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三年級數學教學總結
實施數學開放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實施開放式教學旨在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以寬松的教學環境和靈活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身發展,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充滿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創新。
傳統教學中,教師以教為中心,總是急于把自己知道的最好的,最多的,最精彩的,最簡潔的獲取知識方法教給學生,“指點迷津”的后面,更多的是在剝奪學生思考的時間、探索的時間,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和解題的機器。創新則要求教師變會教轉為學生為會學,教學一切手段的應用都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當前,不少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望而生畏,思路拓展不開,面對這種情況,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尤其注意解題步驟,注意鋪路,分解難度,同時創設積極思維,動手動腦的氛圍,使學生躍躍欲試。例如:練習十三第八題,花店里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美麗的花,其中有康乃馨22枝,玫瑰16枝,郁金香10枝,這個同學想用7枝康乃馨,三枝玫瑰,兩枝郁金香扎成一束,花店里的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這樣的花束。老師先指導學生理解題意,再讓學生小組合作,互相交流,確定這道題的解題策略:先分別求出這三種花分別按每7枝、3枝、2枝為一小束的束數,即,康乃馨:22÷7=3(束)......1(枝)、玫瑰:16÷3=5(束)......1(枝)、郁金香:10÷2=5(束),再比較這三種花各自的束數,以三種花中最少的那種做為標準,也就是康乃馨可分成三束,那么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三束。這樣,還有幾個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如冷家起,趙恒彬等不能理解,我就讓他們畫一畫,用圖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輕松愉快的學習局面就形成了。有了求知欲,主動性,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使學生專心致志的投入到生活當中去,這樣既突出了主題又開放了教育思路。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說過:在壓抑的思想環境下,禁錮的課堂氛圍中是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火花的。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理解學生、尊重學生,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態度和藹,語言親切,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期望帶給學生,把愛心留給學生,用自己的真情和愛心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欲。
現實生活是數學的豐富源泉,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離不開數學,生活中生動有趣的的數學知識的運用,都可以成為學生研究的數學問題。如關于《周長的計算》的教學,我讓學生計算我們的黑板的周長,讓他們實際去量一量,并計算出周長,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問題,這樣既體會數學知識的魅力,又能以濃厚的興趣探索生活的數學現象,主動去尋求解題的策略。再如,布置家庭作業,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你用步子量一下從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走讀生),你去好朋友家有多遠?你去離家最近的超市有多遠?這樣顯而易見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參與生活實踐的能力,還鞏固了數學學習內容,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注重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思維,啟迪智慧,發展個性,培養悟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篇2: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策略
淺談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策略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如何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呢,這一直是教育界,特別是一線教師特別關注的問題之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不但進行整體教學,而且進行小學生心理研究,使學生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現從幾個方面簡論如下:
一、克服學生的不穩定情緒,培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三年級學生的年齡階段一般是9周歲,這時,學生開始進入發育期,個性開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潑好動、易受影響,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力是一種基本能力,它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必要前提,是獲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少年兒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質。良好的注意力素質有助于教學的學習;反過來,數學的學習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是在相輔相成的過程中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這一基本能力。
二、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發揮其無意注意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凡是學生完全不熟悉的東西,或完全熟悉的東西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結合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引出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諧音他們的注意力。例如:在教乘數是3位數的乘法時,借助于學生已掌握的乘法數是2位數的乘法知識,我引導并幫助學生逐步解決課本的準備題讓學生在無意中接受了新知識。在講解準備時,教師有意讓學生初步認識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乘得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這是關鍵。學生的知識經驗一方面來自原有的知識,另一方面來自生活經驗。由于我堅持按照教材的實際,在教學中區別情況加以運用這些知識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得了新知識。
三、合理組織,張弛相間。
由于兒童的注意力持續性還較差,根據這一特點,我采用3個環節組織課堂教學,自然的引入已使學生興奮的情緒得以穩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礎上,講授新課成了中心環節,教師應抓緊時機在上半節課學生注意力較集中的時間內,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最后一個環節是鞏固階段,讓學生對新知有一個完整、準確的把握,師生可以在一種較為輕松的理解和運用。正是因為張弛并用,學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學習知識,充分地利用了課堂。
四、由直觀教學入手,促使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借助直觀形象理解知識,并通過反復練習記憶知識。對待三年級學生不能依然停滯于這樣的水平。但是,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正處于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這一特點又決定我們的教學不能操之過急。
五、負遷移的干擾。
學生原有的知識可以促進新知識的掌握,這是知識的正遷移;也可以干擾新知識的學習,這是知識的負遷移。我在教學中注意利用遷移規律,促進學生知識的正遷移發展,防止負遷移的干擾,做法是:
(1)、溫故知新。三年級是整數學習的最后一年,多位數運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這部分教材的任務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全年的教學任務的完成都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多位數運算能力學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賴于一、二年級各種運算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但是我們不可能抽出整段時間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而只能把一、二年級學過的進退位加減法,一位數乘2位數,試商等內容編成口算、聽算訓練題目,有計劃的安排到各節課,作為課前練習。使舊知識對學習起著正遷移作用。
(2)、運用比較。當新舊知識技能一0分相似,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往往會受舊經驗的干擾。這是負遷移作用,是學生學習上的難點。這時我便運用比較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消除舊知識向遷移作用。
(3)、改錯練習。在教學中我不僅注意到從正確的方面教給學生的知識,而且注意到從反的方面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
三年級是連接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的橋梁和紐帶,學生能否很好地完成這個過渡關鍵在于教師的把握。我相信,只要遵循教學規律,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提高三年級教育教學質量不會再是難題。
篇3:三年級《億以上數的讀法和寫法》數學教學反思
三年級《億以上數的讀法和寫法》數學教學反思
億以上數的讀寫法是學生在三年級學習過萬以內數的讀寫法,以及前幾節課學習了億以內數的讀寫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按理說學生已經有了知識上的遷移認識和能力,但是本節課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掌握得不夠好,本人做了如下反思。
一、有關數字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
在讀法中,含有三級的數的讀、寫法,學生最難掌握得就是每一級不管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不是整個數中間所以的0都只讀一個。例如:203000007這個數的中間就有很多0。在不分級的情況下,可能就會有很多同學讀錯。所以我們必須提倡同學們先分級、再讀數,明確每一個0在每一級的哪一個位置,確定哪些0是該讀的,哪些是不該讀的,不要盲目地亂讀。我認為在讀法中,教師要求學生有分級的習慣也就相當于分散了難點,分級至關重要。可我們的學生尤其是不自覺的那部分,常常懶于分級,造成讀數的錯誤。
二、有關數字中有0的寫法。
在寫法中,和讀數的方法有類似的方法:先分級,確定好億級、萬級、個級都有那些數,再分級書寫。學生最難掌握的就是哪一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例如:三億零五十萬三千,一些學生就會寫成30503000。我想其錯誤的原因他們不明白雖然讀一個“零”,那是因為千萬位和百萬位都是0,連續兩個0只讀一個零,他是看到什么寫什么,沒有和數位一一對應。同時沒有完全熟悉數位順序表,在這個例子中,學生就沒有明確億位的后面是跟著千萬位、百萬位、十萬位才到萬位,讓他們明白,每一級都含有四個數位,相信經過練習,大家會有進步。
讀數和寫數可以互相促進,所以我把兩節課的內容融合成一節,讀數好的同學相對寫數也很容易,只是一節課的容量增大,對于學困生來說是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