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教師大家訪活動實施方案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教師大家訪活動實施方案

2025-05-04 閱讀 6121

  興永一中“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教師大家訪活動實施方案

  學校、家庭、社會攜手育人是教育成功的關鍵。為進一步加強學校、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共同教育好學生,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教育的濃厚氛圍,根據興永縣教育局{永教通【20**】59號}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領導機構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主要工作職責

  1.組織領導、部署、協調學校大家訪活動工作安排,制定工作方案,監督工作的落實。

  2.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3.加強宣傳動員工作,使教師理解、支持大家訪活動的意義、內容和要求,積極參與大家訪活動。通過宣傳,提高群眾知曉率,擴大社會影響力。

  領導小組下設工作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政教處,辦公室主任由陳少陵兼任,成員為各年級組長及政教處工作人員。

  工作職責

  1.本次活動的督查落實;

  2.大家訪過程中的活動情況及好的經驗和先進事跡匯總;

  3.家長反饋意見的整理匯總。

  二、活動主題:溝通、理解、支持、攜手育人。

  三、活動主要內容

  1.活動時間:從20**年下期開始全面啟動,并以學期為單位,每期開學時月對上一學期的家訪工作進行總結。

  2.家訪范圍和形式:面向全校學生,以班主任為主,科任教師全員參與。

  (1)以年級為單位,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家訪。各年級將年級所有教師分成若干小組,編排小組時可以班級為單位,每組2-3人,班主任任組長。年級主任或副主任要參加1班的家訪小組。

  (2)由校長、書記帶頭,校領導、學校分管年級領導要跟隨各個小組進行家訪。

  (3)重點對象(學有潛力的學生、特長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學困學生、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和有輟學傾向的學生)家訪主要通過上門走訪的形式,與學生及其家庭“零距離”溝通;一般學生一月一次電話與家庭的聯系和溝通;每期召開一次家長會,并進行問卷調查。

  3.家訪的主要工作內容

  (1)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學生信息核對,包括電話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單位。

  (2)了解學生成長環境、在家表現、學習情況、生活習慣等。

  (3)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思想、學習、綜合素質考核等情況。

  (4)積極向家長宣傳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方式方法,對家長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好解釋宣傳工作,贏得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5)開展幫扶、輔導(包括心理輔導、學習輔導)及其他助學活動。

  (6)征求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與家長共同探討做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學校將家訪活動作為轉變工作作風、強化師德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抓好抓實。要科學規劃,認真組織,精心安排,真正把家訪活動落到實處。要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讓全體教師都明確家訪活動的目的、意義、內容、方法以及應該達到的效果等。

  2.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家訪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對被訪學生全面了解,明確談話主題。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注重交流的方式方法,多鼓勵、多贊賞、多傾聽,創設和諧氛圍。要從關心、愛護和鼓勵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家長真正了解學生在校表現,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要與家長共同商量解決的方法,并進一步探討家校合作的方式。

  3.尊重家長,樹立形象。對家長態度要誠懇,加強與家長的感情聯系,虛心接受家長的正確意見,及時向學校領導反映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對家長因不了解情況而提出的偏激或不正確的意見,要耐心誠懇地加以解釋,贏得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走訪中,不得接受家長吃請或饋贈的禮物,樹立和維護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

  4.做好記錄,總結改進。認真填寫學校提供的家訪記錄表,并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建立學生的家訪檔案。教師也可以對家訪的過程進行總結反思,提高家訪的實效性。

  5.加強督查,確保成效。為全面掌握家訪活動的進展情況。學校將把教師家訪工作情況列入教師師德和業務檔案,每學期學校都將對在大家訪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進行表彰。逐步將大家訪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

  興永縣第一中學

篇2:小學教師家訪心得家訪手記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為聯系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家訪,說到底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梁。通過家訪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通過家訪我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里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所以這登門家訪的傳統不能去。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梁”。老寫的“親”字,也說明一個道理:人要常見面才會親。所以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么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心應手。

對于家訪的對象是后進生,我覺得“后進生”因為一些不突出的優點而受到老師的稱贊時會很高興,老師可以和家長一起從點滴的進步談起,一分為二地分析學生,用優點去克服缺點。所以在家訪時我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每次家訪都會讓我受益非淺,和學生家長相互了解情況,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溝通感情,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并且同學生家長共同研究,在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篇3: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員教師家訪

為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平路小學右黨員教師中開展家訪活動。

7月1日上午,和平路小學校長室會同辦公室、教導處連續走訪了3戶學生家庭。六(4)班學生王承伯家境困難,父親因身患糖尿病導致下腿截肢、雙目失明,但學生非常懂事,母親一人支撐4口之家。二(7)班何文清家境一般,學生學習成績中等;二(6)班黃家源因從小不與父母在一起生活,性格比較孤僻。本次調研,王瑋校長送孩子們既喜歡又利于成長的書。

繼5月24日,和平路小學開展“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至今。學校全體教干、班主任、黨員教師都積極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家訪活動主要內容是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學校的發展前景、教師的隊伍建設、教師服務學生的服務意識、學校發展的教育均衡、學生發展的培養等各方面進行走訪。

如今,家訪活動正達高峰期,各教干、黨員教師、班主任家訪人數均在10戶以上。單親家庭、外來務子女家庭、留守兒童家庭、勞教服刑人員家庭等列為必訪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