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安全操作規程
1、作業前,二氧化碳氣體應預熱15min。開氣時,操作人員必須站在瓶嘴的側面。
2、作業前,應檢查并確認焊絲的進給機構、電線的連接部分、二氧化碳氣體的供應系統及冷卻水循環系統合乎要求,焊槍冷卻水系統不得漏水。
3、二氧化碳氣體瓶宜放陰涼處,其最高溫度不得超過30℃,并應放置牢靠,不得靠近熱源。
4、二氧化碳氣體預熱器端的電壓,不得大于36V,作業后,應切斷電源。
5、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并必須采取防止觸電、高空墜落、瓦斯中毒和火災等事故的安全措施。
6、現場使用的電焊機,應設有防雨、防潮、防曬的機棚,并應裝設相應的消防器材。
7、高空焊接或切割時,必須系好安全帶,焊接周圍和下方應采取防火措施,并應有專人監護。
8、當需施焊受壓容器、密封容器、油桶、管道、沾有可燃氣體和溶液的工作時,應先消除容器及管道內壓力,消除可燃氣體和溶液,然后沖洗有毒、有害、易燃物質;對存有殘余油脂的容器,應先有蒸汽、堿水沖洗,并打開蓋口,確認容器清洗干凈后,再灌滿清水方可進行焊接。在容器內焊接應采取防止觸電、中毒和窒息的措施。焊、割密封容器應留出氣孔,必要時在進、出氣口處裝設通風設備;容器內照明電壓不得超過12V,焊工與焊件間應絕緣;容器處應設專人監護。嚴禁在已噴涂過油漆和塑料的容器內焊接。
9、對承壓狀態的壓力容器及管道、帶電設備、承載結構的受力部位和裝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嚴禁進行焊接和切割。
10、焊接銅、鋁、鋅、錫等有色金屬時,應通風良好,焊接人員應戴防毒面罩、呼吸濾清器或采取其他防毒措施。
11、當消除焊縫焊渣時,應戴防護眼鏡,頭部應避開敲擊焊渣飛濺方向。
12、雨天不得在露天電焊。在潮濕地帶作業時,操作人員應站在鋪有絕緣物品的地方,并應穿絕緣鞋。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2:礦井瓦斯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檢查管理制度
第一條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機電設備的設置地點、有人員作業的地點、礦井總回風巷都應納入檢查范圍。
第二條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濃度檢查次數每班不少于3次。
第三條瓦斯涌出較大、變化異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須有專人經常檢查。
第四條采掘工作面二氧化碳濃度應每班檢查2次,二氧化碳涌出量較大、變化異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須有專人經常檢查二氧化碳濃度。
第五條本班未進行工作的采掘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應每班檢查一次;可能涌出或積聚瓦斯或二氧化碳的硐室和巷道的瓦斯或二氧化碳應每班至少檢查一次。
第六條瓦檢員必須執行瓦斯巡回檢查制度和請示報告制度,并認真填寫瓦斯班報,每次檢查結果必須記入瓦斯檢查班報手冊和檢查地點的記錄牌上,并通知現場作業人員。
第七條瓦斯濃度超過《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時,瓦檢員有權責令現場人員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點。
第八條每旬對井下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濃度、氣體溫度檢查一次。
第九條井下停風地點柵欄外風流中的瓦斯濃度每天檢查一次,檔風墻外的瓦斯濃度每周檢查一次。
第十條安全管理部分管通風人員必須審閱瓦斯班報,及時掌握瓦斯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向生產部匯報。
第十一條通風瓦斯日報必須送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審閱,對重大的通風、瓦斯問題,應制定措施,進行處理。
篇3: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操作規程(3)
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操作規程(三)
1.作業前,二氧化碳氣體應先預熱15min。開氣時,操作人員必須站在瓶嘴的側面。
2.作業前,應檢查并確認焊絲的進給機構、電線的連接部分、二氧化碳氣體的供應系統及冷卻水循環系統合乎要求,焊槍冷卻水系統不得漏水。
3.二氧化碳氣體瓶宜放在陰涼處,其最高溫度不得超過30℃,并應放置牢靠,不得靠近熱源。
4.二氧化碳氣體預熱器端的電壓,不得大于36V,作業后,應切斷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