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線工程技術交底制度
客運線工程項目部技術交底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施工技術交底是設計文件、規范、標準向作業面延伸的重要技術資料,為規范、嚴格控制施工技術交底工作,提高技術管理水平,根據中國中鐵九局承擔建設任務的哈大客專工程的特點及有關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技術交底的目的:工程正式施工前,通過技術交底使參與施工的全體管理人員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擔的工程任務,以及工程的特點、施工難點、設計意圖、執行的技術標準、施工工藝和方法、施工操作要點,以及安全質量標準,做到按操作程序施工,確保施工安全、質量。
第二章機構、職責
第三條技術交底實行項目經理部(以下簡稱項目部)、作業隊二層次技術交底的原則,并針對各單位、分部、分項工程分別進行,貫穿于工程施工全過程。
第四條工程項目開工前,由項目部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工程部等相關部門,向項目部全體管理人員、作業隊主要管理人員、班組長等進行總體技術交底;
第五條單位工程開工前,由項目部工程部分階段、分層次下達書面技術交底;當收到設計變更、冬雨季施工前、主要施工方案修訂時或遇不可抗力事件后,應進行專項技術交底。
第六條分部、分項工程開工前,由作業隊技術負責人向作業隊管理人員、工班長、全體操作者進行技術交底。
第七條特殊過程和關鍵部位由項目部總工程師組織編制作業指導書,并逐級進行技術交底。
第三章內容、程序、時間
第八條項目部總體技術交底的內容
1、承擔施工的項目內容,工程概況,項目的設計意圖,項目適用的規范、標準及技術要求,設計交底和設計文件會審會議的有關情況。
2、工程合同和投標承諾中有關內容。
3、業主、監理、設計及上級管理單位情況,管理分工及主要職責,有關管理文件及要求。
4、項目管理組織機構設置,管理分工及主要職責。
5、項目安全、質量、成本、進度、環保目標,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
6、施工組織設計、主要的施工方案,施工的方法與工藝,主要資源投入情況,采用的“四新”技術,安全、質量、進度、環保等方面要求。
7、其它需要說明的總體情況。
第九條單位工程技術交底的內容
1、施工內容,工程概況,施工重點、難點,施工中的控制要點,需要注意的事項。
2、工程設計情況,業主、監理及上級的要求。
3、施工組織與施工方案,施工的方法與工藝,采用的“四新”技術,適用的規范、標準及技術要求,安全、質量、成本、進度、環保等方面要求。
4、主要工作量、構造、各部幾何尺寸、位置關系、限界等要求。
5、主要設備、材料,構件的型號、規格和質量等要求。
6、技術要求、操作要求、質量標準。
7、施工配合比,各工序的施工程序、主要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注意事項,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的內容、關系、有關要求。成品及半成品保護責任者,注意事項及要求等。
8、其它需要說明的內容。
第十條分部、分項工程技術交底的內容
1、單位工程技術交底的內容。
2、分部(項)工程的重點控制部位,標高和尺寸,預留孔洞的位置及規格。預埋件平面位置、規格、品種、數量及走向、坡度、埋設標高等。
3、流水和立體交叉作業施工階段劃分。
4、重要部位夜間等特殊施工條件下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5、工程測量定位,結構物主要軸線、尺寸和標高。
6、現澆混凝土、承重構件支模方法、拆模時間等。
7、預制、現澆構件配筋規格、品種、數量和制作、綁扎、安裝等要求。
8、混凝土、砂漿、防水、特殊水泥材料等配合比及試件、試塊的取樣、養護方法等。
9、其它應交底的內容。
第十一條專項技術交底的內容
1、參照單位、分部、分項工程技術交底的內容。
2、設計變更情況及施工要求,或冬雨季方案及各種施工保證措施,或主要施工方案修訂情況,或遇不可抗力事件后需要采取的措施等。
第十二條安全技術交底的內容
進行技術交底的同時必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其主要內容包括:為保證施工安全所采取的技術措施、資源投入、安全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施工過程安全控制要求等;
第四章技術交底管理要求
第十三條技術交底必須在交底作業內容施工5日前下達。
第十四條技術交底要從實際出發,語言簡練,技術交底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于用文字表述比較麻煩或難以表述清楚的內容可以用圖示或表格來表達,并注明施工工藝中的關鍵點和操作要領。交底中不能出現“宜”、“應”、“一般采用”等選擇性內容。
第十五條技術交底記錄采用“附件1、2”格式。
第十六條技術交底及安全技術交底必須交至所有施工管理人員及所有施工操作人員,并認真講解施工工藝中的關鍵點和操作要領,參加交(接)底人員交清聽懂后雙方簽字,并注明交(接)底日期。對班組進行的技術交底必須一式六份以上(其它各級技術交底可參照執行),一份交操作者(接底人),一份交工長,一份交質檢員,一份交安全員,一份交技術資料員存檔,一份由交底人存查。
第五章審批、存檔、考核
第十七條技術交底的全部記錄內容都必須歸檔。誰負責交底,誰負責填寫交底記錄并將記錄移交給資料員進行歸檔。
第十八條交底資料按照交底先后順序或單位、分部、分項工程,編號裝訂成冊,以便查閱。
第六章附則
第十九條本辦法由項目部負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篇2:砼分項工程技術質量安全交底書
一.技術要求
1.配制砼所用的水泥采用p.s32.5水泥,水泥進場必須有合格證,并按規范要求復試,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2.砼用的粗骨料為碎石,規格為2-4cm,細骨料為中砂,骨料應按品種,規格分別堆放,不得混雜。
3.砼配合比需經工程質量檢測中心試驗確定,稱為試驗配合比,施工中,須測定骨料含水率,計算出施工配合比。
4.為保證砼質量,砼的攪拌時間最短為120s
5.攪拌好的砼要卸盡,在砼全部卸出之間,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更不得采取邊出料邊進料的方法。
6.嚴格控制施工配合比,砂、碎石必須車車過稱,不得隨意加減用量。
7.采用振動器搗實砼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倜恳徽顸c的振搗延續時間,應使砼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
②當采用振動棒時,搗實砼移動的間距不宜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器與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0.5倍。
?、郛敳捎闷桨逭駬v器時,其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能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
8.在澆筑砼的過程中,應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埋件和予留洞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9.圈梁、現澆梁、現澆板均為c20砼,應同時澆筑砼,施工縫應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部位。
10.對已澆筑完畢的砼,應加以覆蓋和澆水養護,不得少于7天,澆水次數應保持砼處于濕潤狀態。
10.在已澆筑的砼強度未達到1.2n/mm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
11.砼缺陷的修整
①.面積較小且數量不多的蜂窩或露石的砼表面,可用1:2-1:2.5的水泥砂漿抹平,在抹砂漿之間必須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基層。
?、?較大面積的蜂窩、露石和露筋應按其全部深度鑿去薄弱的砼層和個別突出的骨料顆粒,然后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砼強度等級提高一級的細骨料砼填塞并細致搗實。
?、?對影響砼結構性能的缺陷,必須會同設計等有關單位研究處理。
二.質量要求
1.砼原材料每罐稱量的允許偏差(%)
水泥、混合材料±2
砂子、碎石±3
2.檢查砼在澆注地點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至少兩次。
3.砼的攪拌時間隨機檢查。
4.在每一工作班內,當砼配合比由于外界影響有變動時,應及時檢查。
5.施工縫處不得有雜物。
6.無孔洞、漏筋等。
7.各項允許偏差單位(mm)
軸線位移基礎(墻、柱、梁)15(8)
垂直度8
標高±10
表面平整度8
截面尺寸±8、-5
三.安全要求
1.砼作業前,必須先檢查操作臺、架子和道路,確認安全可靠,方可作業。
2、使用吊罐澆砼時,應經常檢查吊斗、鋼絲繩和卡具。如有問題及時處理,進行梁、柱作業時,必須站在里側進行操作。
3.作業人員嚴禁在梁、柱的模板上行走和作業。
4.夜間作業場所和運輸道路,必須由電工負責安設足夠照明。
5.使用振搗器時,必須對導線、開關等進行檢查,如有導線破損、絕緣老化、開關不靈、無漏電保護器等,禁止使用。操作時必須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
交底人:接收人:
篇3:水暖工程技術質量安全交底制度
水暖工程技術質量、安全交底管理
1、水暖技術負責人全面負責工程技術質量及安全技術交底工作。
2、交底工作必須在工程施工前進行,任何情況下不得先施工,后交底。弓底要及時、準確、完整,并具有針對性。
3、技術質量交底應對施工圖、設計變更、施工技術規范、施工質量驗收術準、操作規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分項工程施工工藝及新技術施工)法等內容進行具體要求和指導。
4、各分項工程施工前,由技術負責人對工長、質檢員、班組長、安全員及施工骨干人員進行技術質量交底,并辦理簽字交接手續。技術交底資料必須及時發給工長、質檢員和班組長,并辦理交接手續,違者負激勵50元/次。
5、對重要部位和關鍵工藝的技術、質量和安全要求,應在施工前進行專項書面交底,辦理簽字手續。并在班前由工長進行口頭交底。
6、各班組及施工骨干人員變換施工崗位時,要重新進行技術質量交底。
7、設計變更及技術聯系通知單的主要內容,必須及時進行專項交底。
8、各分項工程施工前,技術員必須對全體施工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措施和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專項交底,并辦理全員簽字手續。
9、接轉工程復工后,在分項工程施工前,必須對操作人員重新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10 未按以上要求進行交底,并未及時整改的負激勵50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