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學校三創四做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學校三創四做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2024-08-02 閱讀 5935

結合“筑牢堡壘、創先爭優,為扎實有效地在校教職工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堅持中心,推動盤中跨越式發展”活動主題,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結合云教工委[20**]31號文件精神,依照云陽縣教育工委的總體安排,制定如下實施“三創四做”行動計劃的具體方案。

一、總體目標

四做”學校領導班子要實現重心下沉,三創”即創優秀領導班子、創學習型黨組織、創示范性黨員隊伍。深入學生食堂、學生宿舍、課堂、教師群體中,做調研指導的模范;書記校長要進課堂做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戰略的模范;領導班子要做關心教師,推動學校發展的模范;班主任、黨員教師要做聯系家長關愛學生的模范。

二、具體任務

(一)以“三創”活動。推動科學發展的目標。

1.創優秀領導班子強領導力。

提高校長的知名度和一定影響力,校長要參加“321工程”參與國家、市縣級骨干校長的培訓。帶動全校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選派班子成員參與培訓,加強實踐鍛煉,提高領導班子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和辦學治校能力。

2.創學習型黨組織強戰斗力。

逐步推進黨組織學習活動常態化,進一步完善學習制度。學校領導班子、黨支部集體學習每年不少于12次和10次,校級干部、中層干部參與有關學習培訓每年一般不少于40學時、20學時,學校領導干部每5年接受輪訓1次。黨員及教師要主動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具體要求“日讀千字,周寫一文、季看一書、年學一技”班子成員每年通讀書籍不少于4本,撰寫調研演講不少于一篇,教師每年閱讀相關書籍不少于2本,撰寫教育教學論文不少于1篇,20**年,全體教師接受不少于1次的理論培訓。提高學習效率,加強個人述學、群眾評學和組織考學的管理;推進學以致用,促進學習教育效果及時運用于黨建和行政決策中。

3.創示范性黨員隊伍強影響力。

充分發揮示范崗的輻射帶動作用。創立黨員干部管理示范崗、黨員教師教學示范崗、職工黨員服務示范崗、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學習示范崗。

(二)以“四做”服務師生。

1.學校領導班子要實現重心下沉。

做調研指導的模范。即引導領導干部深入學生群體、教師群體中做調研指導的模范。一是班子成員要深入教師中,做政策宣傳的指導者,要求教師落實和執行好教委關于規范教學行為的十條禁令”二是分管年級的領導每周必需深入課堂5次,聽課3節以上,每月組織教師召開述評會議一次,每周與教師談話5人次;三是領導班子每周至少深入學生宿舍1次,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對清潔、公物的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四是班子成員深入留守兒童中,每月不少于10人次,并建立自己的慰問檔案。五是班子成員每周至少深入食堂1次,解食堂的狀況,關心學生的生活。

2.書記校長要進課堂做提高教學質量。

深入教學一線,校長書記要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提升課堂管理能力。每周進課堂不少于3次,主動與教師學生交流,及時了解教學狀況,做好教師的引導工作,帶頭做提高教學質量的模范。具體工作中堅持做到五掌握”一是熟悉掌握學校的教學管理狀況,學校教學秩序秩序是否正常,教師上下課管理是否嚴格;二是掌握教師的教學狀況,教學態度是否端正,教育理念是否先進,教學行為是否規范,教學方法是否適應學生的需要等方面;三是掌握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是否做到師生互動,否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四是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是否認真,否做了筆記,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生對教師的反應;五是掌握教學工作努力方向,教學工作還有哪些方面的差別和不足,急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哪些,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等。

3.領導班子要做關心教師。

實施對教師的溫暖工程”一是堅持每周1人次與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新調進教師交流,領導班子要依照工會分組。解他生活狀況,對學校教學與發展的建議;二是與家庭困難教師開展結隊幫扶工作;三是對認識不到位,思想上有抵觸情緒的教師開展疏導工作,及時化解矛盾;四是對外面租房教師給予精神的撫慰、鼓勵他克服困難。五是對教師及家屬在節假日發短信慰問。

4.班主任、黨員教師要做聯系家長關愛學生的模范。

每學期遍訪至少一次,廣大教師特別是黨員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節假日通過各種渠道訪問學生家長。做到五關心”一是關心學生生長環境,學生家庭狀況及實際困難;二是關心學生表示,通報學生在校表現,解學生在家表現;三是關心學生的教育方法,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與學生家長共商;四是關心學生學習困難,有針對性地開展義務家教;五是關心家校教育合力,聽取家長建議,明確家校教育權利與義務。

三、組織領導

1落實領導責任

書記、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學校創先爭優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與教育系統創先爭優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聯系。要親自抓。同時要與“一講二評三公示”有機結合,同步規劃,同步布置。

2加強考核評比

篇2:天水市就業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及追求卓越培訓班培訓計劃

一、民生實事落實計劃

嚴格按照省上安排,選拔600名左右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選拔450名左右醫療衛生專業高校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50名左右獸醫專業高校畢業生到基層獸醫站工作。6月初發布公告,6月底組織報名,7月底組織選拔考試,9月份安置上崗。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局、市畜牧局、市財政局。

培訓時間:6月23號7點開始5000名教師第四期的培訓(16天)

7月8號開始5000名教師預測班的培訓(10天)

培訓地點:天水師范學院院內(教室以課表為準)

二、赴基層就業計劃

認真組織實施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選調優秀大學生”等引導高校畢業生赴基層的各類就業計劃,招考“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130名、“進村社區”190名、“特設教師崗位”587名,選聘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50名左右。11月底前將招考錄用的高校畢業生安置到位。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團市委。

培訓時間:6月30號7點開始“三支及進村社”第三期的培訓(15天)

7月10號開始“三支及進村社”預測班的培訓(8天)

培訓地點:天水市委黨校圖書館一樓學術報告廳

三、公務員考錄計劃

面向普通高校畢業生重點是經過基層鍛煉的高校畢業生和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其他社會人員,為全市公檢法系統和各鄉鎮黨政機關招錄282名公務員。12月底完成錄用工作。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

培訓時間:7月30號開始“甘肅省公務員”第二期的培訓(15天)

8月15號開始“甘肅省公務員”第三期的培訓(15天)

8月30號開始“甘肅省公務員”第四期的培訓(15天)

9月15號開始“甘肅省公務員”第五期的培訓(12天)

培訓地點:天水師范學院院內(教室以課表為準)

四、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計劃

從現有緊缺的市、縣(區)編制資源中擠出980個左右事業崗位(含為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選拔100名工作人員),面向擇業期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聘。11月底前完成招聘工作。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培訓時間:8月5號開始“事業單位”第一期的培訓(15天)

8月20號開始“事業單位”第二期的培訓(15天)

9月5號開始“事業單位”第三期的培訓(15天)

9月20號開始“事業單位”第四期的培訓(15天)

9月28號開始“事業單位”第五期的培訓(15天)

10月12號開始“事業單位”第六期的培訓(15天)

10月20號開始“事業單位”第七期的培訓(15天)

10月28號開始“事業單位”預測班的培訓(10天)

培訓地點:天水師范學院院內(教室以課表為準)

咨詢電話:

篇3:大學生職業培訓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杭州市“萬名大學生創業實訓工程”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現就實施杭州市大學生職業培訓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高校學生的就業需要,堅持以就業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實行政策引導,政府資助,開展針對性、實用性強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大學生就業所需的崗位技能水平,并提供相應的技能鑒定和技能崗位對接服務,以增強大學生技能來促進他們更多更好地實現就業。

二、目標任務

20**至20**年3年內,組織在杭高校學生、以及有杭州戶籍且未就業的大學生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國家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建立相應機制,實現職業培訓與就業崗位的緊密對接,確保培訓質量和效果。

三、主要內容

(一)開展職業培訓,提高技能水平。要結合實際,采取本校培訓、實訓基地實訓和培訓機構培訓等辦法,積極開展職業培訓。要結合人力資源市場需求,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促進培訓與就業緊密結合。要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用人單位崗位規范要求,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突出操作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

(二)實施職業技能鑒定,提供技能水平認證服務。在各高校積極倡導實行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的“雙證”制度。對參加崗位實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并有鑒定要求的大學生,由市勞動行政部門統一安排鑒定機構提供鑒定服務,對其職業能力進行客觀評價。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合格的,發給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三)做好就業服務,促進技能崗位對接。各高校要積極為大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定點機構和培訓項目信息服務;要廣泛開展職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根據市場需求和專業設置特點,選擇合適項目參加培訓。要繼續實施"技能崗位對接行動",面向大學生開展專項就業服務活動,加強就業信息、職業介紹、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社會保險服務等工作,改進服務方式,切實幫助大學生盡快實現就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明確目標任務。各高校要進一步提高對大學生職業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要根據在校學生落戶杭州的意愿,制定職業培訓工作計劃,落實目標任務,逐步建立培訓、鑒定和就業服務有機結合,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長效機制。要引導大學生參加符合杭州產業升級和發展導向的、技術含量高和緊缺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共同促進大學生就業。要將大學生職業培訓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對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實行業績考核,定期進行督促檢查。要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推動大學生職業培訓工作。

(二)整合教學資源,完善職業培訓網絡。要動員我市具備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及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積極承擔大學生職業培訓工作。勞動保障部門要按照"條件公開、平等競爭、合理布局、擇優認定、社會公示和公布"原則,確定一批社會信譽佳、專業特色強、培訓質量高、培訓效果好的技工院校、職業院校、企業培訓中心及民辦培訓機構作為技能培訓的定點機構。要引導定點機構根據企業需要和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及課程內容,實現技能培訓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銜接。同時,要加快杭州市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在20**年底面向在杭高校開展技能操作訓練和技能鑒定服務。

(三)積極開展定向、訂單培訓,有效促進大學生就業。

定向培訓是指用人單位對擬招用的大學生,自行組織實施或由其委托定點機構組織實施的明確就業崗位的技能培訓。定向培訓項目由具有培訓能力且經市勞動保障部門同意的用人單位組織實施,也可由用人單位委托定點機構組織實施。

訂單培訓是指定點機構針對單個用人單位需求人數較少,崗位較分散的實際,自行開發并經勞動保障部門同意后組織的明確就業崗位去向的技能培訓;用人單位也可向勞動保障部門提出用工需求,由勞動保障部門有計劃地委托定點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用工需求組織實施。

(四)完善補貼辦法,健全培訓效果評價機制。大學生參加定點機構組織的定向、訂單培訓和技能培訓,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結業證書”,并首次在杭就業的,給予其培訓鑒定費用的50%補貼,原則上不超過*元/人。

參加培訓取得當年杭州市公布的緊缺工種的“職業資格證書”,并首次在杭就業的,給予大學生本人培訓鑒定費用的全額補貼。

高校學生在杭只能享受一次培訓鑒定費用補貼。同時,根據培訓合格率、職業資格證書取得率、就業率以及培訓計劃落實情況等對定點機構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和業績考核。

(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圖書圖畫等多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我市的培訓就業政策,宣傳培訓工作成效顯著的教育培訓機構的經驗做法,宣傳大學生參加培訓后成功實現再就業的典型事例,引導更多大學生參加培訓,提高技能,實現技能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