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工廠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員工健康監護檔案管理辦法
1、目的
為加強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管理工作,確保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的完整、準確、系統,達到有效利用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某工廠安委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全過程。
3、工作職責
3.1某工廠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公司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與員工健康監護檔案標準表格,同時監督、指導各部門正確使用;
3.2各部門兼職安全員負責本部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與員工健康監護檔案的建立、填寫與保存,最終上報安委辦確認存檔。
4、工作內容
4.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的建立
4.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是職業病防治過程的真實記錄和反映,也是安監、衛生行政執法中的重要參考依據,某工廠安委會與各部門需按規定要求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
4.1.2本單位應建立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內容包括:
4.1.2.1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及有關文件;
4.1.2.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針、計劃、目標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4.1.2.3職業健康專(兼)職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職能及人員分工;
4.1.2.4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程序、作業指導書和其他內部文件;
4.1.2.5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管理檔案(提供保存清單,注明保存地點)包括:
4.1.2.5.1建設項目計劃任務書及批準文件等;
4.1.2.5.2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書;
4.1.2.5.3工程新建、改建、擴建及維修、使用中變更的圖紙及有關資料;
4.1.2.5.4全套竣工圖紙、驗收報告、竣工總結;
4.1.2.5.5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委托書與預評價報告;
4.1.2.5.6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委托書與效果評價報告;
4.1.2.5.7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意見書;
4.1.2.5.8衛生行政部門驗收意見書。
4.1.2.6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申報資料:包括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存在崗位、來源、預防策略)清單;
4.1.2.7儲存和使用的危險化學品清單,包括種類、量、使用的部位、儲存的部位、毒性資料、預防對策;
4.1.2.8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資料,包括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委托書,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記錄與評價報告;
4.1.2.9職業病預防控制措施技術檔案:
4.1.2.9.1工藝改造技術措施檔案;
4.1.2.9.2職業病防護設施檔案。
4.1.2.10職業病防護用品檔案,包括工種清單,應配備的清單,實配備的清單,使用情況等;
4.1.2.11職業健康安全培訓教育計劃、培訓內容、授課記錄及考核成績;
4.1.2.12各種監督文書;
4.1.2.13各種設備、危險化學品中文說明書;
4.1.2.14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有關資料;
4.1.2.15各種匯總資料,包括:
4.1.2.15.1單位職業健康基本情況、生產工藝、有毒、有害因素分布;
4.1.2.15.2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匯總資料;
4.1.2.15.3職業有害因素接觸情況匯總表;
4.1.2.15.4職業病防治工作年度總結。
4.2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內容
4.2.1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是記錄員工職業健康變化與職業危害因素關系的客觀材料,按國家規定永久妥善保存。
4.2.2職業健康監護資料內容包括:
4.2.2.1職業健康監護委托書;
4.2.2.2職業性健康檢查工種及人員名單;
4.2.2.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與分析報告;
4.2.2.4職業禁忌證名單及調離情況;
4.2.2.5個體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4.2.2.5.1員工基本情況;
4.2.2.5.2員工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4.2.2.5.3相應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4.2.2.5.4職業健康檢查報告和評價報告;
4.2.2.5.5職業病報告卡;
4.2.2.5.6單位對職業病患者和職業禁忌癥者處理和安置記錄;
4.2.2.5.7單位在職業健康監護中提供的其它資料和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記錄整理的相關資料。
5、工作記錄
5.1《某工廠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
5.1.1《員工職業健康監護臺帳》
5.1.1.1職業健康監護委托書;
5.1.1.2年度職業性健康檢查工種及人員名單;
5.1.1.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與分析報告;
5.1.1.4職業禁忌證名單及調離情況;
5.1.1.5員工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
6、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6.1《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2009]第23號);
6.2《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20**]第23號);
6.3《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2009]第27號)。
篇2:煤礦職業衛生檔案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各礦井對礦各科室區隊建立職業衛生檔案,員工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簡稱“兩檔”,并由專人保管。
二、職業衛生檔案包括:
1、企、事業單位職業衛生記錄卡;
2、各生產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一覽表;
3、各生產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作業人員登記卡;
4、職業病危害、職業中毒記錄卡;
5、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匯總資料;
6、職業病危害因素程度分級管理表;
7、職業中毒事故報告與處理記錄表等;
8、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范、標準、文件、監督文書清單及有關文本;
9、職業衛生管理方針、計劃、目標、方案、程序、指導書、管理制度;
10、職業衛生專(兼)職管理組織、職能及人員分工;
11、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管理檔案;
12、職業病預防控制措施技術檔案;
13、職業病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檔案:
14、職業衛生培訓教育匯總資料:
15、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有關資料。
三、員工個人健康檔案包括:
1、員工的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2、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職業禁忌證名單及處理情況;
4、職業病診斷、職業病病例登記表等員工個人健康資料;
5、職業健康監護委托書或合同;
6、職業性健康檢查工種及人員名單;
7、職業病人處理、安置情況匯總資料。
四、“兩檔”資料按檔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錄、統一編號、專冊登記;分永久、長期、短期三種期限及時進行歸檔。
五、“兩檔”資料應字跡清楚、圖表清晰、文字準確可靠,并管好和用好“兩檔“。
六、隨時、定期地根據本礦人員的變動,及時調核和補充“兩檔”,各表卡每年10月前系統地調整一次。
七、“兩檔”檔案中各種資料按要求每三年復核一次;日常職業衛生工作須將測定結果、健康檢查結果、職業病管理情況隨時過錄,以備分析。
八、員工離開單位時,有權索取個人鍵康檔案資料,公司或礦應如實地、無償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個人復印件上簽章。
九、職業病診斷,鑒定單位需提供有關“兩檔”資料時,檔案室應如實地提供。
十、檔案室對各部門移交來的職業衛生檔案,要認真進行質量檢查,歸檔的案卷要填寫移交日錄,雙方簽字,及時編號登記,入庫保管。
十一、檔案工作人員對檔案的收進、移出、銷毀、管理、借閱利用等情況要進行登記,檔案工作人員調離時,必須辦好交接手續。
十二、職業衛生檔案庫房要堅固、安全,做好防盜、防火、防蟲、防鼠、防高溫、防潮、通風等項工作,并有應急措施職業衛生檔案庫要設專人管理,定期檢查清點,如發現檔案破損、變質時要及時修補復制。
十三、利用職業衛生檔案的人員應當愛護檔案,嚴禁對職業衛生檔案拆卷、涂改、污損、轉借和擅自翻印。
十四、每年按煤礦流程對其合規性進行評估修訂。
十五、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有關職業檔案管理的其他規定按照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職業衛生標準和煤礦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執行。
篇3:石油公司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石油銷售公司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檔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職工健康和維護企業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石油銷售公司(以下簡稱"HB公司"或"公司")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存,特制訂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HB公司各部室以及所有從事勞動的員工。
第二章管理
第三條公司綜合辦公室負責為每一位職工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管。
第四條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
(一)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二)相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三)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四)職業病診療等健康資料。
第五條公司綜合辦公室檔案管理人員必須維護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隱私權、保密權。相關的衛生監督檢查人員、勞動者或其近親屬、勞動者委托代理人有權查閱、復印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其他人員不得私自查閱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第六條勞動者離開公司時,本人有權索取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檔案管理人員應如實、無償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第七條對已離職人員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在離職后三個月后進行封存,并保存10年以上,以備上級部門查閱。
第八條勞資部檔案管理人員應將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妥善保管,保證檔案安全。
第九條其他依照公司檔案管理制度執行。
第三章附則
第十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