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由于10101綜采工作面采空區、頂板涌水量呈周期性增大,涌水量最大達到150m3/h,為防止水害的發生,特制定本防治水專項措施,確保10101綜采工作面回采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施工組織
1、每班必須有隊干跟班,負責排水工作,并嚴格按照本措施執行。
2、項目負責人:張小偉
排水設備負責人:劉敏
供電系統負責人:任子俊
三、排水系統
1、根據10101運輸順槽地勢情況將排水系統分為兩點接力排水,由5#坑(即工作面下端頭處)將水排至4#坑(運輸順槽600m處),再將4#坑水排至+992繞道水溝。
2、排水路線為:
5#坑->;4#坑->;+992繞道水溝->;副斜井水溝->;井底水倉->;地面
->;回風斜井水溝->;井底水倉->;地面
3、排水設備布置:
5#坑水泵安設情況:總共5臺潛水泵(一臺45kw排水量為30m3/h、一臺37kw排水量為30m3/h、兩臺7.5kw排水量為82m3/h和一臺5.5kw排水量為22m3/h的潛水泵),分5趟管路向4#坑排水,備用一臺37kw的多級離心泵,電壓等級1140v。其中45kw和37kw的潛水泵排水管路為3寸鐵管,另外3臺為2寸軟管。
4#坑水泵安設情況:五臺45kw潛水泵,總排水量為150m3/h,其中有一臺45kw潛水泵電壓等級為660v,備用兩臺37kw電壓等級為660v潛水泵。其中3臺45kw潛水泵排水管路為4寸鐵管,其他為3寸鐵管。
4、由于前期水害為突發性,礦井備用水泵已全部下井使用,后期的抽水設備的備用可根據設備到貨情況進行完善。
四、排水的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排水設備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泵
根據現工作面的涌水量及水文地質預測預報的涌水情況,按照動力部提供的排水泵的能力及配套管路在工作面下出口處安裝2臺45kw和2臺7.5kw的潛水泵正常排水。安裝1臺37kw多級離心泵1臺5.5kw潛水泵做為水量增大時的輔助排水水泵,備用水泵根據設備到貨情況進行安裝。工作水泵、輔助水泵、備用水泵必須完好、可靠。排水管路鋪設完好,可靠。
(2)水管
排水管路的排水能力應能配合工作水泵排出的正常涌水量。選用兩趟pvc管鋪設至5#坑作為備用水管。水泵選用根據設備到貨進行安裝。排水管要隨著工作面的推進不斷向后減少,確保排水管路要鋪設平直完好,排水管路各連接管頭確保連接可靠、完好。
(3)加強排水系統的檢查和維護
2、水泵、水管、閘閥、排水用的供電設備和供電線路,每班必須指派有經驗、責任心強的綜采維修電工和綜采維修鉗工各一名進行檢查和維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在抽水前,必須要對水泵進行試驗,檢查水泵是否反轉,如反轉則應立即斷電進行處理。抽水過程中要時刻檢查水泵溫度,如溫度過高則應停止抽水,并對水泵進行檢查、處理,防止將水泵損壞。在抽水過程中,每班專職排水人員要隨時觀察排水泵的工作情況,并及時將水泵吸水口處的雜物(大塊煤、木屑、棉紗等)掏出,防止雜物阻塞水泵影響排水。
4、排水管路必須保持暢通。排水過程中,必須派專人定期檢查抽水管路及出水口的出水情況,如發現管路接頭跑水或出水口不出水則應立即停止抽水進行處理,防止管路接頭跑水漫巷、管路堵塞等影響正常抽水。
5、必須為工作面下端頭處排水泵安裝獨立的供電線路,且連接水泵的電纜、接線盒等必須完好、可靠、吊掛整齊,并符合安全質量標準化及《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且要防止電纜在移設轉載機、端頭液壓支架時被擠斷而影響工作面排水工作的正常進行。
6、每班必須安排專職排水人員并在現場進行交接班,交接班時,交接班人員必須將工作面排水水泵的位置、泵的完好情況交待清楚,以便接班人員及時進行處理,以免影響工作面的正常排水工作。
7、在移設端頭液壓支架和轉載機時必須指定專人看護設在下端頭的抽水泵,防止在拉架及拉轉載機的過程中損壞排水泵,待將轉載機、端頭液壓支架移設完畢后,設專人清理浮渣,并將排水泵放置到最低區,已防治影響工作面的正常排水工作。
8、工作面下端頭排水工作,除移設端頭液壓支架、轉載機時停止排水,其余時間要堅持正常使用排水泵進行排水。
9、為防止工作面下端頭處的涌水被轉載輸送機底鏈帶入皮帶輸送機造成皮帶打滑影響生產。當下端頭涌水水面超過轉載機底部時,禁止啟動轉載輸送機。
10、每班必須有隊干現場跟班,并密切觀察工作面涌水情況,發現工作面涌水增大,必須及時組織人員將備用水泵開啟進行排水,若工作面涌水出現異常現象,必須及時匯報礦調度中心。
11、每班必須加強排水泵的檢修、保養工作,確保工作面排水泵正常排水,如排水泵損壞,必須立即組織人員開啟備用水泵排水,并及時將損壞的排水泵回收到地面進行檢修。
12、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生產技術部地測部門要及時進行水情觀測分析和預報工作。
13、開采過程中遇到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生產調度中心,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到水害威脅地點的人員。
14、定期觀察地表塌陷區的塌陷情況,對容易積水的地方必須填平填實或采取排水措施,防止積水滲入井下。
15、地表裂縫和塌陷地點必須填塞,防止地表水沿裂縫流入井下,填塞裂縫時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防止人員陷入塌陷坑內。
16、教育職工增強水患意識,提高水害征兆的判別能力。井下所有作業人員當發現工作面出現透水征兆時,如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發出警報,在班組長、工長、安監員帶領下,按避災路線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并報告礦生產調度中心及時研究制定處理方案及措施。
17、經常清挖水溝,臨時水倉,確保水流暢通和水倉的有效容量。
18、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每個工作人員必須時刻觀察采面鄰近采空區內水文情況,發現透水征兆,必須先撤離人員至安全地點,并及時向礦生產調度中心及隊部匯報,由礦組織人員進行探放,經探水確認無危險后方可進行回采。
19、發生水害避災路線為:
下端頭和4#坑以內工作人員->;10101綜采工作面->;10101回風順槽->;+1100回風石門->;地面
4#坑以外人員->;10101順槽皮帶機頭->;+1100m膠帶運輸石門->;地面
4#坑以外人員->;+992m石門繞道->;地面
篇2:綜采面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地測站發放的《煤礦管理處****工作面回采地質說明書》****工作面在29聯巷-19聯巷存在一火燒區形成一富水區,為能安全順利的通過此區域,特制定以下預防措施:
一、人員及工程質量管理
1)隊內要加強工程質量管理,跟班隊長每班必須對工作面巡查,注意觀察來壓規律和來壓的劇烈程度并做好記錄,發現有水患時,及時組織人員進行處理。
2)支架工拉架時既要保證每臺支架達到初撐力又要保證所有拉過的架子成一條直線。
3)工作面水泵、管路、電纜、開關必須有專人維護、排水管內的淤泥及時清理,保證工作面供電、排水正常。
4)提前在****輔運二段及****運順未打密閉的聯巷備用沙袋,在工作面推至30聯巷,根據工作面的涌水情況堆設沙袋擋水墻,防止工作面的水流入運順淹毀設備。
5)刮板運輸機機尾出水口要派專人進行疏通和淤泥清理保證水流暢通。
6)受采動影響,上部采空區中的水會順裂隙流出,應做好井下電器開關的防水防潮工作,將備用設備準備到位。
7)檢修班必須每班對工作面水倉、所設水泵、供電系統進行檢查,以確保涌水時所有水泵能正常運行。
8)工作面進入富水區后,工作面的頂、底板、采高要進行適當調整,底板盡量調整成拱形,以保證工作面涌水能流到兩順槽,使中部不積水;根據工作面情況適當降低采高,但采高不能低于3m。
9)遇到大規模涌水時,必須每臺泵設一名專人看護,及時清理底板煤泥,設一名專職電工保證所有水泵正常供電,保證有效、連續、正常排水。
10)提高全體員工防水、排水意識。現場人員要掌握突水預兆防止事故發生。突水預兆如下:工作面或兩巷及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征兆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立即撤出人員并向調度匯報。
二、供電系統
1)660排水電源實現雙回路供電,一趟回路電源取自綜采二隊運順800KVA移變,另一趟回路電源取自輔運二段19聯巷機電隊800KVA移變。
2)工作面除原來的660電纜外,另增設5平方電纜一趟,供排水專用,將備用的四臺GBZ-30/660開關連接好。
3)工作面備用GBZ-30/660開關四臺。
4)工作面推至30聯巷時將工作面所有的開關全部吊起,防止開關進水影響正常排水。
三、排水系統
1)正常生產期間工作面的涌水量為不超過300立方米。為了防止工作面的突然來水,工作面的設防排水能力為1800立方米。
2)工作面鋪設三趟159軟管,并每隔30米安設一個三通;備用十根159軟管,8根102軟管,直通、卡子、密封若干。
3)工作面除原來使用和備用的12臺11KW水泵外,另外在機頭機尾各備用11KW水泵四臺,并且每臺水泵上的富余電纜不少于30m。
4)工作面如果遇涌水突然增大,立即將備用的開關和水泵連接好,投入使用。必須保證排水設施的投入,任一時刻都要按當時涌水量兩倍的排水能力配置于工作面。
附件:《工作面水泵開關設置及排水供電系統圖》
篇3:綜采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由于10101綜采工作面采空區、頂板涌水量呈周期性增大,涌水量最大達到150m3/h,為防止水害的發生,特制定本防治水專項措施,確保10101綜采工作面回采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施工組織
1、每班必須有隊干跟班,負責排水工作,并嚴格按照本措施執行。
2、項目負責人:張小偉
排水設備負責人:劉敏
供電系統負責人:任子俊
三、排水系統
1、根據10101運輸順槽地勢情況將排水系統分為兩點接力排水,由5#坑(即工作面下端頭處)將水排至4#坑(運輸順槽600m處),再將4#坑水排至+992繞道水溝。
2、排水路線為:
5#坑->4#坑->+992繞道水溝->副斜井水溝->井底水倉->地面
->回風斜井水溝->井底水倉->地面
3、排水設備布置:
5#坑水泵安設情況:總共5臺潛水泵(一臺45kw排水量為30m3/h、一臺37kw排水量為30m3/h、兩臺7.5kw排水量為82m3/h和一臺5.5kw排水量為22m3/h的潛水泵),分5趟管路向4#坑排水,備用一臺37kw的多級離心泵,電壓等級1140v。其中45kw和37kw的潛水泵排水管路為3寸鐵管,另外3臺為2寸軟管。
4#坑水泵安設情況:五臺45kw潛水泵,總排水量為150m3/h,其中有一臺45kw潛水泵電壓等級為660v,備用兩臺37kw電壓等級為660v潛水泵。其中3臺45kw潛水泵排水管路為4寸鐵管,其他為3寸鐵管。
4、由于前期水害為突發性,礦井備用水泵已全部下井使用,后期的抽水設備的備用可根據設備到貨情況進行完善。
四、排水的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排水設備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泵
根據現工作面的涌水量及水文地質預測預報的涌水情況,按照動力部提供的排水泵的能力及配套管路在工作面下出口處安裝2臺45kw和2臺7.5kw的潛水泵正常排水。安裝1臺37kw多級離心泵1臺5.5kw潛水泵做為水量增大時的輔助排水水泵,備用水泵根據設備到貨情況進行安裝。工作水泵、輔助水泵、備用水泵必須完好、可靠。排水管路鋪設完好,可靠。
(2)水管
排水管路的排水能力應能配合工作水泵排出的正常涌水量。選用兩趟PVC管鋪設至5#坑作為備用水管。水泵選用根據設備到貨進行安裝。排水管要隨著工作面的推進不斷向后減少,確保排水管路要鋪設平直完好,排水管路各連接管頭確保連接可靠、完好。
(3)加強排水系統的檢查和維護
2、水泵、水管、閘閥、排水用的供電設備和供電線路,每班必須指派有經驗、責任心強的綜采維修電工和綜采維修鉗工各一名進行檢查和維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在抽水前,必須要對水泵進行試驗,檢查水泵是否反轉,如反轉則應立即斷電進行處理。抽水過程中要時刻檢查水泵溫度,如溫度過高則應停止抽水,并對水泵進行檢查、處理,防止將水泵損壞。在抽水過程中,每班專職排水人員要隨時觀察排水泵的工作情況,并及時將水泵吸水口處的雜物(大塊煤、木屑、棉紗等)掏出,防止雜物阻塞水泵影響排水。
4、排水管路必須保持暢通。排水過程中,必須派專人定期檢查抽水管路及出水口的出水情況,如發現管路接頭跑水或出水口不出水則應立即停止抽水進行處理,防止管路接頭跑水漫巷、管路堵塞等影響正常抽水。
5、必須為工作面下端頭處排水泵安裝獨立的供電線路,且連接水泵的電纜、接線盒等必須完好、可靠、吊掛整齊,并符合安全質量標準化及《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且要防止電纜在移設轉載機、端頭液壓支架時被擠斷而影響工作面排水工作的正常進行。
6、每班必須安排專職排水人員并在現場進行交接班,交接班時,交接班人員必須將工作面排水水泵的位置、泵的完好情況交待清楚,以便接班人員及時進行處理,以免影響工作面的正常排水工作。
7、在移設端頭液壓支架和轉載機時必須指定專人看護設在下端頭的抽水泵,防止在拉架及拉轉載機的過程中損壞排水泵,待將轉載機、端頭液壓支架移設完畢后,設專人清理浮渣,并將排水泵放置到最低區,已防治影響工作面的正常排水工作。
8、工作面下端頭排水工作,除移設端頭液壓支架、轉載機時停止排水,其余時間要堅持正常使用排水泵進行排水。
9、為防止工作面下端頭處的涌水被轉載輸送機底鏈帶入皮帶輸送機造成皮帶打滑影響生產。當下端頭涌水水面超過轉載機底部時,禁止啟動轉載輸送機。
10、每班必須有隊干現場跟班,并密切觀察工作面涌水情況,發現工作面涌水增大,必須及時組織人員將備用水泵開啟進行排水,若工作面涌水出現異常現象,必須及時匯報礦調度中心。
11、每班必須加強排水泵的檢修、保養工作,確保工作面排水泵正常排水,如排水泵損壞,必須立即組織人員開啟備用水泵排水,并及時將損壞的排水泵回收到地面進行檢修。
12、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生產技術部地測部門要及時進行水情觀測分析和預報工作。
13、開采過程中遇到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生產調度中心,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到水害威脅地點的人員。
14、定期觀察地表塌陷區的塌陷情況,對容易積水的地方必須填平填實或采取排水措施,防止積水滲入井下。
15、地表裂縫和塌陷地點必須填塞,防止地表水沿裂縫流入井下,填塞裂縫時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防止人員陷入塌陷坑內。
16、教育職工增強水患意識,提高水害征兆的判別能力。井下所有作業人員當發現工作面出現透水征兆時,如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發出警報,在班組長、工長、安監員帶領下,按避災路線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并報告礦生產調度中心及時研究制定處理方案及措施。
17、經常清挖水溝,臨時水倉,確保水流暢通和水倉的有效容量。
18、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每個工作人員必須時刻觀察采面鄰近采空區內水文情況,發現透水征兆,必須先撤離人員至安全地點,并及時向礦生產調度中心及隊部匯報,由礦組織人員進行探放,經探水確認無危險后方可進行回采。
19、發生水害避災路線為:
下端頭和4#坑以內工作人員->10101綜采工作面->10101回風順槽->+1100回風石門->地面
4#坑以外人員->10101順槽皮帶機頭->+1100m膠帶運輸石門->地面
4#坑以外人員->+992m石門繞道->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