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隱患檢查整改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事故隱患的檢查與整改,明確各級各部門的職責,有效保證職工在生產勞動中的安全與健康,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事故隱患是指在某項設備、設施或在某工作面作業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因素,若不加以控制及消除,就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
第三條隱患檢查與整改工作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必須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
第二章隱患的檢查
第四條礦每旬、隊組每天、班組每班至少對本單位、本崗位各種設備、設施、工具、危險源點及作業環境等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
第五條礦生產、設備、技改、技術等主管部門要定期組織專業性隱患檢查,每旬不少于1次。
第六條各級主管部門均要建立隱患檢查登記臺賬,對檢查出的以及上報隱患及時登記,登記內容分檢查人員、檢查時間、隱患部位、整改措施、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期限等。
第七條凡檢查出的隱患經確認本單位無力整改的,應立即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匯報。
第八條凡礦、科檢查出的事故隱患,由礦、科下達隱患三定表,限期責任單位組織整改;凡隊組、班組檢查出的事故隱患,由隊組檢查出的事故隱患,由隊組限期組織整改。
第三章隱患的分類管理
第九條隱患的分級管理
(一)隱患的管理分三級,即ABC級。凡礦內無力整改的隱患屬A級,凡隊組內無力整改的隱患屬B級,需礦協調解決;隊組內能夠整改的屬C級。
(二)隱患的檢查與整改工作要堅持“四定三不交”原則,即:定項目、定措施、定責任人、定完成時間;
第十條凡由公司主管部門確定為重大事故隱患的,各級均應建立專門臺帳,按要求落實整改,并報礦安全科備案。
第四章隱患的整改
第十一條生產過程中隱患的整改
(一)各單位發現隱患后,應根據分級管理原則,及時確定整改級別和整改部門,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負責人,規定整改期限,并制定出整改前切實可靠的防范措施,落實到具體人員執行。
(二)各單位在收到下一級隱患報告后,要及時進行確認,及時安排整改計劃,均不得借故推諉和拖延。凡屬A級隱患項目,在未整改前由礦主管部門及隱患所在單位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第十二條隱患項目的整改須經主管科室和產權單位確認后,才算整改完畢。
第十三條技術計劃部門必須優先安排隱患整改的有關費用。
第五章考核
第十四條隱患的檢查與整改工作各單位要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之中,一級考核一級。
第十五條在隱患與檢查整改工作中出現以下情形的,扣責任單位1000~3000元;責任領導、責任人100~300元。
(一)各級各單位未按規定進行隱患檢查工作的;
(二)對已立項整改的隱患項目未按“四定”要求按期整改的;
(三)隱患已整改,產權單位因維護和使用不當又重新造成不安全狀態的;
(四)施工項目在交工前未及時處理而留下的隱患未進行整改而驗收簽字的;
(五)對一時無法整改的隱患,各單位未及時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落實具體人員執行的;
(七)凡本級無力整改的隱患,未及時按分類管理原則逐級上報上級主管部門,聯系整改的。
第十六條因隱患整改不及時或失控,或因人為原因造成隱患而導致傷亡事故的,嚴格按公司工傷事故管理辦法對責任單位、責任領導和責任人進行處理。
第十七條安全科、各單位隱患的檢查與整改工作要加強監督檢查,對整改不及時的要隨時督辦,對造成事故的要及時組織調查,追究有關人員責任,提出處理意見。
第十八條對隱患整改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以及及時消除隱患避免重大事故的有功人員,礦將予以獎勵。
檔案管理制度
篇2:安全生產檢查及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制度
一、安全生產檢查的內容:
1、查思想:查全體干部員工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認識是否
正確,責任心是否強,對忽視安全生產工作的思想和行為是否敢于批評、抵制及處理。
2、查制度:查各種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落
實和執行是否到位。
3、查紀律:查崗位勞動紀律情況,是否脫崗、溜崗、是否
出工不出力,查是否有違規作業現象
4、查隱患:查是否按安全操作規程操作。
5、查各類安全硬件情況,*射線檢查儀和生產場所安全設
施是否正常齊全;電路、電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房屋建筑有無不安全隱患,水電采暖管線是否正常使用。
6、查原始資料包括生產記錄、會議記錄、培訓學習記錄、
檢查記錄是否完備。
二、安全生產檢查的形式
安全領導小組每月25號進行全站性安全綜合大檢查,期間不
定期抽查、暗查,檢查結果作為各崗位年度評選先進依據。
三、安全事故隱患的整改
1、對在日常安全檢查、節假日安全大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安全領導小組下發《整改通知單》。
2、《整改通知單》包括事故隱患情況、發生地點、整改期限、整改責任人及整改驗收情況等。
3、安全領導小組根據整改期限,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驗收,對驗收不合格的除責令有關人員繼續整改外,應對有關責任人加以處罰。
4、對在工作中,發現事故隱患,并及時向有關人員反映的員工,視具體情況,給予精神或物質獎勵。
篇3:安全檢查及事故隱患整改制度
1.安全防火和安全生產要以防為主,要建立各級防火安全檢查組織.各級領導必須親自參加和組織防火安全檢查工作。
2.各級領導要把安全檢查工作列入主要工作日程,安全檢查工作要有計劃、有組織、定時間、定人員,絕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消弱和沖擊安全檢查執行力度。
3.公司對下屬各部門進行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檢查,各部門應根據本部門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檢查制度,確定定期檢查時間,每月不少于兩次。
4.重大節日前、國家或省市安全周、安全日以各單位自檢為主,公司領導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分別對各部門進行安全大檢查及復查。
5.各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在安全檢查制度中明確專項安全檢查,定項目、定時間、定負責部門,如每年夏季防火檢查,每年十月份進行防凍安全檢查等。
6.各部門必須堅持日常安全檢查:崗位巡回檢查、交接班檢查、設備運行前安全檢查、按時對用戶設施的安全檢查、燃氣管道巡線檢查等。
7.對安全檢查中發現的隱患,由各部門兼職安全員填寫“隱患登記表”上報公司安全部進行處理。
8.對查出的安全隱患應按“三定”的原則處理解決(三定:定隱患項目和消除方案;定消除隱患完成時間;定隱患消除負責人)。
9.對于一時解決不了的或限于本單位條件和權限無法解決的問題,應制定臨時防范措施,并逐級上報處理,凡因無故或借故拖延問題的解決而發生事故,必須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10.為及時堵塞漏洞,提高防范控制能力,對公司有關部門查出的不安全隱患,需補查部門整改結果。
11.對重大火災隱患一時沒有條件解決的必須采取臨時安全措施,并向上級領導和技術安全部寫出報告,做出“三定”整改方案。
12.對公安消防監督部門提出的火險隱患和下達的火險隱患通知書應認真對待及時整改,按時函復。
13.對有關部門下達的隱患通知,未能認真對待整改的,根據情節按照《職工獎懲條例》給與處罰,造成嚴重后果或人員傷亡事故的視情節給予行政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