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黨務公開內容程序

黨務公開內容程序

2024-12-31 閱讀 9382

黨務公開內容程序

  實行黨務公開的基本原則是:依法公開,公平公正;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簡化環節,方便辦事;健全機制,常抓不懈;明確責任,強化監督。

目標要求

  在鎮村兩級黨組織中實行黨務公開工作,要努力做到“四規范、三滿意”。“四規范”,即“內容規范”,凡黨組織作出的重大決策、黨內主要事務和組織活動中應該讓黨員群眾知曉的事項均向黨員群眾公開;“程序規范”,按照“事前公開、決策公開、結果公開”的要求,落實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推進決策的民主化、監督的正常化;“時間規范”,以定期公開為主,輔以不定期公開和隨機公開,讓黨員群眾及時了解黨內事務的進展及處理結果;“管理規范”,對黨務公開的組織領導,黨員群眾意見處理等要落實具體措施,形成正常化管理機制,做好相關軟件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確保黨務公開取得實效。“三滿意”,即通過黨務公開達到“黨員滿意、群眾滿意、社會滿意”。

黨務公開的內容

(一)鎮黨委黨務公開的主要內容

1、固定公開內容

  共6項:①黨委任期目標;②年度工作目標;③黨政班子成員分工和辦公電話;④信訪接待日時間;⑤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包扶或幫扶對象情況(含村、農戶情況);⑥黨務公開監督小組及監督電話情況。

2、定期公開內容

  共8項:①黨委工作安排和工作小結,每季度公開一次;②黨政班子領導成員履行職責和分管重點工作完成情況,每季度公開一次;③黨委會議(黨政聯系會議)召開時間、議題,在召開前五天公開,在結束后及時公開結果;④黨員發展情況,每半年公開一次;⑤黨政班子成員包村及幫扶農戶工作開展情況,每半年公開一次;⑥黨委黨費收繳情況,每季度公開一次;⑦鄉鎮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完成情況,每季度公開一次;⑧各類黨建工作示范點(基地)建設情況,每季度公開一次。

3、隨時公開內容

  共6項:①重大事項情況:主要公開黨委出臺的有關政策性文件、黨委討論決定的重大事項以及群眾關心熱點、難點問題的處理情況;②干部調動和任免情況:主要公開調動和任免(擬任)對象的姓名及職務等;③黨員干部的處理情況:主要公開違規違紀黨員干部的處理情況和民主評議黨員的組織處置結果;④黨內各類先進評比情況:主要公開榮譽名稱、初定名單和最后確定名單;⑤意見建議落實情況:對干部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的整改落實情況;⑥上級黨組織和本級黨委認為需要公開的其他內容。

(二)村黨組織黨務公開的主要內容

1、固定公開內容

  共3項:①黨組織設置和人員分工情況:包括群團組織及村“兩委”成員分工負責內容;②黨組織年度工作計劃和目標任務;③黨務公開監督小組和鎮、村兩級黨組織監督電話。

2、定期公開內容

  共6項:①黨員繳納黨費情況,以表格形式反映,半年公開一次;②黨員參加組織活動情況以及設崗定責情況,半年公開一次;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突出的和受到各種處理的情況,以內容提要的形式,半年公開一次;④黨組織年度工作目標進展或完成情況,半年公開一次;⑤民主評議情況,把參加的黨員數、群眾代表數,評議過程以及評議處置結果等情況,每年在評議結束后公開;⑥黨員教育管理培訓規劃(計劃)及落實情況,半年公開一次。

3、隨時公開內容

  共5項:①黨員發展事前公示,及時對擬被確定為發展對象,擬被吸收為預備黨員、預備期將滿擬被轉為正式黨員的人選實行事前公示;②先進評比公告:主要公開黨組織推薦有關人員參加上級榮譽評比的類別、條件、方法、初定名單等內容;③村級后備干部情況:公開被確定為后備干部初步人選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序、政治面貌和職業等;④鎮黨委黨務公開情況通報;⑤上級黨組織和村黨組織認為需要公開的其他內容。

黨務公開的形式

  1、設公開欄公開。黨務公開應以固定的公開欄形式,設置在便于黨員群眾觀看的醒目地方。公開的內容逐條、逐項予以公布。各公開欄上要設黨員群眾意見、建議反饋欄。公開欄旁設置意見箱,以廣泛接受黨員、群眾對黨務工作的監督、批評和建議。鎮、村黨務公開可單獨設置公開欄,也可與政務、村務公開欄合二為一。

  2、其他形式公開。黨委、各黨支部對一些需要及時公開的內容還可以通過會議,資料等形式及時向黨員,群眾公開。有些黨務內容還可以采取電視、廣播、黑板報或民情訪談會等輔助形式公開,但不代替公開欄。

黨務公開的程序

  1、需公開的內容須經黨務公開監督小組審議認可,由監督小組組長簽字,然后向黨員群眾公開。

  2、黨務公開設立《黨務公開登記簿》,將公開的內容、時間、審核人逐次登記,歸檔備查。

  3、黨務公開的內容可結合實際確定,如對某些內容持較大異議,則暫緩公開。每一次黨務公開后,鎮黨委、村黨組織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聽取黨員群眾的反映和意見,對黨員群眾提出的疑問,要及時作出解釋,對黨員群眾提出的要求,要及時予以答復。

黨務公開的監督

  黨務公開工作接受黨員和群眾監督。鎮黨委黨務公開監督小組成員為9人,由鎮黨委委員、紀委委員、黨員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群眾代表組成,村黨務公開監督小組成員為3―5人,從本村黨員、離退休干部和群眾代表中推選組成。黨務公開監督小組設組長1人。黨務公開監督小組負責對黨務公開全程監督。

黨務公開監督小組的權利:

  ①督促本級黨組織按規定的要求公開黨務;②檢查、審核黨務公開的內容;③對檢查、監督中發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④列席直接涉及黨員群眾利益的有關會議。

黨務公開監督小組的義務:

  ①向黨委或黨員會議報告黨務公開監督小組工作情況;②向黨員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府,維護同級黨組織的正確決策;③向同級黨組織反映社情民意,提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黨務公開的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推行黨務分開,是實踐“****”重要思想,深化“三級聯創”活動,建設服務型政府、創建“五個好”鎮黨委的重要工作內容。因此,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意識。鎮黨委書記為黨務公開的第一責任人,統一協調黨務公開有關工作,分管組織的副書記為直接責任人,協助黨委書記抓好黨務公開的日常工作。

  (二)嚴肅黨務公開紀律。要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保證公開的經常化、規范化和公開內容的真實性,逐步形成一套便利、實用、有約束力、群眾滿意的黨務公開監督制約機制。對公開不及時,內容不準確,群眾反映的意見答復不及時,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三)健全完善公開方案。全面深化黨務公開制度,必須采取上下聯動、突出重點、分級負責、整體推進的辦法實施,使黨務公開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覆蓋局面。鎮黨委要制定詳細具體,操作性強的黨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體現“五有三結合”的要求,即有高效健全的工作機制,有系統持續的公開內容,有規范明確的公開項目,有固定常態的公開載體,有嚴格暢通的投訴渠道。同時公開的各項工作內容要與建設服務型政府工作結合起來,與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結合起來,與“執政為民、求真務實、加快發展”學習教育活動結合起來。

篇2:撤銷黨支部程序

撤銷黨支部程序

  因工作需要人員變動,支部黨員人數不足3人的,或因單位撤銷、合并等原因單位不復存在的,該單位的黨支部應予以撤銷。

  撤銷黨支部的一般程序是:

(一)提出撤銷黨支部的請示

  黨委(總支)對所屬支部撤銷(合并)要召開黨委(總支)會議集體研究討論決定。黨委(總支)同意后,要把撤銷黨支部的請示上報上級黨組織。

  撤銷黨支部的請示要寫明撤銷該支部的理由,該支部黨員人數、撤銷后的黨員去向等。

  (參考例文)

關于撤銷×××黨支部的請示

  ××機關黨工委:

  根據機構改革精神,我單位下屬××科現已撤銷。該科的9名黨員已全部調到其它科室工作。鑒于這種情況,經×年×月×日黨委(總支)會議研究討論,一致同意擬撤銷××黨支部。支部撤銷后9名黨員到其它(具體名稱)科室黨支部參加組織生活。因此,特提出撤銷××黨支部的請示。

  以上請示妥否,請批示

  *××委員會(總支委員會)(蓋章)

  年月日

(二)上級黨組織批復

  上級黨組織收到黨委(總支)上報的撤銷黨支部的請示后,要在進一步了解情況的基礎上立會集體討論審批,并將批復及時發至提出呈請的黨委(總支)。

(三)妥善安排撤銷支部后黨員的組織生活

  黨委(總支)接到批復后,要通知被撤銷支部的所有黨員,告知他們所去的黨組織,并開具組織關系介紹信,將組織關系轉到新的黨支部,使他們能及時參加組織生活。

篇3:時間期限在聽證程序中的重要作用

  淺析時間期限在聽證程序中的重要作用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要求聽證的當事人,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三日內提出。”三日即當事人在聽證程序中享有聽證權的時間期限。

  所謂聽證是指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事人要求,在行政機關或者授權組織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下,由當事人、調查取證人員及其他利害關系人員參加,就被指控的事實和適用法律等有關問題進行陳述、質問、辯證和反駁,從而查明事實的工作程序,聽證是相對人的一項權利。

  聽證程序是《行政處罰法》確立的一項民主聽證制度,在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允許當事人辯解和反駁,為當事人充分維護和保障自己的權益提供了程序上的條件,其適用有利于行政執法人員“兼聽則明”,防止執法人員主觀臆斷、濫用職權;有助于行政機關查明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減少和防止行政處罰過錯,從而減少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提高行政執法的效率。

但在實際工作中享有聽證權的當事人有時放棄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其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當行政機關向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時,當事人主動放棄聽證。

  二、當事人接到《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后要求聽證,但根據《技術監督行政案件聽證工作規則》第六條規定:當事人未在三日內提交申請聽證的書面材料的,視為放棄行使聽證的權利。

  行政機關在當事人放棄聽證權時,不等到三日期限終結,而立即進入下一程序,直接對當事人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但其中有一個細節問題,即《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項規定:“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三日內提出”,這說明當事人申請舉行聽證的期限為三日,且只要在三日內提出申請即可,當時放棄并不代表三日期限的終結,當事人仍可以在三日內申請舉行聽證,所以行政機關不能在當事人放棄聽證權后不等三日期限終結即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那是違反聽證程序的。

  在聽證程序中,當事人主動放棄申請舉行聽證是當事人的權利,但不能錯誤的認為當事人放棄聽證權即表示其申請舉行聽證的三日期限終結,而立即進入下一程序,直接向當事人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如果當事人反悔,且在三日期限內申請舉行聽證,或以未保證其申請舉行聽證的時間期限為理由,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就會給行政機關帶來不利,進而導致復議失敗或行政訴訟敗訴。因此,聽證程序中當事人申請舉行聽證的時間期限是《行政處罰法》賦予當事人的一種權利,不因當事人放棄聽證而自動終結,行政機關必須從時間期限上保證當事人申請舉行聽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