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生產工傷事故調查處理制度

安全生產工傷事故調查處理制度

2024-07-23 閱讀 6350

(一)事故的分類

1、人身傷亡事故。凡屬本公司職工(包括計劃內的臨時工),在生產區域所發生的和生產有關的傷亡事故。

2、火災事故。由于火災造成的人身傷亡或一定的物質財產損失的事故。

3、爆炸事故。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某種原因引起的爆炸,造成人身傷亡或一定的物質財產損失的事故。

4、設備事故。由于某種原因引起的機械設備、工藝設備、動力設備、貴重儀器儀表和工具的非正常損壞(包括設備管線發生故障)。

5、停產事故。由于停水、停電、停汽、凍結和誤操作造成裝置被迫停車而形成的停產事故。

6、跑損事故。由于某種事故原因造成產品半成品、原料、燃料、水、汽和油等的跑損。

7、交通事故。凡是廠內的車輛交通肇事所造成的一定的車輛損壞、物質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包括非職工的乘客民工、行人等)事故。

8、質量事故。由于混、串成品或其它事故原因引起的質量事故(另由專門部門管理上報)。

9、其它事故。

(二)事故的性質

為了便于事故管理,按事故性質劃分為報部、一般、輕微、惡性未遂事故四種。

1、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都稱之為上報事故。

(1)死亡一人或重傷一人。

(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價值在1000元以上者(包括1000元,以下同);

(3)大面積停電。。

(注:上報事故包括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條件按國家規定。)

2、凡合乎下列條件之一者,均為一般事故:

(1)輕傷一名,休假治療八小時以上;

(2)造成直接損失100元至1000元者(包括1000元在內)。

(3)除急性中毒造成死亡或喪失勞動能力以外,一般急性中毒均按輕傷處理;

3、凡未達到上述1、2條中任何一項者,均屬于輕微事故。

4、重大惡性未遂事故。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但性質惡劣或生產操作嚴重不正常給設備帶來重大隱患,或嚴重影響了設備使用壽命。

(三)事故的管理

1、事故調查及處理:發生上報事故時,生產部長立即組織行政、技術、保衛、生產等部門,組成調查組迅速進行調查,必要時請勞動部門和上級有關部門參加調查,查清事故經過,確定事故原因,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

2、事故統計的上報:

各類事故按嚴重程度分為三級管理,上報事故統一由上級主管部門掌握管理,統稱上報事故(寫有專題書面報告)。一般事故和惡性未遂事故由公司負責管理。輕微事故由車間自行掌握處理。

(1)當發生上報事故時,事故單位除立即采取措施外,并通知事務部和有關部門以及廠領導,及時搶救和調查在搶救中要保護好現場。事務部長將事故及原因在24小時內上報主管部門,事后要由事故主管部門認真填寫事故調查報告書,由安全生產委員會于事故發生后半月內報主管部門。

(2)當發生一般事故時,事故單位除立即采取措施之外,必須馬上通知事務部,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切實做到“三不放過”。并要求在事故發生五天內填寫好事故報告送事務部。

(3)當發生輕微事故時,發生事故的當班班長應報告車間領導處理。

(4)各分管部門(各車間或部門)應將各類事故于每月27日前匯總報事務部。由事務部匯總于月底前向上級報告。

(5)各部門事故調查、分析、登記、統計、報告和處理等,必須嚴肅認真,如有隱瞞不報或有意延期報告等,除責成補報外,對責任者應分別不同情況,給予批評或紀律處分。

3、事故的損失計算

(1)人身傷亡事故以負傷率表示,不計金額。死亡按年統計,重傷以月統計。

(2)事故的直接損失系指造成的設備、器材、建筑物、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跑損的其它各類物品的損失,均折價計算(成品按出廠價格,半成品按半成品價格,器材、設備按新舊程度和實際使用價值計算)。設備、器材、建筑物等,雖有部分損壞,但經修復仍可使用的,按其修理費(包括材料、人工、配件等)計算。

(3)事故的間接損失(包括減產、停產損失和設備、車輛停運)均折合金額計算。

注:滅火消耗的消防器材的價值,另列單項計算。

(四)事故的原因分析

由于生產管理不善,而導致事故的原因很多,往往一件事故涉及很多原因,但為了便于分析、統計、每一事故要盡力找出一個主要原因,現將事故的主要原因分列如下,供各車間上報時或事務部向上報時參考。

1、人身傷亡事故的原因:

(1)事故類別及其直接原因(物質原因)

1)物體打擊:指落物、錘擊、砸傷、崩塊(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指擠、壓、撞等。

3)機械工具傷害:指絞、輾、碰割、戳等。

4)起重傷害:指起重設備在操作過程中所引起的傷害。

5)觸電:包括雷擊、電擊。

6)淹溺。

7)灼、燙傷。

8)火災:指著火和救火過程中所引起的傷害。

9)刺割;指機械工具傷害以外的刺割,例如釘子扎腳、尖物刺割等。

10)扭傷:指扭腰、扭臂、扭腳等。

11)高空墜落:指從三公尺以上的高空作業墜落和從平地墜入坑池、溝內。

12)倒塌:指建筑物、框架、堆集物倒塌。

13)瓦斯爆炸:指丙烷車、庫爆炸、粉塵爆炸、如煤塵鋁粉等。

14)中毒和窒息。

15)鍋爐、壓力容器爆炸,包括各種氣瓶爆炸。

16)其它傷害:指上述原因以外的,如跌傷、凍傷等。

(2)間接原因:(組織技術原因)

1)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少或有缺陷。

2)設備、工具附件有缺陷。

3)個人防護用品缺少或有缺陷。

4)光線不足或工作地點通道條件不良。

5)沒有安全操作制度或不健全。

6)勞動組織不合理。

7)對現場缺乏檢查或指導有錯誤。

8)設計有缺陷。

9)不懂操作技術知識。

10)違反操作規程或違反勞動紀律。

11)除上述以外的其它原因。

2、設備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1)直接原因

1)違反操作規程或勞動紀律。

2)缺乏維護或維護不周。

3)缺少檢修或檢修不良。

4)設備本身故障或材質不良。

5)設計錯誤。

6)安裝不合理或安裝錯誤。

3、火災、爆炸事故的原因:

(1)物質原因:

1)使用明火:如焊割、烘烤、加溫、照明、取暖等。

2)設備、工具缺陷:如漏油、漏氣、摩擦、撞擊產生火花,缺乏安全裝置等。

3)電氣裝置有缺陷:電器設備、線路產生火花、雷擊、靜電放電等。

4)設備發生故障:如缺水、停汽、停電、腐蝕、結焦等。

5)物質自燃:如油抹布自燃等。

6)易燃物接觸火源或灼、熱物體。

7)物質的化學作用。

8)其它。

(五)附則

1、對于各類事故責任的處理:重大事故的責任者處分、由廠級(公司)決定,一般事故處理由事務部,由總經理決定,其限期一般要在一個月內結案,最遲不得超過三個月。

3、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按本細則處理:

(1)在生產中為了防止事故或發生其它意外,而采取主動停車,或緊急放空措施者。

(2)人力所不能抗拒的自然災害(水災、風災等)以及外來因素(廠外電源停電等)所造成的生產上的損失。

(3)產品質量事故由品質部負責分析,統計上報。

(4)醫療事故、食堂集體食物中毒,由事務部負責分析,統計上報。

(5))交通事故,由行政部負責分析,統計上報。

(6不是在生產、工作中發生的傷害事故,如家里煤氣中毒,食物中毒,下河洗澡淹溺、駕駛交通工具發生的交通事故,在家中觸電、或偷割電線觸者均由個人負責。

(7)在生產崗位上因打架頭斗歐、鬧玩等生產、工作無關而發生的一切傷害,其后果由個人負責。

(8)本細則如與上級規定有抵觸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附件

重傷事故劃分標準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按重傷事故處理:

1、經醫生診斷成為殘廢或可能成為殘廢的。

2、傷勢嚴重,需要進行較大手術才能挽救的。

3、人體要害部位嚴重灼傷、燙傷、雖非要害部位,但灶傷、燙傷占全身面積三分之一以上的。

4、嚴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鎖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腳骨等因受傷引起骨折)及嚴重腦震蕩等。

5、眼部受傷嚴重,有失明可能者。

6、手部傷害:

(1)大拇指軋斷一節的。

(2)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軋斷兩節或任何兩只各軋斷一節的。

(3)局部肌腱受傷嚴重的,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自由伸屈等而造成的殘廢可能的。

7、腳部傷害:

(1)腳趾砸斷三只以上的。

(2)局部肌腱受傷嚴重;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行走自如等殘廢可能的。

8、內部傷害:內臟損傷,內出血或傷及腹膜等。

9、凡不在述范圍以內的傷害,經醫生診斷后,認為受傷較重,可根據實際情況,參考上述各點確定,并報市勞動局備案。

篇2:工傷事故調查分析報告處理制度

一、工傷事故及其分類

1、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凡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和急性中毒稱為傷亡事故。

2、工傷事故按傷害情況分為重大事故、輕傷、重傷和死亡四類。具體劃分按GB641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執行。

二、工傷事故的報告

1、工傷事故發生后,負傷者或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班組、項目部或公司有關負責人及安監科。

2、項目部或公司負責人在接到重傷、死亡以上事故時,應立即報主管部門和其他相關職能部門。

3、應盡可能保護現場,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的擴大。

4、如特殊情況需要對現場進行損壞時,應將現場作標記或記錄。

三、事故調查和分析

1、輕傷和重傷事故,由公司經理或主管安全的副經理組織安全、技術、生產等部門及工會成員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

2、凡由上級機關插手的事故,公司按要求盡最大努力積極協助調查。

3、凡調查涉及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如實向有關人員回答有關的提問,提供有關的證據和證詞。不準弄虛作假,隱瞞事故真相。

4、由本公司處理的工傷事故的調查必須查清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原因、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等。

5、召開事故分析會,確定事故處理的意見防范措施的建議。

6、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四、事故處理和結案歸檔

1、由本公司處理的工傷事故,必須在事故調查組寫出事故調查報告后由公司召集專門會議研究處理。

2、事故處理結果應向全公司干部職工公開宣布。并將整個事故處理情況寫出書面材料,向有關部門報告。

3、事故處理必須公正合理、不遷就、不避讓、做到事故“三不放過”。

4、對本公司處理不服的,可向上級有關部門提出異議和起訴。

5、事故處理結案后,由公司安全科負責將各有關材料收集整理,存檔建卡。

6、必須要辦理工傷審批手續的,由公司負責辦理。

篇3:工傷事故報告調查處理制度

1、工傷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依據:國務院(1991)75號令《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處理規定》、建設部(1993)3號令(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序規定)、建設部(1994)96號《建設職工傷亡事故統計辦法》、建設部(1994)4號《建設部職工傷亡事故統計問題解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2、項目部工傷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由項目經理審批后實施。

3、安全事故發生后,施工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搶救傷員、排除險情、采取應急救援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并立即停工,保護好現場。

4、項目負責人必須在事故發生2小時內將事故情況用多種方法報公司經理,項目經理部在12小時內將事故報表和事故報告書上報公司。

5、發生的安全事故,必須及時上報。不得隱瞞不報、遲報、隱瞞篡改事實、破壞現場。否則將會受到法律制裁。項目部職權范圍內處理的事故按“四不放過”。項目部無權處理的事故,必須認真配合上級有關部門調查處理。其它未盡事宜按公司有關制定執行。

收貨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