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文化進社區活動方案

文化進社區活動方案

2024-07-31 閱讀 6553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大精神,探索反腐倡廉的新路子,創新廉潔教育方式方法,推進我社區廉政文化建設,在群眾中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在會城街道紀工委的具體指導下,北門社區黨支部從3月底至10月底,在全社區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活動。為搞好這項活動,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重要思想和*****為指導,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的要求,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切實加強社區廉政文化建設,逐步形成以社區黨支部為基礎,以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為主體,上級指導與群眾自覺參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具有新會特色的社區廉政文化建設體系

二、目的要求

1、要求:要與平安和諧社區、文明社區建設相結合,大力營造廉政文化氛圍。重點對社區現有的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或者完善補充,逐步建立起覆蓋社區黨員、社區居民、外來人員等群體的社區廉政文化宣傳教育陣地。使廉政文化建設具備“七有”條件:一有廉政文化活動室;二有廉政文化圖書專柜;三有廉政文化宣傳專欄;四有廉政文化活動制度;五有廉政文化宣傳隊伍;六有廉政建設意見互動欄(回音壁);七有社區廉政文化教育網絡平臺。要充分利用這些載體將反腐倡廉文化活動納入社區文化活動計劃之中,結合和諧社區建設工作,開展靈活多樣,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廉政文化活動,使社區居民廣泛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中來。

2、目的:通過加強廉政文化設施建設和開展一系列廉政文化活動,提升廉政文化品位,使廉政文化進社區的工作機制基本健全,社區廉政文化建設的內容、載體和形式日趨豐富,社區廉政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社區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廉政文化深入社區居民心中。具體

體現為“五個強化”:一是社區工作人員通過開展黨紀國法教育,強化遵紀守法意識;二是社區規范內部制度管理,強化民主管理意識;三是以廉政文化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惠及社區居民,強化發展意識;四是開展便民服務,強化服務意識;五是創設社區廉政文化園地,強化居民崇廉守信意識。

三、工作安排

1、動員部署(8月中旬)。8月中旬,根據試點社區開展活動的經驗。結合本社區的特點和實際,對全面鋪開廉政文化進社區活動進行動員部署。

2、全面鋪開(8月下旬至9月30)。參照試點社區的做法,結合實際,按照“七有”要求,加強廉政文化設施建設。同時,充分利用這些廉政文化設施,開展一系列的廉政文化活動,有效提高廉政文化活動的吸引力滲透力,擴大群眾的認同度和參與度,從而增強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3、檢查驗收(10月中旬至10月底)。10月中旬,社區結合實際,對開展社區廉政文化建設情況進行自查對照,查找存在問題,及時健全完善,迎接區紀委和會城街道黨工委按照“七有”要求和“五個強化”目的,對社區廉政文化建設進行檢查,使廉政文化進社區活動持之以恒,行之有效,形成長效機制。

四、幾點要求

一是提高認識,增強工作自覺性。廉政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社區黨組織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做好工作。同時,在廉政文化設施建設上,要給予人力、財力和時間的保障。

二是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加強領導、擺上日程、落實分工、明確職責。為切實組織實施抓落實。北門社區黨支部成立廉政文化進社區工作小組,組長:楊炳華,副組長:伍鵬謙、熊德勤,組成人員:廖小彤、文德良、伍漢成、阮玉英。工作小組負責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日常工作,支部書記負總責。

與此同時,還要把廉政文化進社區活動與開展其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一同部署,一同檢查,一同落實。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帶頭參與活動、帶頭傳播廉政文化,在群眾中起模范帶頭作用,扎實推進廉政文化建設。三是加強宣傳,營造廉政文化建設輿論氛圍。要充分利用集體學習、張貼宣傳標語、板報等宣傳陣地大造輿論,并通過舉辦廉政文化座談會、開展廉政文化調研、撰寫通訊等形式擴大影響,努力在社區范圍內營造廉政文化進社區的良好氛圍。

【范例】

“傳播先進文化,豐富居民生活,創建文明社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文化進社區活動招商方案

一、活動背景“文化進社區”,是體現文化工作與時俱進的重要窗口,既能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又能反映出人的素質。在泉州鯉城區政府、泉州廣電中心和市青年促進會的組織下,我們將采取“以社區文藝演出”和“家庭趣味競賽”為中心,在社區中開展“公益活動”、“便民服務”、“文企聯姻”等一系列展示活動的形式來完成“文化進社區”的總體目標,實現便民服務的宗旨。

活動注重便民服務思想,公益性極強,而且主題鮮明,貼近群眾。社會的廣泛關注必將為贊助商帶來極好的廣告效應,產生不可估量的廣告價值。為贊助商提供一個有利的推廣平臺,通過活動為企業文化形象、公關品牌做全方位的宣傳,達到品牌形象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二、宣傳策略1、活動深入鯉城區十個小區,逢周六或周日舉行。2、泉州廣電中心889頻道進行前期宣傳造勢、全程現場采訪、直播和后續宣傳,覆蓋廈門、漳州、莆田等部分地區。3、泉州電視臺將對整個活動進行現場采訪報道,并對贊助商的展覽活動和針對贊助商量身制作的相關活動進行采訪報道。

4、《東南早報》對整個演出活動進行宣傳。5、泉州廣電報將對整個演出活動和贊助商相關活動進行前期宣傳造勢,現場采訪和后續宣傳。6、泉州電臺904交通頻道、923七色調頻等頻道為活動進行前期播報,活動現場進行采訪報道,后續宣傳,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效果。三、總冠名贊助商合作贊助費用:12萬元人民幣,共十場演出活動,每個演出活動現場提供一個3m×3m展位。

媒體展示:●贊助商將作為聯合主辦單位之一,整體出現在系列活動的各類報道中,享有排他性。●泉州廣播電視報提供3萬元不打折廣告;●泉州電視臺電視圖文頻道(百姓屏報)提供4萬元不打折廣告;●泉州電臺923七色調頻頻道提供1萬元不打折廣告。●泉州廣電報在所有版面宣傳中鏈接贊助商企業信息。●泉州電視臺對冠名單位領導進行專訪。●在每場演出中主持人多次鳴謝贊助商的支持,并出3道贊助商知識有獎問答題(獎品由贊助商提供)。

印刷品展示:●在所有宣傳海報、宣傳單張、宣傳橫幅上體現贊助商名稱或標識。●每個背景噴繪顯要位置體現冠名單位名稱。

現場展示:●在每個演出現場顯要位置安排專門展位給冠名單位的產品或企業形象進行現場推廣

。●贊助商宣傳資料可在每場演出現場派發。●活動現場廣告牌一塊,由組委會負責設計,贊助商負責制作安放。

特別回報:●邀請贊助商參加各類相關活動。●經主辦方授權許可后,可以以活動冠名贊助商的名義自行組織相關的媒體宣傳及活動。●贊助商可以在合約規定的品牌產品的包裝、影視廣告、平面廣告等上面使用系列活動的名稱和標識。●協助策劃在活動宣傳期間的相關促銷工作。●在每場演出和所有宣傳推廣活動中體現贊助商名稱。四、協辦贊助商贊助費用:5萬元人民幣,共十場演出活動,每個演出活動現場提供一個3m×3m展位。

媒體展示:●將作為協辦贊助商出現在系列活動的各類報道中,享有排他性。●泉州廣播電視報或泉州電視臺圖文頻道(百姓屏報)提供3萬元不打折廣告。●在每場演出和頒獎晚會中主持人口頭鳴謝贊助商的支持,并出2道贊助商知識有獎問答題(獎品由贊助商提供)。印刷品展示:●在所有宣傳海報、宣傳單張上體現贊助商名稱或標識。●每個背景噴繪體現贊助商名稱。

現場展示:●在每個演出現場均安排專門展位給協辦單位的產品或企業形象進行現場推廣。●贊助商宣傳資料可在每場演出現場派發。●活動現場廣告牌一塊,由組委會負責設計,贊助商負責制作安放。

特別回報:●邀請贊助商參加各類相關活動。●經主辦方授權許可后,可以以活動贊助商的名義自行組織相關的媒體宣傳及活動。●贊助商可以在合約規定的品牌產品的包裝、影視廣告、平面廣告等上面使用系列活動的名稱和標識。●協助策劃在活動宣傳期間的相關促銷工作

篇2:網絡文化辦公室黨員干部下基層進社區工作總結

網絡文化辦公室黨員干部下基層進社區工作總結

  根據全省宣傳文化系統“三個一切”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意見要求和部里的統一部署,結合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工作實際,9月20日至27日,省網絡文化辦公室組織派出第一批三位同志到教育活動聯系點泰安市岱岳區道朗鎮道朗村,接受教育,經受鍛煉,深入調研,開展服務。主要體現在“六個重”上。

  重真情、重踐行。三位年輕同志一到村子,就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農戶家中,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談農家事。正值秋收季節,三位同志頂著太陽的暴曬,幫助村民收玉米、曬花生、修水渠,手上磨出血泡,臉上曬得黑紅,當地百姓交口稱贊。正如一位同志在日記中所寫,“頂著太陽,挽起袖子,拿著鐵锨在地里修水渠,雖然身上不小心濺了泥水,但心里沾上‘泥土味’才是這次下基層的要義。”在與農民兄弟同勞動的過程中,真切感受到人民群眾的淳樸、善良和勤勞,與群眾建立了感情,明白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豐富內涵和具體要求,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增進了對群眾的了解。

  重服務、重幫扶。三位同志利用所學專長和業務知識,幫助農民群眾解決如何用網、用好網的問題。一是摸清情況。經了解得知道朗村寬帶入戶率達30%,農民使用網絡主要用于視頻交流和學習知識。在與村民聊家常時,每時每刻都感受到他們對使用網絡的困惑和渴望。二是幫助指導村鎮內網建設。提出合理建議20余條,得到群眾和基層干部廣泛認可,有效推動了全鎮所轄50多個村內網建設工程。三是幫助村民安裝軟件、查殺病毒、提高網速,指導村民安裝常用客戶端、保存常用網站,學習常用辦公軟件,很受村民歡迎。用村里會計王藝峰同志的話說,“以前也一直在用電腦,但是一直不得要領,打字也慢,做個表格,比如糧

  食直補、占地補償等,用的都是Word,聽說Excell很好使,可以簡單求和、求積,非常方便,但是不會啊,這回可好了,以后就方便了。” 重調研、重探索。“幸福e家園”網絡文化進社區(鄉村)工程系泰安市“虛擬社會管理與新興媒體管理創新”的重要創新項目。三位同志主動對接泰安市網絡辦和中華泰山網,積極參與到“幸福道朗村”網站建設工作中來。就如何增強網上、網下互動效果,如何推進“網絡實名制”,如何把虛擬管理轉化為現實服務等多方面提出建議、交換意見。為豐富網站內涵、擴大活動影響、打造和諧社區、提高服務社區能力和農村群眾文化水平獻計獻策,為下步推進全省網絡文化進社區工程進行了有益嘗試和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