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設施和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設施和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3162

一、防止不合格防護設施的措施

1、各單位(在建工程項目部)要加強對安全防護設施所涉及的材料、配件、設備質量進行把關,杜絕不合格的材料、配件、設備進場,對周轉性材料,如腳手桿、扣件,安全網等使用前要進行檢查,分選,該淘汰的淘汰,施工機具要及時保養、維修,杜絕帶病作業。

2、各單位對安全防護設施的施工要有統一的規劃設計,施工前要進行技術交底,提高施工人員對安全防護設施重要性的認識,施工中及時檢查,發現不合格的部位及時返工,施工后由單位現場安全管理辦公室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過程中經常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

3、各單位要對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方面所涉及的材料、配件、設備生產企業,租賃、銷售市場進行考察,從源頭上杜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材料、配件、設備流入施工現場。

4、各單位要加大安全防護措施費用管理力度和檢查力度,對現場安全防護設施不合格的分包合作施工企業,依合同規定進行處理。

1)安全措施費實行資金單列到位、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各方監督的原則。

2)各單位在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時,應當將施工合同中約定的安全措施費支付計劃、各專項分包施工單位出具的預收安全措施費證明及銀行出具的安全措施費專項資金賬戶進賬單作為保證工程安全的具體措施提交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未提交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予核發施工許可證。

3)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對安全措施費的使用進行監督。施工單位根據安全設施的建設情況,編制安全措施費和設施預算,按工程進度將安全措施費撥付,申請報建設工程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審核后,撥付給工程項目部使用。

4)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措施費管理核算制度和安全生產費用核算制度,明確安全措施費使用和管理的程序、職責及權限,確保安全措施費專款專用,在財務管理中單獨列出并建立臺帳備查。施工單位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負責對建筑工程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的組織實施進行現場的監督檢查,并有權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反映情況。

5)實行工程分包的,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應當在分包合同中明確安全措施費由總承包單位統一管理。總承包單位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及時向分包單位支付安全措施費,總承包單位不按規定和合同約定支付安全措施費的,造成分包單位不能及時落實安全防護措施導致發生事故的,由總承包單位負主要責任。

6)監理單位在實施監理過程中,發現施工單位安全措施費不投入或措施不符合要求,存在安全事故隱患的,應當要求施工單位整改;情況嚴重的,應當要求施工單位暫時停止施工,并及時報告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應當及時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二、防護用品的管理辦法

1、對于生產中必不可少的安全帽、安全帶、絕緣護品,防塵口罩等職工個人特殊勞動防護用品,必須根據特定工種的要求配備齊全,并保證質量。

2、各單位應建立和健全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驗收、保管、使用、更換、報廢等管理制度。安全技術部門應對購進的勞動防護用品進行驗收,工會組織進行督促檢查。各單位采購、發放和使用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必須具有安全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和安全鑒定證。對一般勞動防護用品,應該嚴格執行其相應的標準。

3、施工現場應有公用的安全帽、工作服,供外來參觀、學習、檢查工作人員臨時借用。公用的勞動防護用品應保持整潔,專人保管。生產管理、保衛、安全部門等有關人員,應根據其經常進入的生產區域,配備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

4、各單位要建立和健全勞動防護用品發放登記卡片。按時記載發放勞動防護用品情況和辦理調轉手續。定時核對工種崗位勞動防護用品的種類和使用期限。要建立和健全勞動防護用品發放登記卡片。按時記載發放勞動防護用品情況和辦理調轉手續。

5、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品管理力度,可采取備案登記的管理辦法,對現場安全防護用品不合格的施工企業,依法進行處理。

1)對符合國家有關技術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安全防護用品給予備案,并將備案產品目錄予以公布;對列入國家明令禁止、淘汰產品目錄的安全防護用品則不予備案,嚴禁進入建筑工地使用。

2)安全防護用品在進入建筑工地使用前,應向使用單位出示備案登記證明。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在核實相關材料后,應按規定對產品進行復驗,應復驗而未復驗或者復驗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監理單位在對安全防護用品簽認時,應認真核查備案登記證明,并做好相應記錄。

3)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在使用、檢驗過程中發現安全防護用品不合格的,應及時向備案管理機關報告。

4)對備案登記的安全防護用品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建立質量信用檔案制度,發現應備案而未備案的安全防護用品責令限期改正,發現使用不合格,依法予以查處。

篇2: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管理,保證職工安全健康的從事工作,特制定本發放標準和管理制度。

文章引用自:

一、定義

1.1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正常使用或佩戴的,用以保護自身安全和健康的物品稱為勞動防護用品;如:勞動防護手套,防護鞋等。

1.2所使用的特殊防護器具稱勞動防護用具;如:防毒面具等。

二、管理職責

2.1安全管理部門參與全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的制訂和修改,對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數量、質量及使用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

2.2安全管理部門統一負責編制防護用品的采購計劃。

2.3倉儲部門負責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驗收、保管,不合格的用品、用具拒絕入庫。

三、選用與保管

3.1必須根據作業性質、條件(空氣中的氧含量、毒物種類、濃度等)、勞動強度及國家有關技術標準,正確選擇和采用合適的防護用品和器具。

3.2防護器具不準超出防護范圍進行借用:

(1)不準用過濾式面具代替隔離式面具。

(2)嚴禁使用失效的防護器材;

(3)嚴禁用防塵口罩(帶換氣閥)代替過濾式防毒面具。

3.3使用防護器具人員必須經過培訓,熟知結構、性能,使用和維護保管方法。

3.4各種防護器具應定點存放,使用車間部門應派專人保管,建立臺帳。車間、工段、崗位上的防護器材要設專人管理,對防護器材的完好負責;并按班交接。

3.5必須建立防護用品和器具的領用登記卡制度,并根據有關規定制訂發放標準。

3.6定期校驗和維護

(1)由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公司安全防護工具的管理、建立臺帳和定期校驗工作。

(2)使用車間部門對所屬區域的勞動防護用具的完好、維護保養負責,定期進行檢查和記錄。

(3)電氣絕緣工具定點專人保管,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嚴禁使用不合格的絕緣工具從事電氣作業。

(4)防毒面具等用后清洗,至少兩個月檢查一次,濾毒罐要稱量檢查,面具進行氣密性試驗。

3.7勞動防護用品用具必須按規定用途使用,不得改作他用或變賣。

篇3:安全裝置防護用品器具管理制度

1目的與適用范圍為加強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管理,保障作業員工身心健康和生產設備安全運行,制定本制度。

2術語2.1安全防護裝置:配置在生產設備上,起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屬裝置(如防護罩、安全閥、限位器、聯鎖裝置和報警器等)。2.2防護用品(器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或職業危害的個人隨身穿佩戴的起防護作用的用品(器具)。

3職責3.1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廠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的管理情況進行監督。3.2車間負責所管轄區域內,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日常監督管理,負責根據崗位作業環境和條件,合理配置必要的防護用品,并制訂出本廠的管理細則。

4安全裝置管理4.1各車間要對所屬的各種安全裝置進行日常檢查、維護保養。4.2技術開發部所屬安全裝置要建立各種安全裝置檔案,并納入檢修計劃,定期檢修。4.3安全裝置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4.3.1設備主管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主管的壓力容器安全閥、行程限位器等機械設備安全裝置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4.3.2電儀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各種繼電保護器和避雷裝置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并建立檢查、校驗記錄。4.3.3電儀部門要按相關規程對分管轄區工藝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安全聯鎖等裝置進行檢查、校驗,并建立相應記錄。4.4安全裝置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拆除的,所屬單位要將所管轄區域的安全裝置及時復原。

5防護用品(器具)管理5.1安全管理部部門根據崗位作業環境、條件(空氣中氧含量、接觸毒物類別、濃度等)、勞動強度及相關要求,選擇適宜的防護用品和器具、合理配置。5.2安全管理部建立防護用品和器具領用登記臺帳。5.3安全管理部負責防護器具的定期檢查和維護,檢驗維護后要加鉛封,作好記錄。5.4防護用具應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5.5車間負責在本單位防護用具的存放、保管,發現缺少或損壞等情況,及時向安全管理部門反應。5.6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防護用具的日常管理、檢查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