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礦井外因火災安全技術通用措施
一、地面防火
1、木料場、矸石山、爐灰場距離進風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場距離矸石山不得小于50m。
2、不得將矸石山或爐灰場設在進風井的主導風向上風側(cè),也不得設在表土10m以內(nèi)有煤層的地面上和設在有漏風的采空區(qū)上方的塌陷范圍內(nèi)。
3、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為中心的聯(lián)合建筑,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4、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且水池必須經(jīng)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如果消防用水同生產(chǎn)、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水池,應有確保消防用水的措施。
5、副井井口房南北出口應各設一道防火門,防火門必須嚴密并易于關閉,打開時不得妨礙運輸和人員通行,并每季度檢查維修一次。
6、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m內(nèi)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7、井上必須設置消防材料庫,并應設在井口附近,有軌道直達井口,但不得設在井口房內(nèi)。消防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shù)量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8、每季度應對井上消防材料庫和消防器材的設置情況進行一次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9、礦井的所有的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場等處應有防火措施或制度,并必須符合國家有關防火的規(guī)定。
二、井下防火
1、井下必須建立消防管路系統(tǒng)。消防供水管路可與防塵用水管路共用,但在發(fā)生火災時必須保證消防用水,并在礦井、水平、采區(qū)、采煤工作面投產(chǎn)時同時投入使用。確保送到用水點時,管中水壓不低于0.4mpa,水量不小于0.5m3/min。礦井主要運輸巷、采區(qū)進回風道、膠帶運輸巷、上下山、采煤工作面上下順槽、掘進巷道、煤倉口、溜煤眼口等地點均應設置消防管路。井下消防管路系統(tǒng)應每隔100m設置三通閥門,但在帶式輸送機巷道中每隔50m設置三通閥門。
2、井筒、與各水平的連接處及井底車場,主要絞車道與主要運輸?shù)馈⒒仫L巷的連接處,井下機電設備硐室,主要巷道內(nèi)帶式輸送機機頭前后兩端隔20m范圍內(nèi),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3、在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間、休息間。
4、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子。
5、井下和井口房內(nèi)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巷和井口房內(nèi)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規(guī)定:
(1)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jiān)督。
(2)電焊、氣焊等工作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m的井巷范圍內(nèi),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
(3)在井口房、井筒和傾斜巷道內(nèi)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
(4)電焊、氣焊等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jié)舛炔坏贸^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yè)地點附近20m范圍內(nèi)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yè)。
(5)電焊、氣焊等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由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h,發(fā)現(xiàn)異狀,立即處理。
(6)在有煤(巖)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中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必須停止突出危險區(qū)內(nèi)的一切作業(yè)。
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
7、井下使用的煤油、汽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nèi),由專人押運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煤油、汽油和變壓器油必須運回地面,嚴禁在井下存放。
8、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nèi)。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也必須放在蓋嚴的鐵桶內(nèi),并由專人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硐室內(nèi)。
9、井下清洗風動工具時,必須在專用硐室內(nèi)進行,并必須使用不燃性和無毒性洗滌劑。
10、地面井口附近和井下每一個采區(qū)的井底車場或主要運輸大巷中,必須設置消防材料庫。庫內(nèi)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shù)量應符合年度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規(guī)定,并定期檢查,保證完好有效。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11、井下爆破材料庫、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井底車場、帶式輸送機機頭處,應備有滅火器材。其數(shù)量、規(guī)格和存放地點,必須在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明確規(guī)定。
12、每年應組織井下工作人員參加救災演習,并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本職工作區(qū)域內(nèi)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
13、每季度應對消防管路系統(tǒng)、消防材料庫和消防器材的設置情況進行一次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14、永久性井下中央變電所和井底車場內(nèi)的其他機電硐室,應砌碹或用其它可靠的方式支護。采區(qū)變電所應用不燃性材料支護,硐室必須裝有向外開的防火鐵門。鐵門全部敞開時,不得妨礙運輸。鐵門上應裝設便于關嚴的通風孔。裝有鐵門時,門內(nèi)可加設向外開的鐵柵欄門,但不得妨礙鐵門的開閉。
15、從機電硐室出口防火鐵門起5m內(nèi)的巷道,應砌碹或用其它不燃性材料支護。硐室內(nèi)必須設置足夠數(shù)量的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材。
16、采掘工作面固定配電點的位置和空間必許能滿足設備檢修和巷道運輸、礦車通過及其它設備安裝的要求,并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17、井下電纜必須選用經(jīng)檢驗合格的并取得煤礦礦用產(chǎn)品安全標志的阻燃電纜。
18、橡套電纜的修補連接(包括絕緣、護套已損壞的橡套電纜的修補),必須采用阻燃材料進行硫化熱補或與熱補具有同等效能的冷補。
19、采用滾筒驅(qū)動帶式輸送機運輸時,必須使用阻燃輸送帶。帶式輸送機托輥的非金屬材料零部件和包膠滾筒的膠料,其阻燃性必須符合有關規(guī)定,并應裝設溫度保護、煙霧保護和自動灑水裝置。液力耦合器嚴禁使用可燃性傳動介質(zhì)。
20、礦井每年應進行一次反風、救災演習。
21、采用防靜電、阻燃且已取得煤礦礦用安全標志的風筒、隔爆水槽、隔爆水袋。
22、嚴禁攜帶明火下井。
23、嚴禁使用產(chǎn)生火焰的爆炸器材和爆破工藝。
篇2:礦井火災預防制度范本
1井下嚴禁使用可延燃橡套電纜和非阻燃皮帶。
2井下機電硐室一律不用可燃性材料砌筑,并在機電硐室內(nèi)安設2—4具MFZ8型貯壓式干粉滅火器和貯存0.5m3以上的河砂。
3皮帶斜井共安設14具MFZ8型貯壓式干粉滅火器,其安設位置為:每臺皮帶運輸機的機頭和第三臺皮帶運輸機的機尾各安設2具滅火器,在皮帶運輸機的中部每隔100m安設1具滅火器。其他皮帶運輸巷,在皮帶運輸機的機頭、機尾各安設2具MFZ8型貯壓式干粉滅火器,在皮帶運輸機的中部每隔200m安設1具滅火器。對井上、下防火設施和消防器材,每季度進行一次檢查。
4井下全部使用阻燃性皮帶。皮帶運輸巷道管路每隔50m設一個三通,其他巷道管路每隔100m設一個三通。
5在發(fā)生火災時,礦井的防塵供水管道作為消防管道使用。
6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井巷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有經(jīng)批準的專門安全技術措施。必須堅持每次工作結束后清除易燃物、可燃物等,做到人走場地清。
7井下電氣設備必須符合完好標準,掘進磧頭必須按規(guī)定安裝“三專兩閉鎖”。局扇必須由瓦檢員開關。
8井下嚴禁帶電檢修和搬遷電氣設備。
篇3:礦井火災防治管理制度范本
1、礦井外因火災事故的預防
(1)預防明火。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nèi)禁止煙火,也不準用火爐取暖。嚴禁攜帶煙草、引火物下井,井下嚴禁吸煙。井口房和井下不準電焊、氣焊或用噴燈焊接,如果一定要在井下焊接時,必須制定安全措施,經(jīng)批準并有專人在現(xiàn)場檢查和監(jiān)督,而且要求事先清除附近的易燃物品,備足消防用水、砂子、滅火器等,并隨時檢查瓦斯和煤塵濃度。井下硐室內(nèi)不準存放汽油、煤油或變壓器油。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和布頭等必須集中存放,定期送到地面處理。
預防放炮引火。井下不準使用黑火藥,因為黑色火藥爆炸后火焰存在的時間長,嚴格執(zhí)行放炮規(guī)定,煤礦井下不準放糊炮,嚴禁用煤快、粉煤、炮藥紙等易燃物品代替炮泥,同時嚴格執(zhí)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預防電氣引火。要正確選用易熔斷絲(片)和漏電繼電器,以便電流短路、過負荷或接地時能及時切斷電流。不準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預防摩擦生火。應做好井下機械運轉(zhuǎn)部分的保養(yǎng)維修工作,及時加注潤滑油,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防止因摩擦生熱而引起火災。
預防火焰蔓延。井下應使用絕緣阻燃電纜或不延燃橡套電纜、阻燃輸送帶。
(2)井筒、井底車場、主要巷道及硐室或與大巷相連的地點必須砌碹。進風井筒和平硐由地面起向內(nèi)延伸不小于20米的深度以及暖風機房、暖風道、主扇房、風硐遺跡井下各種硐室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或支護。
(3)地面和井下都要建立消防材料庫,儲備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庫儲存的消防材料要定期檢查和更換。
(4)進風井口和進風平硐都要裝有防火鐵門,鐵門要能嚴密的遮蓋井口,并易于關閉。此外,機電硐室也應裝有防火門。
(5)礦井地面和井下都應建立消防供水系統(tǒng)及其有關設施。井下消防即可利用地面水池供水,也可利用上部水倉的積水。消防管路應每隔50米安裝標準的管接,以便連接水龍帶。
(6)在工業(yè)場地、井口和井下各主要工作地點設置聲、光兼?zhèn)涞幕馂男盘枴?/p>
2、礦井內(nèi)因火災事故的預防
(1)對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單一厚煤層或煤層群的礦井,集中運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層內(nèi),必須砌碹或錨噴,碹后的空隙和冒落處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充填。
(2)合理的選擇采礦方法,采礦方法回采率要高,煤炭損失率要低,同時要及時從工作面清除粉煤,并作好頂板管理工作。
(3)礦井通風系統(tǒng)要合理,風路暢通,減少礦井的漏風率。
(4)封閉可能發(fā)火的地區(qū),杜絕空氣漏入,防止煤層氧化。對于礦柱的裂縫,一般用泥漿堵塞其入口和出口,而對采空區(qū)除了堵塞裂縫外,還要在通達采空區(qū)的巷道口建立防火墻。
(5)根據(jù)礦井自身情況,礦井應建立以氮氣、黃泥灌漿、阻化劑、凝膠阻化劑等綜合防滅火系統(tǒng),以增加礦井防災抗災能力。
3、礦井地面火災事故的預防
(1)嚴格遵守有關工礦企業(yè)地面防火的規(guī)程要求,積極取得當?shù)叵啦块T的指導,在生產(chǎn)過程中加強防火檢查、消除一切隱患,并隨時做好防火技術措施的準備工作。
(2)在設計和建筑廠房時,必須遵守消防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有火源危險的建筑物,其建筑物質(zhì)量要達到要求的耐火等級。在進行地面工業(yè)廣場布置方案設計時,應當考慮地形和常年風向,將火災危險性大的廠房建于其他廠房的下風側(cè),并且相臨建筑物外墻之間應保持規(guī)定的防火距離。各建筑物之間還應設有通道,其寬度應能保證消防車暢通無阻。
4、礦井應建立完善的消防系統(tǒng),要按《規(guī)程》要求配備消防器材及用品。
五、礦井防塵安全預防管理制度
1、每一個礦井必須制定綜合防塵和煤塵管理責任制。
2、每一個礦井都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灑水系統(tǒng)。
3、集團公司、礦必須對塵毒等進行監(jiān)測、測定時間間隔為:
(1)粉塵作業(yè)地點,井下每月測定兩次,井上每月測定一次;
(2)生產(chǎn)性粉塵中游離的Si02含量每半年測定一次,在變更工作面時,也應測定一次。
4、掘進面必須采用濕式鑿巖,刷洗井幫巷壁采用水泡泥、放炮噴霧,裝巖(煤)灑水和凈化通風等綜合防塵措施,嚴禁干打眼。
5、煤層干燥的采煤工作面應采取煤層注水、水泡泥、噴霧灑水或其他防塵措施。其他采煤面應采取水泡泥、噴霧灑水或其他防塵措施。
6、噴射混泥土工作面:噴射應采用潮噴或濕噴,不得干噴。噴射前必須沖洗巖幫,工作人員必須佩帶勞保用品。
7、井下煤倉、翻罐籠裝車和其他轉(zhuǎn)載地點以及地面煤廠,翻罐籠等都應進行噴舞灑水或設置捕塵器。井下所有的礦車都應保持完好,防止漏煤、漏巖粉。?
8、井上、井下所有人員工作地點和人行道的空氣中粉塵濃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含10%以上游離SiO2的粉塵,最高允許濃度為2mg/m3
(2)含10%以下游離SiO2的粉塵和煤塵,最高允許濃度為10mg/m3
9、煤層傾角大于12度的回采工作面,必須采用上行風。
10、保證通風構筑物的質(zhì)量和正確選擇構筑物的位置,并加強支護管理,防止大量漏風。
11、加強局扇的管理和風筒的維修,防止風筒大量漏風,保證推進工作面有足夠的新鮮風流。
12、正確合理的計算和分配風量,使各采掘工作面、硐室都有足夠的風量,即不使瓦斯超限,又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氣候條件o
13、定期清掃沉積在巷道壁上和支架上的落塵,是防止煤塵再次飛揚形成煤塵爆炸性的一項重要措施。
?六、礦井機電運輸事故預防管理制度
1、每一礦井應有雙回電源線路。雙回路電源應滿足下面要求
(1)當任意回路因發(fā)生故障停止供電時,另外一回路仍能擔負礦井全部負荷;(2)礦井的雙回路電源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負荷;(3)正常下,如果采用一回路運行方式,另一回路應帶電備用;(4)lOkv及其以下的礦井架空電源線路不得共桿架設;(5)礦進電源線上,嚴禁裝設負荷定量器。
2、下面各地點不得少于兩回路供電線路,并應來自各自的變壓器和母線段,線路上不應分接任何負荷。
(1)井下各水平中央變(配)電所;
(2)主排水泵房;
(3)下山開采的采區(qū)排水泵房供電線路;
注:(1)(2)(3)要求:當任何一回路停止供電時,其余回路應能擔負全部負荷的供電;
(4)主要通風機房;
(5)提升人員的立井絞車房;
(6)抽放瓦斯泵。
注:(4)、(5)、(6)要求:應各有兩回路直接由變(配)電所饋出的供電線路(受條件限制時,其中的一條回路,可引自上述同種設備房的配電裝置)
注:上述設備的控制回路和輔助設備必須有與主要設備同等可靠的備用電源
3、井下各級配電電壓和各種電器設備的額定電壓登等級應符合下列要求:
(1)高壓,不應超過10000v;
(2)低壓,不應超過1140v;
(3)照明、手持式電器設備的額定電壓和電話信號裝置的額定供電電壓,都不應超過127v;
(4)遠距離控制的額定電壓,不應超過36v;?
(5)井下低壓供電系統(tǒng)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電壓時,低壓電器設備(電動機、變壓器、饋電開關、起動器、檢漏繼電器)上,應明顯的標出其電壓額定值。
4、由地面中性點直接接地的變壓器或發(fā)電機不得直接向井下供電。
5、電氣作業(yè)進行操作時,應穿戴和使用防護用具。修理電氣設備和線路作業(yè)時,應由電氣工作人員進行。
6、供電設備和線路的停送電,必須嚴格執(zhí)行工作票制度。
7、電氣設備可能被人所觸及的裸露部分,必須設置保護罩或遮攔及警示標志等安全裝置。
8、在斷電的線路上作業(yè)時,該線路的電源開關把手,必須加鎖或設專人看護,并懸掛“有人作業(yè),不準送電”的警示牌。只有執(zhí)行這項任務的工作人員,才有權取下警示牌和送電。
9、每一礦井應備有地面、井下配電系統(tǒng)圖、井下電力設備布置圖和負責人及時地在圖中作出相應的改變。
10、礦井內(nèi)所有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及電纜配件,金屬外皮等都要接地。巷道中接近電纜線路的金屬構筑物等也要接地。
11、下列地點應設置局部接地極:?
(1)每一個裝有固定電氣設備的硐室;
(2)鎧裝電纜應每隔lOOm左右就接地1次,遇有接線盒時也要接地。
12、礦井電氣設備保護接地系統(tǒng)的一般規(guī)定:
(1)所有需要接地的設備和局部接地極,都應與接地干線連接。接地干線應與主接地極連接,形成接地網(wǎng);
(2)所有應接地的設備要有單獨的接地連接線,禁止將幾臺設備的接地線串聯(lián)連接;
(3)所有電纜的金屬外皮(不論使用電壓的高低)都應有可靠的電氣連接,以構成接地干線。
(4)無電纜金屬外皮可以利用的,應另敷設接地干線。
(5)主接地極應設在礦井水倉或積水坑中。主接地極不應少于兩組;
(6)局部接地極可設置與積水坑、排水溝或其他適當?shù)攸c;
(7)每一個主接地極的接地電阻,由主接地極起至最遠的就地接地裝置止,不得大于2Q。
(8)每臺移動電氣設備至接地干線的接地導線電阻,不得大于1Q。
(9)當高壓系統(tǒng)的單項接地電流大于20A時,接地裝置的最大接觸電壓不應大于40A;
(10)接地電阻每年應測定1次。測定工作宜在該地區(qū)地下水位最低、最干燥的雨季進行。
13、井下所有工作地點、安全人行道和通往工作地點得人行道都應設有照明。
14、露天礦照明網(wǎng)絡,以及移動式機械和機組的固定照明點,使用電壓不得超過220vo手燈和移動式電燈的電壓不得超過36kvo在金屬容器內(nèi)作業(yè)的安全電壓不得超過12v。12v、36v、110v和220v的插座應有區(qū)別標志。
15、在380/220v的照明線路中,中性線不應裝熔斷器或開關o
16、井下電氣信號須能同時發(fā)聲和發(fā)光。提升裝置應有獨立的信號系統(tǒng)。信號電源不宜超過127v。
17、為防止非防爆設備或失爆電氣設備入井,各礦井應實施電氣設備入井證制度,入井證由機電防爆檢查組辦理。
18、罐籠提升信號系統(tǒng),應設有下列信號:
(1)工作執(zhí)行信號;
(2)提升中斷指示信號;
(3)提升種類信號;
(4)檢修信號;
(5)事故信號;
(6)無聯(lián)系電話時,應設有聯(lián)系詢問信號。
19、編制與實施安全運輸(行車、提升)的技術組織計劃,應用系統(tǒng)工程理論解決運輸薄弱環(huán)節(jié)。
20、編制與實施線路、設備的檢修計劃及施工作業(yè)的安全措施,從技術上把住安全關,嚴禁不符合防爆規(guī)定的設備入庫。
21、修訂與貫徹各工種的操作規(guī)程在現(xiàn)場監(jiān)督兌現(xiàn),糾正違章作業(yè),使規(guī)程落到實處。
22、貫徹執(zhí)行質(zhì)量標準,組織開展質(zhì)量標準化工作,從技術上解決質(zhì)量、隱患問題,并參加工程驗收。
23、建立設備技術檔案,進行各種設備的安全性能試驗、測定工作,提出結論性的技術結果報告;參與設備選型、改造和鑒定。
24、開展安全技術培訓、技術講座、交流推廣安全新技術。
25、參與事故分析,制定技術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