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公安交通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公安交通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6 閱讀 3719

公安交通崗位職責

工作職責

1、根據公司業務方向,接洽、尋找、挖掘業務價值點、技術服務附加值點及方向,同時將前線需求和問題帶回,驅動后端團隊改進,提升產品和解決方案競爭力。

2、了解自身負責的行業支撐團隊,包括產品團隊、研發團隊、交付團隊等,具備對價值點、需求的大致工作量的評估或拉通能力,結合行業支撐團隊現有能力,分步驟推動落實長期及近期產品研發目標。

3、配合運營人員,與上下游產業公司建立合作生態業務模式、商務模式,并推動項目落地交付。

4、支撐項目的售前、售中階段,包括設計或引導業務范圍、業務流程、技術架構、數據接入與治理、平臺移植等工作,推動項目的招投標階段工作,配合商務運營人員簽單。

5、組織、協調上下游產業公司的方案、技術及訴求,并結合貴司商業利益,形成合理、可交付、可簽單的項目方案,完成項目的實際售前、售中項目任務。

6、理解行業發展及友商產品特性,理解客戶需求和痛點,定期輸出友商競品分析或行業分析。

職位要求

1、公安或交通行業領域8年及以上工作經驗。

2、能夠洞察客戶需求,善于以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得產出結果,形成可橫向推廣的行業解決方案。

3、良好的溝通能力,能與客戶、合作伙伴深入互動,與公司內解決方案上下游團隊順暢協作。

4、有良好的文字表達和文檔撰寫能力,熟悉文檔規范化工作。

5、具備豐富的與政府、公安客戶進行有效溝通和匯報的經驗。

6、有云計算、大數據、AI產品設計或開發、有系統集成開發經歷者優先。

7、有大型項目架構設計經驗者優先。P7及以上級別工作職責

1、根據公司業務方向,接洽、尋找、挖掘業務價值點、技術服務附加值點及方向,同時將前線需求和問題帶回,驅動后端團隊改進,提升產品和解決方案競爭力。

2、了解自身負責的行業支撐團隊,包括產品團隊、研發團隊、交付團隊等,具備對價值點、需求的大致工作量的評估或拉通能力,結合行業支撐團隊現有能力,分步驟推動落實長期及近期產品研發目標。

3、配合運營人員,與上下游產業公司建立合作生態業務模式、商務模式,并推動項目落地交付。

4、支撐項目的售前、售中階段,包括設計或引導業務范圍、業務流程、技術架構、數據接入與治理、平臺移植等工作,推動項目的招投標階段工作,配合商務運營人員簽單。

5、組織、協調上下游產業公司的方案、技術及訴求,并結合貴司商業利益,形成合理、可交付、可簽單的項目方案,完成項目的實際售前、售中項目任務。

6、理解行業發展及友商產品特性,理解客戶需求和痛點,定期輸出友商競品分析或行業分析。

職位要求

1、公安或交通行業領域8年及以上工作經驗。

2、能夠洞察客戶需求,善于以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得產出結果,形成可橫向推廣的行業解決方案。

3、良好的溝通能力,能與客戶、合作伙伴深入互動,與公司內解決方案上下游團隊順暢協作。

4、有良好的文字表達和文檔撰寫能力,熟悉文檔規范化工作。

5、具備豐富的與政府、公安客戶進行有效溝通和匯報的經驗。

6、有云計算、大數據、AI產品設計或開發、有系統集成開發經歷者優先。

7、有大型項目架構設計經驗者優先。

公安交通崗位

篇2:公安機關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規定

第一條為規范我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記錄資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我省各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應當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記錄資料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進行處理,應當遵循合法、及時、公正、公開和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對應當給予處罰的,依據違法行為的事實和法律法規的規定作出處罰決定。

第四條本規定所指的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是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用于道路交通安全監控、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電子、雷達、激光、照相、視頻技術等裝置。

第五條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應當由公安機關向政府申請撥款安裝,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日常使用、管理、維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出資、合作等方式,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經營謀利。

違反前款規定的,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所采集的數據一律無效,不得錄入道路交通違法信息系統(以下簡稱全省系統),并不得作為處罰依據。

第六條交通技術監控設備必須是國家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生產、銷售,并經檢定合格的產品。

各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應當依法進行周期檢定,檢定結果報省廳交通管理局備案。

第七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應當在以下道路上進行:

(一)設有規范相應交通行為的交通信號;

(二)雖無規范相應交通行為的交通信號,但法律法規有明確通行規定的。

第八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需要,科學合理設置和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其中安裝測速設備,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固定測速點位置必須提前在前方500米至1公里處豎立告示牌,公開告知。

(二)除固定測速點外,可以根據轄區內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及交通事故發生特點,采取流動測速方式進行測速。

第九條違法數據采集、處理等工作,應當由公安民警負責。違法數據錄入工作,可以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專人負責。

交警大隊使用非公安民警的工作人員的,應當將人員名單報所在地交警支隊備案,交警支隊對人員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第十條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收集的違法行為信息,應當清晰反映機動車類型、號牌、外觀以及違法行為種類、違法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等特征。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錄入全省系統。

對監控記錄的違法行為信息,應先與全國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查詢系統中的車型、顏色等車輛外觀特征數據進行比對,經比對無誤后方可錄入全省系統。

第十一條便攜式、車載式等移動監控設備記錄的違法行為信息,應在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錄入全省系統;固定監控設備記錄的違法行為信息,應在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5個工作日錄入全省系統。超過規定時間的,不得錄入全省系統。

第十二條對于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將違法處理通知書或處罰決定書郵寄送達當事人。采取郵寄送達方式無法送達的,可以公告送達。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違法行為信息錄入全省系統后的10個工作日內向車輛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寄出違法處理通知書,通知駕駛人或者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接受處理。超過六個月未發出違法處理通知書的,不再予以處罰。

第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并送達處罰決定書后,當事人未按期繳納罰款的,可以依法加處罰款。已作出并送達違法處理通知書但未作出或送達處罰決定書的,不得向當事人加處罰款。

第十四條同一輛機動車在一個連續時間狀態,在同一個大隊轄區的同一路段同一行駛方向,被固定測速設備或者流動測速設備記錄有多次超速違法行為的,原則上只處一次罰款。

機動車有超速違法行為,但時速未超過限速值10公里/小時的,可予以書面警告處罰;機動車有低速違法行為,但未低于最低限速值10公里/小時的,可予以書面警告處罰。

第十五條機動車已辦理了轉移登記的,轉移登記后如發現該車在轉移登記前還有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未處理的,不再處以罰款。

第十六條當事人已繳納罰款,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及時辦結違法信息處理手續。全省系統與銀行代繳罰款系統沒有實現聯網的地區,應當每日到銀行提取罰款繳納的資料,3個工作日內辦結違法信息處理手續。

因計算機系統故障、數據不能正常傳輸等原因造成違法記錄沒有及時撤銷,但當事人提供了繳納罰款憑證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核查后應當辦理車輛及駕駛人業務。

第十七條當事人對交通技術監控記錄的資料提出異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聽取其陳述和申辯。對當事人所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不予處罰,違法行為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撤銷違法記錄。

第十八條未嚴格執行本規定,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公安部《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規定》、《廣東省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追究有關單位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第十九條本規定由省公安廳負責解釋,從發布之日起實施。此前的文件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篇3:公安交管道路交通安全源頭監管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依法履行公安交管部門對屬地道路運輸單位和重點車輛及其駕駛人交通安全源頭監管職責,落實監管措施,規范監管行為,督促轄區內的道路運輸單位落實交通安全主體責任,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道路交通安全源頭監管工作按照“屬地負責、分級管理、落實措施、完善機制”的原則,依托“全省重點車輛/駕駛人交通安全監管服務平臺”,實行“分色預警、分類管控”的“戶籍化”管理,建立長效機制,落實監管責任。

第三條交通安全源頭監管工作立足規范工作程序,嚴格依法管理,嚴肅工作紀律,加強廉潔自律,提高服務水平,杜絕失職瀆職、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

第四條公安交管部門交通安全源頭監管對象是屬地轄區內的道路運輸單位和重點車輛及其駕駛人。

道路運輸單位是指駐地在本轄區內的客貨運輸企業和擁有重點車輛的較大有車單位,包括客貨運輸企業(公路客貨運輸企業、旅游客運企業、公共交通運輸企業、客運場站、危險品運輸企業、出租汽車公司)、校車服務學校和自有車輛在20輛以上且擁有重點車輛的企事業單位。

重點車輛是指營運客貨車、校車(含7座以上接送中小學生、幼兒園兒童的載客車輛)、危險品(劇毒和危險化學品)運輸車、城市大型工程車(水泥罐車、工程渣土車)、企事業單位的7座以上通勤客車和大中型自備貨車。

第五條各級公安交管部門要加強與同級交通、安監、教育等部門的協調聯系,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月定期向同級安監、交通運輸、教育行政等部門和相關單位通報車輛和駕駛人的交通違法、交通事故、違法記分等情況,共同做好交通安全監管工作。

第二章管轄和職責

第六條有管轄區域的我省縣級以上公安交管部門負責對本單位轄區內的道路運輸單位和重點車輛及其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源頭監管工作,并將每個被監管單位及其車輛和駕駛人的監管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民警。

重點車輛六個月以上不在注冊地的,由車輛長期駐地的縣級公安交管部門負責監管。

通行我省道路的外省籍客運車輛,目的地不在我省途經我省的,以我省首入縣市的公安交管部門或高速交警大隊為屬地管理單位,將客運車輛所屬企業列入監管范圍,對該企業客運車輛及其駕駛人在我省的道路交通安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以我省為目的地的,以目的地的縣市公安交管部門為屬地管理單位,將客運車輛所屬企業列入監管范圍,對該企業客運車輛及其駕駛人在我省的道路交通安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第七條縣及縣級以上公安交管部門應當設立交通安全監管機構專職負責交通安全源頭管理工作,配備必要的辦公場所和設備,加強與車管、秩序、公巡、宣傳等內部機構的密切配合,理順業務流程,形成工作合力。

市級公安交管部門設立的交通安全監管機構專職人員不少于5人,縣級公安交管部門監管機構專職人員不少于3人,負責監管的民警或交通協管員應當從事交通管理工作3年以上,工作認真負責,廉潔自律,熟練掌握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熟悉各類機動車安全技術要求,熟練操作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統。

第八條省、市級公安交管部門監管機構負責本轄區內的交通安全監管工作的業務指導、考核,收集匯總信息資料,監督重點監管單位交通安全源頭管控措施落實,組織開展交通安全檢查等相關活動??h級公安交管部門監管機構依照工作職責,履行交通安全源頭監管的相關具體工作。

第三章監管內容和要求

第九條各級公安交管部門對道路運輸單位落實交通安全主體責任,監督檢查以下重點內容:

(一)交通安全工作制度。是否設立交通安全管理機構,制定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責任人員,建立工作臺帳;

(二)動態監控系統運行。重點檢查有旅游包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危險品運輸車和校車的客貨運輸企業GPS監控平臺建設使用情況,是否配備或聘請專職人員負責實時監控車輛行駛狀態,記錄分析處理動態信息,及時提醒、提示違規行為;是否落實了長途客運車輛夜間禁行,駕駛人限時駕駛和落地休息制度;

(三)駕駛人繼續教育。檢查道路運輸單位是否按照規定,定期對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落實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以及惡劣天氣和復雜道路駕駛常識、緊急避險、應急救援處置等方面的繼續教育措施;

(四)駕駛人從業資格。檢查重點車輛駕駛人所持駕駛證準駕車型是否與實際駕駛車輛相符、駕駛證年度審驗和駕駛證交通違法及記分情況;

(五)車輛及駕駛人交通違法信息記錄。按月對記錄的車輛交通違法信息進行統計清理,督促運輸單位和駕駛人及時處理交通違法信息記錄,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處理;

(六)落實交通安全工作措施。隨機抽查客貨運輸企業、場站和校車服務學校等交通安全主體責任單位的各項安全管理措施落實情況;

(七)檢查車輛。重點檢查客貨運輸車輛年度檢驗、交通安全設施和GPS行駛記錄儀安裝使用情況,督促企業按時參加車輛檢驗,對已達到報廢年限的車輛及時辦理報廢手續。

第十條各級公安交管部門對發現的有交通安全隱患的道路運輸單位,可根據其交通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及其車輛和駕駛人的道路交通事故、交通違法情況,采取以下監管手段,督促道路運輸單位履行交通安全責任:

(一)通過“全省重點車輛/駕駛人交通安全監管服務平臺”掌握重點車輛及駕駛人交通違法、交通事故情況,并實行分色預警,分級管理,分類管控;

(二)組織開展抽查和檢查活動,深入道路運輸單位檢查交通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情況;

(三)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嚴格依法查處客貨營運車輛、校車(接送學生車)及其駕駛人的違法違規行為;

(四)約談道路運輸單位負責人和交通安全管理責任人,聽取落實整改措施的匯報,提出整改要求;

(五)召開轄區道路運輸單位單位負責人、安全管理人或責任人現場會、工作例會,介紹當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和公安交管部門的工作,通報各運輸企業所屬車輛及駕駛人交通事故、交通違法情況,提出安全管理工作意見,同時聽取各企業對交管部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六)對工作中發現的交通安全隱患制作《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發布交通安全提示,提出書面整改建議,要求被監管單位限時整改,并明確專人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對不按期整改的,可依法對道路運輸單位的交通安全管理人、責任人進行處罰,采取不予辦理道路通行證件、禁止其車輛上道路行駛等措施。

(七)對安全隱患突出的單位掛牌監管,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突出的單位給予表彰獎勵;

(八)對工作中發現的交通安全管理情況及時通報本單位秩序、車管和宣傳等部門,在路面管控、車輛和駕駛人管理以及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

(九)通報同級安監、交通運輸、教育等部門依照相關行業管理規定采取措施。

第十一條縣級公安交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管轄區域內被監管單位及其車輛和駕駛人的日常管理,向轄區重點企業公開分包大隊領導、監管民警的聯系電話,每日上網巡查管轄單位的交通事故和交通違法情況,每月至少一次到道路運輸單位監督檢查交通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情況,每月的20日-25日完成對轄區道路運輸單位的車輛及駕駛人交通違法信息記錄的抄告,每月的25-30日向同級安監、交通運輸、教育行政等部門通報本月轄區道路運輸單位和重點車輛及駕駛人的交通違法、交通事故、違法記分和安全管理工作等情況。

第十二條公安交管部門監管機構對道路運輸單位進行安全檢查,檢查人員不得少于兩人,檢查人員對檢查情況要當場填寫《交通安全檢查記錄表》,如實填寫檢查記錄,記錄檢查的時間、人員、檢查內容、發現的問題和整改建議,并粘貼檢查記錄圖片資料?!督煌ò踩珯z查記錄表》一式兩份,由檢查的監管民警和被檢查單位的交通安全責任人簽字,一份由監管機構存檔,一份由被檢查單位留存。檢查工作結束后兩個工作日內,要把檢查情況錄入“全省重點車輛/駕駛人交通安全監管全程服務平臺”。問題突出的,要及時將情況通報同級安監、交通運輸、教育等部門。

第十三條各級公安交管部門監管機構應當建立道路客運單位交通安全監管工作臺賬,完整保存部署文件、工作方案、會議記錄、學習記錄、工作記錄、違法處罰記錄、檢查記錄、通知通報、經驗材料、宣傳資料等文字和圖片資料。

縣級公安交管部門監管機構對本轄區管理范圍內的所有道路運輸單位和重點車輛及其駕駛人應逐一登記造冊,按照下列內容建立動態管理檔案:

(一)車輛及駕駛員檔案1、車輛照片;2、行駛證復印件;3、駕駛證、從業資格證復印件(含配備的多名駕駛員);4、每月交通違法及交通事故的排查信息記錄;5、對駕駛人開展教育及簽訂的交通安全保證書;

(二)道路運輸單位檔案1、企業名稱、地址、法人及安全管理人員基本信息;2、簽訂的交通安全責任狀;3、交通安全提示告知記錄、《交通安全檢查記錄表》、《交通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約談記錄及處理結果。4、交通違法行為處罰決定書復印件;5、道路運輸單位日常交通安全教育記錄表;

(三)每月向同級安監、交通運輸、教育等部門通報的交通安全工作情況記錄。第四章積分管理制度

第十四條對道路運輸單位和客貨運駕駛人實行分級分類管理。根據道路運輸單位及其車輛和駕駛人的交通安全管理主體責任落實和道路交通事故、交通違法等情況,分別計分、累計積分。

第十五條道路運輸單位的交通安全積分管理制度,計分周期以年度為單位,依據道路運輸單位實施的駕駛人繼續教育、安全工作例會、單位車輛和駕駛人信息申報、安全管理措施等道路交通安全主體責任情況,以及所屬車輛和駕駛人發生的交通事故、交通違法記錄,依次計分的分值為12分、6分、3分、2分、1分五種(具體分值見附件)。具體計分項目的分值由省公安交管部門根據年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需要確定。

客貨運車輛駕駛人交通安全積分管理的分值與國家機動車駕駛人交通違法計分分值相同。(具體分值見附件)。

根據道路運輸單位和客貨運車輛駕駛人的交通安全計分分值分別對應“紅橙黃藍”四色,實行“分級管理,分色預警,分類管控”。其中12分以上的為紅色監管對象,9分至11分的為橙色監管對象,1分至8分的為黃色監管對象,無分的為藍色監管對象。

道路運輸單位拒絕參加交通安全積分管理制度的,直接列為市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重點監管單位。

第十六條交通安全積分管理制度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通過“重點車輛/駕駛人交通安全管理服務平臺”與交通安全管理后臺數據庫聯網,實時獲取道路運輸單位及其所屬車輛、駕駛人的相關信息,自動計分,累積積分,積分情況實時通過網絡告知屬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和相關單位,對累積積分達到相應分值的,經綜合評判確認后,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第十七條對列為紅色監管對象的道路運輸單位,采取以下監管措施:

1、將道路運輸單位相關安全管理情況通報省級安監和交通運輸部門。由設區市公安交管部門監管機構10日內下達《交通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依照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冀政【2013】4號)的規定,將該單位列為安全隱患突出單位,書面通知禁止其所屬車輛上道路行駛3-5日,并組織轄區同類型道路運輸單位管理人員大會,相關單位主要領導在會議中作為反面典型發言,責令相關單位組織全體安全管理人員和駕駛人召開集中教育大會,進行脫崗培訓。

2、由省市公安交管部門每季度約談1次道路運輸單位負責人和交通安全管理責任人,聽取道路運輸單位落實整改措施的匯報,提出整改要求,并隨機抽查單位整改情況。

3、市級公安交管部門每半年組織1次對單位負責人、安全管理工作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不少于6學時的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培訓,由省廳交管局對培訓情況進行考核;

4、市、縣級公安交管部門每月至少1次深入道路運輸單位,檢查交通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參加1次道路運輸單位組織開展的對車輛駕駛人的教育培訓活動,并對活動內容、方式提出指導意見。

第十八條對列橙色監管對象的重點道路運輸單位,采取以下監管措施:

1、將道路運輸單位相關交通安全管理情況通報市級安監和交通運管部門,并責令道路運輸單位對相關駕駛人強化日常監管和學習培訓,每季度約談1次道路運輸單位負責人和交通安全管理責任人,聽取道路運輸單位落實整改措施的匯報,提出整改要求。

2、設區的市級公安交管部門每半年組織1次對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工作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不少于3學時的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培訓;

3、市級公安交管部門每季度至少1次,縣級每月一次深入道路運輸單位,檢查交通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參加道路運輸單位組織開展的對車輛駕駛人的教育培訓活動,并對活動內容、方式提出指導意見。

第十九條對列入黃色監管對象的道路運輸單位,采取以下監管措施:

1、縣級公安交管部門每季度約談1次道路運輸單位負責人和交通安全管理責任人,聽取道路運輸單位落實整改措施的匯報,提出整改要求,并將道路運輸單位相關交通安全管理情況通報縣級安監和交通運管部門。

2、縣級公安交管部門每半年組織1次對單位負責人、安全管理工作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不少于6學時的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培訓;

3、縣級公安交管部門每月至少1次深入道路運輸單位,檢查交通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參加道路運輸單位組織開展的對客運車輛駕駛人的教育培訓活動。

第二十條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重點車輛駕駛人列入紅色重點監管名單:

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負同等及以上責任的;

交通違法記分有滿分記錄的;

有吸食、注射毒品或長期服用依賴性精神藥品行為的;

被依法吊銷、注銷和撤銷、降級機動車駕駛資格的;

12個月內有三次以上超速違法記錄的。

列入紅色重點監管駕駛人名單的,在省級公安交通管理網站公布,并通報省級安監、交通運輸和教育等部門,建議按照部門規定對車輛駕駛人采取相關管理措施。

第二十一條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重點車輛駕駛人列入橙色重點監管名單:

1、駕駛客運車輛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負同等以下責任,或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受傷負同等及以上責任的;

2、在記分周期內,交通違法記分達到9分至11分的;

列入橙色重點監管駕駛人名單的,采取以下監管措施:

1、由屬地縣級公安交管部門確定責任民警,重點監控道路交通安全行為,提示交通安全信息;

2、由屬地縣級公安交管部門負責每季度對駕駛人進行1次不少于3學時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訓;

第二十二條重點車輛駕駛人在記分周期內,交通違法記分達到1分至8分的,由縣級公安交管部門督促道路運輸單位對駕駛人加強教育培訓。

第二十三條道路運輸單位按照公安交管部門的要求,積極落實整改措施,在進入等級監管名單后的下一年度內未達到原監管等級積分的,適用相應積分的等級監管措施。

重點車輛駕駛人除被依法吊銷、注銷和撤銷機動車駕駛資格的情形外,在下一計分周期內未達到交通違法計分9分的,可退出市級公安交管部門重點監管名單。

第五章監督考核

第二十四條省廳交管局將交通安全源頭監管工作納入對各市級公安交管部門的年度考核范圍。根據各單位上報信息、圖片資料,以及平臺調取的對道路運輸單位的監督檢查等日常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判,進行考核排名,并在省局網站進行排名通報。

各市級公安交管部門應建立考核制度每月對各縣級公安交管部門監管工作進行評價,并排名通報。

第二十五條各地公安交管部門應定期通過媒體公布四色道路運輸單位名單,倡導群眾乘坐或雇傭“藍色”營運企業車輛。省廳交管局定期在省級以上媒體公布全省交通安全狀況評價排名前10位和后10位公路客運、旅游客運、危險品運輸車輛等單位名單。

各市、縣公安交管部門每季度應將轄區公路客運、旅游客運、危險品運輸車輛單位交通安全狀況的評價排名情況通報道路運輸單位,并通過當地媒體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六條各級公安交管部門可以根據“重點車輛/駕駛人交通安全監管服務平臺”的信息記錄和實際情況,聯合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對安全、文明、優質服務的道路運輸單位和駕駛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十七條市縣級公安交管部門每月30日前應將轄區道路運輸單位交通安全狀況(含交通安全隱患、交通違法和事故統計、嚴重交通違法和事故具體信息、車輛單位評價排名等情況)向同級安監、交通運輸、教育等部門抄告,并上報上級公安交管部門監管機構,提請相關部門對存在交通安全隱患、交通安全狀況評價差的單位督促整改。必要時要聯合交通,教育,安監等部門約談道路運輸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十八條轄區重點車輛發生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交管部門在交通安全源頭監管工作中存在失管失控、失職瀆職、違規違紀等情況的,一律依法依紀對相關責任單位的主管領導和責任民警追究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九條本規定由省廳交管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實施。2013年度內對道路運輸單位和客貨運駕駛人的積分管理,依據2012年2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道路運輸單位及其所屬車輛和駕駛人的相關交通事故、交通違法信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