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不規范用氣防范措施要求
近幾年,隨著國家能源產業結構的調整,城市居民燃氣快速發展,供氣范圍不斷擴大,居民用燃氣的數量也在快速的增加。與此同時居民室內燃氣安全事故屢屢發生,室內燃氣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我們必須及時發現問題,切實有效的消除隱患,預防事故的發生。
2012年12月27日,大連市石門街20號樓3單元7樓3號發生一起燃氣泄漏事故,造成2名老人中毒死亡。12月27日22時30分左右,南關中街23號樓1單元2樓2號發生一起管道液化石油氣泄漏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周邊建筑的門窗等受到損壞。一天內就發生了兩起事故,而經判定,這兩起事故是由于用戶使用不當造成的。2012年8月18日上午,鄭州一公寓發生燃氣爆炸事故。事故造成屋內1男2女及一個孩子燒傷,3名路人被玻璃碎片劃傷。然而這并非鄭州首次因燃氣爆炸引發的慘劇。此前的8月9日,鄭州市祭城小區東5區3號臨街門面店發生煤氣爆炸,門窗被炸飛,爆炸事故造成11人住院治療,6人重傷。這些事故均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也給社會公共安全與穩定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加強燃氣安全管理及正確使用成為了天然氣分公司及燃氣用戶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維護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燃氣公司的我們有必要時刻了解每位用戶家燃氣設施的是否有隱患,并及時解決各種問題,在應對居民用戶不規范使用燃氣設施的行為上,平時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采取的對策和措施:
第一,加強對用戶的宣傳教育。很多燃氣事故的發生源于居民缺少安全意識,對于能引起燃氣安全事故的隱患不知道或者沒有在意。如果用戶能夠清楚的知道引起燃氣安全事故的原因,經常檢查室內的燃氣設施,可以大幅度減少燃氣事故。因此要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絡技術,還應積極開展燃氣安全進社區活動。
第二,加強對居民用戶燃氣設施的檢查。燃氣公司作為燃氣供應企業必須建立安全檢查制度,定期對用戶的燃氣設施進行檢查和維修維護,發現為題應協調用戶及時解決,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第三,制定有關的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為燃氣安全管理和執法提供依據。
第四,采用推廣新技術、新方法進行管理。對于常年不在家的居民用戶,是安全檢查面臨的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各界燃氣人士的不斷努力與嘗試,各種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比如甲烷無線激光檢測儀,在面對無法進入用戶屋內的難題上就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這些只是措施并不能完全解決隱患。如若居民燃氣發生回火,報警器不發生作用時,事故就會發生。聯想到,在油氣加工裝置區內,通常在輸送或排放天然氣的儲罐和管道上都使用阻火器,如火炬系統,導熱油爐系統或其他加熱燃燒系統。如此,可以嘗試在居民家用的燃氣管路上裝制阻火器。
目前我市所有小區的民用燃氣管路上均沒有回火安全防暴阻火器。如上所述,近年來因使用燃氣方法不當或燃氣爐具、燃氣熱水器故障造成回火引起燃氣爆炸事故時有發生。燃氣發生爆炸后,由于沖擊波的作用,往往會造成管路上線控制閥門失靈,無法進行關閉操作,導致大量燃氣噴出,引發更多人員傷亡或更大規模的爆炸事故。
安全是全社會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證。作為易燃、易爆、易中毒特點的燃氣行業,抓好安全生產,確保穩定供氣,對于維持社會穩定,加速企業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燃氣公司作為肩負著重大社會責任的企業,針對居民不規范用氣的行為要切實有效地消除隱患,預防事故的發生。
篇2:采油廠井站用火用氣用電住人井組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住井點、站庫崗位操作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識,樹立“安全第一、環保優先、以人為本”的思想。嚴禁在井場、站庫內吸煙或生活區域內亂丟煙頭、垃圾等。
第二條住井點、站庫的生活用火,用火點必須選擇在上風口且遠離生產區域20m以外(SY5225-1994-4.2.1標準)。
第三條天然氣用火必須執行三先三后原則:先通風、后點火;先點火、后開氣;先滅火、后離去。
第四條燒天然氣(煤)的住人井站(點),必須保證有一定的通風措施,爐具密封,煙筒完好,防止發生煤氣、天然氣中毒事故。
第五條員工做飯完畢必須將爐子熄滅,保持室內通風良好。嚴禁用做飯爐子采暖。
第六條加強對燃氣爐具的檢查,保證氣源管線、爐體(密閉土暖爐)及各道閘閥密閉性完好;井站若使用液化石油氣做飯,燃氣爐具與氣瓶距離不得小于1.5米,液化氣膠管一年更換一次,液化石油氣瓶必須4年監測一次。
第七條住人井站采暖爐發生熄火時,必須關閉氣源截止閥,保證通風15分鐘以上,方可二次點火。
第八條冬季分液包凝析油排放最少2小時一次,排放時先關閉區域內一切明火,人站在上風處進行排放,排放的凝析油要倒入污油池。嚴禁存放凝析油或用凝析油擦洗衣服、設備、設施。
第九條嚴禁使用明火烘烤油罐、油氣管線、分液包。
第十條凡現場使用的油品、乙炔氣、氧氣、清蠟劑等易燃易爆品必須和住人點隔離存放,防止爆炸、中毒等事故發生。乙炔氣瓶、氧氣瓶必須定期經過專業機構檢驗,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一條住人井(點)接電必須由作業區專業電工按用電規則正規接線,嚴禁亂拉、亂接或使用電爐子。
第十二條凡在油水井站修井、維修等作業的照明用電,必須由施工隊報作業區,由作業區指派專業電工接電;所使用的閘刀、插頭和電源線必須符合安全要求;井場作業用探照燈,必須距井口20m以外(SY5225-1994-4.2.2標準)。
第十三條修井作業時,距井口100m米內不得有明火,井口套氣不準在井口排放,作業單位不得在井場隨意使用明火。
第十四條井場外套管氣火炬必須安裝阻火器,火炬與井口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20米以外),凡在井口進行修井等其他維修作業時,必須熄滅火炬,嚴禁井口放空。
第十五條住人井(點)必須配備足夠、完好的消防設施,并要定期檢查,妥善保管。
第十六條住人井點嚴禁在井口排放套管氣,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發生。
第十七條住人井站員工應認真執行2小時巡回檢查制度,發現隱患、問題及時處理或上報。
第十八條罐車進入(站)井場內裝卸油之前必須在距(站)井場20米外戴好防火罩,放下罐車本體接地線。在裝油之前必須給罐車搭好靜電接地線,并將消防器材放于儲油罐(卸油罐)旁上風處。熄滅(站)井場內一切火源,有動火或其它作業的必須停止作業。
第十九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3:安全用氣管理制度范本
(1)為加強對燃氣使用和燃氣設備的管理,防止發生爆炸和火災事故,根據現行法規,特制定本制度。
(2)燃氣設施的主管單位和使用部門要加強對燃氣設施和燃氣使用的管理,必須確定一名領導負責安全工作,要建立防火安全責任制,并將責任制落實到人。燃氣使用部門必須指定一名安全管理人員,具體負責燃氣的日常安全檢查。
(3)燃氣場所的管理人員、使用人員必須懂得燃氣性質、火災危險性、防火措施及使用操作方法,掌握防火、滅火知識,并經過專業培訓合格。燃氣場所使用人員要加強個人防火燃氣安全教育,嚴格按照燃氣設施操作規程使用燃氣,熟練掌握燃氣事故應急處置方案,會正確使用消防器材,會撲滅初燃火災。
(4)燃氣事故報警一定要說清著火單位、地點、路線。泡沫滅火器和水千萬不能滅帶電火。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防凍傷。
(5)嚴禁使用過期未檢測液化氣瓶,嚴禁暴曬或熱水、明火等加熱液化氣瓶,嚴禁私自處理液化氣瓶殘液。
(6)液化氣瓶嚴禁存放在臥室、潮濕地方、地下室和半地下室,不得與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一起。鋼瓶必須直立放置,不得臥放或倒放。
(7)使用燃氣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如果灶具連續打火兩次沒有點著火,要停止打火兩分鐘以上,等泄漏的氣體散去再嘗試點火,切記不要開排風扇,以防遇到火花發生爆炸。使用燃具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不得嚴閉門窗。灶具擺放位置應盡量避開風口。
(8)蒸箱、燃氣灶、茶爐等燃氣用具使用中,操作人員不得離開工作現場,以防外溢物或風吹造成熄火漏氣。發現燃氣泄露要迅速切斷氣源總開關,開啟門窗加強空氣流通,并向有關部門報告。下班前關閉總閥門,鎖好門后方可離去。
(9)對燃氣設施,每天都要進行漏氣檢查,每周用肥皂液等對接頭處進行檢漏;對使用的軟管到更換的時間和發現老化、龜裂、烤焦、鼠蟲齒咬痕跡、變硬開裂時都要立即更換;軟管不要靠近爐面,以免被火焰燒烤,軟管不得穿越墻體、門窗,不得壓、折軟管,以免會造成堵塞,影響連續供氣;軟管與燃具、減壓閥的接口處,必須用卡箍緊固,防止脫落漏氣;軟管的長度應控制在1.2米到2.0米之間。
(10)液化石油氣鋼瓶減壓器正常使用期限為5年,加壓器密封圈正常使用期限為3年,燃氣橡膠軟管使用期限為2年,上述燃氣設施到期應立即更換并記錄。
(11)定期檢查燃氣灶具等設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并將情況寫入防火檔案。
(12)在燃氣設施周圍及使用場所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可燃雜物,嚴禁作為休息間、工作間、倉庫使用,嚴禁吸煙、亂扔煙頭和火柴棒,嚴禁其他明火作業;禁止安裝臨時用電設備;禁止將電線纏繞在天然氣管道上;禁止有腐蝕性的物質靠近管道;禁止將燃氣管道作為負重支架或者作電器設備的接地線。
(13)燃氣設施的安裝、遷移和拆除,必須由相應資質的企業負責實施,嚴禁私自拆卸安裝。使用燃氣場所安裝電器設備必須在斷氣情況下,按照國家規范安裝。在有燃氣設施的場所及附近施工要嚴格消防報批手續,在安全措施到位的情況下,按照國家規范安裝或施工。
(14)消防器材配放在固定的位置;不得以任何借口封堵安全出口,占用消防疏散通道,保證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暢通,安全警示標志醒目。
(15)天然氣使用單位要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檢查情況存入本單位防火檔案。
(16)違反本制度按公司有關規定進行處罰。造成泄露、爆炸、火災等嚴重事故的移交司法行政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