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裝作業風險分析
序號風險分析安全措施確認人1無證操作吊裝和指揮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2指揮混亂非緊急意外情況下,現場專人統一指揮,信號明確。3無警戒線或警示標志有完善的吊裝方案,劃定警戒線,設置安全標志,禁止非施工人員入內。4作業條件不良①夜間作業現場要有足夠的照明。②遇暴雨、大霧及6級以上大風等惡劣氣象條件,須停止作業。5未嚴格執行吊裝作業“十不吊”①指揮信號不明或亂指揮不吊;②超負荷或物件重量不明不吊;③斜拉重物不吊;④光線不足,看不清重物不吊;⑤重物下站人不吊;⑥重物埋在地下不吊;⑦重物緊固不牢,繩打結,繩不齊不吊;⑧棱刃物件沒有放墊措施不吊;⑨安全裝置失靈不吊;⑩重物超過人頭不吊。6涉及危險作業組合,未落實相應安全措施①吊裝過程中如需阻斷道路交通,應辦理《斷路作業證》。②吊裝現場,作業人員登2米以上高處作業時,應辦理《高處作業證》。③涉及其他危險作業須辦理相關作業證。
篇2:高空作業起重吊裝作業應急措施
1、懸空高處作業人員應掛牢安全帶,安全帶的使用與佩帶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安全帶》(GB6095)的有關規定。
2、建筑施工過程中,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網對建筑物進行封閉(或采取臨邊防護措施)。
3、建筑施工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措施對施工現場和建筑物的各種孔洞蓋嚴并固定牢固。
4、對人員活動集中和出入口處的上方應搭設防護棚。
5、高空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應在施工方案中確定,并在施工前完成,最后經驗收確認符合要求。
6、高空作業的人員應按規定定期進行體檢。
7、工作邊沿無維護設施或維護高度低于800mm的,必須設置防護主設施;水平工作面防護欄桿高度為1.2m,防護欄桿用安全立網封閉,或在欄桿底部設置高度不低于180mm的擋腳板。
8、在孔與洞口邊的高處作業必須設置防護設施,包括因施工工藝形成的深度在2m及以上的樁孔邊、溝槽邊和因安裝設備、管道預留的洞口邊等。
9、較小的洞口,應采用堅實的蓋板蓋嚴,蓋板應能防止移位;較大的洞口除應在洞口采用安全網或蓋板封嚴外,還應在洞口四周設置防護欄桿。
10、墻面處的豎向洞口(如電梯井口、管道井口),除應在井口處設防護欄桿或固定柵門外,井道內應每隔10m設一道平網
11、梯子不得墊高使用。梯腳底部應堅實并應有防滑措施,上端應有固定措施,折梯使用時,應有可靠的拉撐措施。
12、作業人沒應從規定的通道上下,不得任意利用升降機架體等施工設備進行攀登。
13、在周邊臨空狀態下進行高空作業時應有牢靠的立足處(如搭設腳手架或作業平臺),并視作業條件設置防護欄桿、張掛安全網、佩帶安全帶等安全措施。
14、鋼筋綁扎、安裝骨架作業應搭設腳手架。不得任意利用升降機架體等施工設備進行攀登。
15、澆注離地2m以上混凝土時,應設置操作平臺,不得站在模板或支撐桿上操作。
16、交叉施工不宜上下在同一垂直方向上的作業。下層作業的位置,宜處于上層高度可能墜落半徑范圍以外,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安全防護層。
17、各種拆除作業(如鋼模板、腳手架等)上面拆除時下面不得同時進行清整;物料臨時堆放處應離邊沿不應小于1m。
18、建筑物的出入口,升降機的上料口等人員集中處的上方,應設置防護棚。防護棚的長度不應小于防護高度的物體墜落半徑的規定。
19、參加起重吊裝作業人員,包括司機、起重機、信號指揮、電焊工等均應屬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是經專業培訓、考核取得合格證、并經體驗確認可進行高處作業的人員。
20、大型起重吊裝作業前應詳細勘察現場,按照工程特點及作業環境編制專項方案,并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其內容包括:現場環境及措施、工程概況及施工工藝、起重機械的選型依據、起重扒桿的設計計算、地錨設計、鋼絲繩信索具的設計選用、地耐力及道路的要求、構件堆放就位圖以及吊裝過程中的各種防護措施等。
21、起重機械進入現場后經檢查驗收,重新組裝的起重機械應按規定進行試運轉,包括靜載、動載試驗,并對各種安全裝置進行靈敏可靠度的測試。扒桿按方案組裝后應經試吊檢驗,確認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2、汽車式起重機除按規定進行定期的維修保養外,還應每年定期進行運轉試驗,包括額定荷載、超載試驗,檢驗其機械性能、結構變形及負荷能力,達不到規定時,應減載使用。
23、起重吊裝索具吊具使用前施工方案設計要求進行逐件檢查驗收。
24、起重機運行道路進行檢查,達不到地耐力要求時應采用路基箱等鋪墊措施。
25、起重吊裝各種防護措施用料、腳手架的搭設以及危險作業區的圍圈等準備工作符合方案要求。
26、起重吊裝作業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內容包括吊裝工藝、構件重量及注意事項。
27、超載或物體重量不清時不應操作;超載或物體重量不清不應操作,如吊拔起重量或拉力不清的埋置物體,及斜拉斜吊等;禁止起吊時歪拉斜拽;被吊物體上有人或浮置物禁止操作;吊重物應綁扎平衡、牢固,重物棱角處與鋼絲繩之間應加襯墊;吊運時,不得從人的上空通過,吊臂下不得有人;吊裝氣瓶等必須用專門吊籃。
28、重物起升和下降速度應平穩、均勻,不得突然制動;左右加轉應平衡,當回轉未停穩前不得作反向動作;起吊在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時,嚴禁降落臂桿或同時進行兩個動作。
29、起吊物件應拉溜繩,速度要均勻,禁止突然制動和變換方向;操作控制器時,不得直接變換運轉方向。
30、當(履帶)起重機如需帶載行走時,載荷不得超過允許起重量的70%,行走道路應堅實平整,重物應在起重機正前方向,重物離地面不得大于500mm,并應拴好拉繩,緩慢行駛;嚴禁長距離帶載行駛。起重機的地面松軟不平時,起吊禁止同時進行兩個動作。
31、用兩臺或多臺起重機吊運同一重物時,鋼絲繩應保持垂直;各臺起重機的升降、運行應保持同步;各臺機重機所承受的載荷均不得超過各處的額定起重能力。如達不到上述要求,應降低額定起重能力至80%;也可由總工程師根據實際情況降低額定起重能力使用。吊用時,總工程師應在場指導。
32、起重機在安全保護裝置發生故障、失效或不準確時嚴禁帶病作業;在作業中,嚴禁對傳動部分、運動部分及運動件所及區域做維修、保養、調整等工作;傳動部分應潤滑良好。
33、在露天有六級及以上大風或大雨、大雪、大霧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起重吊裝作業。雨雪過后作業前,應先試吊,確認制動器靈敏可靠后方可進行作業。
34、當進行高處吊裝作業或司機不能清楚地看到作業地點或信號時,設置信號傳遞人員。在開然光線不足的工作地點或者在夜間進行工作,都應該設置足夠的照明設備。
篇3:起重吊裝作業應急救援預案格式
一、編制依據為加強對起重機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時做好安全事故發生后的救援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和施工秩序,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要求,結合本項目實際,特制定本項目起重吊裝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二、預案的適用范圍本預案所稱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單位起重吊裝使用中發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財物損失的事故,事故類別包括:1.因檢查維修出現問題而造成事故。2.起重工違章作業,不按要求去操作,圖省力,習慣作業。3.操作不檔;違章違紀蠻干,不良操作習慣;判斷操作失誤,指揮信號不明確,安全意識差和操作技能低下是引發的事故。4.操作者素質不高,技能低,不會識別和預測危險性,導致判斷決策失誤。5.安全裝置不全或部件失控,起重機械與建筑物或其他設施的安全間距不符合規定。6.選擇吊具、吊點不適合、幫匝方法不正確,致使物體墜落。7.指揮人員指揮信號不當或司機誤接信號且誤動作。三、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黃剛;副組長:靳方羅、徐金香、趙鵬飛;成員:吳剛、劉洪海、葉小斌、代繼冬、呂華偉、劉繼強、張清哲、代繼濤、豆小朋。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質量安全部,辦公室主任由劉洪海擔任。聯系電話。救援突擊隊隊長由吳剛擔任,成員由項目部職工擔任。1.職責與分工①.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副經理、總工各部門主任組成。②.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是應急救援全過程的全權指揮,下達指令,組織本項目可動用力量參與救援,向上級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情況,協調消防、救護、醫療機構參與救援。③.小組其他成員向組長負責,由組長協調各成員工作的有序進行,按各自分工履行職責,確保救援任務的順利完成。④.現場搶險隊隊長由領導小組委派,負責事故現場的事故處理。⑤.現場搶險隊隊長職權(1)向領導小組及時報告事故現場情況。(2)做好事故救援的指揮和協調工作。(3)對事故現場實施保護性措施。(4)對難以解決的緊急情況做出反映安排。四、應急措施當起重機械發生重大事故時,工作現場人員應以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責任心,采取緊急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1.如起重機械發生重大事故,要及時向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匯報。2.應急救援中心接到事故發生報告后,救援人員應立即趕赴現場展開救援?,F場人員立即關閉事故周圍電源。救援人員赴現場后應了解現場情況,穩定現場人員情緒。3.立即搶救受傷人員,減少人員傷亡。同時拔“120”急救中心請求增援。4.采取有效救援措施:急調大型吊車、準備充足人員等,盡量減少事故損失和造成更嚴重后果。5.保護現場,按要求組織救援。五、救援程序1.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職務最高的負責人應立即指揮現場人員利用可利用工具進行救援工作,如有傷員應立即向就近醫院求援,實施搶救。2.事故現場負責人要隨時向項目應急領導小組報告事故現場救援進展情況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需要時啟動應急救援預案。3.事故發生后,應第一時間向領導小組報告,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職能部門、職能個人按職責迅速進入搶救狀態,并向集團公司安監局報告事故情況;需要時緊急調動公司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組織立即趕到事故現場進入緊急救援狀態。六、事故的調查及善后處理工作1.對事故現場要及時清理清查,以便于盡快恢復生產。2.事故單位要對事故進行分析討論,檢查安全措施貫徹情況。3.項目質安部對事故單位的分析討論的材料進行審查,各單位要組織職工進行學習,吸取教訓。4.組織召開事故通報大會,形成材料上報上級安檢部門。5.事故責任人處理根據(安全管理條例)進行處罰,對重大責任人要追究刑事責任。本救援預案針對有可能發生的起重機安全事故,組織實施緊急救援工作并協助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的指導性文件,可在實施過程中根據不同情況隨機進行處理。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