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項目基坑維護施工管理規程

項目基坑維護施工管理規程

2024-07-11 閱讀 6487

項目基坑維護工程施工管理規程

1.編制目的

用于指導工程管理人員對基坑維護工程進行全面質量控制,確保基坑維護工程施工全過程受控狀態。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建筑物與構筑物有地下室或地下結構的基坑維護工程設計及施工過程各階段的質量控制。

3、職責

3.1總工程師辦公室負責本規程的制定、修改、分發及解釋,參加基坑維護方案評審,審批維護施工方案。

3.2項目工程部負責本規程的具體實施。

4.管理流程

4.1放坡基坑圍護工程

4.2圍護結構基坑工程

5.管理過程

5.1事前控制

5.1.1基坑圍護設計方案應滿足安全、經濟、施工方便及快速等要求。

5.1.2基坑深度超過5m時,設計單位應有圍護設計資質,圍護方案應經專家組論證。

5.1.3檢查圍護設計施工圖,地質勘察報告,鄰近建筑物和地下設施的類型、分布及其結構情況,技術、質量、安全措施及施工監測要求,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等資料是否齊全。

5.1.4基坑圍護工程施工單位準備情況

5.1.4.1檢查施工單位人員及機械設備是否按合同要求進場到位。

5.1.4.2檢查施工方案,并通過審核。

5.1.4.3施工單位是否準備好相應的搶險、堵漏材料和設備。

5.1.4.4現場基準點是否已引測至基坑開挖范圍外適當位置。

5.2事中控制

5.2.1原材料進場必須提供合格證,并按規范進行取樣復試。

5.2.2檢查定位是否準確,并進行復核。

5.2.3施工過程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及現行規范執行。

5.2.4對設計有齡期要求的圍護結構必須達到齡期要求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

5.2.5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基坑周邊的堆載不得超過15kPa。

5.2.6土方開挖必須嚴格分層進行,施工時應督促施工單位派專人負責觀察挖土過程,嚴禁挖土機械碰撞工程樁,應隨時檢查圍護結構的穩定和是否存在滲漏情況,發現險情即使處理。

5.2.7當采用機械挖土時,要求機械挖土只能挖到離基底20-30

篇2:基坑監測維護方法措施

基坑監測與維護方法

深基坑工程是開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工程,本基坑開挖最深處為8.2米,所以要進行監測與控制。深基坑工程的監測與控制則是一種比較復雜的信息反饋與控制。深基坑工程監測是指在深基坑開挖施工過程中,借助儀器設備和其他一些手段對圍護結構、基坑周圍的環境(包括土體、建筑物、構筑物、道路、地下管線等)的應力、位移.傾斜、沉降、開裂、地下水位的動態變化,土層孔隙水壓力變化等進行綜合監測。

深基坑工程控制則是根據前段開挖期間的監測信息,一方面與勘察、設計階段預測的性狀進行比較,對設計方案進行評價,判斷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通過反分析方法或經驗方法計算與修正巖上的力學參數,預測下階段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為優化和合理組織施工提供依據,并對進一步開挖與施工的方案提出建議,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險情進行及時的預報.以便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2)技術指標

深基坑工程監測與控制技術應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l20-99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范》YB9258-97的規定。

⑶深基坑變形監測采用經緯儀測墻頂水平位移,在基坑四面埋設基準點,排樁施工時每一工況進行一次監測,根據位移大小對支護參數進行調整。排樁施工結束后每周及每次雨后進行一次位移監測,評價邊坡安全狀況,遇危險情況采取適當應急措施。

⑷監測項目:

①、基坑水平位移監測,每隔20m布置1個位移觀測點;

②、基坑土體變形檢測,每隔30m布置1個測斜管;

③、對基坑周邊50m范圍內的建筑物進行沉降和水平位移監測;

④、地下水位監測,在基坑每側位置各布置1個,共4個水位觀測井。

為保證基坑暴露期間的安全,要對基坑全方位的監測,監測內容要有基坑頂水平位移、地面沉降、周圍建筑物外觀記錄和沉降、周圍馬路觀測等,通過監測取得數據,指導基坑施工安全。監測方法如下:

(1)在地下室施工期間設立基坑邊坡穩定的監測系統,以確保地下室施工期間的安全。

監測內容:基坑開挖引起的坑底土層的反彈,基坑邊坡穩定,邊坡土體

側向位移的范圍、速率,周圍地下管線引起的附加沉降,位移裂縫,地基土孔隙水壓力變化等。

監測工作是整個工程的重要部分,整個監測工程應本著準確、及時、有

效的原則,突出重點,強調重點對象重點監測。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應根據不同階段對周圍環境的不同影響程度加以區別對待,在關鍵階段加密監測頻率。監測點的埋設突出有效性,能敏感地反應周圍環境的變化。在準確性方面從埋設的規范和觀測儀器的先進性入手,配以有豐富經驗的監測工程師規范操作,從嚴把關,準確、及時、有效地完成整個工程的監測任務。

1、坡項水平位移

沿基坑鋼板樁外5米樁頂,每隔25米設置觀測點,固定后依次編號,以基坑邊角設基準點,用經緯儀對準基點后由邊向中依次測量讀數并記錄之,以原有的測量數為原始數據,以后的讀數與前讀數之差,即為該次測讀的位移值,將各次測讀位移值繪制時間--位移曲線。并需每周送監測報告給公司施工技術部。

2、地面沉降

沿邊坡四周可能受影響的地面設觀測點,固定后編號。在遠離現場取一基準點,用水準儀測量各測點數水平沉降值,同時填取測點時間--沉降曲線圖。

3、周圍管線建筑物觀測

結合地面沉降觀測密切注意管線和地面沉降的關系和變化情況。開工前應檢查,如有裂縫等應做好記錄和標記,施工期間每天應檢查監測,確保安全。

4、數據分析

當坡頂位移和地面沉降超出設計要求或安全臨界線時,說明基坑變形不正常,應引起警覺,及時分析變形存在的原因及采取應付措施,如偏差值有加大趨勢時,應及時提出搶險措施,從技術、人員、管理、物資等為搶險提供保證。

5、搶險對策

當基坑鋼板樁位移超出業主和設計允許值時,應及時向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業主反映并采取措施,其包括立即停止坑底施工,采用砂包反壓,疏導人群等等,制訂補強加固措施,排除險情,施工現場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尼龍袋(不少于100個)。

6、基坑維護與安全

①基坑周邊應設置護欄,護欄采用鋼管搭設。

②加強對坑面截水溝和坑底集水溝、井的維護和清理,避免雨水進入基坑和能夠迅速排走地下水。

③當坑面、邊披出現裂縫應立即用水泥砂填補封塞,以免雨水滲入。

④搭設鋼管便梯,供施工人員上落。

篇3:基坑維護工程監理交底要點

基坑維護工程監理交底要點

監理具體要求:

一、維護結構專項施工方案

1.鉆孔灌注樁專項施工方案

2.水泥攪拌樁專項施工方案

3.土釘墻專項施工方案

4.支撐梁維護方案

5.要求:項目部技術負責人組織編制,公司總工審核報監理審核

二、鉆孔灌注樁要求

1.監理控制點(需要經過檢查驗收):

(1)深度(2)孔徑(3)沉渣(4)泥漿比重(5)鋼筋籠(6)混凝土配比

2.直徑600@900,C25混凝土

3.沉渣小于等于200MM,超灌長度80CM。

4.立柱樁如為新增加的為直徑700,角鋼Q235,規格<110×10

5.下部插入樁內2000MM

三.土釘墻要求

1.混凝土C20,厚度100MM---60MM.

2.兩層

3.面層配筋直徑6.5@200×200(300×300)

4.流程噴第一層3―4CM----成孔―土釘---鋼筋網噴第二層

5.注漿32.5硅酸巖水泥,水灰比0.5.

6.注漿終了壓力大于1.4MP.

7.注漿前進行洗孔

8.抗拔試驗為1%,且不少于3根

9.土釘長度L=12M,L=9M

10.施工要求:分層開挖,分層做土釘

11.需要經過監理檢查:鋼筋規格、土釘長度檢查、水泥漿的比重、噴混凝土厚度、鋼筋網片、土釘的排數間距、混凝土強度

四.水泥攪拌樁

1.長度10.5米6.5米,10.8米,7.5米,9.5米,5.5米(按標高打)

2.水泥32.5普通硅酸鹽水泥15%,水灰比0.5,外摻0.2%木質璜酸鈣和2%石膏粉(或水玻璃)。

3.監理檢查:長度,水泥漿比重,直徑,速度,配比

五.壓頂梁、灌梁、支撐梁

1.壓頂梁C25

2.冠梁、支撐梁C30,鋼筋達接長度不小于36D,錨固長度不小于30D。

3.監理檢查:鋼筋驗收,標高驗收,模板驗收,混凝土配

六、資料

1.專項方案報審

2.設備報驗

3.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名單

4.總工期計劃以及每周的計劃

5.檢查隱蔽驗收資料

6.存檔備案

七、要注意的幾點

1.1標段分為9個剖面,注意起點始點,以及坑中坑A斷面

2.2標段分為分為7個斷面,注意起始點,以及坑中坑

3.注意水泥攪拌樁之間的連接,不允許有分岔,要求垂直度要嚴格控制,否則,容易引起滲漏水。

4.維護施工單位要參加每周二的工地例會,并且要有文字的匯報資料。排出具體的工期計劃。

5.及時的跟監理及業主取得溝通,不能夠因為是維護結構就降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