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供熱管理標準

供熱管理標準

2024-07-25 閱讀 3584

簽發人:

責任人:

簽發日期:

執行階段:

※燃料管理

1.燃料是適用于使用目的及設備上的,必須是價格便宜而且容易取得。除此以外,在考慮貯存運輸及使用的方便以及人工費、管理費之后,更要選擇合適的燃料,按照使用燃料設備的作業狀況適當地分配需要量。

2.在購進燃料時,要按照合同行事,并應該嚴格進行驗量及驗質。

3.燃料的貯存、運輸,必須充分注意不要引起質量下降、成分變化、蒸發及漏失,同時還必須注意引起爆炸、火災、貯油罐泄油等事故的發生。

※燃燒管理

1.當進行燃燒時,要符合燃燒的目的。關于燃料、設備、負荷、作業方法等,在技術及經濟上都能取得最佳效果的管理,就是燃燒管理。

2.必須掌握燃燒排氣成分、溫度、灰塵的發生狀態,爐內溫度、產品及處理品的質量、數量等。應規定各種作業標準,若能經常保持最佳的燃燒狀態十分重要;還有在燃燒管理中,對于爆炸、防止火災等安全措施也必須注意。※熱效率的管理必須針對作業的狀態及設備所使用的熱力來了解熱損失的實際狀態,以便制定各種設備使用熱的標準,才有助于熱效率的提高。

※設備的管理

1.熱設備包括鍋爐、工業窯爐、管路、干燥、蒸餾、蒸發等的設備。

2.對現代化的設備(包括能充分發揮其性能的配套機器)必須做到努力維護的工作。對低效率設備,重要的是要分析其原因,盡量做好保養、改革或更新。當設備改革時,在經濟、技術上要充分進行研究,并決定其規模。

※計量管理

1.在計劃自動控制時,要充分了解設備的特性,制定最適合的作業標準,才能進行可靠性高而穩定的控制。

2.在日常的計測作業中,還必須進行能使計測儀器充分發揮特性的維護、管理。

※余熱回收

1.通常在工廠里,余熱的種類有燃燒排氣、熱排氣、熱處理廢液、蒸汽排水、熱處理物、冷卻水等。但是,這些余熱還能夠被給水、空氣、原料以及燃料的預熱、干燥、蒸發、反應、發電、動力等所利用,也可以提供給暖氣、浴室等使用。

2.在回收余熱時,必須考慮如下幾點:(1)了解各種熱設備余熱的質量,要研究回收這些余熱的方法,即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效益大的方法。(2)研究比較回收時所需費用、回收熱的質量、作業以及人力條件等,并選擇最有利用價值的方法。(3)必須考慮把這些余熱利用的方法向有關單位、全廠甚至廠外擴大推廣。

篇2:供熱站值班人員管理制度

1、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嚴禁脫崗、睡覺、打牌、閑談、喝酒等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發生,否則,因此所產生的一切后果,由責任者自負。

2、操作人員要經常巡視,觀察儀表、設備是否正常,發現異常現象及時處理,并上報站長,對出現異常現象的原因及處理結果做好記錄。

3、操作人員要做到熟知現場,清楚各路閥門所起的作用,以便在出現問題時,妥善處理。

4、操作人員要認真學習基本操作規程,掌握電控柜、控制箱的開關使用方法,電控柜、控制箱出現問題,要及時通知站長。

5、計算機控制系統,由專人負責,其他人員未經許可嚴禁操作。

6、站內設備、管路出現問題時,由站長組織處理,其他人員要服從安排。

7、值班人員要采取掛牌上崗,以便隨時檢查當班人員的工作情況。

8、當班人員交班接時,要做好站內衛生,否則接班人員可拒絕接班。

9、值班人員要按記錄表所包括內容做好記錄,交接班人員要在記錄表上簽字。

篇3:供熱系統安全管理規定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規定對公司供熱系統的運行、檢修、用戶側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明確了供熱系統障礙、嚴重異常和異常認定原則,信息報送、考核與處罰規定。

本規定適用于與供熱系統有關的單位。

1總則

1.1為了提高公司供熱安全可靠性,防止發生低溫供熱和供熱事故,根據國家、行業及地方政府有關供熱安全法律、法規、標準和規定,并結合公司生產實際,編制本規定。

1.2本規定所指的供熱系統是指從汽輪機抽汽口第一道法蘭開始至用戶側供熱母管(含母管)或用戶側第一道進汽門(含閥門本體)止,包括管網設備、換熱站、供熱控制系統及其它相關設備。

1.3公司所管轄的供熱系統每兩年應組織開展一次安全性評價,評價標準依據集團公司《熱電企業供熱安全可靠性評價標準(試行)》執行。

1.4熱電公司是供熱系統的歸口管理單位,每年負責審查《供熱合同》和《用熱安全協議》的簽訂情況,明確供、用雙方權利和義務,負責熱負荷預測管理和現狀調查,定期向熱用戶開展用熱安全宣傳工作。

1.5公司安監室負責供熱系統的安全監察,組織供熱系統人身傷害事故分析;公司生產部負責供熱系統的設備管理監督,組織重大設備消缺和設備事故分析。

1.6本規定所列的供熱系統障礙、嚴重異常和異常認定標準是公司《障礙、嚴重異常和異常認定辦法》的補充,兩個制度可配合使用,不重復考核。

1.7本規定由公司安監室負責制訂、解釋和修訂,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2供熱運行安全管理要求

2.1發電部是供熱系統的運行部門,應建立、健全各供熱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供熱安全保障體系,健全供熱設備運行規章制度,制定供熱安全工作目標及保證措施,負責供熱設施日常安全保衛和消防管理。

2.2所有供熱管道沿線應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空中架設的供熱管道應設立限高警示標志,并定期對警示標志進行維護,發現有缺失或不足應及時補充、完善。

2.3供熱系統運行部門每日應定期對供熱管網進行安全巡查,發現隱患,應立即組織排除,一類及以上的設備缺陷應向生產部報告,存在可能造成人身傷害的隱患應同時向安監室報告。

2.4運行部門每年應根據熱電公司提供的熱負荷現狀調查情況進行熱平?計算,計算結果應滿足備用熱源可靠性的要求,對于計算結果不能滿足要求時,應有事故預想方案,并經主管領導批準后實施。

2.5除正常檢修和事故處理外,不得無故停止供熱或降低供熱參數,由于不可預見的原因減少或停止供熱時,必須及時向熱電公司匯報,由熱電公司與用戶進行協商解決。

2.6供熱系統計劃檢修應提前72小時,臨時故障檢修應提前4小時通知熱用戶,并立即組織搶修,盡快恢復供熱。

2.7每兩年應對供熱系統各類事故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并按計劃開展供熱系統事故應急演練工作。

3供熱檢修、維護安全管理要求

3.1安裝公司是供熱系統的維護單位,應建立健全供熱系統設備臺賬,健全供熱設備檢修規程,組織設備消缺和事故搶修,并建立消缺和檢修記錄,認真執行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有關規定。

3.2供熱計量器具維護、檢修應實行規范管理,關口計量裝置的發生故障時,應立即組織消缺,當熱用戶對關口計量裝置準確度有異議時,應及時向熱電公司報告,并由熱電公司委托第三方檢定。

3.3供熱管網安裝、技改等工作外委時,應在供熱管道安全保護范圍內進行施工作業。施工時,委托單位應派員到施工現場監護。

3.4供熱管網安裝、技改前,安裝單位應將擬進行的??熱管網設備的安裝、技改情況書面告知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理部門后,方可施工。

3.5供熱管網新裝或技改工程完工后,應先經過監督檢驗合格后,再通知熱電公司組織驗收,發電部、生產部、安監室和熱用戶應當參與驗收工作,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供熱管網工程驗收合格后,有關資料應按規定歸檔。

3.6新安裝的供熱管道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內,應當向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理部門登記。

3.7供熱管道監督檢驗、定期檢驗、形式試驗和無損檢測應當由經核準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進行。

4用戶側安全管理要求

4.1熱電公司應定期走訪熱用戶,并向熱用戶進行用熱安全宣傳,必要時可集中組織培訓。

4.2供熱系統運行部門巡檢員應認真履行巡查職責,發現任何單位和個人有下列行為時,應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

(1)在供熱管道、支(吊)架上加裝設施或有其他損壞供熱設施的行為。

(2)在供熱管道周圍堆放雜物、垃圾等。

(3)在供熱管道保護范圍內進行挖坑、掘土、打樁等施工作業。

(4)破壞、侵占供熱設施。

(5)其他危及供熱管網基礎和損壞供熱管道及設施的行為。

4.3熱用戶應遵守地方政府有關安全用熱的規定,不得有下列行為:

(1)擅自連接或者隔斷供熱實施;

(2)擅自增加或者減少供熱管線或者散熱器;

(3)擅自安裝熱水循環裝置或者放水裝置;

(4)擅自改變熱用途;

(5)其他損害供熱設施或者影響供熱質量的行為。

4.4供熱管網、標志、井蓋、閥門、儀表等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熱電公司同意,不得擅自改變、拆卸或者移動。確需改動的,必須向熱電公司同意,并取得政府有關部門的同意,補償相關費用后,方可改動。

5供熱系統障礙、異常的認定原則

供熱系統設備發生重傷及以上人身事故、一般及以上設備事故、因本部門責任造成的嚴重社會影響的安全生產事件時,參照集團公司《電力安全生產工作獎懲管理辦法(A版)》的規定,對責任部門及責任人進行考核和處罰,障礙、異常按以下規定認定:

5.1供熱系統一類障礙

(1)發生全廠對外供熱中斷,或少供熱達60%及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2小時。

(2)供熱系統設備損壞,修復時間超過3天或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0萬元及以上。

5.2供熱系統二類障礙

(1)因誤動、誤碰、誤操作引起用戶管線停止運行。

(2)除計劃檢修外,供熱備用設備無法投入備用,且在24小時內無法恢復。

(3)全廠供熱設備異常運行,發生少供熱達40%及~60%,且持續時間超過2小時。

(4)供熱運行中安全門拒動,未造成嚴重后果的。

(5)供熱流量計故障不能在4小時內恢復計量的。

(6)供熱系統設備損壞,修復時間超過2天或直接經濟損失達到5~10萬元。

5.3供熱系統嚴重異常

(1)供熱管線受嚴重水擊,造成設備損壞。

(2)全廠供熱設備異常運行,發生少供熱達20%及~40%,且持續時間超過2小時。

(3)供熱流量計故障不能在3小時內恢復計量的。

(4)供熱系統設備損壞,修復時間超過2天或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5萬元。

(5)備用供熱設備投入運行后出現故障,且無法在6小時內恢復正常。

5.4供熱系統異常

(1)除有特殊要求外,供熱參數偏離正常值±10%范圍,未造成少送熱,但持續時間超過1小時。

(2)全廠供熱設備異常運行,發生少供熱達10%~20%,且持續時間超過2小時。

(3)供熱流量計故障不能在2小時內恢復計量的。

(4)供熱系統設備損壞,損失達到2萬元及以下。

(5)備用供熱設備無法投入運行,且無法在3小時內恢復正常。

6信息報送規定

6.1供熱系統在安裝、運行、檢修及調試中發生各類設備及人身不安全情況,應于當班進行初步分析,內容包括:不安全情況發生的前后狀況及有關技術參數等原始資料,相關資料應錄入公司“安全管理信息系統”中。

6.2供熱系統發生異常及以上的不安全情況,涉及的部門在三天內組織分析,分析結果錄入“安全管理信息系統”。

6.3發生一類障礙及以上不安全事件時,應按公司《安全生產信息報送規定》填報。

7獎懲規定

7.1供熱系統設備發生重傷及以上人身事故、一般及以上設備事故或由本部門責任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安全生產事件時,依照集團公司《電力安全生產工作獎懲管理辦法(A版)》規定進行考核。

7.2供熱系統發生本規定所列的障礙、異常、未遂,按照據公司《障礙、異常、未遂認定辦法》進行考核。

7.3發現或避免供熱系統重大設備隱患,按公司《安全生產獎懲實施細則》進行獎懲。

7.4用戶供熱參數不符合要求,造成索賠金額達到2萬元及以上,考核責任部門2000~2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