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氣作業安全用電技術措施

電氣作業安全用電技術措施

2024-07-12 閱讀 4077

技術措施:停電、驗電、裝設接地線、懸掛標示牌或裝設遮攔。

在全部停電或部分停電的電氣設備上工作,必須完成停電、驗電、設備接地線、懸掛標示牌和裝設遮攔后,方能開始工作。上述安全措施由值班人員或斷開電源人執行,并應有監護人在場。

一停電

工作地點必須停電的設備如下:

1.?待檢修的設備;

2.?工作人員在進行工作中正常活動范圍的距離10KV及以下,與帶電設備安全距離0.35m的;

3.?在10KV以下的設備上進行工作又無安全遮攔,設備不停電時的安全距離0.7m的;

4.?帶電部分在工作人員后面或兩側且無可靠安全措施的設備。將檢修設備停電,必須把各方面電源完全斷開,拉開電閘,使各方面至少有一個明顯的斷開點。與停電設備有關的變壓器和電壓互感器,必須從高低壓兩側斷開,防止向停電檢修設備返送電。禁止在只經開關斷開的設備上工作,必須斷開開關和刀閘的操作電源,刀閘操作把手也要鎖住方可進行工作。

二驗電

驗電時,必須用電壓等級合適而且合格的驗電器,在檢修設備的進出線兩側分別驗電。驗電前,應先在有電設備上進行試驗,以確認驗電器良好。如果在木桿、木梯或木架上驗電,不接地線不能指示者,可在驗電器上接地線,但必須經值班負責人許可。

三裝設接地線

當驗明確無電壓后,應立即將檢修設備接地并三相短路。這是保證工作人員在工作地點防止突然來電的可靠安全措施,同時設備斷開部分的剩余電荷亦可因接地而放盡。

對于可能送電至停電設備的各部位或可能產生感應電壓的停電設備都要裝設接地線,所裝接地線與帶電部分應符合規定的安全距離。

裝設接地線必須兩人進行,應先接接地端,后接導體端,還要保證接觸良好。拆接地線的順序與此相反。裝拆接地線均應使用絕緣棒或戴絕緣手套。

接地線應用多股軟裸銅線,其截面應符合短路電流的要求,但不得小于25mm2。接地線在每次裝設以前應經過詳細檢查,損壞的接地線應及時修理或更換。禁止使用不符合規定的導線做接地或短路用。接地線必須用專用線夾固定在導體上,嚴禁用纏繞的方法進行接地或短路。

四懸掛標示牌(裝設遮攔)

在工作地點、施工設備和一經合閘即可送電到工作地點或施工設備的開關和刀閘的操作手上,均應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如果線路上有人工作,應在線路開關和刀閘操作把手上懸掛“禁止合閘,線路上有人工作”的標示牌,標示牌的懸掛和拆除應按調度員的命令操作。

變配電設備的巡視

巡視電器設備時,巡視只允許在遮攔外邊進行,遮攔距帶電體的最小安全距離為:10KV及以下0.35m,35KV為0.60m,110KV為1.5m。巡視時不得對設備進行工作。

雷雨天氣需要巡視室外高壓設備時,應穿絕緣靴,并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針。

高壓設備發生接地時,室內不得接近故障點4m以內,室外8m以內。進入上述范圍的人員應穿絕緣靴,接觸設備的外殼和架構時,應戴絕緣手套。

一、一次設備的巡視檢查

?1、變壓器:干式變壓器有環氧樹脂澆注和浸漬型干式兩大類,有開啟式、封閉式和澆注式三種結構。空氣作為鐵芯和繞組的冷卻介質,其絕緣強度和散熱性能及承受沖擊電壓的能力比油浸式差。若屬包封型結構,絕緣耐熱等級通常是F級(絕緣系統溫度155℃,線圈溫升100K,參考溫度120℃)。若屬非包封型結構(敞開通風式),絕緣耐熱等級通常是H級(絕緣系統溫度180℃,線圈溫升125K,參考溫度145℃)。要經常檢查有無異常聲響和振動,有無爬電痕跡、變色,絕緣電阻是否合格,通風冷卻裝置是否正常。

?2、斷路器:檢查油斷路器油位、油色是否正常,有無滲漏油,瓷套管有無破裂和放電痕跡。各連接頭接觸及發熱情況,操作機構的連桿、彈簧動作情況,分合閘線圈有無異常。

?檢查真空斷路器真空室有無損裂變色情況。

?檢查SF6斷路器壓力指示是否正常。

?3、隔離開關:三相觸頭合閘時的同期到位情況,動靜觸片接觸應良好,支持絕緣自無損裂放電閃絡,觸片溫度不應超過70℃。

?4、互感器:電壓互感器瓷瓶是否清潔,有無裂紋及放電極想,運行中的聲響是否正常,一二次側熔斷器是否完好,二次側接地是否牢固。

電流互感器各接頭發熱情況,二次側接線是否牢固可靠,瓷瓶有無裂紋。

?5、母線:母排變形情況,示溫片的變化,瓷瓶是否完好,線卡金具是否牢固。

?6、電纜:電纜頭有否滲漏油及放電現象,電纜外皮有否損傷,外皮接地情況是否正常,電纜溝內有否積水滲水,電纜支架銹蝕情況及是否接地良好。

?7、電容器:套管和支持瓷瓶有無破損及放電痕跡,外殼是否變形,各連接部位接觸是否良好。

二、二次系統地巡視檢查

?1、直流盤各裝置:表計信號是否完好,操作把手操作情況。

?2、直流母線電壓:一邊在220-230之間變動,電壓過高過低對保護及自動裝置和設備均有影響。

?3、直流系統絕緣監察:表計完好,正負極對地指示。

?4、硅整流電容儲能裝置:硅整流器輸入和輸出電壓是否在正常值,接觸器、繼電器和調壓器的觸點接觸是否良好,硅元件連接是否牢固,電容器的開關是否在充電位置,外殼有無變形、放電。

?5、繼電保護、自動裝置:清掃二次線、端子排、繼電器外殼(嚴防誤碰),保護動作后信號繼電器掉牌,指示燈、蜂鳴器、警鈴完好,壓板、連接片、小熔斷器正確位置和接觸情況。

篇2:井下動用電氣焊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防止礦井因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引發火災和瓦斯、煤塵爆炸等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等規定,制定堿溝煤礦井下動用電焊、氣焊管理制度。

一、電焊、氣焊報告審批:

1.井下動用電焊、氣焊作業必須嚴格執行電焊、氣焊項目審批制度,電焊、氣焊申請單位是電焊、氣焊項目的安全責任主體,全面負責電焊、氣焊項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必須由礦生產指揮中心、通風隊、設備辦、本安辦審查,由分管礦領導、礦總工程師、礦長審批。審批程序如下:

施工單位:區隊隊長對《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的相關業務內容進行核查,明確電氣焊時間、地點、作業人員。

各職能部門:對《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的相關業務內容進行審查。

生產指揮中心和設備辦:對動用電焊、氣焊作業是否符合礦井的安全生產要求進行審查。

通風隊:對電焊、氣焊地點環境條件是否安全可靠審查。

本安辦:對《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審查。

分管領導:根據礦領導責任分工,對是否必須在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審批。

總工程師:對是否必須在井下電焊、氣焊及電焊、氣焊地點環境條件是否安全可靠審批。

礦長:對《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進行最終審批。

2.電焊、氣焊申請單位必須提前一天審批《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及編制符合現場實際的安全技術措施,并在礦調度晨會上進行通報。特殊情況(如夜班設備出現問題,確實需要動電、氣焊)進行電焊、氣焊作業時,按程序審批電、氣焊報告。

3.安全技術措施要結合現場,要按照工作任務里的每項程序進行編制,并依據風險類型的不同針對管理對象編制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4.《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一式4份,施工單位完成電焊、氣焊報告審批后,在動用電焊、氣焊前,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交給通風隊一份、本安辦一份、生產指揮中心一份、電焊、氣焊操作人員一份(必須隨身攜帶)。由通風隊、本安辦管理人員交給瓦檢員、安全員帶入井下,交給生產指揮中心的一份報告不入井。

5.執行“一焊一審批”原則,一個作業地點必須有一份《電焊、氣焊報告》、《安全技術措施》,現場實際施工內容必須與電焊、氣焊報告審批的內容相符。

二、電、氣焊作業安全管理:

1.井口把鉤工、檢身工負責檢查電焊、氣焊設備入井的情況。入井前的綁扎、運輸是否安全可靠;電焊、氣焊設備憑《電焊、氣焊報告》方可入井。

2.氧氣瓶、乙炔瓶必須使用礦車或平板車運輸,嚴禁氧氣瓶、乙炔瓶同車運輸,不得同人、油脂、易燃、易爆物品同車運輸,輕裝輕放、綁扎牢固,防止滾動。氧氣瓶、乙炔瓶必須裝設防震膠圈、防護帽,搬運前檢查防護帽是否擰緊。

3.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升井時,機運隊井口人員必須進行登記。登記內容包括:使用單位、使用地點、入井時間、升井時間。施工單位完成電焊、氣焊作業后,必須及時將電焊、氣焊設備升井,電焊、氣焊設備在井下存放的時間嚴禁超過12小時。機運隊負責監督,對在井下存放的電焊、氣焊設備超過12小時的單位在調度晨會上進行通報。

4.本安辦、通風隊、生產指揮中心必須建立電氣焊報告臺賬,每次審批時在電氣焊報告臺賬上進行記錄,且各單位臺賬必須相符。

5.通風隊瓦檢員負責對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地點的瓦斯等有害氣體全程現場檢測,確保作業區域各種氣體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否則嚴禁進行電焊、氣焊作業。

6.動用氣焊所需火種必須是火柴,嚴禁使用打火機等其他火種;火柴必須由持《電焊、氣焊報告》、執行現場瓦斯檢查的瓦檢員攜帶。

7.氣割使用的氧氣瓶、乙炔瓶,間距必須保持在5米以上,各類氣瓶要距動火點20米以上,并且乙炔瓶必須放置在電焊、氣焊點的下風側,以防止乙炔瓶閥門、氣帶漏氣造成乙炔燃、爆等事故。

8.電焊、氣焊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未取得電焊、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從事井下電焊、氣焊作業。

9.電焊、氣焊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專用手套、焊帽、防護眼鏡,衣領袖口必須全部扎緊。

10.電焊、氣焊設備必須完好。各種氣瓶連接處、膠管接頭、減壓器等完好可靠,氣割用具、氣帶接頭連接處使用專用卡子并固定可靠;嚴禁沾染油脂。電焊設備及工具的絕緣和焊機外殼接地必須良好,使用專用的焊鉗線、接地線,嚴禁使用其他電纜代替。

11.電焊、氣焊作業影響到相關單位的設備、設施或場所安全時,施工單位應在作業前以書面形式通知相關單位,以便相關單位做好防范措施。

12.在電氣設備、開關(無法升井的)等物體上焊接時,停電后方可焊接。在皮帶機上方焊接時,帶面必須用不燃性材料進行保護。

13.施工單位電焊、氣焊工作暫停時,施焊人員必須及時切斷電源、氣源。工作完畢后,作業人員必須第一時間回收電焊、氣焊設備,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清理,噴灑水人員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現場負責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14.井下電焊、氣焊開始到結束,現場負責人、噴灑水人員、瓦檢員、安全員必須在現場實時監管。開始前,必須由瓦檢員電話通知生產指揮中心后方可進行電焊、氣焊作業。

15.電焊、氣焊作業結束后,現場負責人、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瓦檢員、安全員在電焊、氣焊報告上簽字并由瓦檢員電話通知生產指揮中心調度員。井下三份電焊、氣焊報告當天必須由瓦檢員收集齊全,交回到礦生產指揮中心存檔,此項工作方可結束。

16.現場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識,能熟練使用消防滅火器材。

17.井下有電焊、氣焊作業時,跟班礦領導必須到現場進行安全檢查,督促措施落實到位。

18.生產指揮中心負責協調與電焊、氣焊作業有關聯的所有工作。

19.嚴禁在有壓力液體或壓力氣體的容器、管道、帶電設備以及正在運轉的設備上進行電焊、氣焊作業。

20.施工單位在審批電焊、氣焊報告前必須計劃準確施工時間,完成電焊、氣焊報告審批后,施工單位必須在審批的時間內完成電焊、氣焊工作,瓦檢員、安全員必須在審批的時間段內在現場進行監督、檢查,嚴禁超時,特殊情況(如工作面回撤)除外。

21.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等動火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進行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指定專人在現場檢查和監督:本安辦安全員負責對井下電焊、氣焊作業行使安全監管職責;通風隊瓦檢員負責井下電焊、氣焊作業環境的檢查與監督。

(2)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地點前后兩端各10米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前后10米范圍內各懸掛一臺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電焊、氣焊操作人員必須隨身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

(3)在井口房、井筒和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承接火星。

(4)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經檢查確認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5)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6)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

三、電、氣焊作業的考核:

1.《井下電焊、氣焊報告》審查、審批簽字記錄不全就在現場作業的,對單位第一責任者罰款1000元。

2.安全技術措施未結合現場實際編制的或與現場環境不符的,對單位第一責任者和編制人各罰款100元。

3.施工單位未執行“一焊一審批”原則,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500元。

4.電、氣焊報告及措施審批完后,未及時將《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交給通風隊一份、本安辦一份、生產指揮中心一份,對施工單位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5.電、氣焊作業人員未隨身攜帶《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對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罰款100元。瓦檢員、安全員未將各自的《電焊、氣焊報告》及《安全技術措施》帶入井下,對本安辦、通風隊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6.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前,監督檢查人員未到位就進行作業,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500元。

7.通風隊瓦檢員未對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地點的瓦斯等有害氣體進行檢測,施工單位人員就進行電焊、氣焊作業,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1000元。

8.動用氣焊所需火種除火柴外,使用打火機等其他火種,對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罰款200元,瓦檢員罰款200元。

9.氣割使用的氧氣瓶、乙炔瓶擺放位置不符合要求的,對施工單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100元。

10.未取得電焊、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從事井下電焊、氣焊作業,對操作人員罰款500元,對現場負責人罰款200元。

11.施工單位電焊、氣焊工作暫停時,施焊人員未按程序進行清理就離開作業現場,對作業人員罰款100元。

12.井下三份電焊、氣焊報告由現場人員簽字后未交回到礦生產指揮中心存檔,對瓦檢員罰款100元。

13.未指定瓦檢員、安全員在現場檢查和監督,對相關單位負責人罰款100元;瓦檢員、安全員未在電、氣焊審批的時間到達現場,延誤現場作業時間,對遲到的監督檢查人員罰款100元。

14.電焊、氣焊等動火作業地點未按要求設置消防設施,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100元。

15.電焊、氣焊操作人員未隨身攜帶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對現場操作人員罰款100元。

16.施工單位完成電焊、氣焊作業后,未及時將電焊、氣焊設備升井,電焊、氣焊設備在井下存放的時間超過12小時,對現場跟班領導罰款200元。

17.本安辦、通風隊、生產指揮中心未按要求建立電氣焊報告臺賬,對單位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18.機運隊負責井口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升井記錄,如與本安辦、通風隊、生產指揮中心建立電氣焊報告臺賬不符,對機運隊第一責任者罰款100元。

19.施工單位未在電焊、氣焊報告審批的時間內完成電焊、氣焊施工,對現場負責人罰款100元。

20.電焊、氣焊設備憑《電焊、氣焊報告》方可入井,井口放料人員未見《電焊、氣焊報告》下放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對井口放料人員罰款200元。

21.井口放料人員下放電焊、氣焊設備前,必須進行認真檢查,發現不符合要求的電焊、氣焊設備入井,對井口放料人員罰款100元。

22.電焊、氣焊作業區域環境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而進行電焊、氣焊作業,按照事故進行調查,相關人員從嚴處理。

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

篇3:電氣臨時用電安全審批制度范本

1、目的

規范公司臨時用電的管理流程,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確保臨時用電安全使用。

2、適應范圍

適應于公司臨時用電的管理

3、細則

3.1凡屬短期使用,不宜正規安裝的低壓電源線路,包括臨時動力、照明、試驗線路(指電壓為380伏及以下者)均按本規程執行。

3.2車間內部需要架設臨時接線時,由需要部門事先通知設備動力科檢查,認為有架設必要且符合安全規程時,填寫“臨時接線裝置申請單”,經設備動力科審查,安全保衛科批準后,由車間電工或設備動力科派電工進行架設。

3.3臨時線最長使用期限七天,期滿后需繼續使用者,必須在期滿前一天,續辦延長使用手續,但最多不得超過一個月,否則必須拆除。

3.4臨時接線裝置如發生危險,并證明系因裝置不良,應由承裝人負責。

3.5電氣工作人員校驗電氣設備,使用臨時線不超過一個工作日時,可不填寫臨時線裝置申請單,校驗完畢后本人負責拆除。

3.6未經申請批準的臨時線和安裝不合格或已到期的臨時線,設備動力科、安全保衛科有權令其停止使用。使用部門應在4小時內按要求處理完畢。如逾期未進行處理,設備動力科在通知使用部門領導后,有權責令電工拆除。

3.7裝置臨時線的一般安全技術要求:

3.7.1裝置臨時線時,須用絕緣良好的導線。要采取懸空架設和沿墻敷設。架設時戶內離地高度不得低于2.5米,戶外不得低于4.5米,與道路交叉處不低于6米。架設時需設專用電桿和專用瓷瓶固定。

3.7.2全部臨時線裝置必須有單獨能帶負荷拉閘的總開關控制。每一分路須裝熔斷器。

3.7.3所有電氣設備,金屬外殼有良好接地線或接零線。

3.7.4分路線不得在燈頭內并頭,須用丁字接法并用絕緣帶包好。

3.7.5臨時線必須放在地面上的部分,應加以可靠的保護。如用膠皮線橡套電纜,則應在過路處設有硬質的套管保護。管上要裝護圈,以防割破電線。

3.7.6安裝完畢的臨時線,使用單位不得擅自更動。

3.7.7易燃易爆場所禁止裝置臨時線。

3.7.8臨時線與設備、水管、熱水器、門窗等距離應在30厘米以外,禁止直接在門、窗、木板壁房上直接裝線。

3.8易燃易爆場所嚴禁架設臨時線。

3.9凡達不到上述管理和技術要求的臨時線及不符合正規安裝的電源線,均應拆除,禁止安裝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