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油漆質量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油漆質量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9 閱讀 3353

油漆質量崗位職責

工段長(沖壓/車身/油漆/總裝/物流/規劃/質量等)天際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天際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電咖管理團隊,合理安排工作,確保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達成目標;

做好溝通協調,確保員工順利完成各項任務;

現場5s管理、物料定置定位管理和目視化管理;

根據培訓計劃及崗位需要,擬訂相關培訓計劃,并根據實際需要培訓下屬員工,確保員工素質、技能的不斷提升;

對員工進行考核,并及時提出建議和改善方案。

落實安全責任制,及時檢查、排查、整改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公司交辦的其他任務。

任職要求:

8年以上整車企業相關經驗,并有5年以上管理經驗。

大專以上的學歷。

能運用OFFICE辦公軟件。

良好的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組織規劃能力、領導力等。

吃苦耐勞,工作態度積極樂觀,認真負責,勤奮好學。

微信

篇2:油漆工程質量保證技術措施

住宅樓油漆工程質量保證技術措施

1、預防脫皮的措施

(1)在涂刷油漆前,檢查基層是否干燥,若基層過于潮濕,應待其干燥后再進行油漆施工?;炷?、砂漿抹灰基層的含水率不得大于8%,木制品的含水率一般以控制在12%左右為宜。

(2)平滑及有光澤的油漆表面涂刷油漆時,可先用酒精或溶劑擦刷表面或用砂紙打磨表面的方法對基層表面進行處理。

(3)涂刷油漆時,必須將基層表面的浮灰、油污及銹斑等清理干凈,銹斑清理后,還應補刷防銹油漆。

(4)嚴禁在有霧、濕、霜等環境中涂刷油漆。

(5)在涂刷油漆前,將基層析出的晶化物,用刷子刷除干凈。

(6)在粉狀基層面上涂刷油漆時,應先涂刷封閉涂料,再選用與粉狀基層收縮性基本適應的油漆涂刷面層。

2、預防漏刷、透底的措施

(1)涂刷油漆時對易遺忘涂刷的部位應加強檢查。對安裝后不易涂刷的構件,應在安裝前完成油漆涂刷施工。

(2)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稠度的油漆。油漆中摻加稀釋劑適量,以不破壞原漆上的稠度為標準。

(3)嚴格按工藝標準及設計要求施工,不得任意減少油漆的涂刷遍數。

(4)選擇揮發較慢的溶劑,稀釋的油漆粘度要適中。

(5)油漆涂刷前,對光滑基層的表面進行清潔處理。

(6)正確選擇油漆的品種,操作時,上一層油漆應待底漆充分干燥以后再涂刷。

3、預防反銹、斑跡的措施

(1)油漆前,必須把鋼鐵制品表面的銹斑以及酸液、鹽分、水分等清除干凈。處理后盡快漆上防銹底漆,防止再生銹。

(2)鋼鐵制品表面應涂刷兩遍普通防銹漆,第二度防銹漆涂刷必須在第一度防銹漆干燥后進行,防止出現針孔或漏漆等缺陷。鋼鐵制品表面的漆膜應略厚一些,不得任意減少油漆遍數。

(3)木制品在制作時,應將頂帽打扁,并送入木材中。在油漆前,應用油性膩子對釘眼進行封閉。木制品表面的污跡應清理干凈,膩子顏色要兌調一致,清漆應存放在潔凈的容器內。漆刷應清潔,避免使用清漆中混入雜質。

4、預防流墜、皺皮、起泡的措施

(1)選擇優質的油漆和揮發速度適當的稀釋劑。稀釋劑的摻量應正確,以確保適宜的油漆粘度。

(2)每次涂刷油漆膜不宜太厚,一般油漆在50~70μm之間。涂刷操作時,應按開油、橫油、斜油、理油的順序進行。理油前應在桶邊將漆刷內的油漆刷凈,然后將物體垂直表面的油漆上下理平,做到漆膜厚薄均勻一致。在棱角和線角凹槽處,要用漆刷輕按一下,將多余的油漆蘸起順開,避免漆膜過厚而流墜。

(3)油漆施工時,環境溫度應以15℃~25℃為宜,相對濕度以50%~75%為佳。油漆前,應將物體表面的浮灰、油污、水汽清理干凈。

(4)選用適宜的漆刷,刷毛彈性要好,根要粗,稍要細,鬃厚口齊。涂刷面漆時,每次蘸油不能過多,一般可在小漆桶上口拎袢處綁扎上一根12~14號鉛絲,每次蘸油后在上面輕輕括一括,使漆刷上的油量適度。

(5)盡量不要使用桐油含量過高的油漆,選用揮發速度適宜的溶劑和催干劑。多選用鉛或鋅的催干劑。少用鈷或錳的催干劑,溶劑及催干劑的摻入量要適當,不油漆調配應均勻。

(6)油漆施工應選擇良好的操作環境,避免在油漆涂刷時和涂刷后遭遇高溫和太陽曝灑。以防止漆膜外干內濕而產生表面皺紋的現象發生。

(7)底漆和面漆應分別在膩子底漆干透后涂刷,使膩子和底漆中的殘存溶劑得到充分蒸發。

(8)基層含水率應符合規范要求,底漆涂刷后遇到雨水,應待其蒸發干燥后再涂刷油漆,高溫和烈日曝曬時要涂刷油漆。

5、預防表面粗糙的措施

(1)選用優質油漆,不能使用貯存時間長的材性不明的油漆。選擇清潔的容器盛放油漆,漆刷必須清潔沒有塵砂。當時用不完的油漆,應加些溶劑,并在其表面上用紙或塑料布遮蓋,防止結皮和灰砂落人。

(2)油漆使用前必須調拌均勻,對貯存了一段時間和粉劑含量大的油漆調拌用力不能過大,速度不能過快,以免空氣進入油漆,形成氣泡。油漆必須過篩濾去雜質,并應待油漆中的氣泡溢出散盡后使用。

(3)將基層凹陷部位及釘洞等用膩子分次補漿涂刷混色油漆時應滿刮膩子。用于拌制膩子的老粉、石膏粉不能結塊,并控制好膩子油、水比例,油應比水摻量大。砂紙打磨應待膩子及潤粉干透后再進行,打磨光滑后,用刷子刷凈表面的粉塵及顆粒,然后涂刷油漆。

(4)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防止灰塵、砂粒等隨風飛揚落到粘附劑未干透的漆膜上。

(5)不同型號、不同性能的油漆,應分別存放,不準混合使用,油漆顏色相同,相近的,應特別注意不要混用。

篇3:油漆工程實現質量目標技術措施

油漆工程實現質量目標的技術措施

一)、預防脫皮的措施

1、在涂刷油漆前,檢查基層是否干燥,若基層過于潮濕,應待其干燥后再進行油漆施工。混凝土、砂漿抹灰基層的含水率不得大于8%,木制品的含水率一般以控制在12%左右為宜。

2、平滑及有光澤的油漆表面涂刷油漆時,可先用酒精或溶劑擦刷表面或用砂紙打磨表面的方法對基層表面進行處理。

3、涂刷油漆時,必須將基層表面的浮灰、油污及銹斑等清理干凈,銹斑清理后,還應補刷防銹油漆。

4、嚴禁在有霧、濕、霜等環境中涂刷油漆。

5、在涂刷油漆前,將基層析出的晶化物,用刷子刷除干凈。

6、在粉狀基層面上涂刷油漆時,應先涂刷封閉涂料,再選用與粉狀基層收縮性基本適應的油漆涂刷面層。

二)、預防漏刷、透底的措施

1、涂刷油漆時對易遺忘涂刷的部位應加強檢查。對安裝后不易涂刷的構件,應在安裝前完成油漆涂刷施工。

2、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稠度的油漆。油漆中摻加稀釋劑適量,以不破壞原漆上的稠度為標準。

3、嚴格按工藝標準及設計要求施工,不得任意減少油漆的涂刷遍數。

4、選擇揮發較慢的溶劑,稀釋的油漆粘度要適中。

5、油漆涂刷前,對光滑基層的表面進行清潔處理。

6、正確選擇油漆的品種,操作時,上一層油漆應待底漆充分干燥以后再涂刷。

三)、預防反銹、斑跡的措施

1、油漆前,必須把鋼鐵制品表面的銹斑以及酸液、鹽分、水分等清除干凈。處理后盡快漆上防銹底漆,防止再生銹。

2、鋼鐵制品表面應涂刷兩遍普通防銹漆,第二度防銹漆涂刷必須在第一度防銹漆干燥后進行,防止出現針孔或漏漆等缺陷。鋼鐵制品表面的漆膜應略厚一些,不得任意減少油漆遍數。

3、木制品在制作時,應將頂帽打扁,并送入木材中。在油漆前,應用油性膩子對釘眼進行封閉。木制品表面的污跡應清理干凈,膩子顏色要兌調一致,清漆應存放在潔凈的容器內。漆刷應清潔,避免使用清漆中混入雜質。

四)、預防流墜、皺皮、起泡的措施

1、選擇優質的油漆和揮發速度適當的稀釋劑。稀釋劑的摻量應正確,以確保適宜的油漆粘度。

2、每次涂刷油漆膜不宜太厚,一般油漆在50~70μm之間。涂刷操作時,應按開油、橫油、斜油、理油的順序進行。理油前應在桶邊將漆刷內的油漆刷凈,然后將物體垂直表面的油漆上下理平,做到漆膜厚薄均勻一致。在棱角和線角凹槽處,要用漆刷輕按一下,將多余的油漆蘸起順開,避免漆膜過厚而流墜。

3、油漆施工時,環境溫度應以15℃~25℃為宜,相對濕度以50%~75%為佳。油漆前,應將物體表面的浮灰、油污、水汽清理干凈。

4、選用適宜的漆刷,刷毛彈性要好,根要粗,稍要細,鬃厚口齊。涂刷面漆時,每次蘸油不能過多,一般可在小漆桶上口拎袢處綁扎上一根12~14號鉛絲,每次蘸油后在上面輕輕括一括,使漆刷上的油量適度。

5、盡量不要使用桐油含量過高的油漆,選用揮發速度適宜的溶劑和催干劑。多選用鉛或鋅的催干劑。少用鈷或錳的催干劑,溶劑及催干劑的摻入量要適當,不油漆調配應均勻。

6、油漆施工應選擇良好的操作環境,避免在油漆涂刷時和涂刷后遭遇高溫和太陽曝灑。以防止漆膜外干內濕而產生表面皺紋的現象發生。

7、底漆和面漆應分別在膩子底漆干透后涂刷,使膩子和底漆中的殘存溶劑得到充分蒸發。

8、基層含水率應符合規范要求,底漆涂刷后遇到雨水,應待其蒸發干燥后再涂刷油漆,高溫和烈日曝曬時要涂刷油漆。

五)、預防表面粗糙的措施

1、選用優質油漆,不能使用貯存時間長的材性不明的油漆。選擇清潔的容器盛放油漆,漆刷必須清潔沒有塵砂。當時用不完的油漆,應加些溶劑,并在其表面上用紙或塑料布遮蓋,防止結皮和灰砂落人。

2、油漆使用前必須調拌均勻,對貯存了一段時間和粉劑含量大的油漆調拌用力不能過大,速度不能過快,以免空氣進入油漆,形成氣泡。油漆必須過篩濾去雜質,并應待油漆中的氣泡溢出散盡后使用。

3、將基層凹陷部位及釘洞等用膩子分次補漿涂刷混色油漆時應滿刮膩子。用于拌制膩子的老粉、石膏粉不能結塊,并控制好膩子油、水比例,油應比水摻量大。砂紙打磨應待膩子及潤粉干透后再進行,打磨光滑后,用刷子刷凈表面的粉塵及顆粒,然后涂刷油漆。

4、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防止灰塵、砂粒等隨風飛揚落到粘附劑未干透的漆膜上。

5、不同型號、不同性能的油漆,應分別存放,不準混合使用,油漆顏色相同,相近的,應特別注意不要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