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醫學影像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規定

醫學影像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規定

2024-08-02 閱讀 7954

醫學影像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

1、專業設置及其設備、設施滿足臨床需要,能提供24小時急診檢查服務。

2、執行技術操作規范,實行科學的質量控制標準,開展臨床隨訪,定期進行質量評價。如:常規X線、與手術病理診斷對照分析。

3、醫學影像資料質量符合臨床工作要求。

4、報告及時、準確、規范,有審核制度,報告需經主治醫師以上審核簽名方可發出。

5、環境保護與個人防護達到標準。

6、建立放射科統一管理體系,實行放射科主任對常規X線、與放射診斷及相關放射治療的統一領導和管理。醫技人員實施相應固定。

7、每天科主任直接主持常規X線診斷統一讀片。

8、嚴格執行接診登記、影像片保管、借閱及值班、交接班制度。

9、嚴格執行設備專人負責與維修保養制度。

10、積極參加省級室間質控評價活動,力爭取得名次。

11、努力提高患者、醫師與護理人員對醫學影像部門服務滿意度。

篇2:醫療質量管理和持續改進實施方案

醫療質量管理和持續改進計劃

管理目標及分段實施方案

一、醫療質量管理和持續改進實施方案

1、科室醫療質量管理小組要完善和落實各項醫療規章和制度,醫療診療規程,各級崗位職責,做到每項醫療行為有制度有規程,各級崗位職責有落實;要提高醫療水平,保證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收費;切實抓好醫務人員的“三基”培訓。

2、按照新的醫療質量管理、考核和評價體系,提升全體醫務人員醫療質量管理與改進的意識,提升科室自我改進質量管理的能力,促進全程醫療質量管理與環節醫療質量管理的結合與實施。

3、疑難病例討論是一種需要醫院各方面積極參與、互助,利用醫院現有資源優化醫療過程、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提升“兩個效益”的先進的醫療質量管理方法;科室必須每月選擇兩個疑難病例,開展疑難病例討論工作。

4、促進科室合理用藥,提升臨床用藥水平;完善執業醫師處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藥檢測及藥物過敏與不良反應報告制度,規范藥物使用的合理性與安全性,完善用藥差錯登記、報告、處理制度。

5、完善醫療文書書寫規范,在加強在架病歷、終末病歷日常檢查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對死亡病歷質量的檢查、剖析及講評,促進病歷質量的提高。

6、抓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管理,建立住院醫師培訓個人檔案,注重住院醫師素質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培養;堅決執行住院醫師24小時負責制度;建立住院醫師個人考核檔案定期對住院醫師的履行職責情況和業務水平進行考評。

7、明確主治醫師的工作職責,發揮他們在醫療工作中“對下指導、對上匯報”的核心骨干作用;建立主治醫師個人考核檔案,定期對主治醫師的履行職責情況和業務水平進行考評。

8、嚴格執行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努力提高查房水平,嚴禁擅自取消主任醫師查房;充分發揮三級查房的作用,將此項工作常規化、制度化,定期巡回督導檢查。

9、確保住院病人醫護診療計劃及時完成,有適宜的檢查計劃、治療計劃,完善病人或家屬的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檢查和治療要得到病人或家屬的認可;完善病人出院康復及隨訪制度。

10、加強精神科量表在臨床上的應用;建立完善的急診急救制度,責任到人;加強對衛生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加強精神科新理論新進展的學習。

二、具體計劃

1、1月

完善、量化、細化醫療質量的控制體系。

2、4月

醫療糾紛防范培訓、病歷評比、疑難病例討論、“三基三嚴”及核心制度考試。

3、5月

急診急救知識培訓,運行及歸檔病歷的考核評價。

4、6月

外出學習進修醫生學習匯報,“三基三嚴”及“法律法規”考試。半年工作總結。

5、7月

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影像學診斷,疑難病例討論,醫療核心制度考核。

6、8月

衛生法律、法規講座,病歷評比,運行及歸檔病例考核。

7、9月

急救知識培訓,臨床科研知識培訓,肺復蘇技,醫師定期考核。

8、10月

精神科新理論新進展專題講座,疑難病例討論,運行及歸檔病歷評比。

9、11月

心衰疾病診療進展,“三基三嚴”及法律知識考試,核心制度考核。

篇3: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控制辦法

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控制辦法:

1、醫療質量管理組織人員結構合理,院、科二級質量管理組織分工明確,協作機制健全。

2、院長作為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第一責任人,領導醫療質量管理工作。將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的情況由經管院長在院周會上反饋,并提出改進意見。

3、醫療質量管理職能部門行使指導、檢查、考核、評價和監督職能。通過檢查、分析、評價、反饋等措施,持續改進醫療質量。

4、科室主任全面負責本科室醫療質量管理工作。各科室制訂醫療服務質量目標管理,每季度自查措施落實情況。

5、醫療質量管理實行責任追究制。各職能科室要對醫療制度、醫療質量、護理質量、醫院感染、勞動紀律、醫德醫風與規范收費、門診醫療服務態度、健康教育與儀表、環境衛生、綜合滿意度、臨床教學、治安安全等方面,加強管理,認真督促檢查,不斷完善、增強激勵機制。每月按《醫療服務質量管理考核評分標準》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與獎金掛鉤。

6、結合衛生部“醫院管理評價指南”以及省衛生廳“醫院評審標準”質量管理規范,逐步完善我院的醫療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