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控制石化企業化學品危害措施
為豐富人類的物質生活,促進工農業和國民經濟發展,人們必須大量生產和使用種類繁多的化學品。但有許多化學品是有害的,在化學品的生產、貯存、使用、銷售和運輸直至作為廢物處理過程中,濫用或處置不當極易發生化學品危害事故。化學品的主要危害有化學品對人體的危害、化學品的火災與爆炸危害及化學品的環境污染危害。
青島石油化工廠是煉油、化工型企業,涉及到30多種危險化學品的生產、使用、貯存、運輸和銷售。在生產和使用危險化學品的過程中,任何小的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化學危害事故。因此,如何預防和控制作業場所中化學品的危害,防止火災爆炸、中毒與職業病的發生是抓好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在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的工作中,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作為石油化工企業,其生產性質決定了化學品潛在的危害要始終貫穿于整修生產操作過程中,必須通過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消除或者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場所中的職工在正常作業時受到化學品的危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采用有利于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替代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和材料。
2隨著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在一些危險場所可以采用比較先進的控制系統來取代人的手動操作,盡量減少職工直接接觸化學品的時間,來達到減少化學品危害的目的。
3在許多存在潛在化學品危害的場所,可根據化學品的性質增設隔離、通風設施,將化學品危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4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為從事化學品作業的職工配備合格的勞動保護用品和適合好用的防護用品(如防毒面具、防塵口罩、空氣呼吸器等)。
5根據各個裝置的實際情況,在裝置的危險區域設置靈敏好用的檢測報警設施(可燃氣體報警儀、有毒有害氣體報警儀等)。
6在加工和使用有毒有害化學品時,應該加強對設備的維護保養,生產設施和設備的維護應當有計劃地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
管理控制是指按照國家法律和標準建立起來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預防作業場所中化學品危害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要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在企業內部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管理網絡,并配備專人全面負責化學品的管理工作。企業的化學品管理工作主要應該從對物的管理和對人的管理兩方面入手。
1對物的管理:企業應該嚴格按照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及上級有關文件要求,對生產所涉及到的危險化學品,在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和進出口各個環節實行全過程有效動態管理。
a)化學品特別是危險化學品的危害識別:首先企業應該查明生產所涉及到的所有化學品,并對這些化學品有比較詳細的危害性分析,主要是弄明白它們是怎樣引起傷害事故和職業病的,怎樣引起火災、爆炸的,泄漏或者溢出是怎樣危害環境的等。
b)化學品的安全貯存:安全貯存是化學品流通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處理不當,極易造成事故。不同性質的化學品有不同的貯存要求,企業必須了解并嚴格按照化學品貯存要求進行,應該特別注意不兼容的物質、貯存物料的適當位置、適當的堆放排列和氣候條件等。
c)化學品的安全運輸:企業內部的化學品一般是以管道、鏟車、汽車等形式傳送。用管道輸送化學品時必須保證閥門與法蘭的完好,整修管道系統無跑、冒、滴、漏現象;用汽車或鏟車運送化學品時應該盡量減少碰撞和溢出,運送危險化學品特別是劇毒化學品的司機和押運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配備應急處理器材和防護用品。
d)化學品的安全使用:使用化學品過程中必須根據作業環境的具體情況配備適當的個體防護用品,按國家有關規定對作業場所有害化學物質的濃度進行監測,及時發現問題,控制污染和危害源,對一些易燃、易爆的化學品要嚴格控制火源、熱源,防止發生火災或爆炸。
e)廢棄化學品的安全處理:由于廢棄化學品的處理需要一定的經濟投入,但不產生任何經濟效益,所以往往引不起企業的重視,很容易被忽視,這樣就極易造成嚴重的化學品危害事故。有害廢棄物的處理必須嚴格按照規程到指定地點進行銷毀處理。
f)按國家規定完成化學品的登記注冊工作:根據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國家經貿委《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的要求,到國家指定的機構完成危險化學品登記注冊工作,實現化學品管理信息共享,將企業的危化品管理納入整個社會的危化品管理系統中。登記注冊的主要工作內容有如實填寫《危險化學品登記表》;編寫危險化學品安全標簽和安全技術說明書;委托有關機構設立應急服務電話,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系統。
2對人的管理:在大多數情況下,人既是造成化學品危害事故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同時又是化學品危害事故直接或者間接傷害的主體,因此,對人的管理是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的一項重要內容。
a)加強對職工的培訓教育:對職工進行培訓教育在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培訓教育要使職工充分了解企業所涉及的化學品的燃爆危害、健康危害和環境危害;掌握一些必要的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理方法和互救、自救措施,并定期進行演練,提高職工對事故的應變能力;掌握個人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維護和保養知識,提高職工安全防范意識,懂得在事故情況下如何很好地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化學品的傷害,有效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等。
b)加強對職工的健康監護:健康監護是指監護機構依據一定的方法手段、程序內容和標準,對勞動者健康受職業危害因素(含某些化學品)影響程度而進行的經常性或定期性的動態觀察。通過定期的健康檢查可以及時發現職工在接觸有害因素的早期的健康改變和職業危害,有助于企業在職業危害初期采取有效措施來預防和控制各種職業危害(含化學品危害)。
篇2:化學品生產公司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切實保護公司員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所屬各部門應當為員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二、公司綜合管理部與已進、新進公司的員工簽訂職業病危害勞動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應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員工,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
三、未與在崗員工簽訂職業病危害勞動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應按國家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與員工進行補簽。
四、公司員工在已訂立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時,公司綜合管理部、健康安全科應向員工如實告知現從事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所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并簽定職業病危害因素勞動變更職業病危害因素告知補充合同。
五、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對作業人員進行告知。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六、公司健康安全科應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各部門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實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確保告知制度的落實。
七、公司健康安全科每年對員工進行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的培訓、考核,使每位員工掌握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預防和控制技能。
篇3:化學品危害的預防與控制
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化學品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由此引發的事故日益增多,危害程度越來越大。但化學品卻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幾乎每一個人都在直接或間接地與化學品打交道。因此,如何控制化學品的危害,有效地利用化學品,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和環境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我國在化學品安全管理方面頒布了一系列的法規和標準,對化學品安全使用和控制方法進行了規范。
1、工程技術
工程技術是控制化學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工作場所中化學品的危害或盡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以免危害工人,污染環境。工程控制有以下方法:
1.1替代
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學品是消除化學品危害最根本的方法。世界各國都為之付出巨大投資。我國近幾年也投人大量人力和物力,研制使用水基涂料或水基黏合劑替代有機溶劑基的涂料或黏合劑;使用水基洗滌劑替代溶劑基洗滌劑;使用三氯甲烷作脫脂劑而取代三氯乙烯;噴漆和除漆用的苯可用毒性小于苯的甲苯代替;制油漆的顏料鉛氧化物用鋅氧化物或鈦氧化物替代;用高閃點化學品取代低閃點化學品等。
1.2變更工藝
雖然替代作為操作控制的首選方案很有效,但是目前可供選擇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別是因技術和經濟方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產、使用危險化學品,這時可考慮變更工藝,如改噴涂為電涂或浸涂;改人工裝料為機械自動裝料;改干法粉碎為濕法粉碎等。
有時也可以通過設備改造來控制危害,如氯堿廠電解食鹽過程中,生成的氯氣過去是采用篩板塔直接用水冷卻,結果現場空氣中的氯含量遠遠超過國家衛生標準,含氯廢水量也大,還造成氯氣的損失。后來大部分氯堿廠逐步改用鈦制列管式冷卻器進行間接冷卻,不僅含氯廢水量減少,而且現場的空氣污染問題也得到較好的解決。
1.3隔離
隔離就是將工人與危險化學品分隔開來,是控制化學危害最徹底、最有效的措施。
最常用的隔離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化學品用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如隔離整個機器,封閉加工過程中的揚塵點,都可以有效地限制污染物擴散到作業環境中去。
1.4通風
控制作業場所中的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通風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風,使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低于最高容許濃度。
通風分局部通風和全面通風兩種。
對于點式擴散源,可使用局部通風。使用局部通風時,應使污染源處了通風罩控制范圍內。為了確保通風系統的高效率,通風系統設計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對于已安裝的通風系統,要經常加以維護和保養,使其有效地發揮作用。
對于面式擴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風。全面通風亦稱稀釋通風,其原理是向作業場所提供新鮮空氣,抽出污染空氣,進而稀釋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從而降低其濃度。采用全面通風時,在廠房設計時就要考慮空氣流向等因素。因為全面通風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將污染物分散稀釋,所以全面通風僅適合于低毒性、無腐蝕性污染物存在的作業場所。
2、個體防護和衛生
在無法將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降低到最高容許濃度以下時,工人就必須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個體防護用品既不能降低工作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也不能消除工作場所的有害化學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防護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著保護屏障的消失,因此個體防護不能被視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為—種輔助性措施。
2.1呼吸防護用品
據統計,職業中毒的95%左右是吸入毒物所致,因此預防塵肺、職業中毒、缺氧窒息的關鍵是防止毒物從呼吸器官侵入。
常用的呼吸防護用品分為過濾式(凈化式)和隔絕式(供氣式)兩種類型。
過濾式呼吸器只能在不缺氧的勞動環境(即環境空氣中氧的含量不低于18%)和低濃度毒污染使用,一船不能用于罐、槽等密閉狹小容器中作業人員的防護。過濾式呼吸器分為過濾式防塵呼吸器和過濾式防毒呼吸器。前者主要用于防止粒徑小于5u的呼吸性粉塵經呼吸道吸入產生危害,通常稱為防塵口罩和防塵面具;后者用以防止有毒氣體、蒸氣、毒煙霧等經呼吸道吸入產生危害,通常稱為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又分為自吸式和送風式兩類,目前使用的主要是自吸式防毒呼吸器。
隔離式呼吸器能使戴用者的呼吸器官與污染環境隔離,由呼吸器自身供氣(空氣或氧氣),或從清潔環境中引入空氣維持人體的正常呼吸。可在缺氧、塵毒嚴重污染、情況不明的有生命危險的工作場所使用,一般不受環境條件限制。按供氣形式分為自給式和長管式兩種類型。自給式呼吸器自備氣源,屬攜帶型,根據氣源的不同又分為氧氣呼吸器、空氣呼吸器和化學氧呼吸器;長管式呼吸器又稱長管面具,得借助肺力或機械動力經氣管引入空氣,屬固定型,又分為送風式和自吸式兩類,只適用于定崗作業和流動范圍小的作業。
在選擇呼吸防護用品時應考慮有害化學品的性質、作業場所污染物可能達到的最高濃度、作業場所的氧含量、使用者的面型和環境條件等因素。例如自給式防毒呼吸器的選擇,就是根據作業場所毒物的濃度選擇呼吸器的種類,根據毒物的特性選擇濾毒罐(盒),根據使用者的面型和環境條件選配面罩。
2.2其它個體防護用品
為了防止由于化學品的飛濺,以及化學粉塵、煙、霧、蒸氣等所導致的眼睛和皮膚傷害,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防護用品或護具。
眼睛護具主要有護目鏡(也稱安全眼鏡)、以及用來防止腐蝕性液體、蒸氣對面部產生傷害的面罩。
用抗滲透材料制作的防護手套、圍裙、靴和工作服,用于避免皮膚與化學品直接接觸所造成的傷害。制造這類防護用品的材料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因此正確選擇很重要。如,棉布手套、皮革手套主要用于防灰塵,橡膠手套防腐蝕性物質。對于有些化學品,可以直接使用護膚霜、護膚液等皮膚防護品保護皮膚。
需要強調的是沒有哪一種防護用品能保護作業人員免受各種危害的傷害。
2.3作業人員的個人衛生
除了以上控制措施外,作業人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消除和降低化學品危害的一種有效方法。保持好個人衛生,就可以防止有害物附著在皮膚上,防止有害物通過皮膚滲人體內。
使用化學品過程中保持個人衛生的基本原則是:
·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并使用適當的防護用品。
·工作結束后、飯前、飲水前、吸煙前以及便后要充分洗凈身體的暴露部分。
·定期檢查身體。
·皮膚受傷時,要完好地包扎。
·時刻注意防止自我污染,尤其在清洗或更換工作服時更要注意。
·在衣服口袋里不裝被污染的東西,如抹布、工具等。
·防護用品要分放、分洗。
·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潔凈。
·不直接接觸能引起過敏的化學品。
3、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的目的是通過登記注冊、安全教育、使用安全標簽和安全技術說明書等手段對化學品實行全過程管理,從而杜絕或減少事故的發生。
3.1登記注冊
登記注冊是化學品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登記注冊的范圍是國家標準《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l3690—92)中所列的常用危險化學品。
登記注冊的執行機構是“國家化學品登記注冊中心”,“中心”的職責是對企業申報的《化學品安全登記表及危險性數據填報單》進行分類、審查和建檔;對新化學品和未分類化學品進行燃爆和毒性試驗,并進行分類;對危險化學品安全衛生數據進行評議和審核;制訂各類危險化學品的預防和防護措施,使企業的化學品安全管理減少盲目性。
3.2分類管理
分類管理實際上就是根據某一化學品(化合物、混合物或單質)的理化、燃爆、毒性、環境影響數據確定其是否是危險化學品,并進行危險性分類。分類管理是化學品管理的基礎。
目前我國的危險化學品分類主要依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l3690—92)和《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GB6944—86)兩個國家標準將化學品按其危險性分為8大類、21個項別。已公布的常用危險化學品有4000多種。
3.3安全標簽
安全標簽是用簡單、明了、易于理解的文字、圖形表述有關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及安全處置注意事項。安全標簽的作用是警示能接觸到此化學品人員。根據使用場合,安全標簽分為供應商標簽和作業場所標簽(也稱之為化學品安全周知卡)。
3.4安全技術說明書
安全技術說明書詳細描述了化學品的燃爆、毒性和環境危害,給出了安全防護、急救措施、安全儲運、泄漏應急處理、法規等方面的信息,是了解化學品安全衛生信息的綜合性資料。主要用途是在化學品的生產企業與經營單位和用戶之間建立一套信息網絡。
3.5化學品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化學品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培訓使工人能正確使用安全標簽和安全技術說明書,了解所使用的化學品的燃燒爆炸危害、健康危害和環境危害,掌握必要的應急處理方法和自救、互救措施,掌握個體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維護和保養,掌握特定設備和材料如急救、消防、濺出和泄漏控制設備的使用。
安全教育的作用是使化學品的管理人員和接觸化學品的工人能正確認識化學品的危害,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從主觀上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