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報告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及時掌握勞動衛生狀況和公司職業病發病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預防措施,以保護職工健康,提高生產效率,依照衛生部《職業病報告辦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報告辦法所指的職業病系國家規定的職業病范圍內所列病種。
職業病報告實行以單位為主,逐級上報的辦法,各車間、部室發生職業病一律報職業健康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職業健康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匯總上報領導小組。
第三條、職業健康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專(兼)職業人員負責上報工作。
第四條、凡有死亡或同時發生了三名以上急性職業中毒時,職業健康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立即電話報告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領導小組和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并會同工會、事故發生車間、部室及相關職能部門,調查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并填寫《急性職業性中毒個案調查表》,報送衛生監督部門。
第五條、塵肺病、慢性職業中毒和其它慢性職業病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有職業病診斷資質的單位或專家組負責出具診斷報告。
第六條、職業健康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當年12月30日前將當年度的《塵肺患病情況》和《職業中毒患病情況》向集團公司安全環保部上報。
第八條、職業病報告不得虛報、漏報、拒報、遲報、偽造和篡改,任何車間、處室、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擾職業病報告人員執行本辦法。
篇2:石油公司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報告制度
石油銷售公司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與報告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調查處理,及時有效地控制、處置和報告各類職業病危害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石油銷售公司(以下簡稱"HB公司"或"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HB公司各部室以及所有從事勞動的員工。
第二章事故管理
第三條職業病危害事故等級
參照《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按一次職業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嚴重程度,職業病危害事故分為三類:
(一)一般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10人以下的;
(二)重大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發生職業性炭疽5人以下的;
(三)特大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發生職業性炭疽5人以上的。
第四條管理分工
(一)確立處理職業病危害事故的專職機構和各部門負責人;
(二)制定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處置方案,明確各類危害事故發生時,各負責人和相應機構的職責和任務。
第五條事故處置、報告、調查
(一)依法采取臨時控制和應急救援措施,及時組織搶救急性職業病病人,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救治、進行衛生檢查和醫學觀察;
(二)停止導致職業病危害事故的作業,控制事故現場,防止事態擴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三)保護事故現場,保留導致職業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設備和工具等;
(四)立即向公司綜合辦公室報告事故,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地點、時間、發病情況、死亡人數、可能發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發展趨勢等,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對職業病危害事故瞞報、虛報、漏報和遲報;
(五)組成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組,配合上級行政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調查內容包括:
1、現場勘驗和調查取證,查明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和危害程度;
2、分析事故責任;
3、提出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罰意見;
4、提出防范事故再次發生所應采取改進措施的意見;
5、形成職業病事故調查處理報告。
(六)事故調查組進行現場調查取證時,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拒絕、隱瞞或提供虛假證據或資料,不得阻礙、干涉事故調查組的現場調查和取證工作;
第三章附則
第六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3:某某熱電公司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報告制度
為規范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調查處理,及時有效地控制、處置和報告各類職業病危害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和衛生部《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正在規章,尚未發布。待發布后,以國家總局規章為準)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用人單位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職業病危害事故等級
參照《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按一次職業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嚴重程度,職業病危害事故分為三類:
(一)一般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10人以下的;
(二)重大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發生職業性炭疽5人以下的;
(三)特大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發生職業性炭疽5人以上的。
二、管理分工
1、綜合辦公室是處理職業病危害事故的專職機構,確定各部門負責人;
2、制定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處置方案,明確各類危害事故發生時,各負責人和相應機構的職責和任務。
三、事故處置、報告
1、依法采取臨時控制和應急救援措施,及時組織搶救急性職業病病人,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救治、進行衛生檢查和醫學觀察;
2、停止導致職業病危害事故的作業,控制事故現場,防止事態擴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保護事故現場,保留導致職業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設備和工具等;
4、立即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事故,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地點、時間、發病情況、死亡人數、可能發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發展趨勢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對職業病危害事故瞞報、虛報、漏報和遲報;
5、組成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組,配合上級行政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調查內容包括:
(1)現場勘驗和調查取證,查明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和危害程度;
(2)分析事故責任;
(3)提出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罰意見;
(4)提出防范事故再次發生所應采取的改進措施的意見;
(5)形成職業病事故調查處理報告。
6、事故調查組進行現場調查取證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隱瞞或提供虛假證據或資料,不得阻礙、干涉事故調查組的現場調查和取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