凝土強度還較低的鄰近樁。

(五)選用最佳處理方案。樁基事故處理方法較多,但對方案要進行技術經濟比較,選擇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

三。樁基事故的常用處理方法

常用方法有接樁,補樁,補強,擴大承臺(粱),改變施工方法,修改設計方案等。下面結合事故發生的原因分別介紹幾種方法的應用情況。

(一)接樁法

當成樁后樁頂標高不足,常采用接樁法處理,方法有以下二種。

1.開挖接樁挖出樁頭,鑿去混凝土浮漿及松散層,并鑿出鋼筋,整理與沖洗干凈后用鋼筋接長,再澆混凝土至設計標高。

2,嵌入式接樁當成樁中出現混凝土停澆事故后,清除已澆混凝土有困難時,可采用此法。

(二)補樁法

樁基承臺(梁)施工前補樁,如鉆孔樁距過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載時,可在樁與樁之間補樁。

(三)鉆孔補強法

此法適應條件是基身混凝土嚴重蜂窩,離析,松散,強度不夠及校長不足,樁底沉渣過厚等事故,常用高壓注漿法來處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l,高壓注漿補強

(1)樁身混凝土局部有離析,蜂窩時,可用鉆機鉆到質量缺陷下一倍樁徑處,進行清洗后高壓注漿。

(2)校長不足時,采用鉆機鉆至設計持力層標高;對樁長不足部分注漿加固。

(四)擴大承臺粱法

1.樁位偏差過大,原設計的承臺(粱)斷面寬滿足不了規范要求,此時采用擴大承臺(粱)來處理。

2.考慮樁上共同作用,當單樁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可用擴大承臺(粱)并考慮樁與天然地基共同分組上部結構荷載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擴大承臺(粱)斷面寬度的同時,適當加大承臺(粱)的配筋。

(五)改變施工方法

樁基事故有些是因為施工順序錯誤或方式工藝不當所造成,處理時一方面對事故樁采取適當的補救措施;另一方面要改變錯誤的施工方法,以防止事故的發生。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二種。

1.改變成樁施工順序

如樁布置太密不便施工時,可采用間隔成樁法。

2.改變成樁方法

如成孔樁出現較大的地下水時,采用套管內成樁的方法。

(六)修改設計

1.改變樁型

當地質資料與實際情況不符時,造成樁基事故,可采用改變樁型的方法處理,如灌注樁成樁困難時,可采用打預制樁。

2.改變樁位

灌注樁出現廢樁或遇到地下管線障礙,可改變樁位方法處理。如在江北區大石壩大慶村鉆探基地8#、9#住宅就遇到地下5m左右處理有420天然氣管線就是這樣處理的。

3.上部結構卸荷

有些重大樁基事故處理困難,耗資巨大,只有采取削減建筑層數或用輕質材料代替原設計材料,以減輕上部結構荷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