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安全環保科崗位職責

安全環保科崗位職責

2024-07-30 閱讀 9661

1、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國家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定、制度和標準,在總經理和安全生產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2、制定、修訂本企業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規程,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并監督檢查執行情況。

3、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對新入廠職工的廠級安全教育和職工安全教育、培訓、考核工作;組織開展“安全宣傳月”、“環境保護宣傳周”教育、培訓活動。

4、配合上級安全、環保等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的安全、環保檢查,協同有關部門制定防范措施和整改計劃,并檢查監督隱患整改工作的完成情況。

5、做好內部日常性的安全、環保工作監督檢查,糾正違章。遇有危及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工作的緊急情況有權責令其停止作業,并立即報告有關領導。

6、參加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及大修、技改項目的安全、環保設施“三同時”審查、驗收,協助有關單位按時做好特種設備的檢測和辦證工作。

7、監督檢查有關單位特種設備、各類安全附件和安全技術裝備以及環保設施的維護保養和管理。

8、建立健全崗位職責大全絡,加強安全工作基礎建設,做好各種安全臺帳、票證管理。

9、負責動火審批及其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各類事故調查、處理和統計上報。

10、按時參加上級召開的安全、環保工作會議,做好各種月度、季度報表的統計上報,完成上級部門和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

篇2:鋼筋工程安全環保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

  交底人

  職務

  交底內容

  交底范圍及部位

  交底時間

  接受交底人簽名:

  交底內容:

  1、鋼筋加工機械的操作人員,應經過一定的機械操作技術培訓,掌握機械性能和操作規程后方能上崗。

  2、鋼筋加工機械的電氣設備,應有良好的絕緣并接地,每臺機械必須一機一閘,并設漏電保護開關。機械轉動的外露部分必須有安全防護罩,在停止工作時應切斷電源,鎖好電閘箱。

  3、鋼筋機械使用前,應先空轉運行時車正常后,方能開始使用。

  4、使用鋼筋彎曲機時,操作人員應站在鋼筋活動端的反向,彎曲400mm長的短鋼筋時,要有防鋼筋彈出的措施。

  5、粗鋼筋切斷時,沖切力大,應在切斷機口兩側基座上安裝兩個角鋼欄桿,防止鋼筋擺動。

  6、加工較長的鋼筋時,用有專人幫扶,并聽從操作人員指揮,不得任意推拉。

  7、在焊機操作棚周圍,不得堆放易燃品,機身應保持良好接地。閃光對焊閃光火花飛濺的區域內,要設置寶鋼板或水泥石棉擋板防護裝置,在對焊機與操作人員之間,應在機上裝置活動罩。

  8、焊工操作應穿工作服,戴防護手套與鞋蓋,勞保用品應保持干燥。

  9、鋼筋安裝搬運要注意前后方向有無碰撞危險或被鉤掛料物,特別要防止碰掛周圍和上下方的電線。

  10、安裝懸空結構鋼筋時,必須站在腳手架上操作,不得站在模板上或支撐安裝。

  12、現場施工的照明電線及混凝土振動器線路,不準直接掛在鋼筋上,如確實需要,應在鋼筋上架設橫擔木,將電線管在橫擔木上;如采用行燈時,電壓不得超過36v。

  13、起吊鋼筋骨架和安裝鋼筋時,要與附近高壓線路或電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在鋼筋林立的場所,有雷雨時不準操作和站人。

  14、在高空安裝鋼筋必須扳彎粗鋼筋時,應選好位置站穩,系好安全帶,防止用力過猛掉下,現場操作人員均應戴安全帽,氣壓焊操作人員應配戴氣焊防護目鏡,手套。

  15、現場鋼筋氣壓焊接作業地點及下方不得有易燃易爆品,使用氧氣瓶、乙炔瓶、壓頭鉗時,三者的距離不得小于10米,如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遮蔽措施,不得將點燃的焊具隨意臥放在模板或掛在鋼筋上。

篇3:某環保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范圍

確保公司環保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有效地防范各種環保安全事

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災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確保公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范圍內發生環保/安全事故緊急情況的應急處理。

2.職責

2.1人事行政部負責本預案的編制和管理。

2.2總經理審批應急預案及應急領導小組成員。

2.3各部門經理貫徹執行。

3.應急預案內容

3.1機構設置

3.1.1公司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總經理

副組長:副總經理、行政總監

成員:人事行政部、技術管理中心、生產管理中心、貿易中心、保衛部、物資部、生產車間、食堂、醫務室的主管領導組成。

3.1.2現場應急處理小組(分為太和區和東莞莊區):

組長:兩區的安全主管負責人或(和)發生事故單位主管領導。

成員:由相關單位分管安全工作的同志及具有專業技能的人員組成(包括保安隊人員)

3.1.3事故易發生部門(生產車間和倉庫)成立搶險應急小隊,隊長由車間主任擔任。

3.1.4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和現場應急處理小組應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保障應急現場的救援救護,治安保衛和通訊、后勤保障設施及人員。

3.2機構職責

3.2.1公司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公司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的審核、修改和宣傳工作;

(2)督促各單位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理實施預案,并監督其貫徹執行;

(3)檢查督促各單位做好各項突發事件的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理工作,必要時組織領

導重點防范單位進行重大、特大消防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演;

(4)發生一般安全事故或以上,或上級指示要求必須趕赴現場的事件時,負責指揮

應急救援、搶險和處理作業范圍內的支持保障工作,指導督促應急處理指揮部全面組織實施,按責任劃分進行作業獎罰認定和處理,并按規定逐級上報。

3.2.2現場應急處理小組

(1)負責制定突發安全事故日常預防工作安排和相關人員的應急處理工作職責;

(2)進行有針對性的消防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應變演習,有計劃地區分任務,明確分

工,明確責任;

(3)發現、接收環保安全事故或其他異常情況時,立即如實報告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并及時組織救援、搶險和處理,盡快控制險情蔓延。事后,進行全面分析處理,總結經驗教訓。

(4)事故有關單位應積極妥善做好各項善后工作和恢復生產工作。

3.2.3各部門應急搶險小隊,應聽從現場應急處理小組的指揮,積極參加搶險、搶救工作。

3.3應急響應工作程序

3.3.1行政管理部接到事故發生報告后,應立即向現在公司的主管領導報告,并根據公司領導的指示。

(1)如是一般事故,責成現場應急處理小組負責處理,并加強聯絡,隨時了解現場

事故處理情況;

(2)如是重大事故,則即刻電話通知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就位,匯集事故現場,

實行組織指揮搶險、救援。

3.3.2當進入重大事故應急處理時,行政管理部應通知公司各相關部門及領導打開手機,派專人留守電話,接聽各項指令和信息,及時做出響應。

3.3.3現場應急布置由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統一指揮。

3.3.4現場應急處理小組,按布置組織搶險隊員實施應急預案,進行搶險、救援工作。

3.3.5各有關領導和相關單位嚴格按照職責做好救援、搶險和處理響應工作,隨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事故處理情況及應急響應工作情況,并保障現場應急處理小組及有關人員切實做好救援、搶險、處理和善后的各項工作。

3.3.6如災情嚴重,需要請求外援時,行政管理部按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指示向相關部門(市消防隊、醫院、環保局110、120傳呼站)發出救助信息,請求增援。

3.3.7事故處理后,現場應急處理小組應做好人員安置、物資保護、現場清理的組織工作。

3.3.8事故處理后,應按《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規定》進行分析、總結和上報。

4.公司重大事故的應急響應

4.1火災事故應急響應

4.1.1日常應急準備

a.辦公室、生產車間、電站、倉庫和廚房配備消防設施,器材必須齊全、完好,使

用靈活;

b.設備、線路安裝應嚴格按相關規定管理和運行,并按《》巡查;

c.有易燃、易爆材料的存放地嚴禁進行電焊或動火作業。

4.1.2如發現火情,發現人員應迅速將此信息傳遞給行政管理部、保安隊和行政總監,同時采取措施,立即斷開相關區域內所有設備電源包括照明電源,控制火情,防止失控的惡性事故發生,由行政管理部聯絡相關部門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救援。

4.1.3如火情失控,應切斷一定范圍內的所有火源,防止火情進一步發展,注意保護并搶救公司的重要財產,并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立即通知市消防隊,報警時必須講明起火地點、火勢大小、起火物資、公司電話號碼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警,引領消防隊或救援人員到著火地點。

4.1.4現場滅火的組織實施過程,按《公司消防應急方案》執行。

4.1.5出現人員傷亡時,按(本方案第3.12章節規定急救執行)。

4.2壓力容器爆炸應急響應

4.2.1日常應急準備:

a.嚴格遵守《特種作業設備管理制度》;

b.做好容器的定期專項檢測和標識(包括安全閥檢驗);

c.做好容器設備的正常維護;

規范員工的操作行為。

4.2.2一旦發生意外爆炸,做好人員疏散、傷員搶救,并報告上級部門。

a.嚴格執行第3.3章節程序;

b.立即關閉事故發生點的相關電源、水源和氣源;

c.立即將事故發生點隔離,嚴禁人員進入和通行;

d.現場應急處理小組,指揮搶險隊疏散周圍人群,搶救受傷人員,進行止血、包扎

后,緊急派車送往醫院救護;

e.如爆炸引起火災,應按《公司消防應急方案》進行。

4.2.3保護現場,由行政管理部通知安全生產監督局來人處理。

4.3化學品、油品泄漏應急響應。

4.3.1日常應急準備

a.檢查有關容器包裝、機床設備周圍集油器是否完好,防止跑、漏;

b.規范員工的操作行為,嚴禁遵守《化學物品和毒品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品

管理制度》;

c.加強化學品、油品的倉儲的管理,做好常備滅火器材檢查;

d.事故多發地點,應常務黃沙、木屑和棉紗破布和吸液皿,以應急用。

4.3.2油品(油漆)泄漏應急響應。

a.車間遇到柴油、滑油、油漆或車削冷卻液大量泄漏時,應采用黃沙、木屑或紗布

吸收和清洗。同時,查清漏源,立即堵漏。

b.泄漏現場及周圍嚴禁動火;

c.當噴漆間出現有害物質危險時,應嚴格執行《公司噴漆有害物質現場救援預案》;

d.必要時通知環保局。

4.3.3化學品、易燃易爆品在儲存、運輸中泄漏應急響應。

1、如是少量泄漏,應立即查清并堵塞泄漏源,并立即清理泄漏化學物質。

a.如是液體,應用干布、棉紗或吸液器處理;

b.如是氣體,應抽風或噴水吸收;

c.注意周圍嚴禁動火。

2、如是大量泄漏

a.嚴格執行第3.3章節程序;

b.立即停產;

c.組織搶險隊,堵塞泄漏源;

d.如果液體泄漏,應先用黃沙包圍,然后再用破布吸干,或者按相關化學品的MSDS

表要求投放化學劑與泄漏液體化學反應,以減少危害;

e.如是氣體,應立即加強通風;

f.注意周圍嚴禁動火;

g.做好人員疏散、隔離和搶救工作(人員急救按本方案第3.12章節規定執行)。

4.4食品中毒應急響應

1、嚴格執行第3.3章節程序

a.立即組織人員搶救,聯系就近醫院,做好應急處理措施;

b.立即封鎖現場,報告上級部門,現場采樣,查明原因。

2、中毒急救處理

a.救護人員要戴上氧氣呼吸器盡快將中毒者從中毒地點轉移到空氣流通的地方;

b.給患者吸氧,在使用氧氣時嚴禁煙火;

c.當中毒者呼吸停止時,應進行人工呼吸;

d.注意對中毒者保暖,并把患者的頭部側放,以免吸入嘔吐物導致窒息。

4.5防、抗臺風應急響應

4.5.1公司應急領導小組負責防臺工作的統一部署和指揮,行政管理部、保衛部負責組織落實。

4.5.2行政管理部派員收聽氣象臺天氣預報,了解臺風信息,并報告。

4.5.3當收到臺風預報時,由行政管理部通知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和現場應急處理小組成員就位。

4.5.4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根據臺風消息,通知各部門、倉庫做好人員和財產的保護。

(1)關好門窗;

(2)對露天的產品、設備應增加護罩和綁扎、加固;

(3)對可能水浸的低洼地帶,要疏通水渠并預備抽水泵,值班抽水;

(4)對重要設備、電氣裝置要加護罩,防止浸濕;

(5)對化學物品要加強檢查和保管,防止受潮和泄漏;

(6)做好搶救運輸車輛和基本藥品、物資的準備。

4.5.5臺風到達各部門應派員值班,如遇七級加強臺風和暴雨時,應組織搶險隊和車輛值班,待命搶險。必要時,接受市、區“三防”指揮部的指導。

4.5.6臺風發生期間,各部門應保持與行政管理部的電話聯絡。

4.5.7災后由現場應急處理小組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災后補救工作。

4.5.8休假期間的防臺防汛工作

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和現場應急處理小組的成員必須保持通訊暢通。行政管理部設置值班車輛和司機。每逢大暴雨、臺風時,應按應急領導小組的指揮準時到崗巡視。參加防護,以確保安全。

4.6人身觸電傷亡事故的應急響應措施

4.6.1平時要加強員工用電的安全操作教育,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各部門在用電時,嚴格執行《臨時用電管理制度》和《動力管線管理制度》,按包工管理責任,做好供電管線巡檢。

4.6.2不論何種原因,發生人身觸電,在場人員需立即切斷相關部分電源,迅速將傷員與帶電設備分離,避免嚴重人身傷害或傷亡事故的發生,并對因部分斷電可能引發的連帶過程采取措施,避免連帶事故的發生。

4.6.3應急領導小組立即組織做好觸電人員的急救工作。

4.6.4觸電急救處理:

1)發現觸電者應立即用干燥的木棒、竹竿或其他絕緣工具將帶電體挑開,并立即切

斷電源;

2)口對口的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心肺復蘇措施,醫務室醫務人員現場指導實

施;

3)在處理電擊時還應注意有無操作而做相應處理。局部電擊傷時,應對傷口進行早

期清創處理,創口宜暴露,不宜包扎,以免壞死組織腐爛、感染。

4.6.5事故發生后,對設備和相關供電線路的恢愎、搶修,要有相關技術負責人在現場指導,由技術人員編制相關的作業指導方案,經審批實施。線路恢愎后,要對相關設備進行試驗,審定合格后,方可正常運行。

4.7機械設備傷害的應急相應措施:

1)日常應急準備

a.嚴格執行《公司生產設備管理規定》;

b.對新購的重要機械設備進行驗收,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c.做好機械設備正常的檢修維護,嚴格操作規程,加強操作檢查;

2)當機械設備出現異常時

a.設備出現異常情況:如設備中有異物,電機異響,局部變形,安全裝置破損等,

應立即停止運轉,相關人員撤離操作場所及周圍環境,報請現場主管人員和設備工程部專業人員查找原因進行修理,正常后方可使用;

b.在出現異常情況下,對已投入設備的物料采取措施或撤料,注意防止設備漏油及

物料灑落造成的環境污染;

3)當出現人員傷亡,立即組織進行救治,情況嚴重逐級上報主管部門(按本方案第

3.12章節規定執行)。

4.8人員傷亡應急響應

4.8.1公司發生中暑、機械損傷、物體打擊和交通搬運等人員傷亡事故時,應按《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和《公司急性職業危害事故救援預案》執行。

4.8.2發生一般工傷事故由行政管理部、醫務室和部門領導到現場組織處理。

(1)對負傷人員進行現場急救處理后,立即送往就近醫院;

(2)保護現場,并拍照保留現場證據;

(3)經批準后,組織現場清理。

4.8.3如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應急響應

(1)按本方案第3.3章節程序組織處理;

(2)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到現場部署,現場應急處理小組指揮應急小隊進行現場疏散

人群,排險搶救傷員;

(3)將傷員送至臨時救護點進行應急處理,并穩定情緒;

(4)通知就近醫院派員到現場急救;

(5)由應急領導小組通知公安局、法院、安全生產監督局、市工會等相關上級機關,

到現場勘察和協助處理;

(6)人力資源部、工會組織做好傷亡人員家屬接待和災后處理工作。

4.8.4幾種現場搶救方法(供參考并根據實際情況酌情使用):

(1)外傷的處理:

a.要注意傷口,防止感染,不經消毒的東西不能接觸傷口,傷口上有不清潔物時可

用雙氧水清洗;

b.外傷出血時,可用止血帶、三角巾、繃帶等包扎,用橡皮管止血效果也不錯,但

不能連續使用2小時以上,要隔一段時間松懈一下;

(2)燒傷的處理:

燒傷后必須立即用冷水冷卻,在處理嚴重的部位時,如水泡破裂,要包扎紗布

以防感染。在大面積燒傷的情況下,應盡快送醫院治療。

(3)中暑的急救處理:

a.迅速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衣服脫掉鞋子,讓其平臥,頭部放平;

b.用溫、涼水或50%擦全身,直到皮膚發紅,血管擴張以促進散熱。冰浴是降溫最

有效的措施,有條件的可在患者頭部、兩腋下和腹股溝等處放置涼袋。必要時,可將其放在涼水溝或水盆中浸浴。降溫過程中必須加強護理,密切觀察體溫、血壓和心臟情況,當肛溫降到380C度時應暫停止降溫,如體溫回升,可再次降溫;

c.補充水分和無機鹽類,能飲水的患者應鼓勵其喝足涼鹽開水或其他飲料,不能飲

水者,應予靜脈補液,其中生理鹽水約占一半;

d.及時處理呼吸、循環衰竭,保持呼吸道通暢;

e.條件不完善時,應及時在嚴密觀察,精心護理下,送往就近醫院搶救。

(4)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時,必須隔離患者,對患者使用的場所、衣服、用具

等進行消毒,并將發現經過及采取措施詳細記錄。

(5)在可能發生有害氣體的場所作業時,若作業人員感到頭痛、頭暈、惡心等異常

反應,應即停止作業,在確認安全之前,不得再次作業。對身體感到異常的人員,要迅速請醫生處理。

4.9交通事故應急響應

4.9.1機動車輛的管理嚴格遵守《機動車輛管理制度》和《區內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4.9.2機動車輛行車守則:

車輛行駛必須堅持:

(1)“十慢”,即:起步慢,轉彎慢,下坡慢,會車慢,倒車慢,拖車慢,人多交叉路口慢,視線不良慢,雨天泥滑慢,過橋慢;

(2)“十不行車,即:車門不關好不開車,安全設備不良不開車,人沒坐穩不開車,物沒有裝好不開車,腳踏板站人不開車,胎架站人不開車,車廂不落好不開車,接車沒有檢查不開車,超長、超高、超載不開車,沒有隨身攜帶駕駛證不開車;

(3)“十好”,即:剎車好,燈光好,喇叭好,駕駛作風好,行人動態觀察好,信號標志看好,車輛保養好,操作規程遵守好,安全措施執行好,同事互相團結好的原則行車。

4.9.3交通事故應急處理

當公司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時,可根據事故情況進行處理:

(1)發生輕微撞車或撞人意外,無人員傷亡時:與當事人協商解決,無法解決可交

由交警部門進行處理;

(2)發生一般撞車或撞人事故,人員輕傷時:及時拔打120急救電話或將傷者送往

醫院進行治療,然后拔打110,由交警部門處理及保險公司處理,肇事司機應將有關情況及時向公司副經理和安全員匯報;

(3)發生嚴重撞車或撞人事故,人員重傷時:及時拔打120急救電話或將傷者送往

醫院進行治療,然后拔打110,由交警部門處理及保險公司處理,肇事司機應將有關情況及時向公司經理、副經理和安全員匯報;

發生特大撞車或撞人事故,人員死亡時:及時拔打120急救電話或將傷者送往醫院進行治療,然后拔打110,由交警部門處理及保險公司處理,肇事司機應將有關情況及時向公司經理、副經理和安全員匯報;

(4)發生翻車事故時:及時拔打120急救電話或將傷者送往醫院進行治療,然后拔

打110,由交警部門處理及保險公司處理,肇事司機應將有關情況及時向公司經理、副經理和安全員匯報;

4.10人員傷亡事故處理現場記錄

(1)公司應詳細記錄事故的處理進程和證明人,以備查證;

(2)現場記錄主要包括:事故經過、報告時間和采取的措施。

5.預案的評估和修改

5.1為了能把新技術和新方法運用到應急救援中去,及對不斷變化的具體情況保持一致,預案至少應每三年重新編寫一次。

5.2對廠內新增裝置和人員變化進行定期檢查,對預案及時更新。

5.3在實踐和學習中提高指揮水平,對預案進一步合理化。

6.培訓與演練

6.1培訓

根據接受培訓的人員不同,選擇不同側重點,確定培訓內容,制定培訓計劃。

(1)對操作人員和相關人員的培訓內容

①相關應急事件具有危險隱患;

②鑒別異常情況并及時上報的能力與意識;

③對待相關應急事故如何處理;

④自救與互救的能力(包括防護用品的使用。

(2)對義務搶救隊員的培訓

①各種器材、工具的技能與知識;

②任務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務;

③與上下聯系的方法。

6.2訓練和學習:定期組織進行,按附錄三《緊急事態演習和培訓表》。

7.相關文件

7.1《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

7.2《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7.3《公司消防應急預案》

7.4《公司急性職業危害事故救援預案》

7.5《公司噴漆有害物質現場救援預案》

7.6《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規定》

附表一主要應急急救電話(略)

附表二主要相關人員通訊錄(略)

附錄三緊急事態演習/培訓表

緊急事態

演習/培訓次

組織單位

訓練/培訓對象

公司內火災

每年一次

人事行政部

特定人員

觸電事故

每年一次

人事行政部

生產班組

食物中毒

每年一次

人事行政部(醫務室)

特定人員

急性傳染病

必要時

人事行政部(醫務室)

特定人員

油污染(泄漏)事故

每年一次

人事行政部

特定人員

環境設備故障

每年一次

生產管理中心(設備工程部)

特定人員

工傷事故

每年一次

人事行政部

生產班組

防汛防臺

必要時

人事行政部

特定人員

防地震

必要時

人事行政部

特定人員

注意:

1、上述演練可以選擇某一個工場、單位或班組組織實施,演練過程組織相關人員到場觀摩學習;

2、演練時要事先做好計劃,實施時要有記錄(可以進行現場折照見證),演練完成后要進行總結分析、評價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