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手架安全控制措施
一、一般腳手架安全控制要點
1.腳手架搭沒之前,應根據工種的特點和施工工藝要求確定搭設(包括拆除)施工方案。
2.腳手架地基與基礎施工,必須根據腳手架搭設高度、搭設地土質情況與現行國家標準有關規定進行。當基礎下有設備基礎、管溝時,在腳手架使用過程中不應開挖,否則必須采取加固措施。
3.腳手架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在縱向水平桿上且嚴禁拆除。
4.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
5.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均必須在外側立而的兩端各設置一道剪刀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中間各道剪刀撐之問的凈距不應大于15m。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應在外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設置剪刀撐。剪刀撐、橫向斜撐搭設應隨市桿、縱向和橫向水平桿等同步搭設,各底層斜桿下端均必須支承在墊塊或墊板上。
6.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宜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
二、一般腳手架檢查與驗收程序
1.腳手架的檢查驗收應由項目經理組織,項目施工、技術、安全、作業班組負責人等有關人員參加,按照技術規范、施工方案、技術交底等有關技術文件,對腳手架進行分段驗收,在確認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腳手架及其地基基礎應在下列階段進行檢查和驗收:
(1)基礎完工后及腳手架搭設前。
(2)作業層上施加荷載前。
(3)每搭設完10~13m高度后。
(4)達到設計高度后。
(5)遇有六級及以上大風與大雨后。
(6)寒冷地區土層開凍后。
(7)停用超過一個月的,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
三、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整體提升腳手架或爬架)作業安全控制要點
1.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整體提升腳手架或爬架)作業要針對提升工藝和施工現場作業條件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專項施上方案要包括設計、施工、檢查、維護和管理等全部內容。
2.安裝搭設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規定程序進行,安裝后經驗收并進行荷載試驗,確認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正式使用。
3.進行提升和下降作業時,架上人員和材料的數量不得超過沒計規定并盡可能減少。
4.升降前必須仔細檢查附著連接和提升沒備的狀態是否良好,發現異常時應及時查找原因和采取措施解決。
5.升降作業應統一指揮、協調動作。
6.在安裝、升降、拆除作業時,應劃定安全警戒范圍并安排專人進行監護。
P158【案例2A320041-2】
某寫字樓工程外墻裝修用腳手架為一字形鋼管腳手架,腳手架東西長68m,高36m。因架體與建筑物拉結點沒有按技術標準和施工方案進行設置,拉結點數量不足,現場安全檢查又沒有發現這一嚴重事故隱患,導致在使用過程中腳手架突然向外整體傾覆,架子上作業的3名工人墜落死亡。
問題
(1)上述腳手架的拉結點應如何設置?
(2)對一般腳手架定期檢查應重點檢查哪些內容?
(3)JGJ59-99中《落地式外腳手架檢查評分表》的哪幾個檢查項目為保證項目?保證項目在檢查評分表中起何作用?
(4)安全檢查通常有哪些形式?
分析
本案例主要考核對一般腳手架的拉結點設置及定期安全檢查內容的掌握程度。
答案
(1)上述腳手架應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并按3步3跨進行設置。
(2)應重點檢查:桿件的設置和連結,連墻件、支撐、門洞桁架等的構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有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扣件螺栓是否有松動;高度在24m以上的腳手架,其立桿的沉降與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術規范的要求;架體的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超載使用的現象等。
(3)《落地式外腳手架檢查評分表》中施工方案、立桿基礎、架體與建筑結構拉結、桿件間距與剪刀撐、腳手板與防護欄桿、交底與驗收6項內容為保證項目。保證項目為一票否決項目,在實施安全檢查評分時,當一張檢查表的保證項目中有一項不得分或保證項目小計得分不足40分時,此張檢查評分表不得分。
(4)安全檢查的主要形式一般可分為定期安全檢查、經常性安全檢查、季節性安全檢查、節假日安全檢查、開工、復工安全檢查、專業性安全檢查和設備設施安全驗收檢查等。
篇2:腳手架安全使用作業管理控制辦法
1本辦法的編制依據1.1《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技術規程》。2適用范圍本辦法適用于公司所有施工工程的各種腳手架、支撐架、施工作業平臺的安全防護。4總原則4.1安質部負責對各項目部腳手架作業進行監督、檢查。4.2各項目部負責組織編制腳手架搭設、拆除施工方案(措施),項目技術負責人審核后報公司批準,項目部組織實施。4.3工程部負責編制搭設方案、并組織進行安全技術交底。4.4腳手架搭設可能為分包施工,分包時按照《分包管理控制程序》規定選擇有資質的合格的分包單位。5腳手架工作程序
5.1工作內容和要求5.1.1架子工屬于特殊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方可上崗。5.1.2架子工作業必須按照要求配戴安全防護用品-----安全帶、安全帽、防滑鞋,確保作業安全。5.1.3架管、扣件、安全帶、安全網屬于特種用品,國家實行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制度,必須采購符合要求的安全防護用品,安全防護用品必須有質量合格證書、鋼管/扣件材質檢驗報告、外觀符合要求。舊架管要每年檢查一次銹蝕程度,對不符合要求的應及時進行處理;剪力墻結構施工用外架必須由有資質的專業單位設計、制作、安裝,并負責施工技術安全,根據施工需要項目部應作好安全技術交底。5.1.4落地式單排腳手架在外墻承載力符合要求,搭設高度小于24m;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小于40m,可按照《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技術規程》的構造要求搭設,單排腳手架超過24m或外墻承載力不滿足要求、雙排腳手架大于40m時,必須并經過計算,采用技術措施,編制架子工程施工方案,經審批后,方可搭設。5.1.5所有腳手架搭設前,均應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交底雙方要履行簽字手續。5.1.6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以上不準進行高處外腳手架搭、拆作業。5.1.7吊運腳手架子構件等材料,要長、短分開,碼放整齊、綁扎成束,并用繩兩點啟運,落放應平穩。搭、拆腳手架要上下配合,零配件要用繩索提拉,嚴禁拋擲。5.1.8腳手架使用中,要按著施工方案及設計計算書的要求嚴格控制荷載,放置材料要均勻,不得集中堆放。5.1.9所有腳手架搭設完畢,必須經過項目部安全員、技術負責人、搭拆班組、使用班組驗收后方可投入使用,并辦理書面驗收手續。5.1.10在大風、大雨、大雪等惡劣天氣后,項目部要對架子進行全面檢查,保證架子安全使用。5.1.11在空曠或周圍無高于在施工程建筑物地點施工時,腳手架超過30m頂端要設紅色障礙燈,20m以上要設防雷接地,接地電阻不小于4Ω。5.2架子安全防護措施5.2.1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包括扣件和碗扣式)a)在使用前應對鋼管、扣件連接件、腳手架、安全網進行外觀檢查。——鋼管外徑為48mm—51mm,壁厚3mm—3.5mm,無嚴重銹蝕、彎曲、壓扁或裂紋;扣件無脆裂、變形、滑絲;——腳手板可用杉、松木質板,長度應為2—6m,厚5cm,寬23cm—25cm,木腳手板兩頭應用鉛絲打箍,銹蝕、腐朽、劈裂、有活動節子的木板不可用做腳手板。鋼質腳手板長度為1.5m—2.6m,厚2cm—3cm,肋高5cm,寬23cm-25cm,變形嚴重的腳手板禁止使用;——安全網應無損壞或腐蝕,立網和平網不能顛倒用。b)架子基礎必須更化或土質層分層夯實,高出地面15cm,應作好排水設施。立桿要設墊塊。高層建筑施工立桿應加掃地桿。c)結構層搭設腳手架,腳手架立桿間距不大于1.5m,大橫桿間距1.2m,小橫桿間距不大于1m;裝修用腳手架立桿間距不大于1.5m,大橫桿間距不大于1.8m,小橫桿間距不大1.5m。高度大于20m以上的外腳手架,縱向必須設剪刀撐,剪刀撐寬度以5—7根立桿為宜,與水平面夾角應為450-600,高度在20m以下的設正反斜支撐或連墻桿。d)腳手架按樓層與結構拉接牢固,拉接點垂直距離不得超過6m。拉接所用材料的強度不得低于雙股8號鉛絲的強度,高大架子不得使用柔性材料進行拉接。在拉接點處設可靠支頂。e)腳手架的操作面必須滿鋪腳手板,距墻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和探頭板、飛跳板。腳手板下層設水平網。操作面外側設兩道護身欄桿和一道擋腳板或設一道護身欄桿和立掛安全網。下口封嚴,防護高度應為1.2m。f)結構用里、外腳手架,使用時荷載不得超過2646N/m2。裝修用里、外腳手架,使用時荷載不得超過1960N/m2。g)在結構施工時,腳手架要始終高于建筑物1.5m。架子頂端的高度:平屋頂必須超過女兒墻1m。坡屋頂必須超過檐口1.5m,并從最上層腳手板到頂端間,加綁兩道護身欄并立掛安全網,安全網下口必須封綁牢固。h)落地式腳手架必須搭設供施工人員上下的通道,其要求如下:——運料通道的寬度不得小于1.5m,坡度不得大于1:6(高:長),人行通道的寬度不得小于1m,坡度不得大于1:3。——通道的立桿、橫桿的間距與腳手架相適應,基礎按腳手架要求處理,立面設剪刀撐。——小橫桿間距:運料道不得超過1.5m。——腳手板應滿鋪,可采取對接和搭接。對頭搭設腳手板應雙排木板,端搭過小橫桿150mm—200mm。腳手板上釘防滑條,防滑條的厚度20mm—30mm,間距不大于300mm。——“之”字通道拐彎處設平臺,平臺及通道兩側必須綁兩道護身欄桿,并立掛安全網。i)在作業中禁止隨意拆除腳手架基本構架桿件、整體性桿件、連接緊固件和連墻點。確因操作要求需臨時拆除時,必須經項目部專業施工員和安全員同意,采取相應彌補措施,并在作業完成完畢后,離開時予以恢復。j)腳手架拆除需項目部組織編制腳手架拆除方案(措施),經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實施。k)腳手架拆除,應先清除腳手架上的材料和雜物,設置警戒范圍并設專人監護。腳手架的拆除應按規定的拆除程序進行,接點應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桿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在拆除過程中,凡已松開連接的桿配件應及時運走,避免誤扶和誤靠已松部件、桿件,拆除作業中有需加固的部位,應加固再拆除,防止架體倒塌。拆下的零部件、桿件,應按規格分批運到地面,嚴禁拋擲,并按規格、品種碼放整齊。作業人員應相互呼應,動作協調,中間不換人,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做詳細交底,禁止單人進行拆除較重桿件等危險作業。5.2.2高處作業防護a)無外腳手架或采用單排外腳手和工具式腳手架時,凡高度在4m以上的建筑物,首層四周必須支固定3m寬的水平安全網(高層建筑支6m寬雙層網),網底距下方物體表面不得小于3m(高層建筑物不得小于5m)。高層建筑每隔四層還應固定3m寬的水平安全網,水平安全網的接口處必須連接嚴密,與建筑物之間的縫隙不大于100mm,并且外邊沿明顯高于內邊沿。無法支搭水平安全網的,必須逐層設立網全封閉。水平安全網須待高處作業完成后方可拆除。b)建筑物的出入口應搭設長3m–6m,寬于出入通道兩側各1m的雙層防護棚,棚頂應滿鋪不小于50mm厚的腳手板,非出入口和通道兩側必須封嚴。c)臨近施工區域,對人或物構成威脅的地方,必須支搭防護棚,高處作業,嚴禁投擲物料,確保人和物的安全。5.2.3施工中如需設置吊籃架子、井字架等應按照《吊籃架子安全技術操作規定》、《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技術規定》以及現行技術規程、規定。
篇3:腳手架工程施工過程控制措施
腳手架工程施工過程控制
本工程采用著地搭設的扣件式鋼管施工腳手架。為了擴大施工現場場地,腳手架可以不落地,而是在二層結構層搭設。具體腳手架搭設的要求如下:
腳手架搭設是在腳手架基礎完成后進行的。首步腳手架的步高一般為1600-2000mm,離底部200mm處設置一道大、小橫桿(此道大、小橫桿稱為地桿或地龍),以保持腳手架底部的整體性。底部的立柱應間隔交叉用不同長度的鋼管將相鄰立柱的對接頭位于不同高度上,使立柱受荷載的薄弱截面錯開。當腳手架搭設高度超過30m時,底部宜設置雙立柱用旋轉扣件連接形成整體共同受力。腳手架搭設時先立立柱,立柱架設先立里側立柱,后立外側立柱,立立柱時要臨時牢固。臨時固定方法可與建筑物結構臨時連接,也可設臨時斜撐。架腳手架,切勿單獨一人操作,要防止腳手腳倒塌傷人。立柱立好后,即架設大、小橫桿,當第一步的大小橫桿架設完畢后,即在其上鋪設腳手板,做好固定件,以方便操作者上去架設第二步腳手架。同時,在立柱外側的規定位置及時設置剪刀撐,以防止腳手架縱向傾倒。剪刀撐的設置應與腳手架的向上架設同步進行。
腳手架的小橫桿,上下步應交叉設置于立柱的不同側面,使立柱在受荷時偏心減小。
立柱接桿、扶手接長應用對接扣件,不宜采用旋轉扣件。大、小橫桿與立柱連接扶手與應采用直角扣件。剪刀撐和斜撐與立桿和大橫桿的連接應采用旋轉扣件。剪刀撐縱向接長應采用旋轉扣件,不宜采用對接扣件。所有扣件的緊固是否符合要求,可用力矩扳手實測,要求達到40~70N?m,過小則扣件容易滑移,過大則會引起扣件的鑄鐵件斷裂。在安裝扣件時,所有扣件的開口必須向外,這樣可以防止閉口縫的螺栓的鉤掛操作者的衣褲,影響操作和造成事故。
在架設腳手架時,每完成一步都要及時校正立柱的垂直度和大、小橫桿的標高和水平度,使腳手架的步距、橫距、縱距上下紿終保持一致。
建筑施工用腳手架的搭設進度,一般應高出施工面一步,使在操作面的施工人員有可靠的安全圍護,又保證腳手架的搭設中的穩定如果因此而影響垂直運輸設備向操作面運輸物料時,一般可允許在高出操作面的腳手架留1~2個缺口,使物料能吊運入內,但開的缺口不宜過大,過大的缺口就失去安全圍護的作用。
建筑施工用腳手架原則上不允許開口,不允許從上到下斷開,要使腳手架在平面上沿建筑外沿四周連通。如果因場地限制,建筑施工腳手架必須斷開時,則必須要有可靠措施。一般應在高層腳手架的斷口處的兩側采用雙立柱,并增加腳手架與建筑物結構的連接(可每步均設置連接),在斷口端部要設置剪刀撐,并做好端頭的封閉工作,保證端頭的安全。
當建筑物流水施工的要求或其他原因,使高層建筑施工用腳手架不能四周同時向上搭設,而要保持一定差距時,一般不應有過大的差距。當有差距時,在高低腳手架連接處,高處腳手架斷處規整平直,減少事后清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