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20**年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時光飛逝,轉眼間一個學年又即將過去。工作中,我堅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學業務能力,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豐富知識面,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步驟地開展教學工作。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有得有失,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現將本學期工作小結如下:下面就本學期的工作做以下回顧總結:
一、勞動紀律方面
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認真扎實地做好教學常規工作,在落實常規中尋求突破。學期初制定教學計劃并按時上交。平時能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制定教學目標。我不遲到不早退,有事有病會按學校的規章辦理請假手續。決不因為私事耽誤工作的時間。并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我堅持提前2分鐘侯課,下課不拖堂。
二、教學方面
在教學方面我能夠認真鉆研教材,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這樣能使課堂教學中的輔導有針對性,避免盲目性。為了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我堅持經常翻閱《小學語文教學》、《優秀論文集》、《教師優秀教案選》等書籍。還爭取機會多出外聽課,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把教材和學生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確定課堂上要講的主要內容。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2、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3、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4、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5、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6、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7、積極參與聽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8、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三、同事交流,虛心請教
在教學上,我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優秀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在教學中,做到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作業格式工整、規范,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個別的差生,能悉心輔導,經常面批作業,找出知識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補漏。例如,自己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落班輔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教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在課堂上,采用多提問,多檢查,及時疏導,及時反饋的形式,努力提高后進生的文化基礎知識。
同時,在班級中開展互幫互學小組,進行一幫一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端正思想,互相學習,互想促進,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平時,自己還注意“兩手抓”:一方面培養好尖子生,一方面通過尖子生輔導后進生,以先進幫助后進,以好帶差,促進雙贏效果。例如,學期初,我制定了幫教計劃,開展“伸出你的雙手,幫助你的朋友”的互幫互學主題活動。定期檢查,發現有進步的同學,及時表揚,獎勵。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掀起學習熱潮。
四、作業批改
課后作業是不可缺的一部分是反饋當天所學內容的最好方法,因我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成績方面
這次考試,試卷覆蓋廣,難度較大,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少,能力方面的考查較多,題量太大,相對題量來說時間太短,平時寫字較慢并且認真的同學,基本上都沒作完,比如我們班的祁佳鑫、張雅婷等同學,平均有兩道沒做完,因為時間太緊,我們讀題較快,還有一部分學生沒經大腦思考亂寫,達標率:98%。學生最高分102,最低分40。
看到成績差距這么大,真說不清是什么感覺。不過,當時看到試題后,我就為某些孩子擔心,因為這份試卷中有不少地方非常靈活,感覺這份卷子應該適合四、五年級,我真想對擬題者說:你把二年級的學生是當大學生來考的嗎?孩子們應知應會的不考,真不知道你的到向是什么?以后我們該怎么教學生,我感到很迷茫。
總的來說,以后的教學方法要向形式多樣化看齊,不能單純的教生字就是教生字,要有趣味性、愉悅性,讓課堂上的生動有趣些,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把課內知識和課外實踐結合起來,爭取使學生能增強各方面的應對能力,為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中,我通過三個渠道加強了學校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聯系,形成教育合力,整體提高教育效能。一是實行家校聯系制度,堅持每天通過發短信的方式與家長取得聯系,做到把學生在校的各方面情況向家長通報,教師和家長發現問題及時聯系,家校共同教育。二是通過電話、家校通保持與家長的聯系,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三是認真組織開好家長會,家長參加家長學校學習。教師經常進行即時家訪,使家校教育達成共識。并通過家長,爭取社會各方面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學生。
在教學工作中,我還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將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篇2:小學語文教學總結:生命課堂姹紫嫣紅
小學語文教學總結:生命課堂姹紫嫣紅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結束了。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引下,我邊實踐,邊思索。站在教師的角度探索生命課堂,我是這樣做的:
生命對話,用心交流
如何上好一堂課呢?如何讓學生喜歡聽我的語文課呢?
平時我會認真研究教材,自己讀懂課文,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經常與同年級組的老師探討,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次上課我都會全情投入,讓孩子們享受到文字帶來的快樂。課堂上我要求做筆記,這一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剛開始需要提醒“做筆記了!”慢慢地,孩子們知道哪些是重點,哪些需要用心記下,學知識也就容易多了。當然能養成上課記筆記習慣的同學仍然是一部分,教學措施能讓一部分孩子知道某種習慣帶來的好處,我想這也算是一種收獲吧。課后我還喜歡帶著孩子們“溫故而知新”,關起書來,把上一堂課的內容在心里梳理一遍,我問他們答,我說他們背,在短短幾分鐘內強化記憶所學內容。當我在語文課堂上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充滿求知欲的眼睛時,心中倍感欣慰。
從生活出發,習活力篇章
學語文就必定要寫作文,然而真正喜歡寫作文的同學畢竟是少數,因此作文訓練雖然枯燥了點,可還是要堅持讓孩子們做下去,這個學期每周我給孩子布置一篇小作,字數還得五百字左右。我明白孩子對習作提不起興趣來肯定是因為沒什么東西好寫,于是在題目的確定上我從來就不會隨便布置一個,很多時候都快要放學了,題目還沒想好--只因為我希望孩子們有東西可寫。秋游了,就寫《苗圃生態園之行》;中秋節到了,就寫《八月十五的月亮》;學完了《草蟲的村落》,就仿寫《我和
篇3:下期幼兒園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年下期幼兒園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著收獲的快樂。一學期以來,我都在不斷的反思著自己,努力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讓幼兒學的輕松、扎實。現將本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自身素質的提高
高素質的幼兒要靠高素質的幼兒教師來培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果在各科教育教學環節上有豐富的學識理論,結合到每一教育環節上,注意自身的教育教學修養,那么幼兒就會通過教師這面“鏡子”不斷地去模仿,不斷地去學習。所以我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把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到幼兒教學中,注重以培養幼兒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為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經常和組內老師探討,遇到不夠明白的地方虛心請教,力爭教學上精益求精。
二、具體教學工作
學前班是孩子進入小學的第一步,起到幼小銜接的作用,正如修筑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幼兒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幼兒學習習慣、漢語拼音教學、識字教學、寫字訓練、快樂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為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開學的第一個星期開始,我就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他們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姿到站姿,從拿書到讀書,從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從舉手的姿勢到傾聽的習慣,我都不厭其煩地講、說、練,可能是碎碎念的功力還不錯,通過一期來的培養,我班幼兒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抓好拼音教學
拼音課是學前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幼小銜接的一道難關,也是識字閱讀的拐杖。那么孩子們在閱讀識字之前就要學好拼音,這意味著他們如果能掌握好拼音,就可以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既能品嘗識字的甜頭,又能體會閱讀的魅力。所以我在拼音教學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功,堅決不讓一個幼兒掉隊。
處于幼兒期的孩子,是十分貪玩好動的。在拼音課中為了迎合孩子們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一節課要達到實效單靠多媒體、圖片和活動教具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孩子們不僅要好看、好聽、還要好玩。所以我上課時讓他們多動動腦、動動手、動動口,如:用“毛條”拼字母,自編兒歌、玩“摘蘋果”、“開火車”、“玩手指游戲”等多種形式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了愉悅的學習氛圍,還讓孩子們在不拘一格的學習方式中積極愉快地度過幼小銜接的第一道難關。
經過一學期的拼音訓練,幼兒掌握了6個單韻母、21個聲母和7個整體認讀音節的音形以及書寫。能區分平舌音和卷舌音,掌握了聲母j、q、x與ü拼讀的規則,拼讀能力也加強了。在學完單韻母、聲母后,我發給每人一份音節表,學到哪兒,讀到哪兒,豎著讀,橫著讀,然后點著讀也都會讀了,幼兒學語言的興趣也由此產生了。家長來接孩子時,對我說:“陳老師,我的孩子在長鴻有很大的進步,基礎打牢固了,上一年級沒有問題。”聽著這樣的話語,我感到由衷的高興。不僅僅是因為孩子有進步,家長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希望。
3、抓好識字教學
識記生字,是低年級小朋友的重要任務。幼小銜接教材在識字認字上要求多認少寫,所以我重視幼兒對漢字語言的積累。如何把枯燥的識字課上得生動活潑一些,讓幼兒感興趣,使他們愛學、樂學。形狀各異,發音不同的生字,想牢牢記住并不容易,需要幼兒切實掌握好字形的分析法、識記法。每個幼兒思考的方法、角度都是不同的,他們的生活經歷也不同,因此,我提倡小朋友自己想辦法識記字形,我參與討論但決不強求統一,及時表揚那些能動腦筋想辦法的孩子。如利用基本字加一筆、減一筆或合起來的方法幫助幼兒記憶字形。例如:“日”加一筆是“目”、“目”減一筆是“日”,“木”字加一筆是“禾”、“木”字加一筆也是“本”,方法各異,但結果相同。
這樣,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逐漸培養起來了,久而久之,幼兒們都能運用自己的思維,想出種種辦法記住生字,在語言閱讀時,都能找到自己認識的漢字,在生字教學的時候,我還把給生字組詞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用“一字開花”的方式,鼓勵孩子組詞、說句,并及時的進行交流展示,調動了幼兒積累詞匯的興趣,從而達到了全班共同學習的目的。
4、抓好寫字訓練
人的習慣的形成主要在幼兒和小學階段,而幼兒班的寫字教學是重中之重,這對以后的學習、生活都很重要。所以在教學時我特別注意,要求幼兒寫的字不在多,而在于端正寫字的態度,在于培養良好的習慣,培養一定的審美能力,而非機械抄寫。古語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首先,要讓幼兒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上的板書、給幼兒的留言等方面給幼兒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導孩子們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幼兒,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幼兒。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幼兒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其實,孩子在幼兒園就早早的拿起筆寫字了,因此拿筆和寫字的姿勢自成一派,完全不把老師的話放在心上,隨心所欲,很讓人頭疼。怎樣糾正孩子錯誤的拿筆姿勢呢?我在網上聆聽了竇桂梅老師的講座,其中有一首兒歌對我的幫助很大,就是針對學齡前幼兒握筆姿勢的,是這么說的:“拇指食指捏著,三指四指托著,小指往里藏著,筆尖向前斜著,筆桿向后靠著。”兒歌的魅力真的很大,比起老師不斷示范不斷糾正效果要強的多。
另外,書寫習慣的培養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培養正確的執筆姿勢,家長也責無旁貸,所以我要求家長配合,在寫字初期養成幼兒正確的執筆姿勢。通過我一系列的努力和家長的配合,孩子們都養成了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握筆方法。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確的書寫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5、抓好“快樂閱讀”和“親子共讀”
在學校營造“書香校園”、“書香學部”的大形勢下,為把幼兒班建立成有自己特色的“書香班級”,讓孩子從小養成每天讀書的好習慣,讓幼兒在讀書中快樂地成長成為了老師們的共識,大家都為打造書香班級作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我們以“快樂閱讀,快樂成長”為活動主題,具體措施有:
(1)幼兒班每周開設了一節《快樂閱讀》的校本課程,讓孩子們讀國學經典《三字經》。《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為了讓孩子回到中華傳統文化中來,我們設計了“三字經太極舞”,使孩子在唱唱跳跳的輕松氛圍中學習中國文化,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又教會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小孩子可能在讀的時候并不很理解,但通過潛移默化,在今后的人生中還是會受益匪淺的。
(2)利用課前準備時,讓小老師帶讀古詩,使幼兒在閱讀中積累,并且養成了習慣。到散學時,孩子們都能背上十來首古詩了,在開展“古詩誦讀”過級考試中,98%的孩子都領到了誦讀卡,從而豐富開闊了幼兒的知識面。
(3)帶動“親子共讀”活動,營造讀書的氛圍,向家長宣傳親子閱讀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們在家和父母每天共讀半小時,適當滲透方法引導,激發閱讀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培養家庭成員良好的閱讀習慣,增進家庭成員的情感交流,進一步推動“書香家庭”建設。為此幼兒班形成了閱讀的氛圍,孩子們能自覺地讀書,都喜歡讀書,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6、面向全體厚愛每一位幼兒
為幼兒創造一個融洽的學習環境,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抓住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使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到成功的歡樂,逐步培養其學習的興趣。
(1)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當幼兒在校時,我會利用閑暇的時間和孩子們聊天,鼓勵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晨間來校后,我經常會和孩子們聊聊天,聊的話題也沒有固定的定向,涉及的范圍挺廣的。凡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我都鼓勵他們自由講述。例如:“你最喜歡哪套動畫片,為什么?”、“你這幾天干什么啦?”等等,讓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三五成群地就某個話題進行自由交流講述。當然了,我也會作為一個傾聽者融入到他們的談話中去,給他們的交流提供支持和幫助。
(2)對于班上小部分思維速度慢,接受能力較差的孩子,我在設計問題時,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對他們“開后門”,每天在課堂上提問這幾個小朋友,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他們肯定回答得比較好,而我就及時肯定,大力表揚。然后慢慢放手,加以調整,從而讓這些孩子也嘗到成功的樂趣,逐步培養其學習的興趣。
(3)在批改作業時從不打“×”。試想一個小幼兒,作業本上都是“×”,對學習會多沒信心。因此,我不在幼兒作業本上打“×”,只是做一個記號,讓幼兒自己訂正,對于書寫工整,有進步的孩子,我會寫上“優++”以示鼓勵,以此保留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碰到過一些難題和障礙,總結以下:
1、有些是來自于拼音本身的,如形近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較多,給幼兒的分辨帶來了困難。“b”和“d”、“p”和“q”,僅半圓的位置不同而發音不同,而半圓的位置與聲母的本音之間又毫無本質聯系,我雖然動過很多腦筋,如“玩手指游戲”、“四胞胎找家”等等,但有些孩子還是分不清楚。
2、有些來自于方言環境的影響。在教學中有這么一個案例:我在教幼兒發“z”和“zh”時,有些幼兒總也分不清。仔細分析發現并不全是幼兒口舌不靈,更有可能是來自于“聽覺障礙”,他們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們所在環境里不甚標準的發音影響,造成他們腦海里“先入為主”的思想。
3、全班39個幼兒條件能力各有差異,那一部分學習自覺性較差(陳俊宇、劉湘豫、譚皓宇)、合作學習意識不強(陳熠、陳清怡、曾思凱)、對所學內容記不牢固(賀清文、陳正洋)的幼兒,如何讓他們在學前班打好基礎,確實是我今后需加倍努力的方向。還應注意對不同的幼兒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能力或智力差的幼兒要求層次要適當地降低,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減少壓力,縮小幼兒間的差異。
4、本期利用“家校通”每天向家長反饋當天所學知識,幼兒學習較以往有顯著地成效,但這也僅限于通學生。而寄宿生和父母的交流僅僅是周六和周日,如何發動家長盡自己的力量關心孩子的教育和學習是不能忽視的一環。
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很快就結束了,但一個學期的教學使我得到了許多的啟示:小朋友就像一張白紙,純真無邪,作為老師的我們責任重大,如何排版、著色,是輕描淡寫還是濃墨重彩,直接關系著他們的成長,因此我們要小心翼翼,讓孩子們能像花兒一樣燦爛、芬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不斷提高自我,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