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殘疾人康復工作規劃

殘疾人康復工作規劃

2024-08-02 閱讀 7969

20**年,全市殘疾人康復工作緊緊圍繞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這一目標,認真抓好社區康復、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康復機構建設和康復人才培養四個重點;加快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項康復工作任務;制定“十二五”殘疾人康復工作計劃,推動我市殘疾人康復工作全面快速發展。

一、全面組織實施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

㈠嚴格按照省下發《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作配套實施辦法》,認真組織實施好每個康復項目。

㈡指導和督促我市智力殘疾兒童,聾兒康復定點機構,做好殘疾兒童的康復訓練工作。

㈢實行精細化管理。依托“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管理系統”這個軟件,對“工程”實施實時、高效精細化、銷賬式管理。

㈣抓質量控制。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最大的特點就在于“搶救性”,可搶救性的內在要求具有三個特征,一是殘疾的可逆性,二是康復的最佳時期,三是康復效果好。這就要求在康復對象上,要選擇低齡的,最具康復潛力的,家庭配合的;在醫療康復機構上要選擇優質價廉的、積極高負責的;在康復質量上,康復有效率和家長滿意率都要達到優良以上;在康復過程中,要定期組織康復效果評估;在康復完成后,要追蹤問效、定期回訪,真正把事辦好,辦成政府滿意、社會滿意,殘疾人及親友滿意的“民心工程”。

二、加快殘疾康復服務體系建設

㈠加強康復人才培養力度。結合我市實際,投入專項工作經費,加大康復人才培養力度。一是選拔基層有實際經驗康復技術人員參加省級舉辦的各類專業知識培訓班。二是積極組織舉辦多層次、多形式、多類別的專業技術培訓班,著重培養0―6歲實用性康復技術人才。三是各縣(市)區要按照省殘聯下達的社區康復協調員培訓任務,制定培訓計劃,保質保量完成培訓任務。

㈡加強殘疾兒童康復機構的建設。對已被省殘聯確定的智力殘疾兒童、聾兒康復機構,要在人才培養、康復設備、訓練場地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

三、迎接全國社區康復示范縣(市、區)檢查驗收

20**年是創建國家社區示范區驗收年,陽新縣作為創建全國社區示范縣,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驗收標準,做好迎檢工作。四、確保全面完成“十一五”康復工作任務,

各縣(市)區殘聯要加大工作力度,重點攻克任務完成有困難的康復項目,確保全面完成省和市級下達的各項康復工作任務。

㈠做好終期檢查、自查工作。按照國家殘疾人事業“十一五”規劃和國家彩票公益金項目,對貧困精神病患者救助、聾人康復訓練、殘疾人輔助器具發放、假肢安裝等項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對象的數據庫和檔案資料清理歸檔,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礎上,由市康復辦擇期進行抽查。

㈡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實施好“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做好貧困白內障患者篩查工作。

㈢在各康復項目實施過程中,注意收集典型事跡和康復成果資料,為將要進行的“十一五”殘疾人康復工作總結表彰做準備。

五、謀劃好“十二五”殘疾人康復工作

緊緊圍繞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結合本地實際,深入開展殘疾人康復工作調研,為“十二五”期間殘疾人康復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康復工作計劃。

篇2:殘疾人康復工作方案

一、重點工作

(一)全面完成“*”殘疾人康復工作任務并進行檢查督導。

按照《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各項康復配套實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適時組織對各地進行“*”殘疾人康復工作檢查督導,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工作進展,總結經驗,發現、解決存在問題,確保完成各項康復工作任務,為“*”殘疾人康復工作奠定基礎。

(二)組織制定“*”殘疾人康復工作規劃。

組織管理人員和有關專家,開展調研,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殘疾人康復工作總體思路,確定任務目標、主要措施和經費規模,制定“*”殘疾人康復工作規劃、配套實施方案和實施辦法。

(三)加強康復制度建設與政策研究。

做好《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制定工作。加強與衛生部、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等部委的溝通協調,繼續做好條例的調研、資料收集、課題研究、條文修改和上報等各項工作,努力在殘疾人康復立法和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的突破。同時,結合國家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的政策及各省落實中央7號文件實施意見,加強殘疾人醫療及康復保障制度建設,積極將有關殘疾人康復的內容納入其中,擴大殘疾人康復服務受益面和長效機制的建立。

(四)做好康復人才培養工作。

按照多途徑、多形式培養;抓兩頭帶中間;面向基層、面向中西部的基本原則,繼續組織實施康復人才培養百千萬工程,如期完成年度各項任務,重點完成社區康復協調員10萬名以上的培訓任務。認真落實《全國殘聯系統康復人才培養規劃》及實施細則要求。著力推動康復知識和技能進學校、進課堂、進醫院、進社區。積極申報康復咨詢師、輔助器具適配師、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師等職種。做好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申報工作,全面實施培訓學分管理和社區康復協調員持證上崗。籌備并召開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

(五)推進殘疾人康復機構規范化建設。

與衛生部等有關部委聯合制定并完善康復機構建設規范、康復機構準入辦法和康復機構管理辦法。開展各級各類殘疾人康復機構檢查驗收工作,促進其全面發展,不斷提高專業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做好“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和中國紅十字會援建四川災區康復機構項目工作。各地按照有關規范和要求,結合實際確定本地各級各類殘疾人康復機構的定位、發展方向,充分整合資源,不斷加強康復機構的軟硬件建設。

(六)加大農村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力度。

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在積極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縣(市、區)培育活動的同時,探索和總結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做法和經驗,帶動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扎實、有效、深入地全面開展,在城市社區主要解決康復服務質量,在農村社區主要解決康復服務覆蓋面。不斷深化康復服務內涵,探索有特色、滿足社區殘疾人需求的康復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特別是通過開展農村康復示范縣培育活動,突破農村地區社區康復工作。

(七)做好各類康復救助項目。

與衛生部共同做好“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重點解決農村貧困白內障患者手術復明問題。大力推進白內障無障礙縣、市、省創建工作,努力實現三年內白內障患者“發現一例,復明一例”的目標。參與全國防盲治盲工作規劃的總結驗收。

做好殘疾人事業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輔助器具服務車配置項目、長江新里程計劃項目等各類救助項目工作,適時進行督導檢查,總結推廣經驗,發現存在問題,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加強項目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培訓,提高項目管理水平。以項目工作帶動康復救助制度建設和各地殘疾人康復救助水平的提高。

(八)推動殘疾預防工作,宣傳普及康復知識。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協調有關部門開展出生缺陷防治和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同時,協調衛生部、國家計生委等部門,共同開展兒童殘疾預防工作調研,制定兒童殘疾預防行動計劃,探索建立衛生、計生、殘聯分工協作、共同推進的工作體系,形成早預防、早篩查、早轉介、早治療、早康復的工作機制。利用各種媒體,并制作康復宣傳折頁、張貼畫、音像制品等,宣傳殘疾人康復事業和康復項目,向公眾、殘疾人及其親友普及康復知識。組織編印藏、維等少數民族版康復知識手冊和宣傳材料,推進少數民族地區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進程。

二、各業務領域工作

(一)組織開展社區康復工作“*”終期檢查,督導各地完成“*”社區康復任務;全面推動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深化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區培育活動成果,重點加強農村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對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縣(市)和第二批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區進行檢查驗收;完善充

實社區康復服務內容,提高社區康復質量,使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需求在社區得到滿足。加大社區康復協調員培養力度,規范培訓內容,編制《中國社區康復協調員工作手冊》。

(二)完成60萬例白內障復明手術,其中貧困患者免費手術7萬例,并做好貧困患者手術數據統計工作。與衛生部認真組織實施“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重點解決農村貧困白內障患者手術復明問題。指導各地進一步推進白內障無障礙創建工作,對白內障無障礙縣、市、省創建工作進行檢查驗收。參與全國防盲治盲工作規劃的總結驗收工作。為2萬名低視力者配用助視器,培訓低視力兒童家長6000名。完善地級殘聯低視力康復部建設工作。籌備“視覺第一中國行動”三期視力康復項目工作,擴大項目和國際獅子會影響。舉辦第二屆國際低視力康復論壇,開展*年“全國愛眼日”宣傳教育活動,普及低視力康復知識。對6000名盲人進行定向行走訓練。依據《創建全國盲人定向行走訓練示范地(市、州、盟)、縣(市、區)工作標準》,推進盲人定向行走訓練示范市縣創建工作。推廣使用《盲人定向行走訓練指導師任職標準》、《盲人定向行走訓練效果評估標準》、《國家盲杖標準》和《盲人定向行走訓練指導師培訓教材》,指導地方科學、規范地開展訓練指導師培訓和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工作。擴大社區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工作。

(三)圍繞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主動將聽力語言殘疾康復工作納入殘疾人服務和保障體系建設大局。全力以赴,確保聽力語言殘疾康復國家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充分發揮省級聾兒康復中心職能,帶動基層聾兒康復機構規范化建設;創新聾兒康復模式,推進教學改革,努力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高度重視聽障兒童康復保障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服務機制。

(四)實施“彩票公益金貧困肢體殘疾兒童矯治手術”、“彩票公益金麻風畸殘矯治手術”項目并進行督導檢查,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推進項目的深入開展。認真組織實施肢體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選好定點康復機構,加強業務指導,抓緊貧困腦癱兒童的篩查和救助審批工作;舉辦腦癱兒童康復技術培訓,編發康復指導讀物和音像制品,指導各地定點康復機構規范開展腦癱兒童康復訓練和康復指導,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復效果。

(五)認真組織實施智力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指導各地選好定點康復機構,抓緊貧困智力殘疾兒童的篩查和救助審批工作,確保項目工作順利啟動;做好項目實施的業務指導,舉辦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技術培訓,編發智力殘疾兒童康復讀物和培訓教材;繼續做好第三批10個智力殘疾兒童康復養護試點機構的檢查驗收工作,促進省市殘聯康復中心拓展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業務,提高康復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以點帶面,推進智力殘疾兒童康復工作。

(六)對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進行督導,確保完成“*”任務;推廣各地開展精神病患者醫療救助成功經驗,推動解決貧困精神病患者醫療問題;加強彩票公益金貧困精神病患者醫療救助項目管理,提高項目質量;加強社區精神康復機構建設和家庭康復,開展多種形式的康復服務;加強孤獨癥兒童康復機構建設,對省級孤獨癥兒童康復機構進行評審,指導基層規范開展工作。

(七)加強各級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建設,開展省級輔助器具中心達標驗收工作;通過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加強輔助器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彩票公益金貧困殘疾人輔助器具配發、長江新里程計劃、貧困殘疾兒童輔助器具適配搶救性康復、輔助器具服務車配置等重點項目工作;積極推廣輔助器具評估適配服務;推進輔助器具進社區、入家庭;開展輔助器具的質量監督、檢驗和相關產品標準制定;加快殘疾人輔助器具的產品研發推廣;廣泛開展輔助器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辦好第四屆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

篇3:新年度殘疾人康復工作方案

一、重點工作

(一)全面完成“*”殘疾人康復工作任務并進行檢查督導。

按照《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各項康復配套實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適時組織對各地進行“*”殘疾人康復工作檢查督導,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工作進展,總結經驗,發現、解決存在問題,確保完成各項康復工作任務,為“*”殘疾人康復工作奠定基礎。

(二)組織制定“*”殘疾人康復工作規劃。

組織管理人員和有關專家,開展調研,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殘疾人康復工作總體思路,確定任務目標、主要措施和經費規模,制定“*”殘疾人康復工作規劃、配套實施方案和實施辦法。

(三)加強康復制度建設與政策研究。

做好《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制定工作。加強與衛生部、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等部委的溝通協調,繼續做好條例的調研、資料收集、課題研究、條文修改和上報等各項工作,努力在殘疾人康復立法和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的突破。同時,結合國家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的政策及各省落實中央7號文件實施意見,加強殘疾人醫療及康復保障制度建設,積極將有關殘疾人康復的內容納入其中,擴大殘疾人康復服務受益面和長效機制的建立。

(四)做好康復人才培養工作。

按照多途徑、多形式培養;抓兩頭帶中間;面向基層、面向中西部的基本原則,繼續組織實施康復人才培養百千萬工程,如期完成年度各項任務,重點完成社區康復協調員10萬名以上的培訓任務。認真落實《全國殘聯系統康復人才培養規劃》及實施細則要求。著力推動康復知識和技能進學校、進課堂、進醫院、進社區。積極申報康復咨詢師、輔助器具適配師、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師等職種。做好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申報工作,全面實施培訓學分管理和社區康復協調員持證上崗。籌備并召開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

(五)推進殘疾人康復機構規范化建設。

與衛生部等有關部委聯合制定并完善康復機構建設規范、康復機構準入辦法和康復機構管理辦法。開展各級各類殘疾人康復機構檢查驗收工作,促進其全面發展,不斷提高專業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做好“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和中國紅十字會援建四川災區康復機構項目工作。各地按照有關規范和要求,結合實際確定本地各級各類殘疾人康復機構的定位、發展方向,充分整合資源,不斷加強康復機構的軟硬件建設。

(六)加大農村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力度。

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在積極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縣(市、區)培育活動的同時,探索和總結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做法和經驗,帶動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扎實、有效、深入地全面開展,在城市社區主要解決康復服務質量,在農村社區主要解決康復服務覆蓋面。不斷深化康復服務內涵,探索有特色、滿足社區殘疾人需求的康復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特別是通過開展農村康復示范縣培育活動,突破農村地區社區康復工作。

(七)做好各類康復救助項目。

與衛生部共同做好“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重點解決農村貧困白內障患者手術復明問題。大力推進白內障無障礙縣、市、省創建工作,努力實現三年內白內障患者“發現一例,復明一例”的目標。參與全國防盲治盲工作規劃的總結驗收。

做好殘疾人事業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輔助器具服務車配置項目、長江新里程計劃項目等各類救助項目工作,適時進行督導檢查,總結推廣經驗,發現存在問題,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加強項目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培訓,提高項目管理水平。以項目工作帶動康復救助制度建設和各地殘疾人康復救助水平的提高。

(八)推動殘疾預防工作,宣傳普及康復知識。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協調有關部門開展出生缺陷防治和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同時,協調衛生部、國家計生委等部門,共同開展兒童殘疾預防工作調研,制定兒童殘疾預防行動計劃,探索建立衛生、計生、殘聯分工協作、共同推進的工作體系,形成早預防、早篩查、早轉介、早治療、早康復的工作機制。利用各種媒體,并制作康復宣傳折頁、張貼畫、音像制品等,宣傳殘疾人康復事業和康復項目,向公眾、殘疾人及其親友普及康復知識。組織編印藏、維等少數民族版康復知識手冊和宣傳材料,推進少數民族地區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進程。

二、各業務領域工作

(一)組織開展社區康復工作“*”終期檢查,督導各地完成“*”社區康復任務;全面推動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深化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區培育活動成果,重點加強農村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對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縣(市)和第二批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區進行檢查驗收;完善充

實社區康復服務內容,提高社區康復質量,使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需求在社區得到滿足。加大社區康復協調員培養力度,規范培訓內容,編制《中國社區康復協調員工作手冊》。

(二)完成60萬例白內障復明手術,其中貧困患者免費手術7萬例,并做好貧困患者手術數據統計工作。與衛生部認真組織實施“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重點解決農村貧困白內障患者手術復明問題。指導各地進一步推進白內障無障礙創建工作,對白內障無障礙縣、市、省創建工作進行檢查驗收。參與全國防盲治盲工作規劃的總結驗收工作。為2萬名低視力者配用助視器,培訓低視力兒童家長6000名。完善地級殘聯低視力康復部建設工作。籌備“視覺第一中國行動”三期視力康復項目工作,擴大項目和國際獅子會影響。舉辦第二屆國際低視力康復論壇,開展*年“全國愛眼日”宣傳教育活動,普及低視力康復知識。對6000名盲人進行定向行走訓練。依據《創建全國盲人定向行走訓練示范地(市、州、盟)、縣(市、區)工作標準》,推進盲人定向行走訓練示范市縣創建工作。推廣使用《盲人定向行走訓練指導師任職標準》、《盲人定向行走訓練效果評估標準》、《國家盲杖標準》和《盲人定向行走訓練指導師培訓教材》,指導地方科學、規范地開展訓練指導師培訓和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工作。擴大社區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工作。

(三)圍繞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主動將聽力語言殘疾康復工作納入殘疾人服務和保障體系建設大局。全力以赴,確保聽力語言殘疾康復國家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充分發揮省級聾兒康復中心職能,帶動基層聾兒康復機構規范化建設;創新聾兒康復模式,推進教學改革,努力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高度重視聽障兒童康復保障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服務機制。

(四)實施“彩票公益金貧困肢體殘疾兒童矯治手術”、“彩票公益金麻風畸殘矯治手術”項目并進行督導檢查,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推進項目的深入開展。認真組織實施肢體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選好定點康復機構,加強業務指導,抓緊貧困腦癱兒童的篩查和救助審批工作;舉辦腦癱兒童康復技術培訓,編發康復指導讀物和音像制品,指導各地定點康復機構規范開展腦癱兒童康復訓練和康復指導,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復效果。

(五)認真組織實施智力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指導各地選好定點康復機構,抓緊貧困智力殘疾兒童的篩查和救助審批工作,確保項目工作順利啟動;做好項目實施的業務指導,舉辦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技術培訓,編發智力殘疾兒童康復讀物和培訓教材;繼續做好第三批10個智力殘疾兒童康復養護試點機構的檢查驗收工作,促進省市殘聯康復中心拓展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業務,提高康復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以點帶面,推進智力殘疾兒童康復工作。

(六)對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進行督導,確保完成“*”任務;推廣各地開展精神病患者醫療救助成功經驗,推動解決貧困精神病患者醫療問題;加強彩票公益金貧困精神病患者醫療救助項目管理,提高項目質量;加強社區精神康復機構建設和家庭康復,開展多種形式的康復服務;加強孤獨癥兒童康復機構建設,對省級孤獨癥兒童康復機構進行評審,指導基層規范開展工作。

(七)加強各級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建設,開展省級輔助器具中心達標驗收工作;通過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加強輔助器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彩票公益金貧困殘疾人輔助器具配發、長江新里程計劃、貧困殘疾兒童輔助器具適配搶救性康復、輔助器具服務車配置等重點項目工作;積極推廣輔助器具評估適配服務;推進輔助器具進社區、入家庭;開展輔助器具的質量監督、檢驗和相關產品標準制定;加快殘疾人輔助器具的產品研發推廣;廣泛開展輔助器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辦好第四屆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