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
職工的安全和健康,保證安全生產建設的正常進行,促使我礦健康發展特制定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生產安全科。
二、領導小組的職責:
1.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的制度與修改,負責**煤礦年度,季度,月度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達標規劃,實施方案的制定。
2、每月對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進行考核,評分。
3.督查落實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存在問題的整改。
4.負責組織**煤礦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的驗收會。
三、指導思想
為認真貫徹執行《云南煤礦安全監察局、云南省煤炭工業局關于印發云南省煤礦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標準及考評級辦法(試行)的通知》(云煤行管〔2008〕24號)通知要求及***縣煤炭工業管理局關于在全縣煤礦企業開展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的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切實加強我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確保我礦2011年確實抓好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保證我礦質量標準化工作的落實,達到二級標準并向一級標準邁進。
四、檢查形式
1、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領導小組負責每月對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檢查(實行動態檢查與靜態檢查相結合)、督查,在當日下午進行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
2、將災害防治安全質量考核、評級結果形成臺賬報礦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領導辦公室備案。
五、會議形式
1、每月進行一次小組會議,主要解決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的評分,評分標準必須嚴格按照二級評分標準。
2、對于沒有評得滿分的小項或扣分嚴重得小項,作出分析或討論并落實到個人整改。
3、對于有些項目小組無法整改(比如設施不全無法整改)時必須報上級領導要求配備設施。
4、每次小組會議首先檢查上次會議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若沒有落實整改,必須追究到個人罰款50元。
5、會議室設在安全科,由***主持,***負責會議記錄及存檔,***負責計分,其他成員根據實際情況評分和討論。
六、標準要求
1、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必須具備的條件:
(一)礦井無透水和掩井責任事故。
(二)礦井無火災責任事故。
(三)礦井無爆破作業引起的責任事故。
(四)礦井無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責任事故。
2、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標準
(一)井下排水(水泵、管路、水倉)必須符合《歸程》相關規定。受水害威脅的采掘工作面進行采掘作業時,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對情況不清楚或懷疑的地點,編制探放水設計,制定探放水措施,配備探放水設備進行探放水。
(二)必須制定井上下防滅火措施,必須完善消防水池和消防管路。井上下必須按規定設置消防材料庫。
(三)井下主要巷道必須設置防塵管路和風流凈化水幕。
(四)井下爆破作業必須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定,嚴格依照爆破作業說明書進行爆破作業,并必須使用水炮泥。
(五)在突出危險煤層進行作業的采掘工作面必須執行“四位一體”綜合防治措施。
八.相關要求
1.每次檢查,督查前,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領導小組召開檢查預備會,詳細安排檢查事宜,規范檢查行為。
2檢查領導小組按《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評分表》進行考核評級,評審中必須保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則。
3.小組必須參加月度的評審檢查,如有特殊情況不參加的必須提前向領導小組長請假。
4驗收評分人員在進行現場評分時,必須按照“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來進行。
5評分過程中實行領導小組長負責制和集體公平評分制度,評分結果必須有現場所有參評人員的共同簽字,現場評分表在當天匯總成臺賬,報送礦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
6.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將每次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檢查的記錄要存檔管理,作為災害防治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的依據。
本制度自2011年1月1日起執行
***縣***煤礦
2010年****日
篇2: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管理制度
1、礦井地質工作是指在原勘探報告的基礎上,從礦井基本建設開始,直到閉坑為止的全部地質工作。礦井總工程師(或技術負責人)具體負責煤礦地質工作的組織實施和技術管理。?
2、按照《煤礦地質工作規定》,礦井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編制相關地質報告、圖件和臺賬。報告、圖件和臺賬都應數字化、信息化,內容真實可靠,每年對相關內容進行補充完善。圖件的比例尺以滿足工作需要為原則。
3、礦井地質類型每5年應重新確定。當礦井發生影響地質類型劃分的突水和煤與瓦斯突出等地質條件變化時,礦井應在1年內重新進行地質類型劃分。
4、礦井應設立地測部門,配備所需的地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和儀器設備,建立健全煤礦地質工作規章制度。?
5、礦井地質工作應當堅持“綜合勘查、科學分析、預測預報、保障安全”的原則。?
6、對重大技術問題要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討論,制定實施方案報請總工程師批準。
7、礦井應建立地質資料檔案室,并由專人負責管理;資料要齊全、完整,分類妥善保存,便于利用。?
8、礦井應組織或安排地質技術人員介紹繼續教育或業務培訓,每3年至少進行1次。
9、研究礦井地層、地質構造、煤層、煤質、瓦斯、水文地質和其他開采地地質特征及其變化規律,開展地質類型劃分。
10、查明影響礦井安全生產的各種隱蔽致災地質因素,做好相應的預測預報工作。
11、進行地質補充調查與勘探、地質觀測、資料編錄和綜合分析,提供礦井建設和生產各個階段所需要的地質資料,解決礦井安全生產中的各種地質問題。
12、估算和核實礦井煤炭資源/儲量以及礦井瓦斯(煤氣層)資源/儲量,掌握資源/儲量動態,為合理安排生產提供可靠依據。
13、調查、研究礦井含煤地層*(伴)生礦產的賦存情況和開采利用價值。
14、在工作面回采或者掘進前宜采用“瞬變電發勘探”、“地面直流電法”等技術手段,對工作面范圍內的老窯采空區、陷落柱、斷層帶等進行物探,盡量查明地質構造情況,以便采取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15、礦井應積極采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裝備,認真開展煤礦地質研究,不斷提高煤礦地質工作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