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氣體公司職業危害防治制度

氣體公司職業危害防治制度

2024-07-11 閱讀 2167

1.目的和適用范圍

1.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實現公司所確定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特制定本制度。

1.2公司所屬各單位和個人在從事接觸靠近低溫液體、高分貝噪音、有毒藥劑、防腐保溫、旋轉設備作業等有毒有害作業時均應執行本制度。本制度適應于鄭州瑞氣氣體有限公司。

2.防治方針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3.職業危害的種類

根據我公司生產經營的具體情況確定本單位的職業危害有以下九大類:

3.1生產性噪聲和局部震動危害:高速運轉的電機和內部有高速氣流的管道附近會產生以產生較強的噪聲和局部的震動,對經常從事現場生產作業人員的聽力會造成損傷。

3.2接觸低溫液體:本公司生產的液氮液氧為低溫液體,皮膚接觸后會產生低溫燙傷。

3.3惰性氣體窒息:高濃度氮氣和氬氣為窒息性氣體,在通風不暢狹小空間內作業時當氣氛中氧氣的濃度低于18%時易發生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3.4氧中毒:當氧的濃度超過40%時,有可能發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時,出現胸骨后不適感、輕咳,進而胸悶、胸骨后燒灼感和呼吸困難,咳嗽加劇;嚴重時可發生肺水腫,甚至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吸入氧濃度在80%以上時,出現面部肌肉抽動、面色蒼白、眩暈、心動過速、虛脫,繼而全身強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長期處于氧分壓為60~100kPa(相當于吸入氧濃度40%左右)的條件下可發生眼損害,嚴重者可失明。

3.5高溫燙傷危害:本公司內部分管道內為高溫高壓氣體,在接觸時會發生高溫燙傷。

3.6登高作業危害:在從事高于2米的登高作業時易發生墜落危險。

3.7高空下落物體危害:在施工或檢修現場,容易有高空墜落的物體砸傷的危險。

3.8旋轉設備傷害;本公司有空壓機、泵等旋轉設備,在靠近時容易將衣服或頭發等牽引入旋轉設備,嚴重時發生局部傷害或意外事故。

3.9有毒有害藥劑危害:在從事分析化驗時易接觸到氨水等有害化學藥劑,對皮膚有腐蝕危害。

4.防護措施

4.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

4.1.1.在確定的職業危害作業場所的醒目位置,設置職業病危害告知警示標志。

4.1.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時一定要遵守工作票制度,確定工作環境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4.1.3.對從事高危職業危害作業的人員,工作時間應嚴格加以控制,并有針對性的急救措施。

4.1.4.對高分貝的噪聲源或振動設備周圍要設置隔音降噪設施。

4.1.5.分析化驗室內要注意保持通風,將空氣中有毒有害藥劑濃度控制在安全的范圍內。

4.2個人防護措施:

4.2.1進入主廠區內要正確配戴耳塞、勞保鞋、低溫防護手套、工作服等勞保防護用品。

4.2.2避免長時間吸入高濃度氧氣避免氧中毒,避免吸入高濃度惰性氣體以防窒息。

4.2.3在旋轉設備附近作業時,不準帶手套,工作服應穿戴整齊,將長頭發挽好以防纏進旋轉設備中造成意外傷害。

4.2.4在從事高于2米的登高作業時要正確配戴安全帶,并有相應的監護人在場監護。

4.2.5進入檢修或施工現場時要正確佩戴安全帽。

4.2.6從事分析化驗作業時因配戴橡膠手套以減少對皮膚的損傷。

4.2.7從事職業危害作業的職工應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單位應將檢查結果告之本人,并將體檢報告存入檔案。

編制:審核:批準:

篇2:煤礦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防治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護員工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訂本辦法,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各施工生產單位。

二、術語和定義

建設項目――是指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

職業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場所或者接觸特定職業相伴隨,對從事該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造成健康損害或者影響的各種危害。

三同時――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三、管理職責

1、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單位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必須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

2、企管科是建設項目職業危害控制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建設項目“三同時”各項管理工作。

3、安全監察站是職業衛生管理職能部門,負責對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進行監督和檢查。

4、各施工生產單位負責職業病防治措施的實施,對職業病防治設備進行經常檢查、維護和定期檢測,保持正常運轉,并按規定發給員工符合質量要求的個人衛生防護用品。

5、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應嚴格遵守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并享有獲得職業病預防、保健、治療和康復的權利。

四、一般規定

1、對可能產生一般職業危害的建設項目,必須落實建設項目職業危害設施“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階段應當進行職業危害預評價的衛生審核,設計階段應當進行防護設施設計的衛生審查,竣工驗收時進行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及職業防護設施的衛生驗收。

2、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預評價、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應當由依法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

3、礦屬施工生產單位應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經常性的職業安全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和培訓。

4、礦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對從事有害作業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和每年一次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及時將檢查結果告知勞動者本人,對從事有害作業的合同制工人、農民合同工應當在解除合同前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

5、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員工從事與禁忌相關的有害作業。

6、嚴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設置安全標志。

7、施工生產單位必須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在控制施工噪音、揚塵及建筑垃圾等方面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和無毒材料,控制、消除職業危害。

篇3:煤礦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保障使用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職業危害防治方針,確保職業危害防治經費專款專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來源

1、公司計提的煤礦安全生產發展費。每年在安全生產發展費用中安排一部分資金,用于煤礦一通三防系統、安全監測系統、安全儀器和儀表、安全防護設施及其他國家或上級部門有明文規定可以從煤礦安全費用中列支的職業衛生項目的投入。

2、企業成本(費用)。對用于新增或更新職業病危害防治系統及設施、添置監測設備、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和補貼、國家規定的職業衛生保險、消除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改善作業場所勞動條件、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及培訓、職業衛生獎勵、推廣應用相關技術、職業病治療康復、控制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如不屬于煤礦安全費用列支的范圍,直接計入成本(費用)。

二、專人負責經費的使用。財務部全面負責職業危害經費的投入和運作,所有經費一律由財務部統一支出、集中管理,并對支出情況建立臺帳進行統計。

三、合理編制財務預算。貫徹實事求是、統籌兼顧、確保重點的原則,科學規劃職業危害防治經費預算編制工作。

四、計劃使用資金。根據批準的預算資金,制訂好預算執行計劃,分別按季按月有計劃安排使用,每期檢查使用情況。

五、嚴格財務審批和驗收。職業危害防治的一切財務開支堅持一支筆審批原則,嚴格先批后報程序。各種設備應及時登記入賬,再落實專人負責管理使用。

六、嚴格經費支付報銷的審核工作。對經費的交納、支付、報銷工作,會計應按照職權條例規定進行審查、復核。辦理報銷手續,必須要有原始憑證,堅決杜絕手續不齊、用錢混亂等現象的發生。發現問題,及時查明,對未經批準和違反財務紀律的支出,會計應拒絕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