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實踐總結

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實踐總結

2024-08-01 閱讀 8711

基于新課程標準、新理念之下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課題,為語文教與學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天地。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面對如潮的信息社會,如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信息量,如何讓學生搜集、整理信息,如何讓學生學會終身學習,獲得終身發展,應當是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

因此,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這一課題下,我精心選擇了語文課本新增設的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這一主題。學生可以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培養科學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并且可以學習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獲取資料的方法,以及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體現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總結整個教與學的過程,我認為有如下特點。

一、知識綜合化

主題的選擇滲透了課程綜合化的思想,將語文學科與地理學科、物理學科等其他學科有機結合在一起,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跨學科的學習及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中,在不同內容和多種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其次,就語文這一門學科來說,又將看、聽、說、寫、讀等各種能力的培養綜合在一起。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計算機上互聯網或到圖書館查找資料,或上書店看書、買書,最大限度地獲取最多的資料,有時為一個小問題請教地理老師,并引發出美、俄兩國太空之爭之類的政治、軍事、經濟、歷史等問題,雖然學生想到、了解到的仍舊膚淺,但是學生表現出來的活躍思維的,知識綜合的聯系是多么讓人驚喜!

綜合性的特點不僅體現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體現在課堂上。在“月球知識擂臺賽”的課堂上,我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用一個完整的多媒體課件串起整堂課,信息技術的形象化、直觀化、豐富了課堂內容,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心神愉悅興奮,特別是月相的形成、月食的形成原因及過程,通過電腦動畫和實況錄像剪輯片斷用多媒體投影儀播放出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在很短的時間內理解掌握了較復雜難懂的自然科學知識,并且運用讓學生看資料、聽內容、記信息等多種手段精點追憶,通過復述、概括等方式進行語言表達,將語文學科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

二、探究學習合作化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量的激增,使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等各領域告別了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團隊合作精神成為成功的關鍵所在。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重要途徑。本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原則,在學習過程中,我把學生分為兩組,“月球奧秘知多少”學習小組和“豐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學習小組,兩個小組又細分為“月相”“月食”“潮汐”“人類登月”“月球與人類關系”“神話傳說”“文章詩賦”“對聯”“民風民俗”“音樂繪畫”等各子小組,經過一個月的資料搜集,各子小組交流成果,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摘抄在“畫月亮、集資料”作業本上,互相補充,互相探究,互相質疑,然后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兩個大組之間的合作交流、資料共享。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獲得的網上資料、圖書館資料以及有關書籍的內容摘抄下來,制作了精美的有關月亮的作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獲取資料的方法,而且也學會了分門別類整理資料的方法,特別是在互聯網上資料的獲得及從多媒體光盤上資料的獲得使學生倍感新奇、興趣盎然,勁頭十足。在《月球知識擂臺賽》課堂上,我設立了小組合作必答題和寫作題,在小組合作必答題中有“第一發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補充”;“答題過程中小組分工明確,合作愉快加十分”的規則,在寫作題中也有“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的規則,突出了團隊合作精神,同學們在看、聽、讀多媒體信息資料時,聽的聽,記的記,寫的寫,說的說,分工明確,全方位多渠道的完成題目,令我喜出望外!在整個學習和課堂競賽過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無處不在,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探究、創新、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三、評價多元化

在對學生整個綜合性活動評價中,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多個緯度進行評價,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體驗,注重學生探究精神,對于學生的點滴成績與進步都進行鼓勵、表揚等積極的隨機評價。例如,在學習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對學生的版面設計、精美插圖、圖片下載、資料薈萃、剪報擷英、故事接龍、成語集錦、樂曲賞析、楹聯拾趣等等都給予了熱情的贊譽和適時的隨機評價,學生更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的過程中。

(1)在知識與能力方面,注重學生對知識信息的獲取和整理,不強調死記硬背,注重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等能力,既注意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例如,成立月球知識擂臺賽組委會,策劃整個擂臺賽的過程,組織擂臺賽的每個細節,包括必答題、搶答題題目的設置,組委會都打印成文,提交老師。同時,關于此項內容,也毫無疑問地進行了操作性等級評價。這既是綜合性的評價,又是階段性的評價。

(2)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讓學生準備一個檔案袋,將探索月球活動中的各種資料歸納整理,上交檔案袋。評價過程中側重對學生對過程與方法的評價,同時也檢驗學生對這一活動的情感和態度,實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讓每個同學都清楚不管是哪一項工作,只要你認真努力做,都會有好的等級評價在等著你。以定性評價為主,定量評價為輔,整體地、綜合地評價學生活動的全過程,采用等級加分值的方法,總評予以累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寫作訓練,評價寫作能力的標準著重于“想像奇特,有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馳騁于宇宙太空,學生在想像作文中,如虎添翼,盡情翱翔,成為整堂課和整個綜合性活動的一個亮點,我想這更應是評價多元化的產物。

綜上所述,由于整個活動具備了知識綜合化,探究學習合作化,評價多元化的特點,從較大層面上推動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且讓學生獲得了獲取資料、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參與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強烈欲望,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這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是難以做到的,是信息技術的運用,讓我們更便利、更實用、更高效地完成了語文教學的目標!

讓我們都做新課改的有心人,用心組織教學,創新新課題的教學模式!

篇2:小學語文教學總結:生命課堂姹紫嫣紅

小學語文教學總結:生命課堂姹紫嫣紅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結束了。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引下,我邊實踐,邊思索。站在教師的角度探索生命課堂,我是這樣做的:

生命對話,用心交流

如何上好一堂課呢?如何讓學生喜歡聽我的語文課呢?

平時我會認真研究教材,自己讀懂課文,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經常與同年級組的老師探討,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次上課我都會全情投入,讓孩子們享受到文字帶來的快樂。課堂上我要求做筆記,這一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剛開始需要提醒“做筆記了!”慢慢地,孩子們知道哪些是重點,哪些需要用心記下,學知識也就容易多了。當然能養成上課記筆記習慣的同學仍然是一部分,教學措施能讓一部分孩子知道某種習慣帶來的好處,我想這也算是一種收獲吧。課后我還喜歡帶著孩子們“溫故而知新”,關起書來,把上一堂課的內容在心里梳理一遍,我問他們答,我說他們背,在短短幾分鐘內強化記憶所學內容。當我在語文課堂上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充滿求知欲的眼睛時,心中倍感欣慰。

從生活出發,習活力篇章

學語文就必定要寫作文,然而真正喜歡寫作文的同學畢竟是少數,因此作文訓練雖然枯燥了點,可還是要堅持讓孩子們做下去,這個學期每周我給孩子布置一篇小作,字數還得五百字左右。我明白孩子對習作提不起興趣來肯定是因為沒什么東西好寫,于是在題目的確定上我從來就不會隨便布置一個,很多時候都快要放學了,題目還沒想好--只因為我希望孩子們有東西可寫。秋游了,就寫《苗圃生態園之行》;中秋節到了,就寫《八月十五的月亮》;學完了《草蟲的村落》,就仿寫《我和

篇3:下期幼兒園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年下期幼兒園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著收獲的快樂。一學期以來,我都在不斷的反思著自己,努力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讓幼兒學的輕松、扎實。現將本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自身素質的提高

高素質的幼兒要靠高素質的幼兒教師來培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果在各科教育教學環節上有豐富的學識理論,結合到每一教育環節上,注意自身的教育教學修養,那么幼兒就會通過教師這面“鏡子”不斷地去模仿,不斷地去學習。所以我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把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到幼兒教學中,注重以培養幼兒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為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經常和組內老師探討,遇到不夠明白的地方虛心請教,力爭教學上精益求精。

二、具體教學工作

學前班是孩子進入小學的第一步,起到幼小銜接的作用,正如修筑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幼兒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幼兒學習習慣、漢語拼音教學、識字教學、寫字訓練、快樂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為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開學的第一個星期開始,我就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他們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姿到站姿,從拿書到讀書,從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從舉手的姿勢到傾聽的習慣,我都不厭其煩地講、說、練,可能是碎碎念的功力還不錯,通過一期來的培養,我班幼兒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抓好拼音教學

拼音課是學前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幼小銜接的一道難關,也是識字閱讀的拐杖。那么孩子們在閱讀識字之前就要學好拼音,這意味著他們如果能掌握好拼音,就可以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既能品嘗識字的甜頭,又能體會閱讀的魅力。所以我在拼音教學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功,堅決不讓一個幼兒掉隊。

處于幼兒期的孩子,是十分貪玩好動的。在拼音課中為了迎合孩子們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一節課要達到實效單靠多媒體、圖片和活動教具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孩子們不僅要好看、好聽、還要好玩。所以我上課時讓他們多動動腦、動動手、動動口,如:用“毛條”拼字母,自編兒歌、玩“摘蘋果”、“開火車”、“玩手指游戲”等多種形式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了愉悅的學習氛圍,還讓孩子們在不拘一格的學習方式中積極愉快地度過幼小銜接的第一道難關。

經過一學期的拼音訓練,幼兒掌握了6個單韻母、21個聲母和7個整體認讀音節的音形以及書寫。能區分平舌音和卷舌音,掌握了聲母j、q、x與ü拼讀的規則,拼讀能力也加強了。在學完單韻母、聲母后,我發給每人一份音節表,學到哪兒,讀到哪兒,豎著讀,橫著讀,然后點著讀也都會讀了,幼兒學語言的興趣也由此產生了。家長來接孩子時,對我說:“陳老師,我的孩子在長鴻有很大的進步,基礎打牢固了,上一年級沒有問題。”聽著這樣的話語,我感到由衷的高興。不僅僅是因為孩子有進步,家長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希望。

3、抓好識字教學

識記生字,是低年級小朋友的重要任務。幼小銜接教材在識字認字上要求多認少寫,所以我重視幼兒對漢字語言的積累。如何把枯燥的識字課上得生動活潑一些,讓幼兒感興趣,使他們愛學、樂學。形狀各異,發音不同的生字,想牢牢記住并不容易,需要幼兒切實掌握好字形的分析法、識記法。每個幼兒思考的方法、角度都是不同的,他們的生活經歷也不同,因此,我提倡小朋友自己想辦法識記字形,我參與討論但決不強求統一,及時表揚那些能動腦筋想辦法的孩子。如利用基本字加一筆、減一筆或合起來的方法幫助幼兒記憶字形。例如:“日”加一筆是“目”、“目”減一筆是“日”,“木”字加一筆是“禾”、“木”字加一筆也是“本”,方法各異,但結果相同。

這樣,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逐漸培養起來了,久而久之,幼兒們都能運用自己的思維,想出種種辦法記住生字,在語言閱讀時,都能找到自己認識的漢字,在生字教學的時候,我還把給生字組詞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用“一字開花”的方式,鼓勵孩子組詞、說句,并及時的進行交流展示,調動了幼兒積累詞匯的興趣,從而達到了全班共同學習的目的。

4、抓好寫字訓練

人的習慣的形成主要在幼兒和小學階段,而幼兒班的寫字教學是重中之重,這對以后的學習、生活都很重要。所以在教學時我特別注意,要求幼兒寫的字不在多,而在于端正寫字的態度,在于培養良好的習慣,培養一定的審美能力,而非機械抄寫。古語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首先,要讓幼兒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上的板書、給幼兒的留言等方面給幼兒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導孩子們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幼兒,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幼兒。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幼兒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其實,孩子在幼兒園就早早的拿起筆寫字了,因此拿筆和寫字的姿勢自成一派,完全不把老師的話放在心上,隨心所欲,很讓人頭疼。怎樣糾正孩子錯誤的拿筆姿勢呢?我在網上聆聽了竇桂梅老師的講座,其中有一首兒歌對我的幫助很大,就是針對學齡前幼兒握筆姿勢的,是這么說的:“拇指食指捏著,三指四指托著,小指往里藏著,筆尖向前斜著,筆桿向后靠著。”兒歌的魅力真的很大,比起老師不斷示范不斷糾正效果要強的多。

另外,書寫習慣的培養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培養正確的執筆姿勢,家長也責無旁貸,所以我要求家長配合,在寫字初期養成幼兒正確的執筆姿勢。通過我一系列的努力和家長的配合,孩子們都養成了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握筆方法。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確的書寫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5、抓好“快樂閱讀”和“親子共讀”

在學校營造“書香校園”、“書香學部”的大形勢下,為把幼兒班建立成有自己特色的“書香班級”,讓孩子從小養成每天讀書的好習慣,讓幼兒在讀書中快樂地成長成為了老師們的共識,大家都為打造書香班級作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我們以“快樂閱讀,快樂成長”為活動主題,具體措施有:

(1)幼兒班每周開設了一節《快樂閱讀》的校本課程,讓孩子們讀國學經典《三字經》。《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為了讓孩子回到中華傳統文化中來,我們設計了“三字經太極舞”,使孩子在唱唱跳跳的輕松氛圍中學習中國文化,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又教會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小孩子可能在讀的時候并不很理解,但通過潛移默化,在今后的人生中還是會受益匪淺的。

(2)利用課前準備時,讓小老師帶讀古詩,使幼兒在閱讀中積累,并且養成了習慣。到散學時,孩子們都能背上十來首古詩了,在開展“古詩誦讀”過級考試中,98%的孩子都領到了誦讀卡,從而豐富開闊了幼兒的知識面。

(3)帶動“親子共讀”活動,營造讀書的氛圍,向家長宣傳親子閱讀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們在家和父母每天共讀半小時,適當滲透方法引導,激發閱讀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培養家庭成員良好的閱讀習慣,增進家庭成員的情感交流,進一步推動“書香家庭”建設。為此幼兒班形成了閱讀的氛圍,孩子們能自覺地讀書,都喜歡讀書,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6、面向全體厚愛每一位幼兒

為幼兒創造一個融洽的學習環境,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抓住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使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到成功的歡樂,逐步培養其學習的興趣。

(1)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當幼兒在校時,我會利用閑暇的時間和孩子們聊天,鼓勵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晨間來校后,我經常會和孩子們聊聊天,聊的話題也沒有固定的定向,涉及的范圍挺廣的。凡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我都鼓勵他們自由講述。例如:“你最喜歡哪套動畫片,為什么?”、“你這幾天干什么啦?”等等,讓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三五成群地就某個話題進行自由交流講述。當然了,我也會作為一個傾聽者融入到他們的談話中去,給他們的交流提供支持和幫助。

(2)對于班上小部分思維速度慢,接受能力較差的孩子,我在設計問題時,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對他們“開后門”,每天在課堂上提問這幾個小朋友,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他們肯定回答得比較好,而我就及時肯定,大力表揚。然后慢慢放手,加以調整,從而讓這些孩子也嘗到成功的樂趣,逐步培養其學習的興趣。

(3)在批改作業時從不打“×”。試想一個小幼兒,作業本上都是“×”,對學習會多沒信心。因此,我不在幼兒作業本上打“×”,只是做一個記號,讓幼兒自己訂正,對于書寫工整,有進步的孩子,我會寫上“優++”以示鼓勵,以此保留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碰到過一些難題和障礙,總結以下:

1、有些是來自于拼音本身的,如形近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較多,給幼兒的分辨帶來了困難。“b”和“d”、“p”和“q”,僅半圓的位置不同而發音不同,而半圓的位置與聲母的本音之間又毫無本質聯系,我雖然動過很多腦筋,如“玩手指游戲”、“四胞胎找家”等等,但有些孩子還是分不清楚。

2、有些來自于方言環境的影響。在教學中有這么一個案例:我在教幼兒發“z”和“zh”時,有些幼兒總也分不清。仔細分析發現并不全是幼兒口舌不靈,更有可能是來自于“聽覺障礙”,他們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們所在環境里不甚標準的發音影響,造成他們腦海里“先入為主”的思想。

3、全班39個幼兒條件能力各有差異,那一部分學習自覺性較差(陳俊宇、劉湘豫、譚皓宇)、合作學習意識不強(陳熠、陳清怡、曾思凱)、對所學內容記不牢固(賀清文、陳正洋)的幼兒,如何讓他們在學前班打好基礎,確實是我今后需加倍努力的方向。還應注意對不同的幼兒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能力或智力差的幼兒要求層次要適當地降低,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減少壓力,縮小幼兒間的差異。

4、本期利用“家校通”每天向家長反饋當天所學知識,幼兒學習較以往有顯著地成效,但這也僅限于通學生。而寄宿生和父母的交流僅僅是周六和周日,如何發動家長盡自己的力量關心孩子的教育和學習是不能忽視的一環。

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很快就結束了,但一個學期的教學使我得到了許多的啟示:小朋友就像一張白紙,純真無邪,作為老師的我們責任重大,如何排版、著色,是輕描淡寫還是濃墨重彩,直接關系著他們的成長,因此我們要小心翼翼,讓孩子們能像花兒一樣燦爛、芬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不斷提高自我,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