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施工工地用電安全隱患及整治措施

建筑施工工地用電安全隱患及整治措施

2024-07-23 閱讀 3513

一、序言

前段時期,在一處房屋建筑工地與一位自稱有8年電工資歷、工地上只要是沾電的什么都歸他管的挺自信、挺得意、挺滿足的“老電工”談起建筑施工用電安全問題,終究得知其一是沒有經過什么正規的電基礎知識培訓;二是無《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或者《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資質;三是施工企業一般接受施工質量、材料質量方面的檢查多一些,過問或檢查施工用電安全隱患的相當少,任其所為。聽后,感觸頗深。筆者從事發供用電安全生產技術及管理工作28年,十多年前就已取得中級職稱,考得的證書證件一大摞,但卻從未也根本不敢自命不凡、固步自封而恣意妄為。為此,筆者對于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創造適合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而將自己時時刻刻置身于高危作業環境下的人身安全感到擔憂,也為許多建筑施工企業在用電問題上淡薄安全意識、忽視安全管理而深感憂慮。出于電力職業的安全信念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筆者就建筑施工(包含房屋建筑、非煤礦山、土建工程、公路工程及其他建設性工程等)用電安全存在的隱患及其整治措施談一點自己粗淺的認識和看法,僅供建筑施工企業和電氣操作人員參考,本意只是以此方式提醒和敦促相關人員提高安全用電意識,強化用電安全管理,呼吁全社會共同參與,盡可能地將觸電傷亡、設備毀損及由漏電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

二、建筑施工企業在施工用電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隨著三峽工程建設的不斷加快,三峽庫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整體移民大搬遷的發展機遇,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在五彩繽紛的霓虹燈映襯下,甚是壯觀、美麗。然而,若用電力人職業眼光隨意一瞥,在繁忙的一棟棟矗立起來和即將聳立的高樓背后——只要還沒有竣工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建筑施工工地,所到之處均可窺探到各種各樣方方面面的施工用電安全隱患,也時常耳聞目睹發生的觸電傷亡、設備毀損及由漏電引起的火災事故,令人十分擔憂和不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隱患之一:用電技術安全措施等施工組織設計操作不到位。?

建筑施工工地,既是電氣安全技術的特殊場所,又是具有特殊電氣危險的場所。因而,國家建設部為此專門制定了《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規定施工企業在施工前必須嚴格編制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制定安全用電技術措施和電氣防火措施等等。但是,許多施工企業卻沒有按照此《規范》嚴格執行,嫌麻煩,圖省事,或者在認識上總覺得施工用電問題不很重要,只要在供電部門辦好報裝手續,電源線拉扯到位,其他的事只需自己企業的“電工”去做就行了。所以許多施工企業也就沒有認真、嚴肅地進行用電技術措施、安全措施、管理措施等施工組織設計工作,這是目前施工企業的一個通病。

隱患之二:“電工”培訓持證上崗不規范。

也許因為建筑施工企業流動性、分散性大,人員散、難于管理;也許是因為現在培訓考試辦證取得資格的難度加大,工地上的直接操作“電工”具備資質的不多,既沒有取得《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也沒有取得有關部門頒發的特種行業電工證。大多數電工沒有進行過嚴格的電工基礎知識、電力安全知識培訓,施工企業雖具備資質進行招投標承建工程,但持證上崗、上崗前進行專業培訓的電工很少。這樣,在實際操作工作中,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用電技術、安全管理不夠到位,操作人用電安全自我防范意識相對薄弱而導致出現人員觸電傷亡、電氣設備損壞等安全事故的發生。筆者認為,某一事故的發生的確有它的偶然性,但若是缺乏專業基礎知識、缺少安全基本常識、安全防范意識淡薄,那事故的發生終究是必然。

隱患之三:用電危險點缺乏必要監控。?

施工用電大多是臨時用電性質,因而,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也因臨時性而往往不太重視、不太到位,譬如用電安全責任制落實不具體,缺乏對操作者必要的安全用電交底,重要危險作業點缺乏必要的監控。例如,施工現場與鄰近架空和敷設電力線路在安全距離范圍內時的作業監控,操作手動工器具在特別水淋、潮濕環境下工作的絕緣監控,工程中那些作業點是用電安全危險點,需要采取什么樣的監控手段和防護措施等等。所以往往造成直接施工人員不講規程規范,憑經驗辦事,我行我素,而最終釀成大禍。

隱患之四:漏電保護器裝設存在漏洞。?

建設部《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嚴格規定:施工現場必須嚴格執行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總保護器、分保護器的“三級配電二級保護”。但是,規程歸規程,許多工地沒有安裝總漏電保護和作業危險點漏電分保護器。即或少數工地偶然裝設,大多沒有充分考慮過保護器的剩余電流、短路、過負荷保護等特定功能,保護器的額定動作(分斷)電流的大小,在水淋、陰雨、特別潮濕等安裝位置的特定環境下保護器的如何選型以及保護器相互之間動作電流的級差和動作(分斷)時間的級差的配合等技術性能要求,所以,安裝和使用隨意性大。并且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漏電保護器還有那么多的技術性能要求,以為買一個安上即可萬事大吉、一“裝”永逸,殊不知漏電保護器不僅僅是有必要裝設,而且還需充分考慮功能、大小、環境和相互間的配合,還需要進行定期檢查、試跳、送檢、試驗和記錄的。

隱患之五:三相五線制落實不到位。

現行市電基本上均采用三相四線制的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TT系統)和工作零線N線與保護地線PE線合一的單相供電制的接零系統(即TN—C系統)。而建設部《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明確規定:施工現場必須采用TN-S接零系統(即三相五線制系統),把工作零線和保護零線區分,以此來保障人身、設備安全。但現實中,許多施工隊伍沒有按要求使用“三相五線制”電源,或者因為不懂“三相五線制”接線方式或錯接線而實際上仍為三相四線制。并且大多沒有規范的配電房,對開關箱也沒有嚴格執行“一機、一閘、一漏、一箱”的“四個一”規定,不注重開關箱、配電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護、接地等措施。

隱患之六:現場用電安全管理雜亂。?

施工現場使用的電線隨意拖、拉,零亂混雜,既沒有架空也不采取保護措施,甚至有的電線還浸泡在水中或者被物體碾壓,私拉亂接、電線老化、表皮破損、用電器具和零件缺損、多用插座等電器無防雨措施的現象較為普遍。

隱患之七:缺乏電氣設備檢驗。

對施工現場的電氣設備、絕緣工器具和絕緣防護用品等,缺乏必須定期進行的直流電阻、絕緣電阻、耐壓、泄漏等國家規定的電氣預防性試驗。

隱患之八:帶電作業不規范。?隨意進行帶電作業,且作業人員帶電操作時缺少防護措施和監護人。

觸電傷亡是建筑施工行業四大傷害之一,這是由它特殊工作性質決定的。主要因為在于:

一、建筑施工工地的外部環境條件十分惡劣,風吹、雨淋、日曬、水濺、沙塵等不可抗拒的自然條件的影響,工地上機動車輛、機械設備的運行等,都不可避免地發生對電氣設備的撞擊和震動,這些均容易引發電氣事故的發生。

二、建筑施工工地施工人員在工作時往往受雨淋、水濺等,易使皮膚潮濕,導致人體阻抗下降,并且這些人員中大多數為非電氣工作人員,缺乏用電安全常識。同時,工地的供電線路又屬臨時性線路,大部分為架空或明敷線路,這些因素湊在一起極易造成觸電傷亡事故。

三、建筑施工工程特別是中小型工程,為減少麻煩,基本上都是采用TT系統的三相四線制和工作零線N線與保護地線PE線合一的接零系統(即TN—C系統)的單相供電制供電,而不是按規定申請安裝使用把工作零線和保護零線嚴格區分的TN-S接零系統的三相五線制供電。所以,因TT系統和TN—C系統的特殊性,設備外殼極易帶上故障電壓,施工人員在這特殊場所、特殊供電系統條件下,也就更容易產生電擊危險。

三、整治的措施

有關統計數據及經驗表明,雷擊、暴雨多發的春夏兩季,通常是建筑施工黃金時期,同時恰巧又是觸電傷亡事故頻發高峰季節,整治建筑施工用電安全隱患十分必要。筆者誠懇提醒相關部門,特別是施工企業,為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了國家經濟建設健康發展,為了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有序雙贏,對這些客觀存在的用電安全隱患必須進行清理整改,以防患于未然。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治和規范:

1、擺正位置。?

各施工單位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奉行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的安全生產理念,把安全生產擺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原來忽視甚至遺忘的施工用電安全嚴肅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統一認識,明確責任,扎實有效地落實各項措施。要加強用電安全檢查、督辦,落實防雨、防澇、防雷措施,責任到人。

2、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用電安全責任制,制定和完善安全用電組織措施、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安全用電技術措施和電氣防火措施以及用電安全的現場管理措施。

3、加大投入。

加大和完善施工用電軟硬件的投入,特別是用電設備、保安電器、絕緣材料、絕緣工器具、絕緣防護用品的硬件投入。

4、強行整改。

各施工企業要高度重視用電安全生產管理,切實做到嚴防死守。要善于自查自糾,對發現的隱患和問題要強行整改:

(1)各施工企業要切實加強對職工的用電安全生產教育和安全用電知識培訓,增強職工防觸電及自我安全防范保護意識及能力,特別要嚴格執行電氣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2)要嚴格執行“三級配電二級保護”用電安全規范,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配置齊全,隔離開關和分路隔離開關,熔斷器和分路熔斷器,自動開關和分路自動開關,電壓、電流表、電度表等應配置齊備。動力配電與照明配電也應分別設置。總配電箱、分配電箱必須設置漏電保護裝置,而且,在特別潮濕、容易被碾壓、易進水的地方進行工作和操作諸如震動棒(器)、手電鉆、手動砂輪機等手提式電動工具均必須加裝動作(分斷)電流分別不大于6mA、30mA的末級漏電保護器,并且,總配電箱、分配電箱、末級漏電三級保護器在整定動作電流時應調有15mA及以上的動作電流級差,動作(分斷)時間應有0.05秒的動作時間級差。

(3)必須嚴格按照建設部《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明確規定:每臺用電設備應有各自專用的配電箱,必須實行一機一箱一漏電保護一閘的“四個一”規定,嚴禁用同一開關箱控制兩臺及以上用電設備(含插座),并做好開關箱、配電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護接地等措施。

(4)對施工現場的電氣裝備和絕緣工器具,應定期送有資質的電氣試驗部門進行直流電阻、接地電阻、絕緣電阻、耐壓、泄漏等相關電氣預防性試驗。

(5)要教育和引導工地電工學習和掌握《電業安全工作規程》、《低壓安全工作規程》。不要隨意進行帶電作業,必需帶電操作時要采取絕緣防護措施并安排操作監護人。

(6)嚴格加強施工用電現場管理,使用的電線不能隨意拖、拉,線路盡量采取架空線路,不能架空也要采取保護措施。注意不要讓電線浸泡在水中或被物體碾壓,電線老化、表皮破損、用電器具和零件缺損等要及時更換和維護、維修。嚴禁使用拖線圓盤,多用插座等電器無防雨措施的器具。

(7)要特別注意施工現場與鄰近架空和敷設電力線路的安全距離,避免鋼筋、水管、工器具等金屬物件觸碰高低壓電線。由此類問題出現的觸電傷亡事故屢見不鮮,因此,要特別注意加以防范和監控。

(8)加強日常巡視檢查。對漏電保護器是否有效動作、熔體額定值和斷路器整定值是否正確、接地引線和用電設備的PE線是否連接良好可靠等要形成定期不定期檢查維護管理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有效加強檢查監督。

5、依法行政。

相關職能部門要密切配合,把原來忽視甚至遺忘的建筑施工供用電安全問題嚴肅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經常開展用電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并嚴格履行職責,嚴肅工作紀律,嚴格執法,依法行政,絕不放任自流、姑息養奸。

?總之,安全無小事,有安全才會有效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始終是一切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斷發現和有的放矢地解決建筑施工用電安全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從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入手,從安全的點點滴滴抓起,確保安全生產,文明生產,才會有建筑施工行業生存與發展的希望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的可能,人身及財產安全才有切實的保障。

篇2:建筑施工用電管理規定

建筑安裝施工用電管理規定

為加強施工用電的管理,保障安全用電,規范施工用電行為,特制定本辦法:

1.所有施工及配合施工單位用電均由工程部統一管理,用電單位必須持用電方案經工程部審核批準,并嚴格按批準方案認真組織施工。

方案未經工程部批準,擅自接電者,處以500~1000元罰款,并承擔當月分表與總表的全部差額。

2.各用電單位用電安裝及維護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無電工上崗證者不得進行該項工作。

3.一級配電柜內,必須使用計量合格的電表進行計量,并對各自的電表計量負責,工程部有權要求用電單位對所用電表重新進行校驗。如經檢查發現由于私自改動接線方式,造成電表計量不準或倒走,一律按竊電論處。

4.電費的收取。抄表日期:每月20~25日,按照供電局電費單據實收取,在每月進度款中予以扣除。

5.各用電單位對各自的用電線路負有維護管理責任,應經常對所屬用電線路進行檢查,發現安全隱患,立即整改。若用電線路存在安全隱患,而不能得到及時整改,工程部將停止供電。

本規定由工程部統一解釋。

篇3:建筑施工臨時用電計劃范本

建筑工程施工臨時用電計劃范本

一、工地總用電量

提升設備:3×7.5=22.5(KVA)

攪拌機:(7.5×2+4×5)=35(KVA)

電焊機:5×10=50(KVA)

其它機械:(2×3+2×3+2×1.5+3×2.2+3×2.2+

8×1.1+9×1.5+5.5+32+4×1.5+10×2.2)=110(KVA)

施工照明:(130+45+110)×10%=29(KVA)

總用電量P=1.08×(K1∑p1/cosΦ+k2∑P2+K3∑P3)×1.1

總用電量P=1.08×(0.6×167.5/0.75+0.6×50+

0.8×29)×1.1=222.4(KVA)

應選擇變電器為200(KVA)。

二、施工用電線路布置

本工程供電方式采用TN-S系統(三相五線制)根據施工總平面圖布置,共須設置A、B二個總柜,供現場設備、照明使用,采用聚氯乙烯護套電纜直接埋地敷設從配電房引至各主柜,具體線路走向見臨時用電平面圖。

三、樓層用電

1.樓層用電從A主柜引出采用TN-S系統供電,樓內每層設1個分箱,每層設兩個末級標準電箱。

2.樓內用電設備均在末級電箱內接線,禁止在分箱直接使用。

3.樓層照明設置專用標準照明箱,每層照明引入各自照明箱,照明箱必須考慮動力三相負載平衡。

4.危險潮濕場所及手持照明燈應采用符合要求的安全電壓。

收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