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維保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消防工程維保崗位職責
工作職責:
1、協助各區域公司/項目組織落實消防系統運行、維修和保養等工作。
2、組織開展各區域公司/項目人員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3、組織編寫、完善消防設備運行保養規程、管理標準。
4、負責各區域公司/項目消防設備設施大修、中修、設備改造計劃和方案的擬定,并組織、監督實施。
5、對各區域公司/項目消防設備故障進行排查分析,提出處理意見。
6、負責突發事件處理預案的制定、實施及改進工作。
任職資格:
1、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消防工程等相關專業;
2、掌握消防設備原理、運行標準、檢修流程。
3、熟悉消防系統(包括水系統、電系統)檢查、維護標準。
4、2年以上大中型物業企業消防工程維保經驗。
消防工程維保崗位
篇2:某消防工程施工現場防火技術措施
一、半成品加工、材料堆放、庫房防火技術措施
1、庫房嚴禁吸煙,禁止使用火爐、電爐、碘鎢燈取暖
2、油漆、涂料、乙炔、氧氣等危險品儲存間距明火應大于15m。
3、材料堆場、加工場不準堆放油漆、涂料、乙炔、氧氣等易燃易爆物品及危險物品。
4、加工場設備接線應牢固,嚴禁帶電移動設備。
5、油漆、防腐作業時遠離電氣焊作業區域。
6、電氣焊作業時應安排專人看護,配備消防器材。
二、辦公室、宿舍、廚房防火技術措施
1、照明線路應有保護,接線應在接線盒內,連接嚴密,絕緣良好。
2、嚴禁使用電爐、碘鎢燈取暖。
3、嚴禁私搭亂接電線、電器設備。
4、禁止無證人員維修線路、設備。
5、配備值班人員、消防滅火器材。
三、施工現場防火措施
1、焊、割作業點與氧氣瓶、電石桶和乙炔發生器等危險物品的距離不得少于10m,與易燃易爆物品的距離不得小于30m;如達不到上述要求的,應執行動火審批制度,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隔離措施。
2、乙炔發生器和氧氣瓶的存放距離不得少于2m;使用時兩者的距離不得少于5m。
3、施工現場用電,應嚴格加強電源管理,防止發生電氣火災。
4、施工現場應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指定專人維護、管理、定期更新,保證完整好用。
5、焊工必須經過專門培訓,考試合格后,方準獨立操作。電氣焊割必須符合防火規定。
6、施工現場的動火作業,必須執行審批制度
7、焊、割作業“十不燒”規定:
1)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特種作業安全操作證的人員,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2)凡屬一、二、三級動火范圍的焊、割作業,未經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3)焊工不了解焊、割現場周圍情況,不得進行焊、割作業。
4)焊工不了解焊件內部是否安全時,不得進行焊、割作業。
5)各種裝過可燃氣體、易燃液體和有毒物質的容器,未經徹底清洗,或未排除危險之前,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6)用可燃材料作保溫層、冷卻層、隔音、隔熱設備的部位,或火星能飛濺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作業。
7)有壓力或密閉的管道、容器,不準焊、割作業。
8)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前,不準焊、割作業。
9)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焊、割作業。
10)與外單位相連的部位,在沒有弄清有無險情,或明知存在危險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準焊、割作業。
8、電線接頭掛錫時,應特別注意火災事故的發生。
9、管道進行防腐作業時嚴禁吸煙并遠離明火。
篇3:某消防工程安全施工保證措施
安全施工保證措施
1安全管理制度
1.1安全技術交底制
1、建立、完善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配備專職安全員,有組織的開展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工作。
2、實行安全生產三級管理,一級管理由項目經理負責,二級管理由注冊安全員負責,三級管理由項目工班長負責。
3、建立各崗位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安全責任,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各自作好本崗位的安全工作。
4、堅持特殊工種的持證上崗制度,杜絕無證上崗。
5、實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制,項目經理部安全負責人對安全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作好記錄。
6、對技術復雜、施工危險性大、多發易發事故的工程項目,編制和實施專項安全施工組織設計,確保施工安全。
7、對施工機械要加強維修與保養,嚴格選用符合技術和安全規程的施工機具,并堅持安全掛牌制度。
1.2加強施工現場安全教育和培訓
1、安全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意識和自保互保能力,牢固樹立“安全高于一切,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2、實行“三工制”,加強工前教育、工中檢查、工后講解,積極開展各項安全活動。
3、對所有工種及時進行安全操作規程教育,作好崗前安全培訓。
4、特種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專門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1.3認真執行健康安全檢查制度
1、定期檢查:經理部要保證檢查制度的落實,規定定期檢查日期、參加人員。經理部每周進行一次,工班每天進行一次。每半年對職工進行一次體檢。
2、非定期檢查:對特殊施工部位、大型起重設備、施工危險性大,采取新工藝以及節假日前后等都要進行非定期檢查。傳染病的傳染高峰期對食堂、廁所、辦公區、宿舍等場所進行不定期的抽檢。
1.4班前檢查制
專業責任工程師和區域責任工程師必須督促與檢查施工隊、專業對安全防護措施是否進行了檢查。
2主要項目安全措施
2.1施工現場安全措施
1、施工現場的布置本著健康衛生安全的原則,符合防火、防雷擊、防塵、防觸電等全面規定及安全施工的要求,施工現場的道路、圍檔、防護、照明、警告信號和看守、生產、倉庫、材料堆放場等按總平面布置圖進行統一布置。
2、現場道路須硬化、平整、堅實、暢通,危險地點懸掛按照GB2893-82《安全色》和GB4378-84《安全標志》規定的標牌,施工現場設置大幅安全宣傳標語。施工現場大門設警衛。
3、各類房屋、庫棚、料廠等的消防安全距離符合公安部門的規定,室內不得堆放易燃品,嚴禁在木工加工廠、料庫等處吸煙;現場的易燃雜物隨時清除,禁止在有火種的場所或其近旁堆放。
4、進入現場所有人員要戴安全帽,從事2m以上高空作業時系安全帶,所使用的工具隨手裝入工具袋內或放在安全穩妥的地方,不隨意拋擲。施工出入口設置防護棚,預留洞口加設防護欄桿。
5、腳手架的搭設和爬升架安裝要符合施工規范,并符合建筑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的有關規定。
6、大風天、雨天過后要對所有安全設施進行仔細檢查,清除隱患后方可繼續施工。
7、氧氣瓶不得沾染油脂,乙炔發生器必須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氧氣瓶與乙炔發生器要隔離存放。
8、嚴格施工用電管理,認真執行建設部和大連市安全用電的有關規定,嚴格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8的有關規定執行。各種機電設備必須裝設二級漏電保護器。夜間施工設置充分的照明。
9、臨時用電線路的安裝、維修、拆除,均由經過培訓并取得上崗證的電工完成,非電工不準進行電工作業。
10、電纜線路采用“三相五線”接線方式,電氣設備和電氣線路必須絕緣良好,場內架設的電力線路其懸掛高度及線距符合安全規定,并架在專用電桿上。
11、配電箱要有防護攔、防雨、防砸棚,箱體要采用公司統一要求的配電箱,每個箱子上鎖設專人負責。
12、變壓器必須設接地保護裝置,其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Ω,變壓器設圍欄,設門加鎖,專人管理,并懸掛“高壓電危險,切勿靠近”的警示牌。
13、室內配電柜、配電箱前要有絕緣墊,安裝漏電保護裝置。并設門加鎖,專人管理。
14、各類電氣開關和設備的金屬外殼,均設接地或接零保護。
15、移動的電氣設備的供電線使用橡膠電纜,穿越道路時埋地敷設,加設破損電纜不得使用。
16、檢修電氣設備時須停電作業,電源箱或開關握柄上掛“有人操作嚴禁合閘”的示警牌或設專人看管。必須帶電作業時經有關部門批準。
17、現場架設的電力線路,不得使用裸導線,臨時敷設的電線路,不準掛在鋼筋模板和腳手架上,必須安設絕緣支承物。
18、施工現場用的手持照明燈使用36V的安全電壓,在潮濕基坑用的照明燈則采用12V電壓。
19、嚴禁用其他金屬絲代替熔斷絲。
20、施工前,根據設計文件復查地下構造物如地下電纜、給排水管道的埋設位置及走向,并采取防護措施。施工中如發現危及到地下構筑物或有危險品、文物時,立即停止施工,待處理完畢后施工。
2.2施工機械安全控制措施
1、各種機械操作人員和車輛駕駛員,必須取得操作合格證,不準操作與證不相符的機械,不準將機械設備交給無本機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對機械操作人員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
2、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本機說明書規定,嚴格執行工作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
3、機械設備駕駛室、操作室保持整潔、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嚴禁酒后操作機械,嚴禁機械帶病運轉或超負荷運轉。
4、用手柄起動機械注意手柄倒轉傷人。向機械加油時要嚴禁煙火。
5、機械設備在施工現場停放時,選擇安全停放地點,夜間有專人看管。
6、嚴禁對運轉中的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調整等作業。
7、指揮施工機械的作業人員,必須站在可讓人了望到的安全地點并明確規定指揮聯絡信號。
8、使用鋼絲繩的機械,在運行中嚴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觸鋼絲繩。用鋼絲拖拉機械或重物時,人員遠離鋼絲繩。
9、起重作業嚴格按照《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B3-86)和《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的要求執行。
10、鋼筋、木工房等加工機械的皮帶設防護罩。砂漿機使用定向開關,砂輪機安裝不小于180度的防護罩和牢固的托架。
11、打夯機必須兩人操作、操作人員必須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操作手柄使用絕緣膠布包扎,安裝單向開關。
12、攪拌機的啟動裝置、制動器、保險及防護罩必須齊全完好、安全可靠。停止使用時,料斗須落地放牢。維修、保養、清理時必須切斷電源,并設置專人看護。
13、定期組織機電設備、車輛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查出的安全問題,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機械事故的發生。
14、電鋸的鋸盤機轉動部位,必須要裝防護罩,并設置保險柜、分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