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社區社會事務聽證會制度

社區社會事務聽證會制度

2024-07-25 閱讀 1175

為了加強城市基層管理,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健全和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工作,按照黨和政府關于社區建設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街道結合街道和社區的實際,根據前期工作調研,初步制訂了社區社會事務聽證會制度。

社區聽證會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和政府關于社區建設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有序的進行,并自覺接受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主動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和街道辦事處的指導。

1、社區聽證會的議事范圍。聽證會議事議主要是涉及社區居民普遍關心、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區有關社會事務。議事范圍為:社區治安防范、保潔與綠化、違法建筑整治、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救濟救災款物的發放、低保戶的確定、公益事業建設經費的籌措以及其它需要社區居民聽證的事項。

應有社區居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的事項,由社區居委會提請社區居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2、聽證會成員的確定。社區聽證會成員由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確定,人數一般為30―50人,聽證會成員一般由社區黨組織成員、社區居委會成員、社區協商議事會成員、社區居民代表大會成員、涉及事項的居民小組長和居民代表等組成。社區居民經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同意可旁聽會議,經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邀請,有關政府部門、街道辦事處、社會單位的代表應列席會議。聽證會成員的聽證表決權,由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確定。

3、聽證事項的提出形式。聽證會聽證事項由五分之一以上年滿18周歲的社區居民,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居民戶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區居民代表大會成員提出,由社區黨組織受理,經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商量決定召開社區聽證會。

4、聽證事項的確定。聽證會前,社區居委會應對多數居民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摸底,掌握基本情況,征詢居民群眾意見,并同政府有關部門和街道辦事處聯系溝通。對政策、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由社區居委會征求街道辦事處和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意見后,列入社區聽證會議題。聽證會一般在提出議題起15日內召開。

5、聽證會的組織召開。社區聽證會由社區黨組織召集和主持,召集人應在聽證會前3天,將會議的時間、地點、主要議題向社會公示并通知會議人員。聽證會有應到人數的過半數出席,方可舉行;聽證會采取不記名投票表決的方式,由出席人員的過半數通過,形成聽證會的集中意見。表決的形式,由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根據聽證事項的實際情況確定。

6、聽證會的會議程序。社區居民聽證會按下列程序進行:

①、由主持人報告議題:

②、由社區居委會通報所聽證議題的相關情況;

③、由聽證會成員充分討論;

④、涉及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問題,請政府有關部門或街道辦事處的代表回答聽證會的咨詢;

⑤、由聽證會成員表決,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表決意見。

召集人落實專人做好會議的完整記錄。

7、聽證會會后事頂。社區居委會應于聽證會后3日內,將聽證會的表決結果采取適當方式公示,并及時將會議情況通報街道辦事處,凡涉及街道辦事處和有關政府職能部門的事項應及時同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溝通協調。

篇2:某社區社會事務聽證會制度

社區社會事務聽證會制度

為了加強城市基層管理,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健全和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工作,按照黨和政府關于社區建設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街道結合街道和社區的實際,根據前期工作調研,初步制訂了社區社會事務聽證會制度。

社區聽證會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和政府關于社區建設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依法有序的進行,并自覺接受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主動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和街道辦事處的指導。

1、社區聽證會的議事范圍。聽證會議事議主要是涉及社區居民普遍關心、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區有關社會事務。議事范圍為:社區治安防范、保潔與綠化、違法建筑整治、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救濟救災款物的發放、低保戶的確定、公益事業建設經費的籌措以及其它需要社區居民聽證的事項。

應有社區居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的事項,由社區居委會提請社區居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2、聽證會成員的確定。社區聽證會成員由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確定,人數一般為30―50人,聽證會成員一般由社區黨組織成員、社區居委會成員、社區協商議事會成員、社區居民代表大會成員、涉及事項的居民小組長和居民代表等組成。社區居民經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同意可旁聽會議,經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邀請,有關政府部門、街道辦事處、社會單位的代表應列席會議。聽證會成員的聽證表決權,由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確定。

3、聽證事項的提出形式。聽證會聽證事項由五分之一以上年滿18周歲的社區居民,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居民戶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區居民代表大會成員提出,由社區黨組織受理,經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商量決定召開社區聽證會。

4、聽證事項的確定。聽證會前,社區居委會應對多數居民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摸底,掌握基本情況,征詢居民群眾意見,并同政府有關部門和街道辦事處聯系溝通。對政策、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由社區居委會征求街道辦事處和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意見后,列入社區聽證會議題。聽證會一般在提出議題起15日內召開。

5、聽證會的組織召開。社區聽證會由社區黨組織召集和主持,召集人應在聽證會前3天,將會議的時間、地點、主要議題向社會公示并通知會議人員。聽證會有應到人數的過半數出席,方可舉行;聽證會采取不記名投票表決的方式,由出席人員的過半數通過,形成聽證會的集中意見。表決的形式,由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根據聽證事項的實際情況確定。

6、聽證會的會議程序。社區居民聽證會按下列程序進行:

①、由主持人報告議題:

②、由社區居委會通報所聽證議題的相關情況;

③、由聽證會成員充分討論;

④、涉及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問題,請政府有關部門或街道辦事處的代表回答聽證會的咨詢;

⑤、由聽證會成員表決,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表決意見。

召集人落實專人做好會議的完整記錄。

7、聽證會會后事頂。社區居委會應于聽證會后3日內,將聽證會的表決結果采取適當方式公示,并及時將會議情況通報街道辦事處,凡涉及街道辦事處和有關政府職能部門的事項應及時同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溝通協調。

篇3:潮海社區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制度

幸福社區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制度

(二○**年*月*日社區居民代表會議通過)

總則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建立和完善本市的居民區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制度,進一步推進社區民主自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含義)

本辦法所稱的居民區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制度,是指居民區群眾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組織形式。

第三條(與居民區黨組織的關系)

居民區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制度在居民區黨組織的領導下,由居委會負責召集并組織實施。

聽證會制度

第四條(聽證會的含義)

聽證會是政府有關部門或居委會在社區實施的項目或涉及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在作出決策前,由居委會組織部分社區成員代表召開會議,廣泛討論,并提出具體意見的會議制度。

第五條(聽證會的召集)

居委會召集聽證會,原則上由相關政府部門征求居委會意見后,由居委會決定。居委會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主動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及時召集聽證會。涉及居民區事務,居委會自行召集聽證會。

第六條(聽證會人員的組成)

聽證會的人員由居委會組織成立聽證小組,居委會主任擔任組長。小組成員由相關政府部門或居委會在社區實施項目或重大事項涉及到的有關居民群眾代表、居民會議代表、社區單位代表等組成。

第七條(聽證會的主要內容)

聽證會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涉及本社區成員切身利益的近期建設規劃項目(市、區重大建設工程項目除外);

(二)涉及本社區社會穩定的事項;

(三)其他需要聽證的事項。

第八條(聽證會的程序和內容)

聽證會的程序和內容包括:

(一)準備程序;

1、居委會決定召集聽證會的,應在收到相關政府部門書面聽證要求和內容的七日內,確定時間、地點、參與聽證的人員,并通知相關政府部門及與會人員;

2、召開聽證會之前,居委會應對需要聽政的事項,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摸底,掌握基本情況,征詢居民群眾意見;

3、聽證會的召開必須有應到人數的過半數出席,方可舉行。

(二)會議程序:

1、主持人報告議題;

2、居委會通報聽政議題的相關情況;

3、聽證會成員充分討論;

4、相關政府部門的代表團回答與會人員的咨詢;

5、表決和形成聽證決議。其中,表決的方式由居委會根據聽證事項的實際情況決定,形成的聽證決議必須由出席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居委會應做好完整的會議記錄。

(三)后續程序;

居委會應在聽證會結束的七日內,將聽證會的表決結果通過適當方式公示;聽證事項涉及相關政府部門或街道辦事處的,由居委會將聽證會的表決結果書面抄送相關政府部門或街道辦事處。

協調會制度

第九條(協調會的含義)

協調會是對涉及社區成員間的公益性、社會性事務以及一般矛盾、利益沖突,進行協商解決的會議制度。

第十條(有關部門提供服務)

居委會召集協調會時,可邀請區有關部門提供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服務。

第十一條(協調會人員的組成)

協調會由有關當事人、居委會主任、居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及有關社區工作人員組成。必要時,可邀請居民區黨組織負責人、社區民警、街道辦事處的司法助理等相關人員參加。

第十二條(協調會的主要內容)

協調會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涉及社區成員公共利益的有關矛盾;

(二)社區成員間的民事糾紛、利益沖突;

(三)當事人請求協商解決的其他矛盾。

第十三條(協調會的程序和內容)

協調會的程序和內容包括:

(一)準備程序:

1、列出需要協商的事宜,在協調會召開前的七日內書面告知與會成員;遇到矛盾激化、重大糾紛和沖突時,可隨時召開協調會;

2、協調會召開前,應先由居委會聯系當事人和其他與會人員確定協調會召開的時間、地點,準備好相應的材料。

(二)會議程序:

1、會議先由當事人陳述事實和理由,然后由居委會主任分別詢問當事人,明確矛盾、沖突或分歧的焦點所在,并據此進行協調,做好詳實記錄;

2、經協調達成一致意見的,應制作協調文書,由當事人核對后在書面協議上簽字或蓋章,參與協調會的其他相關部門人員也應同時簽字蓋章;

3、經協調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也應由當事人以及其他參與協調會的人員在協調文書上簽字或蓋章,并由居委會主任告知相關當事人通過其他途徑再行解決。

(三)后續程序:

1、協調會上不能形成一致意見的,如會后當事人達成一致的,須形成書面材料,并簽字或蓋章后交副本于居委會存檔;

2、協調會上不能形成一致意見的,如當事人提出再次召開協調會的要求,居委會應予以同意,但對召開同一內容的協調會儀,以三次為限。

評議會制度

第十四條(評議會的含義)

評議會是居委會組織社區成員代表對被評議的機構、事件、對象的工作進行考核評議的會議制度。

第十五條(被評議對象)

被評議對象主要包括公安、工商、稅務、環衛、市容監察、房管、衛生等區職能部門派駐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逐步實施),以及物業公司、社區工作站等居民區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第十六條(評議會的形式)

評議會一般采取綜合評議的形式,在每年的年底進行。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采取專題評議、考察評議等不定期的形式進行評議。

第十七條(評議會人員的組成)

評議會的人員由居委會組織成立評議小組,居委會主任擔任組長,成員由居民會議代表,社區成員代表等有關人員組成。

第十八條(評議會的主要內容)

評議會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貫徹落實市、區有關社區工作,完成社區工作目標和任務等方面的總體情況;

(二)履行社區工作職能,完成相關工作的情況;

(三)參與社區共建的情況;

(四)其他有關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專項任務的完成情況。

第十九條(評議會的程序)

評議會的程序包括:

(一)年底召開評議會前的十五日內,由評議小組通知被評議對象遞交工作總結;

(二)評議小組收到工作總結后,對照被評議對象年初遞交的全年工作計劃,對被評議對象進行考察,并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三)評議小組召開綜合評議會議,由被評議對象對工作績效、存在問題,具體整改措施等進行匯報,然后由評議小組進行討論,形成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的書面評定意見;

(四)居委會在評議會召開后的七日內,將評議意見向被評議對象及其上級主管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反饋。

上級主管部門和街道辦事處應將評議小組的評議意見作為對部門雙重管理、考核和有關干部獎懲任免的依據。

附則

第二十條本辦法如與相關法律、法規、規章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規、規章為準。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自20**年*月*日起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