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樁施工組織設計
(一)、主要設計技術要求
樁型有兩種,一種為抗壓樁,一種為抗拔樁,樁徑均為Φ600,有效樁長34m,樁數234根,本工程所有樁砼強度為水下C30。
(二)、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藝流程
1、施工工藝
根據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經驗,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本工程采用正循環回轉鉆進,自然造漿成孔,二次清孔導管法灌注水下砼。整個工藝分為成孔及成樁兩大部分。成孔部分包括回轉鉆進成孔,泥漿
護壁及一次清孔。成樁部分包括鋼筋籠制作、下放鋼筋籠、導管安放、二次清孔、商品砼灌注、分次起拔導管、成樁。
2、施工前期現場準備
(1)施工前的各種手續(例如施工許可證、報監等);
(2)按施工要求,做好施工區域的施工便道,鋼筋籠制作棚及硬地坪制作和臨時設施(廁所、住宿、辦公室、試塊室)等;
(3)按施工要求布置好供水、供電及排水系統;
(4)按施工要求開挖好泥漿池及排水溝;
(5)施工前應復核測量基準線及水準點,并通知規劃部門驗收,做好保護基準線和水準點工作,同時根據設計圖紙進行軸線測量,并把軸線用墨線彈到地坪上;
(6)做好定位放樣,護孔管埋設及校正工作,并保持垂直,周圍用粘土填實,中心偏差≤2cm;
(7)做好設備的安裝,檢查及調試工作;
(8)原材料(商砼、鋼材等)按計劃提前進場,并應有產品合格證,原材料進場后均按規范要求,做好材料復試;
(9)開工前,必須進行施工人員技術與安全交底,所有人員須做到”三證”齊全;
(10)對于遇到人防等較大地下障礙物時,因即時匯報甲方協商解決;
篇2:工程樁施工方法措施
工程樁施工方法
1、壓樁工藝流程
樁位定位樁位復核設備就位、調平吊樁插樁、對點調直、靜壓沉樁電焊接樁再靜壓沉樁至設計標高設備移位。
2、壓樁的順序
由于四周遠離建筑物,為了保證施工質量,減少擠土效應,決定采納從中間向外對稱壓樁的方法。為了減少工序間的等待時間,在打樁行走路線中進行分區施工。
3、打樁過程控制
(1)、樁位定位:
根據基軸線測定樁位,并做好標記(用6圓鋼)。埋設完成后進行自復校正。
(2)、樁位復核
會同監理公司進行樁位復核,經雙方復測無誤后方可施工。
(3)、壓樁機就位、調平
壓樁機的安裝必須按有關程序或說明書進行,壓樁機的配重應平衡配置于平臺上。壓樁機就位時應對準樁位,啟動平臺支腿油缸校準平臺,使之處于水平狀態。設備就位過程中不得觸碰樁位定位標記。
(4)、吊樁插樁、對點
樁機吊樁時采用單頭起吊,用吊索捆綁在樁上部約50cm處,讓樁旋轉起吊,將樁放入夾具內。將液壓夾具箱下降至最低處,樁套入夾具箱內對準樁位后,稍壓入地面下一定深度。待夾具箱夾緊,方可松卸吊索。
(5)、調直、靜壓沉樁
當樁尖插入樁位后,微微啟動壓樁油缸,待樁入土至50cm時,再次校準樁的垂直度和平臺的水平度。用經緯儀和線墜控制樁的縱橫雙向垂直度,保證偏差不超過0.5%。然后啟動壓樁油缸,把樁徐徐壓下,控制施壓速度不超過2m/min。
(6)、接樁
樁節頂端距地面1m左右開始電焊接樁。焊接連接前應對連接部位進行檢查,并用鋼絲刷、干布將樁頭上的泥土、鐵銹、油污、水分等清理干凈。接樁采用鋼端板接法,接樁處坡口槽電焊應分層對稱進行,以減少焊接變形。焊接開始前先在剖口圓周均勻點焊4~6點,然后由兩名焊工對稱、分層、均勻、連續的施焊,焊接層數不少于2層,焊縫要連續飽滿,焊后及時清除焊渣。待焊縫冷卻后刷防銹漆,然后可以繼續沉樁。
在電焊接樁時應保證上下節樁在同一條軸線上,中心線偏差不宜大于5mm,節點彎曲矢高不得大于樁段的0.1%。在對樁時先對準樁點,再用經緯儀、線錘控制樁身垂直度,符合上述要求后方可進行電焊焊接。為了保證夜間施工的觀測精度,在現場設置兩盞分別為7.5KW的鏑燈做為夜間施工的照明工具。
(7)、樁頂標高的控制:標高控制是本次打樁工程質量控制的關鍵,以免管樁出現截樁或接樁現象。每臺樁機在施工過程中要求司機和技術人員協調一致、密切配合,避免樁頂標高偏差超過±50mm。壓樁前帶班長在送樁器上做出明顯的"送樁深度線"記號,經檢查復核無誤后,方可起吊;送樁時,樁達到深度線時立即停壓。
(8)、壓樁施工時應由專人做好施工記錄。開始壓樁時應記錄樁每沉下1m油壓表壓力值,直至沉樁到設計標高。壓樁記錄中應明確記錄入土深度、樁頂標高、樁位編號、電焊接樁停歇時間等內容。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通知業主、監理和設計院,并將解決辦法和處理意見如實記錄在施工日志上和壓樁記錄的備注欄中。施工過程中應檢查樁頂完整情況、電焊接樁質量、樁體垂直度。
4、難點問題處理
產生下列情況暫停壓樁,并與甲方及設計等有關單位研究處理。
(1)、地下發現舊基礎,樁尖偏位。
(2)、樁身突然下沉或傾斜,壓樁阻力劇變。
(3)、樁身、樁頂出現嚴重裂縫、破碎。
(4)、壓樁過程的擠土效應對樁垂直度或周邊建筑物、道路產生影響。
篇3:特殊質量要求工程樁分項施工技術
特殊質量要求工程樁分項工程施工技術
工程樁
1.1工程概況及設計要求
擬建的**綜合體育館基礎形式采用樁基礎。場地土為第四紀沉積土,土層分布自上而下為:
(1)重粉質黏土③層: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為qsk=55kPa;
(2)黏質粉土④層: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為qsk=60kPa;
(3)砂質粉土⑤層: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為qsk=70kPa;
(4)黏質粉土⑥層: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為qsk=65kPa;
(5)卵石⑦層: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為qsk=140kPa,極限端阻力標準值為qpk=2100kPa,層頂標高26.35~27.33m。工程樁共計462根,其中ZH1:286根;ZH2:56根;ZH3:120根。
設計情況如表1所示。(表)
1.2施工工藝及進度計劃
(1)成孔工藝方法和澆筑方案
根據結構設計情況,該工程基礎型式大部分為單樁承臺、三樁或四樁承臺,其余為上部拱形結構拱腳承臺,該結構型式對基樁豎向承載力及水平承載力要求較高,為確保設計意圖的實現,樁基施工采用國內應用比較廣泛,施工技術比較成熟的反循環施工工藝,即反循環回轉鉆進、泥漿護壁、導管水下混凝土澆筑工藝;成孔與澆筑混凝土分離流水作業。
(2)設備選型配套
根據工程情況,計劃投入六臺鉆機,主要設備器材配套表如表所示。(表略)
(3)工期進度
1)計劃
為保證關鍵工序的順利施工,ZH3型工程樁應在工程樁開工后20d內完成。
2)單樁施工時間
工程投入6臺鉆機,施工進度計劃平均每日成樁10~18根。
(4)施工工藝流程見圖6-13。(圖略)
(5)平面布局及施工順序
根據現場情況采用自然地面施工方案,并將施工場地劃分為以下各區段:
1)施工作業區-工程樁分布地段是本工程的施工作業區,鉆機集中在該區內施工。
2)鋼筋堆放制作區-布置于場地中心地區,鋼筋堆放、調直、加工、焊制及鋼筋籠制作集中在該區內。
3)循環系統-泥漿池、循環槽及沉淀池分布各鉆機附近組根據工程安排,ZH3型樁為關鍵工序,因此工程開工后首先將4臺鉆機投入該區域樁基的施工,另2臺鉆機施工ZH1及ZH2型樁。施工平面布局及施工順序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1.3材料計劃
1)成樁材料(表略)
根據設計要求,提前同供貨單位簽定分批供貨合同。所進材料應送質檢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簽定合同,分批進場材料必須有出廠檢驗合格證書、試驗報告等。收料員必須嚴格驗收,不合格材料絕不允許卸入工地。
(2)生產用水
每日成樁10~18根,計劃用水400m3,用自來水。
(3)生產用電
工程用電總功率706kW,實際使用功率約480kW,具體如下表:(表略)
1.4施工工藝技術要求
本工程施工按《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及有關施工驗收規范的規定和設計圖紙說明要求進行。
(1)施工準備
1)施工放線
根據樁位平面布置圖及建設單位提供的測量基準點,首先由專職測量人員進行放線工作,放線結束后會同監理及設計人員共同驗線,認為無誤并簽字認可后方可進行下一步的施工工作。
2)埋設護筒
根據樁位預埋護筒,護筒內徑比設計樁徑大100mm,壁厚6mm,長度0.8~1.0m。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埋設誤差不得大于50mm,護筒埋設應保持垂直;埋設護筒的孔口要大于護筒直徑100mm以上,周圍須用黏土從下往上填滿搗實。經測量人員用儀器復核后方可開鉆。
3)鉆機就位
鉆機就位時,要做到機座平穩,轉盤中心與樁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還必須做到"三點一線",即天車中心,回轉器中心與鉆頭中心線在同一鉛垂線上。
4)挖設循環系統
按照泵吸反循環鉆進成孔要求,每臺鉆機施工前挖設一個約30m3泥漿池及一個約20m3沉淀池。
(2)鉆進成孔
1)鉆頭
土層及卵石層選用四翼單腰帶梳齒鉆頭或鑲焊硬質合金刀頭的籠式鉆頭。
2)泥漿性能
注入孔口泥漿:漏斗黏度16"-18",密度≤1.10。
排出孔口泥漿:漏斗黏度18"-22",密度≤1.20。
3)鉆進參數見圖6-1(表略)
4)鉆進成孔工藝操作要點
(A)砂石泵啟動前要檢查吸水系統密封情況,從砂石泵吸入口直到鉆頭吸渣口上,發現密封不好及時處理。
(B)砂石泵啟動前,應將鉆頭提高孔底約200mm,各閥置于正循環工作狀態下,啟動泥漿泵,直到孔口返水時再啟動砂石泵,關閉泥漿泵。壓力一真空表讀數降至-93kPa~-100kPa,此時砂石泵出口排漿正常,即可進入正常運轉。
(C)鉆進中應細心觀察壓力一真空表、電流表和電壓表變化情況,注意觀察排渣的種類、形態和大小,認真觀察出水口的沖洗液流量大小調整鉆進參數,適當控制鉆進速度。
(D)下鉆不得把鉆頭直接降至孔底,鉆頭應離孔底約200mm以上,以防止孔底鉆渣堵塞鉆頭吸渣口。
(E)鉆進黏土層進尺緩慢甚至不進尺時,應設計合理的鉆頭,采用吊起鉆具輕壓慢轉鉆進,或調節泥漿相對密度和漏斗黏度及適當增大泵量等措施,解除鉆頭泥包或糊鉆。
(F)沖洗液向孔內補給不足時要進行回灌,保證泥漿正常循環。
5)及時換漿和排碴,保證泥漿凈化
為提高鉆進效率和保證孔壁穩定,必須及時換漿和排渣,確保泥漿性能指標滿足鉆進成孔需要。
6)清孔
鉆孔達到設計深度后,此時空轉不進尺,加大泵量,以密度較低(1.05~1.10)的新泥漿替換孔內密度較大的泥漿。
(3)終孔驗收及質量驗收
1)終孔驗收
當鉆至設計深度時即可停鉆。樁孔終孔后,由鉆機班長、質檢員提請總包復檢合格后報監理,對其樁徑、孔深、垂直度及孔底沉渣等各項指標依據規范規定及設計要求進行驗收簽署意見。達到標準后進行下道工序。
2)樁孔質量標準
(A)樁長:±1
00mm;
(B)孔徑允許偏差:±20mm;
(C)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
(D)孔底沉渣≤100mm;
(E)樁位水平偏差不大于50mm;
(F)泥漿密度≤1.15。
(4)鋼筋籠制作與吊放
1)鋼筋籠的制作方法要求
(A)鋼筋籠規格及配筋嚴格按設計圖紙進行。
(B)進場鋼筋規格符合要求,并附有廠家的材質證明,經材質檢驗合格后使用。
(C)籠子制作嚴格依設計進行,允許偏差符合規范規程規定。
(D)主筋配筋時,滿足每個斷面接頭數不超過主筋總數的50%。錯開焊制,斷面間距不小于1m。
(E)搭接焊的鋼筋,焊接長度單面焊不小于10d,雙面焊不小于5d。
(F)主筋與加強筋間點焊焊接,箍筋與主筋間綁扎并間隔點焊。
(G)保護層墊塊,每籠不少于3組,每組不少于4塊。
(H)籠子成型后,經過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鋼筋籠的吊放
(A)鋼筋籠吊放時值班工長、質檢人員、安全員及機臺班長必須在場,并由值班工長統一協調指揮。
(B)鋼筋籠較長時用吊車整體起吊入孔,應保證平直起吊。
(C)籠子吊離地面后,利用重心偏移原理,通過起吊鋼絲繩在吊車鉤上的滑動并稍加人力控制,實現平直起吊轉化為垂直起吊,以便入孔。
(D)各起吊點應加強,防止因籠較重而變形。起吊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密切配合。
(E)吊放鋼筋籠入孔時,應對準孔位輕放慢放入孔,遇阻礙要查明原因,進行處理,不得強行下放。
(F)入孔后,由墊塊及通過插桿定位。
(5)混凝土澆筑
(A)工程所用混凝土坍落度18~22cm,等級為C25;按水下混凝土澆筑的規范要求,達標后方可使用。
(B)灌前導漿管安裝必須加密封圈,連接堅固,不漏漿。
(C)灌前必須放好球膽及蓋板。
(D)初灌量保證在1.0m3以上,并保證初灌埋管深度不小于1.00m。
(E)初灌時,導管底口距孔底距離控制在0.30-0.50m之內。
(F)澆筑連續不斷,徐徐灌入,并在3h內灌完一樁。
(H)灌前控制好孔底情況,澆筑過程中控制好埋管深度,澆筑將要結束時,控制好最好一次混凝土灌量,超灌厚度≥1.0m。
(I)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有關規定及時制作試塊,每個澆筑臺班制作一組試塊,標準養護28d,送試驗室進行抗壓試驗。
(G)水下混凝土澆筑須按有關規范記錄水下混凝土澆筑記錄表。
(6)空孔回填
基樁成樁后,空孔部分用現場廢渣回填,且孔口設安全防護措施。
1.5質量保證措施
鉆孔灌注樁是一項施工技術復雜、環節緊湊、質量要求高、工序控制嚴的隱蔽工程,并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為了能優質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務,達到優質工程的質量標準,施工中采取如下質量保證措施:
(1)堅持質量教育,不斷提高全員的質量意識。通過質量教育使全體職工牢固地樹立起"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思想,質量教育要貫穿于工程施工全過程。
(2)加強技術管理,認真學習,嚴格執行施工技術規程、標準及公司各項質量管理制度,落實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責任制,做好技術交底。使全體職工都能做到對工程的總體要求明確,對本崗位職責、質量要求心中有數,并落實到工作中。
(3)實行質量否決權,按照公司"質量否決權實施辦法"進行質量評定考核,獎優罰劣。
(4)強化工序管理,建立健全"三檢制",對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均按要求進行指導、檢查、驗收。確保工序質量;上道工序不合格決不轉入下道工序。
(5)具體采取的措施如下:
1)技術管理保證措施
(a).協助測量人員定位放線,保證樁位準確無誤。
(b).護筒埋好后,對樁位及護筒進行檢查,保證"兩點一線一中心"。
(c).鉆機就位,開孔驗收,把好關卡。
(d).成孔鉆進過程中,檢查鉆機傾斜情況,檢查泥漿性能,督促換漿。
(e).清孔、終孔驗收不合格的不準上鉆、下籠。
(f).保護層墊塊布局不合格的進行返工。
(g).工序質量管理由質檢人員負責。
2)施工工藝保證措施
(a).成孔垂直度保證措施
按設計圖加工具有導正性能的四翼合金鉆頭,增設導正圈;必要時鋪設枕木,保證鉆機、轉盤平穩;根據地層變化,按照成孔工藝技術要求,合理地選擇鉆壓、轉速以及泵量。
(b).鋼筋籠固定
通過特制固定插桿,一次性將籠子準確定位。
*.混凝土澆筑
清孔后,保持漿面穩定,及時澆筑;重點檢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標高、埋管深度及超灌厚度。
3)施工技術資料管理
嚴格按照**市城鄉建設委員會(1996)418號文件要求,及時整理樁基施工技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