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水暖與通風安全施工預防措施

水暖與通風安全施工預防措施

2024-07-23 閱讀 5888

1.水暖與通風施工中,安全施工及措施

1.1輸送材料及使用設備運輸的材料如:鋼管、做支架用的型鋼、散熱器、加工風管的鐵板、空調設備等。

主要用到的設備、機械、設施有:塔吊、吊鉤、卡環、倒鏈、鋼絲繩、纖維繩、氧氣與乙炔瓶、電焊機、切割機、鉆孔機(水鉆)、電鉆、射釘槍、套絲機等。

1.2安全施工及預防措施

1.2.1塔吊使用:需將材料或設備吊到施工地點時,如用到塔吊,水暖工必須請示工長,工長同意后,聯系專業開塔吊司機吊材料或設備,水暖工必須嚴格與塔吊司機配合好,將材料或設備掛住,并確認鎖扣已安全鎖緊,才能與塔吊司機發送安全起吊信號,同時確認塔吊下無人作業,同時安排好材料或設備吊到指定地點時,有人接聽塔吊司機信號,并讓材料及設備安全下落,落地后摘鉤告訴吊塔司機。用吊鉤來掛材料或設備時,吊鉤不能硬別或歪扭,以免吊鉤產生變形或被拉直而使材料或設備脫落。同時必須按吊鉤載重能力使用,不能超載。吊裝時,用到卡環,應注意事項:綁扎時應使材料起吊后銷子尾部朝下,以便拉出銷子。

1.2.2倒鏈(手動葫蘆)使用:可用來起吊輕型物件,拉緊桅桿的纜風繩,構件運輸中拉緊捆綁構件的繩索等。水暖施工室外地溝或室外排水管道時,經常用到吊裝型鋼或管道,很方便。

使用前需檢查傳動部分是否靈活,鏈子和吊鉤及輪軸是否有裂紋損傷,手拉小鏈是否有跑鏈或掉鏈等現象。使用時掛上重物后,要慢慢拉動鏈條,當起重鏈條受力后再檢查一次,鏈條部分有無變化,自銷裝置是否起作用,經檢查確認各部分情況良好后,方可繼續工作。倒鏈在起重時,不能超出起重能力,在任何方向起動時,拉鏈方向應與鏈輪方向相同,要注意防止手拉鏈脫槽,拉鏈子的力量要均勻,不能過猛。轉運部分要經常上油,保證滑潤,減少磨損,但不準將潤滑油滲進摩擦片傷人,以防自銷失靈。

1.2.3鋼絲繩及纖維繩使用:水暖施工室外地溝或室外排水管道時,經常用到鋼絲繩及纖維繩吊裝型鋼或管道,往溝槽內下管等,很方便。使用中不準超負荷,不得有銳角和扭曲,吊物時在棱角處要加墊,不準直接接觸,以免造成損傷,降低鋼絲繩的使用期限。鋼絲繩禁止與帶電金屬接觸,以免燒斷或變形后降低抗拉強度。纖維繩具有使用輕便、質軟、攜帶方便,易于綁扎和結扣等優點,水暖通風施工中經常用到,但它只能用于輔助性作業,如溜繩、捆綁繩和受力不大的纜風繩等,每次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妥善處理。不得在起重設備上使用,用后保管好。

1.2.4氧氣與乙炔瓶使用:由于氣割管道時,用到氧氣與乙炔瓶來氣割,操作中需與危險物品和壓力容器接觸,同時又使用明火,如果安全裝置有問題,或違反操作安全規程,就容易造成火災和爆炸事故,所以在管道施工如用到氣割時,一定要安全操作,并做好周圍易燃、易爆安全防護工作。在使用、運輸和儲存時注意:環境溫度不超過400C;超過時,應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

禁止敲擊、碰撞,不得靠近熱源和電氣設備;夏季要防止曝曬,與明火的距離一般不小于10米。

嚴禁放置在通風不良及有放射性線的場所,且不得放在橡膠等絕緣體上。防止傾倒,嚴禁臥放使用,必須裝設專用的減壓器、回火防止器,開啟時,操作者應站在閥口的側后方,動作要輕緩。

氧氣瓶使用中,操作時嚴禁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接觸瓶閥、減壓器。避免受到劇烈震動和沖擊,使用前檢查瓶閥、接管螺紋、減壓器及膠管是否完好。防止滾動、傾倒,不宜平臥使用,應將瓶閥一端墊高或直立。

1.2.5電焊機的使用:為了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除按規定穿防護工作服、防護手套和絕緣鞋外,還應保持干燥清潔。在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焊接工作開始前,應首先檢查焊機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焊鉗和焊接電纜的絕緣是否有損壞的地方。焊機的外殼接地和焊機的各接線點接觸是否良好。不允許未進行安全檢查就開始操作。在狹小空間、船倉、容器和管道內工作時,為防止觸電,必須穿絕緣鞋,腳下墊有橡膠板或其他絕緣襯墊。最好兩人輪換工作,以便互相照看,否則就需有一名監護人員,隨時注意操作人員的安全情況,一遇有危險情況,就可立即切斷電源進行搶救。推刀閘開關時,臉部不允許直對電閘,以防止短路造成的火花燒傷面部。

更換焊條一定要戴皮手套,不能赤手操作。在帶電情況下,為了安全,夾鉗不得夾在腋下去搬被焊工件或將焊接電纜掛在脖頸上。在下列操作時,必須切斷電源才能進行:改變焊機接頭時,更換焊件需要改接二次回路時,更換保險裝置時,焊機發生故障需要進行檢修時,轉移工作地點搬動焊機時,工作完畢或臨時離開工作現場時。

1.3暖通專業安全教育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先受教育,以提高領導的安全管理水平,新工人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加強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如鍋爐司爐、壓力容器操作、金屬焊接作業、建筑登高架設管道作業等。

2.總之,在暖通作業時,首先遵守建筑現場作業要求前提下,結合本專業特殊性,班組制定建筑現場運輸管道或散熱器。

篇2:物業管理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1.0目的

1.1本程序旨在從根源上減少和防止不合格的發生。

2.0適用范圍

2.1本程序適用于對服務及質量體系實際和潛在的不合格采取措施的控制。

3.0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糾正/預防措施的批準和控制。

3.2各部門負責對實際發生的不合格和潛在不合格制訂并實施糾正/預防措施。

3.3質量控制小組負責對糾正/預防措施實施效果進行驗證。

4.0程序要點和實施

4.1制訂措施范圍的界定

4.1.1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制訂糾正措施;

a)連續兩個月部門承擔的質量指示之一未達到規定時;

b)設備、設施維護檢修不及時或未達到適用要求影響提供服務36小時及以上;

c)發生治安、刑事案件時;

d)內部質量審核時的不合格;

e)顧客嚴重投訴時;

f)進行了評審的不合格。

4.1.2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制訂預防措施;

a)當服務質量發生周期性、系統性波動,如不采取措施有可能導致不合格發生時;

b)內部質量審核、管理評審指出的潛在不合格的問題;

c)質量體系運行不暢發生“有事無人管理”或“工作推托、扯皮時”時;

d)對顧客的意見、抱怨、期望進行分析,需采取措施以滿足顧客的需要和期望時。

4.2制訂糾正/預防措施的程序。

4.2.1制訂糾正措施按下列程序辦理;

4.2.2制定預防措施按下列程序辦理

4.3制訂糾正/預防措施的基本要求。

4.3.1必須從根源上分析實際和潛在的問題的原因,不應把糾正與糾正措施混淆。

4.3.2實際的和潛在不合格,起根源可以能是下述一種或多種;

a)人員:

――文化素質不夠,不能接受或掌握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缺乏必要且適宜的培訓;

――缺乏必要的教育;沒有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和責任感。

b)設備(含設施、裝置、測量設備):

――缺乏必要的設備或設備不配套;

――選用的設備與服務的質量要求不相宜;

――維護、保養、調整無規范或未按規范執行。

c)材料(含原材料、元器件、配件、輔材):

――選擇不當,不能滿足設備需求的要求;

――搬運保存不當造成損壞或混料(批);

――使用錯誤;

――標識錯誤或不清。

d)方法(含作業、作業流程):

――必要的規范、作業流程不完整、不適用;

――規范的要求不一致;

――未按規范執行;

――使用失效或作廢的文件。

4.3.3糾正/預防措施必須具體,盡可能定量化,并落實具體實施者和完成期限。措施所涉及的部門應予以實施或配合,并承擔相應責任。

4.3.4糾正/預防措施實施結束后,應提請質量控制小組驗證。措施涉及的資源配置、文件更改或增添應按公司相應文件規定辦理。

4.4跟蹤驗證

4.4.1責任部門應對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和實施效果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及時向質量控制小組報告,質量控制小組對實施和效果進行檢查驗證,并向管理者代表報告。

4.4.2管理者代表應對檢查和驗證情況作出反應。達到預期目標的責成有關部門納入相關文件或形成

新的文件予以鞏固,對未按措施實施或實施結果未達到預期目標的應予以批評、考核并責成質量控制小組再次填發糾正/預防措施表,由責任部門重新分析,再次制訂并實施措施。

4.5記錄

4.5.1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和驗證應及時記錄于《糾正和預防措施表》。

4.5.2糾正和預防措施已驗證完成的,《糾正和預防措施表》由行政人事部保存,保存期限按公司檔案管理制度執行,未完成的由實施部門保存。

5.0引用文件和記錄表格

5.1《內部質量審核控制程序》

5.2《不合格控制程序》

5.3《管理評審控制程序》

5.4《糾正和預防措施表》

5.5《糾正/預防措施登記表》

篇3:制鞋職業中毒預防措施

全國各地相繼發生了多起苯及其化合物職業中毒事故,如河北省白溝鎮箱包加工企業發生苯中毒致6人死亡,浙江溫嶺制鞋企業發生正己烷中毒4人,北京某包裝廠發生20人苯中毒致1人死亡1人病危,等等。中毒事故多發生在制鞋、家具制造、玩具制造、皮革、箱包、包裝、涂料等行業,以上行業中所使用的膠粘劑、油漆大多含有苯及化合物等。

這些事故現象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中毒事故的共同特點是:作業人員大多是農民工,盲目無知,缺乏職業防護意識;生產企業多為家庭作坊或小型加工企業,技術水平低、工藝落后,作業環境條件差,無職業防護措施等。

臨床表現:

1、急性中毒一般見于生產環境中意外事故如爆炸、燃燒等或在通風不良的條件下進行苯作業,而又缺乏有效的個人防護等。(1)、急性輕度中毒,表現為頭痛、頭暈、咳嗽、胸悶、興奮、步態蹣跚等。(2)、急性重度中毒,表現為神志模糊、血壓下降,肌肉震顫,呼吸淺快、脈搏快而弱。搶救及時經數小時或數天可恢復健康,但嚴重者也可因呼吸中樞麻痹死亡。

2、慢性中毒表現為癥狀逐漸出現,以血液系統和神經衰弱癥候群為主,表現為血白細胞、血小板和紅細胞減少、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嚴重者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白血病、死亡。

治療原則:

1、急性中毒,應迅速將中毒者移至空氣新鮮處,脫去被毒物污染的衣服,用溫水清洗皮膚并注意保暖。必要時吸氧,若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出現眼睛被灼傷的,應立即用清水徹底沖洗,并涂敷可的松眼藥膏。另以對癥處理預防腦水腫的發生,機制不明可用大量維生素C等。

2、慢性中毒,治療主要針對改善神經衰弱或出血癥狀,以及升白細胞及血小板治療,另給予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對癥支持治療。

預防措施:

1、加強對涂料、粘膠劑等的使用和管理,用毒性較低的物質代替苯作溶劑,避免使用劣質原料,生產車間應安裝通風和排毒設施。

2、對農民工應做就業前的體檢,每年體檢一次;檢查白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定量。必要時可做血小板計數、白細胞分類和骨髓象檢查。

3、對農民工應加強健康教育,增加農民工的自我防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