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老年人養(yǎng)孩子建議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幼兒教育隨筆:有關(guān)老年人養(yǎng)孩子的建議
現(xiàn)在的父母迫于城市的壓力,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是由自己的老人來帶,但是這種隔代教育是否就全是有益的呢?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關(guān)老年人養(yǎng)孩子的一些心理話吧,也希望更多的年輕父母能夠多理解孩子!
在城市中,由于年輕父母工作忙、經(jīng)濟條件有限等原因,許多孩子被托付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養(yǎng)育,這種方式被專家稱為“隔代寄養(yǎng)”。調(diào)查顯示,隔代寄養(yǎng)正成為當今城市年輕父母的主要育兒方式。
比起農(nóng)村留守兒童,寄養(yǎng)兒童要幸福得多,他們不缺吃少穿,祖輩們給他們傾注了全部的愛。但是,有關(guān)他們的教育、心理健康,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guān)注,由此引發(fā)的社會問題也遠遠超過了個體家庭。早教網(wǎng)
1替兒養(yǎng)娃甜中有苦
5月31日,太航幼兒園門口,60歲的李師傅在人群中等待著自己的孫子。三年前自從孫子出生,李師傅就和老伴“背井離鄉(xiāng)”來到了太原幫忙帶孩子。能在兒子家發(fā)揮余熱,李師傅自然滿心歡喜。兒子、媳婦每天早出晚歸,經(jīng)常兩頭不見太陽,孫子平時的飲食起居都由自己和老伴負責。
說起受累,李師傅覺得很正常,可言談中分明也能聽出一些落寞。老李愛下棋,老家那條街上到處都有棋攤能殺上兩盤,來到太原后誰也不認識,每天的休閑活動就是和老伴拉著孫子散散步。
太航幼兒園孫園長介紹,每天來幼兒園接孩子的60%以上都是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張淑萍的孫女常住在奶奶家,由于張阿姨老兩口都有高血壓、糖尿病,飲食與正常人稍有差異,每天張阿姨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兩樣飯,一樣給自己和老伴吃,一樣給孫女吃。說到養(yǎng)孫女,張阿姨不矯情:吃飽就行了,其他方面沒精力考慮。
最近,《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對全國31個省(區(qū)、市)16214人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87.8%的受訪者坦言,目前年輕人將孩子隔代寄養(yǎng)的現(xiàn)象普遍。有些祖父母、外祖父母因為年事已高,在照看精力旺盛的孩子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為防止意外發(fā)生,他們一般不讓孩子玩秋千、攀爬之類有風險的游戲。可是一旦孩子生病、出現(xiàn)磕碰,仍然難免遭到兒女的埋怨。**年,北京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的案例,姥爺將外孫哄睡后,自己到客廳小憩,結(jié)果3歲的外孫翻越護欄從12層墜亡,孩子的父親將姥爺告上了法庭。一起意外事件引發(fā)了親情的撕裂,也暴露出了隔代寄養(yǎng)的突出問題養(yǎng)孩子不光是意愿的問題,還有能力的問題,而這個能力既包括身體狀況也包括教育能力。
2生而不養(yǎng)無奈幾多
趙佳玉和自己的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結(jié)婚后本來還想再“瘋”幾年,可雙方的長輩屢屢“逼生”,于是他們的女兒降生了。由于在養(yǎng)育方面沒有經(jīng)驗又留戀二人世界,趙佳玉產(chǎn)假一休完,就將孩子交由父母和公婆輪流養(yǎng)育。
有不少人和趙佳玉一樣,出于逃避責任把孩子甩給了祖輩,但大多數(shù)年輕父母還是迫切地希望能親自帶孩子。29歲的小喬前幾天剛把滿1歲的兒子送到了父母家,她說:“每天我都特想孩子,一有空就跑回去看,孩子與工作之間我一直在做著權(quán)衡。”小喬的老公是一家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每個月的收入不固定,最多時能拿回5000元,少的時候只有1000多元,交完房子月供,再加上日常吃穿用度的開銷,每月不是“月光”就是“負翁”。孩子送到父母家后,不光自己有時間出去工作,父母還能補貼一些孩子的花費。
客觀地講,除了工作忙和經(jīng)濟條件有限兩大主因,居住條件、老人希望代養(yǎng)孩子、年輕父母缺乏育兒經(jīng)驗等因素也不可忽視。如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許多年輕人“裸婚”之后,住著“蝸居”,經(jīng)常跳槽,自顧不暇,集工作繁忙、住房緊張、收入偏低于一身,再加上貼心放心的保姆難找且貴,所以幾番權(quán)衡之后,只能選擇這種“啃老式”養(yǎng)兒方式。
其實,隔代寄養(yǎng)也并非中國特色。據(jù)報道,美國有290萬祖父母獨立養(yǎng)育孫子孫女,只不過在美國產(chǎn)生隔代寄養(yǎng)的原因,大多出于父母虐待或疏于照顧孩子,以及父母離異、患上艾滋病、犯罪服刑等情況。而在中國當今社會,上班族、離婚的單親人士、惰性強的年輕父母是造成隔代寄養(yǎng)的主要群體。早期教育
3隔代寄養(yǎng)問題叢生
孩子交給了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此一來,年輕的父母可以安心工作、奮力打拼,又可節(jié)約保姆費;老一輩含飴弄孫、老有所為;孩子被隔輩親寵著,也很幸福,可謂一舉多得。
然而,這種一舉多得或許只是從眼前利益出發(fā)進行考量的結(jié)果。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鄭雯,小時候一直在姥姥家生活到11歲上初中。雖然童年也是快樂的,但多年來,她總覺得和父母親的關(guān)系很疏離。在最初回到自己家時,一點歸屬感都沒有,也比較敏感。她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誡年輕父母,無論多累都要讓孩子生活在身邊,否則會遺憾終生。
隔代寄養(yǎng)會導致哪些問題?調(diào)查中,67.0%的人直言會妨礙親子溝通,59.7%的人認為老人容易忽視孩子的教育,53.4%的人擔心孩子任性叛逆,49.0%的人擔心孩子懦弱內(nèi)向,47.7%的人認為將影響孩子活力……
太原師范學院幼師專業(yè)學生金楠表示,溺愛、縱容、包辦是許多老人的習慣,長期下去,會讓孩子缺乏獨立性、自信心和果斷力,養(yǎng)成依賴心理,抗挫力也會差。而在幼年時,當一個孩子選擇了某個親近人的感情,便認同了這個人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他會排斥其他人的意見和行為方式。
全國婦聯(lián)婦女研究所的學者李亞妮通過調(diào)查上海144名大學生發(fā)現(xiàn),從嬰幼兒時期就由祖父母撫養(yǎng)的人和父母沒有形成強烈的親子依戀,雙方信任不足,親子沖突時有發(fā)生。
太原理工大學副教授馮愛紅多年來一直研究社會倫理學,她認為應該關(guān)注隔代寄養(yǎng)背后的歷史原因和社會背景。傳統(tǒng)的觀念是母親承擔家務勞動較多,父親主外。而在現(xiàn)代社會,這樣的觀念受到了挑戰(zhàn),現(xiàn)在的年輕媽媽比上一代媽媽隱忍、奉獻、吃苦的精神少了許多,在工作中、生活上追求個性獨立、男女平等。其實,無論是父親、母親在撫養(yǎng)教育子女上都具有同等責任。
針對現(xiàn)在的隔代寄養(yǎng)現(xiàn)象,馮愛紅認為要大力發(fā)展社會家庭服務業(yè),加強對家庭保姆市場、幼兒園、小學的管理,讓家長對孩子的教養(yǎng)無后顧之憂。同時,對一些有能力、有條件,且愿意帶孩子的老人進行現(xiàn)代教育理念、健康心理、科學方法等方面的培訓,這樣才能實現(xiàn)“三代同贏”的家庭教育模式。
年輕的父母將孩子寄托在父母那里,老人可以不在寂寞,兒女們也可專心的打拼了,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對于老一輩的人可是一種考驗啊,希望更多的年輕媽媽也多為老人想想!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教育隨筆:學習中互動互動中收獲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教育隨筆:學習中的互動互動中的收獲
我很榮幸能參加平湖市幼兒園教師職業(yè)技能提升培訓班(第一期)實踐培訓活動。第一階段的安排時間是:3月22日~3月27日,第二階段的時間安排在暑假是從7月5日~7月10日結(jié)束,培訓共計12天,每天的安排形式比較多樣,異彩紛呈。其中有名師的講座,有聽課、互動評課,有課題為主的研究等實踐活動。總的來說,對我自己的促動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培訓班的班主任是顧老師,開班第一節(jié)課是簡短的開班典禮,劉校長和龔老師為我們解讀了開班的背景、學分的獲得方式、方法和本此培訓的方案。接下來是顧老師組織我們66位老師組建成了六個團隊,并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自我介紹,讓我們互相之間有了認識和初步的了解。還以團隊互動討論的形式,研討培訓期間的規(guī)則和學習期望,每個團隊都有一個有深意的名字,如:滿天星、花兒朵朵、美麗相約、甜甜酒窩等。我很感嘆大家的智慧,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都能設計出這么漂亮的規(guī)則結(jié)構(gòu)圖,還有我也很佩服那些上臺來對結(jié)構(gòu)圖進行解說的匯報員,她們都能富有感情的、流利的,把各自團隊討論的結(jié)果表達出來。
這天下午,我們來到了行知幼兒園,活動主題是《走進課題聚焦課堂》,讓科研聚焦實踐,以課題研究課為研究載體,與課題負責人一起聚焦課堂實踐,追求真實研究,真正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除了聆聽課題負責人的課題管理經(jīng)驗、課題研討方向和課題運作情況外,還聆聽了兩堂課題研究課展示。分別是乍蒲天妃幼兒園肖群老師的中班閱讀《色拉魔法店》,行知幼兒園華芳芳老師的大班美術(shù)《美麗的蝴蝶》。教師的課設計精美,樸實自然,我時常被教師的精彩設計所折服,被課堂的情緒所感染,同時也為幼兒思維的火花所欣喜。
接下來的一天,我們又去了具有濃厚的農(nóng)村鄉(xiāng)特色的新倉幼兒園,參觀了幼兒園布置,讓我感收到了新倉幼兒園老師們的奇思妙想。并且還觀摩了三位老師執(zhí)教的三個同課異構(gòu)的音樂教學活動《蠶豆花》,緊扣本次探討的主題《音樂教學趣中求效》,活動形式是這樣的:課例觀摩――同課異構(gòu)、互動參與――領(lǐng)域論壇、名師引領(lǐng)――分享智慧。執(zhí)教老師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歡快旋律,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歌曲,幼兒們體驗到了歌唱活動帶來的樂趣。活動中,老師的圖譜設計,運用游戲化的情景、運用各種演唱方式等方面,都體現(xiàn)了一個“趣”字。
在學習過程中,聆聽老師們的課,讓我認識到自己處理課堂的稚嫩與不足,名師的引領(lǐng)和梳理,分組研討和互動交流,又能讓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擊與迸發(fā),培訓過程給了我太多的感悟與啟迪!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3:幼兒教育隨筆:用愛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
幼兒教育隨筆:用愛的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
吃過中飯,我組織孩子們進行飯后散步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樓上走廊上,孩子們一邊散步,一邊欣賞著走廊上哥哥姐姐的畫,就在這時果果小朋友跑過來大聲告訴我:“蔣老師,蔣老師,媛媛她跑了……”可沒等他說完,媛媛便大聲哭了起來,我當時什么也沒說,只是用關(guān)愛的目光看著她,然后輕輕走過去,單腿跪下,伸開雙臂,作出要擁抱她的動作,正哭的傷心的她,見我伸開雙臂,馬上撲到我懷里,雙手緊緊抱住我的脖子,頭依靠在我的肩上,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負,回到母親身邊似的,而我也像是真的成了她的媽媽,輕輕的拍著她的背,不一會,她不哭了,輕輕地、委屈的告訴我:“老師,我沒有跑,我真的沒有跑……”哦!原來是孩子們冤枉了她啊!
事情過后,細細回味整個過程,讓我更深的體會到,很多時候,老師在與孩子的交流不要只相信語言的力量,同樣也不需要對一些小事追根究底,只需要立馬處理眼前的事情就可以了,當孩子因某些事情受到了委屈時,一個愛的擁抱更是甚過千言萬語,對于孩子來說,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得到老師和大家的理解,同情和撫慰。
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里,讓我深刻感受到愛的美麗和偉大,一個深情的擁抱,更是對孩子愛的體現(xiàn),只有用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理解孩子,孩子才能敞開心扉的去接受你、接受你的教育。
在我們的工作中,愛更應是無處不在的,記得上學期剛開學那會,孩子們剛剛離開親人的懷抱,來到這么個陌生的環(huán)境,他們?nèi)狈Π踩校狈τH切感,更是缺少愛的港灣,有的哭鬧著尋找爸爸媽媽,有的躲在墻角,默默的獨自等待,盼著爸爸媽媽的到來,有的拉著我的小手,一遍又一遍的懇求著讓我打電話給他媽媽,面對孩子們的這種種情緒,我只能一次又一次輕輕的將他們擁抱在懷中,剛開始他們在我的懷里是掙扎的、不安的,可我并沒有因此而讓他們離開我的懷抱,漸漸的他們會靠在我的肩上輕輕的哭泣,此時,我輕輕的拍著他們的背,親切的告訴他們:“寶寶乖,媽媽會來接的,老師會陪你的。”孩子們在我的懷抱中也深深的體會到了老師對他們的愛,漸漸的他們敞開了自己的心扉,接受了老師,接受了幼兒園,在我們的懷抱中健康快樂的成長著。
美麗的夕陽是短暫的,但它卻把最美的一刻獻給的人們,幼兒教師的事業(yè)是平凡而不起眼的,但我們卻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每天我們總是會用愛的擁抱來迎接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在我們愛的教育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