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三防設施設備管理制度
(一)消火井、灌漿站、消火管路:
1、消火井必須健全防雨、雪設施,頭道、二道篦子齊全,濾砂孔徑合理。消火井儲備砂量不得少于100m3。地面水池容水量不得少于500m3,并有足夠的補充水源。
2、黃泥灌漿站必須有足夠土源,冬季應至少儲備5個月以上的土量。土質滿足灌漿要求。
3、消火井、灌漿站必須設齊聲光信號,并設有專線電話,能與井下作業地點及調度室等聯系。
4、必須建立消火井、灌漿站各工種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制。
5、段長每月對消火井、灌漿站至少全面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必須有專人定期檢查全井消火管路,磨損嚴重要及時轉面或更換。
(二)要制定瓦斯泵、泥漿泵、鉆機、攪拌機使用管理制度,每月對使用的設備至少停機檢修一次,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工作,出現問題追究有關人員責任。閑置設備要及時運至地面,檢修后備用。
(三)各井(區)要建立健全各種通風設備、儀器儀表的使用管理臺帳。內容包括:設備、儀器儀表名稱、規格型號、產地、新進、報廢、在冊數量。
篇2:一通三防現場管理制度范本
一通三防現場管理規定
一、局扇管理部分
(1)局部通風機的運送、安裝及接火工作由施工單位按標準化施工。
(2)局扇由施工單位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并掛牌管理。嚴禁無計劃停風停電,否則罰施工單位1000元,造成瓦斯超限罰款2000~5000元,對責任人罰款500/次。
(3)開掘面風筒由施工隊負責吊掛維護;換分流器、插接風筒、換彎頭短節及續接風筒需要正頭停工時,正頭必須停止施工,操作完畢方可正常施工,施工單位未接好風筒當頭做工罰款200元/次。
(4)施工單位施工時必須把風筒吊掛平直,做到靠邦靠頂,破口及時修補。風筒做到篷環必掛,少一環罰款10元。
二、通風設施管理
(1)各施工單位的通風設施如風門、擋風墻等由所在使用單位管理,維護由通風區通風工負責,在過人及運送物料時,嚴禁用車頂撞風門,凡損壞風門及通風設施,視所壞程度,每道罰損壞單位1000~5000元,對責任人罰500元。
(2)井下嚴禁兩道風門同時打開(風門敞開不關)和損壞連鎖裝置,違反者對責任人罰款1000元,找不到責任人罰管理單位3000元。
(3)對損壞擋風墻、柵欄、調節風窗、風簾視損壞程度分別給與500~1000元的罰款,對責任單位罰1000~5000元罰款。
三、綜合防塵
(1)各開掘工作面的防塵管路由施工單位負責協助通風區安裝,噴霧及凈化水幕由通風區安裝,防塵管道不到位,噴霧不能正常使用,罰管理人員50元,對施工單位罰300元。各轉載點開機不開水罰開機員50元。
(2)施工單位在掘進工作面至少安裝二道噴霧裝置,距離工作面30~50m安裝一道風流凈化水幕,距離工作面出口10~15m安裝一道風流凈化水幕。不能正常使用每道罰300元,安裝少一道罰施工單位1000元。
(3)煤塵沖洗清掃的責任范圍:施工單位負責工作地點所在運輸線的煤塵沖刷清掃工作。
(4)運輸大巷的防塵管路,凈化水幕及沖塵由通風區負責。
(5)開掘頭正頭必須按規定,放炮前后灑水;正頭30米外每周沖塵二次,發現少一次罰300元。
(6)隔爆水棚管理,主隔爆由通風區管理,輔隔爆由所在施工單位管理,丟失一個水袋罰100元,并在沖刷巷道時加足水量,水量不足者罰施工單位50/個。
(7)防塵管路、噴霧的安裝和使用嚴格按質量標準化進行,否則給與100~1000元的罰款。
四、安全監測
(1)瓦斯探頭的安裝由通風區監測維護人員安裝,安裝結束后將監測裝置移交施工單位使用管理。
(2)施工地點放炮時(扒渣),放炮前施工單位班組長負責將傳感器移到安全位置,以防崩壞。放炮后施工班長將其回復正確位置,吊掛位置必須符合規定,由通風區瓦檢員監督執行吊掛,不符合規定吊掛罰100/次,損壞監測探頭、電纜等按破壞生產予以嚴懲重罰。
以上規定請嚴格執行,未盡事宜按東筍礦《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執行
篇3:大型煤礦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1、礦井必須有完整的獨立通風系統。礦井通風系統圖必須標明風流方向、風量和通風設施的安裝地點。必須按季繪制礦井通風系統圖,按月補充修改,通風系統有較大變化(如系統調整、巷道貫通、啟封密閉、建造及拆除通風設施等)時必須及時補填礦井通風系統圖。各礦通風部門還應繪制通風系統立體示意圖和通風網絡圖。礦井的通風系統圖每季報公司經理、礦總工程師及公司生產技術處一份。
2、改變礦井采區以上通風系統(包括主要通風機改造)時,必須編制通風設計及安全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礦井準備新采區的回風,在未構成通風系統前,必須制定安全措施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后,可以將此種回風引入生產采區的進風中,但此回風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都不得超過0.5%,且必須在進入被串聯工作面的風流中裝設甲烷斷電儀。調整采區以下(包括采區)的通風系統時,其安全技術措施由各礦總工程師審批。
3、生產礦井必須采用機械通風,必須安裝兩套同等能力主要通風機裝置,其中一套作為備用,當正在使用的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行時,備用主通風機必須能在10分鐘內啟動。基建階段,礦井現有的2套不同能力的主要通風機,在滿足生產要求時,可繼續使用。
4、礦井不得采用局部通風機群作為主要通風機用。建井階段的特殊條件下,作臨時使用時,必須按主要通風機管理,制訂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礦井通風系統中,如果某一分區風路的風阻過大,主要通風機不能供給足夠風量時,經集團公司批準,可在井下安設輔助通風機,但必須供給輔助通風機房新鮮風流。
5、備用主要通風機因故在一周內無法正常運行時,必須制定專項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并報集團公司總經理、生產技術處備案。
6、生產水平和采區必須實行分區通風。準備采區,必須在采區構成通風系統后,方可開掘其它巷道。在構成通風系統時,采區進、回風巷必須貫穿整個采區,嚴禁一段為進風巷,一段為回風巷。
7、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礦井的每個采區和開采容易自燃煤層的采區,必須設置至少1條專用回風巷;低瓦斯礦井中的高瓦斯區、開采煤層群和分層開采采用聯合布置的采區,必須設置1條專用回風巷。
8、按要求應布置專用回風巷的新開采區,專用回風巷不到位的,不準開掘采煤工作面進回風順槽巷道,現生產(制度下發前)采區沒有布置專用回風巷的,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報礦技術負責人審批。
9、采掘工作面應實行獨立通風,布置采區和工作面時,必須經礦通風部門審核通風系統設計,不合理的通風系統不得使用。當布置獨立通風系統有困難時,必須按《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制定安全措施經礦技術負責人批準,報集團公司生產技術處備案。
10、嚴禁回采工作面在沒有構成全壓通風系統的情況下進行回采。
11、各礦每年在安排生產計劃前必須按集團公司《礦井通風能力核定細則》進行礦井通風能力的核定工作,多生產采區的礦井,應分區進行通風能力核定,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時,必須“以風定產”,嚴禁超礦井通風能力生產。
12、礦井內各地點的風速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嚴禁無風、微風作業。
13、礦井應每年進行一次礦井反風演習,每季度應至少檢查一次反風設施。新安裝的主要通風機(或主要通風機改造后)投入運行后以及通風系統有較大變化時,應及時進行一次礦井反風演習。礦井反風演習方案及總結報集團公司生產技術處審查備案。生產礦井主要通風機必須裝有反風設施,并能在10分鐘內改變巷道中的風流方向,當風流方向改變后,主要通風機的供風量不應小于正常供風量的40%。
14、在井下各巷交岔口必須設置瓦斯、火災事故避災路線標志牌,并標明避災撤退的方向。
15、進、回風井之間和主要進、回風巷之間的每一個聯絡巷中,必須砌筑永久性的擋風墻;需要使用的聯絡巷,必須安設2道聯鎖的正向風門和2道反向風門。通車風門應實現自動化。嚴禁同時打開兩道風門或一道風門長時間不關。不應在傾斜運輸巷中設置風門,如果設置風門,應安設自動風門或專人管理,并有防止風門碰撞人員以及礦車碰壞風門的安全措施。
16、對于壓力較大、單人難以開啟的風門,必須設有風門減壓裝置,保證單人通過風門時的安全。
17、采區開采結束后45天內,必須在所有與已采區相通的巷道中設置擋風墻,全部封閉采區。
18、裝有主要通風機的井口必須封閉嚴密,其外部漏風率在無提升設備時不得超過5%,有提升設備時不得超過15%。每6個月檢查維修1次出風井口的防爆門,至少每月檢查1次主通風機。改變主要通風機或葉片角度時,必須制定專項措施經礦技術負責人批準。
19、新安裝的、進行過技術改造的和連續運轉3年未進行性能測定的主要通風機,必須進行1次通風機性能測定。
20、新井投產前必須進行1次礦井通風阻力測定,以后每3年至少進行1次。礦井轉入新水平或改變一翼通風系統后,必須重新進行礦井通風阻力測定。每次礦井通風阻力測定結果報集團公司生產技術處備案。
21、通風巷道必須由專業隊組及時維修。回風巷失修率不得高于7%,嚴重失修率不得高于3%。
22、主要通風機因檢修、停電或其它原因停止運轉時,必須制定停風安全措施報礦技術負責人批準。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時,受停風影響的地點,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工作人員先撤到進風巷道中,由值班礦長迅速決定工作人員是否全部撤出、礦井是否停止生產。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期間,對由1臺主通風機擔負全礦通風的礦井,必須打開防爆門和有關風門,利用自然風壓通風;對由多臺主通風機聯合通風的礦井,必須根據各礦的實際通風狀況正確控制風流,防止風流紊亂。
23、各礦應根據實際制定并不斷完善礦井主要通風機無計劃停風時的預處理措施,在一旦發生礦井主要通風機無計劃停風的情況下,能夠按預處理措施迅速處理。
24、主要通風機必須在合理工況范圍內運行。2臺及以上主要通風機聯合運轉的礦井,要制定相應的通風安全技術措施。改變主要通風機運行的工況時,必須有礦技術負責人批準的安全技術措施。
25、各礦要從供電系統、機電設備、日常管理方面加強通風管理,嚴禁主要通風機和局部通風機無計劃停電停風。主要通風機和局部通風機一旦出現無計劃停電停風,必須由礦安監部門組織事故追查,并有記錄可查。
26、各礦每季度應對礦井通風系統進行一次全面的研究分析,及時解決通風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季度分析結果報集團公司生產技術處。
27、采用架線電機車運輸的巷道,其架線必須處于全風壓通風的進風側,架線終端距回風口必須有足夠的安全距離。
28、凡影響礦井通風系統的作業,必須由施工單位編制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經通風部門審核后報礦技術負責人批準,否則不得開工作業。
測風管理
29、每一礦井都必須建立測風制度,配備足夠的測風工堅持正常的測風工作。每5天對礦井、采區的進、回風量,采掘面以及其它用風地點的風量進行一次全面的測風。因井下風量調整或主要通風機工況變化等原因,使井下風量發生較大的變化時,由通風部門領導安排測風工及時進行全面測風。
30、采煤工作面測定進、回風巷道的風量;掘進工作面測定局部通風機的全壓供風量、出口風量、入口風量及全壓總回風量。
31、安裝局部通風機前測定局部通風機前的全壓供風量,更換局部通風機后及時測定局部通風機的全壓供風量、出口風量、入口風量及全壓總回風量。
32、主要通風機的外部漏風量至少每半年測定一次;對于非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地點的風量每月進行一次測定。
33、瓦斯涌出異常的采、掘面以及通風巷道的風量,礦通風部門根據實際需要增加測風次數。
34、所有測風結果要及時填寫到測風地點的記錄牌板上和臺帳上,數據要求真實可靠,嚴禁弄虛作假。測風員在測風過程中如發現通風系統有問題,要立即查明原因并向通風調度匯報,待通風系統穩定后重新測定風量。
35、礦井主要進回風巷、采區進回風巷必須建立正規的測風站,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的測風點建立臨時的測風站,測風站必須掛測風牌。對正規測風站的斷面每季度進行一次校正,對臨時測風站的斷面每月進行一次校正。測風時將巷道風量、風速、斷面、溫度、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測定時間、測風員填寫到測風牌和測風記錄本上,數字齊全清楚。
36、風量測定結果每5天報礦長、礦技術負責人和通風部門主要負責人等。每旬以報表形式報集團公司生產技術處。當礦井風量發生較大變化時,應及時向礦技術負責人和通風部門調度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