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尊重幼兒能力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幼兒教育隨筆:淺談尊重幼兒能力
近來,在幼教雜志上不斷刊登關于幼兒能力培養的文章,看后,感觸頗深。能力培養,是幼兒園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貫徹落實《綱要》精神的重要內容。而培養能力,同樣存在“尊重”的問題,這些年來,教師在尊重幼兒人格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尊重幼兒能力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師習慣于為幼兒安排好一切,不經意間就剝奪了幼兒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機會,這反倒錯過了能力培養的好時機,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淺的認識。
1、嘗試錯誤,發展能力。
在操作活動中,幼兒往往搞不懂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比如:用積木搭了一間小房子,卻要讓胖狗熊住進去,結果可想而知。這時,我們不要輕易告訴他“你蓋的房子太小,狗熊進不去”,因為這樣會打擊他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難以使他獲得有關的知識。相反,我們可以抱起狗熊試著鉆進去。通過幾次嘗試,幼兒會意識到房子太小了,從而得出要蓋一間胖狗熊能住進去的大房子的結論。
2、多強調客觀事物本身,少強調幼兒的弱小。
幼兒是天生的探索者,他們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探索未知領域。教師的限制不僅給了幼兒一個消極的自我暗示“你不行”,還壓抑了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剝奪了幼兒嘗試、發展能力的機會。當我們看到幼兒想做力所不能及的事,這時我們一定要強調客觀事物本身,為幼兒提供幫助,而避免強調幼兒的弱小。
3、提供適宜的工具,孩子的表現也許會令我們刮目相看。
幼兒園吃飯,一貫是老師乘好,幼兒吃現成的。試想,如果我們為幼兒提供合適的乘飯、乘菜、乘湯的工具,孩子的表現也許會令我們刮目相看。幼兒的能力是否能得到發揮,關鍵在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條件。適合于成人的各種工具,幼兒用起來肯定顯得笨手笨腳。相反,如果我們提供適合于幼兒使用的工具材料,就能為幼兒操作、發展能力提供前提條件。
4、成人少一分替代,幼兒便多一分發展。
幼兒吃點心的包裝紙,班上的垃圾筒往往一次裝不下,這時,老師可以邊將廢紙倒出邊說:“這些紙真占地方,看起來,小朋友吃一次點心,老師要倒兩次垃圾呢!”這時,幼兒會獻計獻策:我幫老師倒;拿個重東西壓住它,就能多放一些;把紙團成團就不占地方了……等等。其實,幼兒具有無限的潛力,關鍵看我們能否開發它。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幼兒教育隨筆:尊重孩子意見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幼兒教育隨筆:尊重孩子的意見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我對兒子的看法。
同事的孩子月月上一年級,明天全校組織慶“六一”活動,要求統一白色的短袖上衣。同事給我打電話,借一下兒子的園服上衣,我答應了他。我掛掉電話對兒子說:“小騫,小學明天慶“六一”,月月借你的園服上衣穿一下,我答應她了,她一會來拿衣服?!闭f著我找出了衣服。
兒子堅決地說:“媽媽,不行,我不借給她?!闭f著他奪過了衣服,抱在了懷里。我被兒子的言行怔住了,說:“孩子,她就是穿一穿,為了統一衣服,再說我已經答應人家了?!辈还芪以趺凑f怎么哄,兒子堅決不改變主意。一向自以為有辦法的我,還真被難住了。
看到同事到了樓下,我用力從兒子手里拽過衣服,想從窗口扔下去。只見兒子邊哭邊用手打我,嘴里還說著:“她是個女孩,她的身體穿了我的衣服,我再穿時,我的身體就挨著她的身體了,我就是不借給她。”同事聽到了兒子的哭鬧聲,說:“孩子不愿意借,就算了吧!要尊重孩子,我再去跟別人借吧!”幸虧同事打破了僵局,要不我真不知道怎么處理。
六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遇事要跟他商量,尊重孩子的意見,與孩子平等相處。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3:幼兒教育隨筆:尊重孩子興趣合理培養特長
幼兒教育隨筆:尊重孩子興趣,合理培養特長
一般的家長都想把孩子培養成有特長的孩子,這個特長往往在孩子還沒長大或者沒出生就訂好了??墒菍嶋H上,這個“特長”是家長一廂情愿的附加給孩子的,也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
我班有個孩子,家里特別注重孩子的特長培養。他的父母看到鄰居小孩彈琴特別棒,就省吃儉用的為孩子買了一架三角鋼琴。把他送到鋼琴培訓班,每天都要叮囑孩子:“你要好好彈琴,這樣我才能在鄰居面前抬起頭來!”可是事與愿違,盡管家長對彈琴這件事情非常上心,結果孩子學了一個多月也并沒有太大進步。家長開始著急了,換了鋼琴班,不停地督促孩子要多學、多練。家長沒少操心,孩子也沒少被訓斥,結果是家長都會彈了,孩子卻還是不會。
許多家長都有個誤區,以為培養孩子興趣只要規定一個興趣,然后幫孩子一起努力就可以了??墒羌议L有沒有想過,培養孩子興趣不是要培養孩子一種技能,而是在發現孩子在哪個方面有天賦或是有興趣的基礎上去培養。孩子與孩子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總有一些突出的長項,如果發現了并且在這方面加以培養,他們的長項得以發展,然后他們才會把自己的張力發揮出來,這樣才是正確的做法。別的孩子喜歡的,你的孩子不一定喜歡;別的孩子能做到的,你的孩子不一定也能做到,反之也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點,家長將自己的喜好附加到孩子身上,這種教育只能說是揠苗助長。
特長并沒有對與錯,只要孩子喜歡、愿意去做,做家長的予以支持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順水推舟才是見成效的最好見證。假如孩子對家長的培養方式沒有興趣,他們很難對這件事情堅持,就算得到一些成果,也是“被學習”所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還要強忍著去做,做不好還要被訓斥,這是多么殘忍的事情呀?
暑期又要來臨了,家長們是不是又要開始籌劃“培養”你的孩子了?請先不要著急,蹲下來,先傾聽孩子的想法吧。從孩子自愿、樂意的態度出發,相信孩子在這個暑期會覺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