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事故有效預控管理辦法

安全事故有效預控管理辦法

2024-07-10 閱讀 6482

一是嚴格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等;收集、整理、歸檔各項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公司安全培訓體制和法律知識援助平臺,依法制定和完善各項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把應急救援與日常管理齊抓共管。只有我們制定出嚴謹的各項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和有效控制事故發生的安全保障體系,才能使我們的安全事故控制在安全狀態下,公司的各項工作才能安全、穩步運行。

二是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力度,切實整改治理隱患,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發生。安全隱患就是可能導致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健康受損及環境破壞的根源和狀態的事故,與安全狀態不符合的項目。排除安全隱患需要分析事故的特性,事故的七種特性為:1、因果性—事故是一系列原因作用的結果。2、偶然性—相同條件下,事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相同事故的后果有巨大的差異。3、必然性—只要存在著發生的條件,事故終究要發生。4、規律性—事故是一種客觀現象,其內部各因素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5、潛在性—事故發生的條件往往隱藏在許多表面現象之下。6、再現性—同樣的事故可以不斷反復發生。7、預測性—對未來的某段時間里、某個范圍內發生事故的可能性的大小已能有法預測。

三是加強安全知識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作業人員安全操作技能,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事故的間接原因有:管理的缺陷、技術的不完善、教育不到位、身體不健康、精神不集中等。

人的不安全行為:高處作業往地面任意扔物件;違反起重“十不吊”;開動無卷揚限位器的起重設備工作;貨梯載人運行;非崗位人員任意在危險、要害、動力站房區域內逗留;焊接未經完全清洗和充分通風的盛裝過易燃易爆物品的封閉容器和管道;禁火區抽煙或動火;使用未經審批的臨時電源線或使用時不掛臨時線牌;檢修高壓線路或電器,不停電、不驗電、不跨接地線;使用非安全電壓燈具作業;帶負荷運行時斷開回路配電閘刀或總開關;潮濕地面、容器內或金屬構架內使用非雙重絕緣的電動工具工作;容器內作業時不使用通風設備;設備傳動部分防護罩(欄)缺損或未關好就開車操作;檢修帶電設備時在配電開關處不斷電或不掛警示牌;進入機械設備內檢修運轉部件不設人監護或未采取重復斷開動力源措施;任意開動非本工種設備;特種作業非持證者獨立進行操作;超限(如載荷、速度、壓力、溫度、期限等)使用設備;非特種作業者從事特種作業;設備上有安全裝置,而開車操作時不用;開動被查封設備;危險作業無人監護或未經安技部門審批;任意拆除設備上的安全、照明、信號、防火、防爆裝置和警示標志、顯示儀器;物件堆放超高、不穩妥就結束工作;開動情況不明的電源或動力源開關、閘、閥;其它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長發者不戴工作帽進入生產區域;高處作業或在有高處作業、有機械化運輸設備下面工作而不戴安全帽的;進入現場穿高跟鞋的;高處作業不穿防滑鞋的;電氣作業不穿絕緣鞋的;帶電作業(檢修)不帶絕緣手套的;旋轉機床切削時戴手套操作的;高處作業不使用安全帶的;操作旋轉設備或進行檢修試車時散開衣襟、戴圍巾、頭巾或穿裙子、系領帶操作的。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溫作業場所穿化纖料服裝操作的;其它違反防護用品使用規定的。

物的不安全狀態:廠址——從廠址的工程地質、地形、自然災害、周圍環境、氣象條件、資源交通、搶險救災支持條件等方面進行分析;廠區平面布局總圖——功能分區(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區)布置;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易燃、易爆、危險品設施布置;工藝流程布置、建筑物、構筑物布置;風向、安全距離、衛生防護距離等;廠區平面布局:運輸線路及碼頭——廠區道路、廠區鐵路、危險品裝卸區、廠區碼頭等。建(構)筑物——結構、防火、防爆、朝向、采光、運輸、操作、安全、運輸等通道、開門,生產衛生設施等;生產工藝過程——物料(毒性、腐蝕性、燃爆性、有害性)溫度、壓力、速度、純度、作業及控制條件,事故及失控狀態;機械設備:運動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條件、檢修作業、誤運轉和誤操作;電氣設備:斷電、觸電、火災、爆炸、誤運轉和誤操作,靜電、雷電;化工設備、裝置:高溫、低溫、腐蝕、高壓、振動、關鍵部位的備用設備、控制、操作、檢修和故障、失誤時的緊急異常情況;危險性較大設備、高處作業設備;特殊單體設備、裝置:鍋爐房、乙炔站、氧氣站、石油庫、危險品庫等;粉塵、毒物、噪聲、振動、強光、輻射、高溫、低溫、等有害作業部位;儀器、儀表、工具、工位器具、工卡量具等;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搶救設施、和輔助生產、生活衛生設施等;進入管轄范圍的其它設備、設施、物資等。

四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減輕不可抗拒事故或突發事故的損失。安全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即:一案三制一保障,并完善五項基本內容。一案三制一保障即每一項應急救援預案必須有組織機制、運作機制、法制基礎(制度基礎)和保障系統。釋義為安全生產組織機制需要建立完整的應急救援管理機構和應急救援的指揮中心,應急救援管理機構由各級功能部門和專業的救援隊伍組成。組織機制建好后,完善運作機制,出現險情時,救援要以屬地為主統一指揮,分級響應。依照各項法律為基礎,制定出應急救援的救援措施和技術標準。集中救援的人力資源、物資裝備和救援經費,全力以赴保障救援體系順利進行。建立了完整的應急救援體系后,還得完善應急救援預案五項基本內容:應急診斷方案、應急處置方案、應急操作方案、應急裝備方案、應急組織指揮方案。

篇2:住宅樓工程安全事故預控措施

住宅樓工程安全事故預控措施

為了貫徹“以人為本,安全第一”落實安全管理體系標準,預防或減少可能造成的人員健康傷害或損失,保證全體職工的人身安全,項目部應對潛在的重大人身傷亡事故作出準備與響應,一旦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應立即成立應急指揮小組,配置專兼職應急人員,具體負責事故緊急情況的應急響應工作,把損失降低到最低,具體設置及分工如下:

一、組織機構:

一旦發生人身傷亡事故,項目部立即成立臨時應急指揮小組,成員及職責如下:

1、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應急指揮小組,項目經理組織事故的救治、調查、處理工作。

2、項目部專職安全員協助項目經理專門處理緊急事故工作,并與大荔同洲醫院協作,促成緊急救援協議,聯系方式0913-3718222

3、應急指揮小組從項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部職能施工工長到作業班組操作者,形成一個嚴格的管理體系,一級抓一級,正常運轉,落實到人。

項目經理

安全生產委員會

安全生產組

財務行政級

材料設備組

技術質量組

瓦工工長

砼工長

鋼筋工長

木工工長

會計

材料員

技術員

質量員

機械工長

安全員

各施工班組

二、現場急救預案:

1、現場一旦發生人身傷亡事故,第一法相人應立即通知現場專職安全員,安全員應根據傷情的需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或聯系醫療部門救治,急救成功的條件是動作快,操作正確,任何拖延和操作錯誤會導致傷員,傷情加重或死亡。

2、施工現場發生事故后,工長應立即去施工發生地點,并盡可能保護好現場,通過調查了解,立即向項目部匯報,并同時通知項目部專職安全員。

3、項目經理、專職安全員得知詳細情況后,應立即電話或其它方式向公司工程部匯報。

4、項目不立即成立應急指揮小組,對事故發生的情況做詳細認真的了解,勘察,并做好全面文字記錄,及現場拍攝等工作。

5、任何人不得隱瞞,不得拖延匯報,特別是比較重大的人生事故,應盡快將傷者送往醫院,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向上級安監部門匯報,以便傷及調查處理。

三、事故分析:

1、凡因工傷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必需由工長召集發生事故的班組和有關人員,匯同項目經理部安全員共同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本著“四不放過”的原則,查清原因、落實情況,定出改進措施,一定要達到教育廣大群眾和制止同類事故不再發生的目的。

2、重傷、死亡或重大死亡事故,應根據情節召開范圍內的現場分析會。

3、凡重傷事故分析與事故調查報告,項目經理不應在事故發生之日起的十天上報公司,公司在十五天內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并下發各基層單位。

4、“四不放過”原則: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

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

改進措施不落實不放;

有關責任人得不到處理不放;

四、事故調查報告:

1、凡發生輕傷事故,應當日由班長或工長向安全員匯報,安全員應在兩天內向公司工程部匯報,并督促主管工程的工長詳細填寫事故報告表,簽章齊全承包公司查存。

2、一般事故由工長召集發生事故的班組和有關人員開事故分析會,并請項目部、經理部、安技人員參加。

3、凡發生輕傷事故(包括多人事故)項目經理部應盡快將傷者送往醫院搶救,同時以最快方式向公司工程部報告,并保護好事故現場,以便上級機關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和責任。

4、重傷事故(包括多人事故)項目經理部立即組織專人進行調查,專職安全員主持召開,由項目部生產、技術、安全部門及施工班組參加的事故分析會。

5、死亡事故,項目經理部應立即報告公司上級主管部門,并協同上級部門搞好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6、重大傷亡事故后,項目經理部應在十天內寫出事故調查上報公司,項目部對工傷事故必須按期如實上報,若隱瞞不報,有隱瞞著負責,對工傷事故不允許過期補報。

五、事故處理:

1、工傷事故表及重大傷亡事故報告裝入本人檔案存查。

2、上級主管部對事故責任者,處理意見的批復,應裝入責任者檔案。

3、重大傷亡事故安全措施改進落實后,由項目部報告公司驗收。

4、對造成事故責任者,根據事故發生的原因、性質、責任、嚴重程度和認識態度,給與批評教育,政紀處分、賠償經濟損失,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以上職責及制度是為發把安全工作,做得更好,而指定的具體分工,如發生事故,則應按上述職責、制度執行逐級匯報,有條不絮地處理,盡可能減少損失。

篇3:安全事故責任與追究制度

第一條

依據《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安全質量事故責任追究辦法》,按照鐵道部、股份公司和哈大客專公司的要求,為規范對安全質量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哈大鐵路客運專線TJ-1標建立安全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第二條

按照事故等級、嚴重程度和社會影響大小對事故責任者進行責任追究。生產安全事故等級劃分執行《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鐵路交通事故等級劃分執行《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01號)和《鐵路交通事故調查處理規則》(鐵道部令第30號),工程質量事故等級劃分執行《鐵路建設工程質量事故處理規定》(鐵建設[2003]48號)。

第三條

責任追究的人員包括:

作業隊隊長:孫志華、

作業隊書記:趙光

作業隊副隊長:魏興宇、李健威、寧寶森

作業隊安質負責人:張濤

第四條

責任追究形式包括:通報批評、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

第五條

作業隊發生一般死亡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一般C類以上鐵路交通事故、工程質量大及以上事故,或連續發生因工傷亡、工程質量事故的作業隊隊長、副隊長和相關部門負責人應到項目部匯報。

第六條

對事故責任者的責任追究,原則上按照《事故調查報告》提出的處理建議,報股份公司確定后執行。

第七條

發生輕傷、重傷3人(不含)以下生產安全事故、一般D類鐵路交通事故、工程質量一般事故,未造成較大不良社會影響的,作業隊隊長、副隊長、安質負責人給予通報批評。

第八條

發生一般生產安全事故、C類及以上一般鐵路交通事故、工程質量大事故的,對作業隊隊長給予警告及以上行政處分,對作業隊副隊長、安質負責人給予行政記過及以上處分。

第九條

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較大鐵路交通事故、工程質量重大事故的,對作業隊隊長給予行政記過及以上處分,對作業隊副隊長、安質負責人給予行政記大過及以上處分。

第十條

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死亡30人(不含)以下特別重大質量事故的,對作業隊隊長給予行政記大過及以上處分,對作業隊副隊長、安質負責人給予撤職處分。

第十一條

發生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死亡30人及以上特別重大質量事故的,對作業隊隊長、作業隊副隊長、安質負責人給予撤職處分。

第十二條

一年內發生兩起(含兩起)以上同類或同類以上安全質量事故,在上述規定的基礎上提升一檔進行責任追究。

第十三條

各單位發生安全質量事故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上報,不按有關規定上報,有謊報、漏報、遲報、瞞報情節的,在原規定處分基礎上提升一檔進行責任追究。

第十四條

對事故責任者觸犯刑律,涉嫌犯罪的,依法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