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理八項措施
幾年來的農網改造工程,使得農村電力設備由過去的無規性、雜亂性得到了規范;各縣、區的高低壓電網、設備在經濟運行、安全性能和外觀工藝上都有了跨躍式的改觀;設計更加規范化,布局更加合理化。但面對如此龐大的工程,再大的努力,也不可能確保完美無缺,再合理的規劃設計,也不能面面俱到。同時,優質服務工程在全行業的全面推行,都對我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現有設備的服役年限,如何做好農網改造以后的設備管理已成為當前需要認真解決的一個課題。
1.及時消除農網改造的遺留問題
農網改造的遺留問題很多,如:1.整改受經濟約束和舊式設備框架及用戶、地理環境等影響;2.農村負荷分布和大小(及發展動態)無法考察精確,使運行分配不合理,無法認定負荷中心;3.增減用戶,伸縮線路,加大感性容量等,都會與原有設計相矛盾;4.受整改、運行管理、完善和業擴報裝操作等人員素質、能力的影響。這就要視情況分別予以消缺或實行二次整改以完善電網結構、消除各類缺陷。
2.規劃、整理并完善設備的有關管理制度
農網設備作為電力企業最基本、最重要的硬件,必然存在大量的制度、規程需要規范和管理。同時隨著農網的發展及新設備、新技術的不斷應用,使得與設備管理相關的制度、規程也越來越多,一系列的矛盾同時就產生了:各個時期制訂的制度分散在各種文件中,缺乏統一性;新的規章制度不斷出臺,舊的、不切實際的制度不能及時廢止,新舊制度并行使用,制度缺乏系統性和層次性;隨著環境的變化及新技術設備的使用,有些制度沒有跟隨變化及時完善,更規范的制度亟待制定,管理制度缺乏及時性。這就要求對現有的制度進行匯總、校對并重新編篡。
3.建立并完善電力設備檔案管理
電力設備的檔案資料記述并反映著電力設備有關的各種歷史記錄及真實資料,是具有現實和歷史考驗價值的技術文件材料,包括:圖紙、圖表、文字、計算材料、照片、影片、錄像帶、錄音帶,以及總結、報告、批復、統計報表等。隨著設備品種及數量大量增加,檔案資料也必然越來越多。這大量的網改資料要盡快分門別類地充實到電力設備的檔案資料管理中去。這就需要對現有的各種檔案資料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匯總。同時指定檔案管理專責人負責對檔案的收集、整理、鑒定、歸檔、保管、統計工作;對需要存檔的技術資料應做到完整、準確、系統,以便有效利用,使之更好地服務于電業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科學研究。
4.根據設備的運行情況實行動態管理
設備經過一段時間運行之后,必然要老化,這就要對老化設備及部分氧化現象進行修復處理。修復時盡可能采用同型號的產品,不能修復的及時清除、更換。要在保持原有整改基礎上不斷完善、再完善,用經濟運行的技術手段去對待電網動態變化的趨勢,讓設備按照理想的方向可靠地持續運轉。同時,要根據動態管理的要求,將檢修用品和事故備品分開建立備品備件庫房,以保證縮短搶修時間。
5.加強員工素質教育,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
一流的裝備和一流的技術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管理又需要一流的管理人員來保證。在以人為本的當今社會,作為農網設備的直接管理者,電力工作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及掌握一定的業務技能。當前電工隊伍技術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個別電工的管理水平相對較低,文化素質較差,加強電工的技術和技能培訓及管理培訓,全面提高電工技術管理水平也成為當前的一項非常關鍵的工作,要從人的因素上杜絕設備管理的漏洞。同時還應注意及時克服人員中存在的各種認識誤區:網改后,工作人員過于信賴整改時的一流設計,長期沉醉于改后設備終身完好的麻痹狀態,或被技術權威震撼,在面對問題時不敢指出。這模糊了人們的視線,麻痹了人們的頭腦,造成工作人員過分信賴整改的完好狀態,不認真巡視、管理,從而釀成事故。
6.建立嚴格的設備管理考核制度,獎懲落實到位
把電力設施的保護納入供電所及工作人員的月份及年終工作指標的考核中去,通過制定嚴密可靠的措施,堅持重獎重罰的原則,以保證電網設備不被破壞。要注意建立健全設備管理獎懲制度,明確分工,明確任務,明確責任,要做到勤巡視、勤維修,把設備的基礎管理、缺陷管理、電工的巡視線路次數和維修是否及時等情況列入各供電所及電力工作人員的月考核工作中。設備管理定指標、定條件,及時獎懲,把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把每月的設備管理情況作為年終評獎、評先、晉級和下年度是否繼續任用的重要依據。
7.充分回收并利用舊料,積極利用新材料、新技術
農改結束后,大量的電力設備退出了現役而產生了閑置現象。其中不少設備還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不僅浪費了大量可用物資,同時產生了大量的設備保管費用,這就要做好舊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同時還要積極采用高科技產品,增加電網建設的科技含量,以進一步提高電網的運行管理水平,確保輸、供、配電網絡的安全運行;大力開發和利用管理信息系統,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8.動員各種力量,加強對電力設施的保護
要保證農網正常運行,就必須加強對電力設施的保護力度,但是電力設施的安全保護僅僅靠電力職工和電力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注意發揮全社會的力量并充分利用各種可能利用的力量來保護電力設施的安全健康運行。切實可行的措施就是要堅決執行《電力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協調公安部門聯合加大對各種竊電行為和偷盜電力設施行為的打擊力度,與各村簽訂聯保協議或采取其它有力的措施。此外,還要深入基層鄉村進行護電及電力設施保護宣傳工作,以團結各方面力量,加大對電力設施保護的力度。
篇2:電氣設備管理措施
1、施工機械、機具和電氣設備,在安裝前按照安全技術標準進行檢測,經檢測合格后安裝,經驗收確認狀況良好后運行。
2、隧道施工照明線路電壓在施工區域內不大于36V。所有電力設備設專人檢查維護,并設警示標志。
3、在操作洞內電氣設備時,要符合以下規定:
(1)非專職電氣操作人員,不安排操作電氣設備。
(2)操作高壓電氣設備主回路時,將戴絕緣手套,穿電工絕緣膠鞋并站在絕緣板上。
(3)手持式電氣設備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須接觸的部位,保證有良好的絕緣,使用前先進行絕緣檢查。
(4)低壓電氣設備將加裝觸電檢查。
4、電氣設備有良好的接地保護,每班均由專職電工檢查。
5、電氣設備的檢查、維修和調整工作,由專職的電氣維修工進行。
6、洞內照明的燈光保證亮度充足、均勻及不閃爍,凡易燃、易爆等危險品的庫房或洞室,均采用防爆型燈具或間接式照明。
7、供電與電器設備安全措施
(1)施工用電的線路設備按批準的施工組織設施裝設,同時符合當地供電部門規定。使用期限超過六個月,保證達到正式電力工程的技術要求。
(2)配電系統分級配電,用漏電保護,配電箱,開關箱外觀完整、牢固、防雨防塵、外涂安全色并統一編號。其安裝形式均符合有關規定,箱內電器可靠、完好、造型、定值符合規定,并標明用途。
(3)動力電源和照明電源分開布設。
(4)所有電器設備及其金屬外殼或構架均按規定設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護。
(5)現場所有用電設備的安裝、保管和維修由專人負責,非專職電器值班人員,不操作電器設備,檢修、搬遷電器設備(包括電纜和設備)時,先切斷電源,并懸掛“有人工作,不準送電”的警告牌。
(6)手持式電氣設備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須接觸的部分,有良好的絕緣。使用前將進行絕緣檢查。
(7)施工現場所有的用電設備,將規定設置電保護裝置,并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
(8)電器設備外露的轉動和傳動部分(如靠背輪、鏈輪、皮帶和齒輪等),均加裝遮欄或防護罩。
(9)直接向現場供電的電線手動合閘時,先與洞內值班員聯系。
(10)工作現場照明使用安全電源。在特別潮濕的場所、金屬容器內或鋼模、支架密集處作業,行燈電壓不大于24V,同時采用雙線圈的行燈變壓器。
篇3:工作面機電設備管理電氣安全技術措施
1、機電設備使用管理
1、本采區新面投入的所有機電設備必須進行驗收及檢查合格后,方準許入井安。
2、電氣設備入井前必須檢查其產品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及安全性能;檢查合格并簽發合格證后,防爆率達到100%,方可入井。
3、本采區井下變電站必須設在進風流中,巷道要直平、無滴水、新鮮風流暢通,嚴禁存放無關的設備和物件,變電站必須設置足夠數量的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材。
4、設備列車放在回風巷必須有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5、電氣設備不得超過額定值運行
6、供電線路必須使用檢漏繼電器或有選擇性的漏電保護裝置,保證自動切斷漏電的饋電線路每天必須對低壓檢漏裝置的運行情況進行一次跳閘試驗,并有相應的試驗記錄。
7、井下變電站(變電列車)值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值班。
8、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檢修或搬遷電氣設備前,必須先切斷電源,并經瓦斯員檢查瓦斯濃度后,在作業巷道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低于1%以下時,再用與電源電壓相適應的驗電筆檢驗,檢驗無電后,方可進行導體對地放電。
9、普通型攜帶式電氣設備測量儀表,只準在瓦斯濃度1%以下的地點使用,并由瓦斯員實時檢測作業地點的瓦斯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