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砼拌和站冬夏季施工方案

砼拌和站冬夏季施工方案

2024-07-13 閱讀 5471

本段屬中溫帶亞濕潤季風區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大風,夏季濕潤多降雨,秋季涼爽多早霜,冬季寒冷而漫長。年平均氣溫4.4℃~8.4℃,極端最高溫度36.1℃~39.8℃,極端最低溫度-39.9℃~-32.8℃,年平均降雨量481.8~682.7mm,最大月平均日較差11.6℃~14.3℃,最大積雪厚度17~30cm,最大季節凍土深度137~205cm。

根據總體施工計劃安排和該地區的氣候特點,冬季和雨季期間施工在所難免,因此,做好冬夏季施工的防凍、防曬措施及施工質量、安全保證措施是至關重要的。

一、冬季施工:

低溫的界定:當工地室外晝夜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氣溫的平均值或當地時間6時、14時及21時室外氣溫的平均值)連續3天穩定低于+5℃或日最低氣溫在-3℃以下時,按冬季施工的規定進行施工,進入冬季施工前做好冬季施工的準備工作。

1混凝土冬季施工安排及措施

1.1混凝土拌和與運輸:

(1)原材料料場頂部架設頂棚,四周用蓬布封閉嚴實,蓬布內放置適量煤火爐,用于材料保溫,防止雨雪淋濕骨料凍結成塊并防止塵土及雜物等對原材料的污染,保持暖蓬內溫度不低于5℃;

(2)宜選用較小的水灰比和較小的坍落度,當混凝土摻用防凍劑時,其試配強度應較設計強度提高一個等級;

(3)拌和場配置蒸汽鍋爐一套,用來加熱施工用水。水加熱溫度不宜高于80℃,當骨料不加熱時,水可加熱至80℃以上,但應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熱的水,拌和均勻后再加入水泥;當加熱水不能滿足要求時,可將骨料均勻加熱,其加熱溫度不應高于60℃;水泥、外加劑不得直接加熱,外加劑宜放在暖棚內保溫。

(4)拌和站加強與施工現場的聯系溝通,保證混凝土隨拌隨運,減少混凝土停滯時間,從而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

(5)砼運輸罐車砼罐用棉被包裹進行保溫。

1.2.機械設備冬季防寒、防凍、防滑工作保證措施

(1)在進入冬季前對所有機械設備做全面的維修和保養,作好油、水管理工作,結合機械設備的換季保養,及時更換相應牌號的潤滑油;對使用防凍液的機械設備確保防凍液符合當地防凍要求;未使用防凍液的機械設備要采取相應的防凍措施(采取停機后排放冷卻水或進入暖棚車間內)。

(2)各種車輛使用的燃油,要根據環境氣溫選擇相應的型號,冷車起步時,要先低速運行一段路程后再逐步提高車速。

(3)冬季車輛啟動發動機前,嚴禁用明火對既有燃油系統進行淤熱,以防止發生火災。

(4)冰雪天行車,汽車要設置防滑鏈;司機在出車前檢查確認車輛的制動裝置是否達到良好狀態,不滿足要求時不得出車,遇有六級以上大風、大雪大霧不良氣候時停止運行。

(5)嚴格執行定機定人制度,機械保管人員要堅守崗位,看管好設備,并作好相應的記錄。嚴格執行派車單作業票制度。

二、夏季施工:

高溫界定:當晝夜平均氣溫高于30℃時,采用本方案施工。

混凝土結構物夏季施工措施

(1)混凝土或砂漿宜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當摻用緩凝型減水劑時,個根據氣溫適當增加坍落度;

(2)混凝土或砂漿宜在暖棚內或在氣溫較低的早晚或夜間拌制;

(3)混凝土或砂漿運輸容器應設防曬設施,運輸時間應縮短;

(4)混凝土澆筑前應將模板或基底噴水濕潤,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當因故間歇時,其允許間歇時間不應超過1.5小時;

(5)混凝土澆筑速度應加快,入模溫度不宜高于30℃;

(6)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覆蓋灑水養生,并增加灑水次數。

三、季節施工應急預案

1.安全預案領導機構

針對可能發生險情,經理部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任組長,主管安全的項目副經理和項目總工為副組長。上場后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會同安全管理部門編制火災及爆炸、坍塌、機械、急性作業中毒、中暑等安全事故和雨雪等自然災害救援預案,并交由監理工程師審定。

2安全預案機構職責

(1)負責整個項目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演練,督促做好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各項工作,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做好事故調查處理。

(2)施工單元項目經理部和施工隊職責

負責具體落實本單元、本隊施工區域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落實,具體做好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各項工作;配合我單位項目經理部做好事故調查處理。

3突發事故報告及應急程序

3.1事故報告與報警

施工中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后,施工隊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和專業預案,并在第一時間內向本單元項目經理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火災事故同時向119報警。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初步判斷事故發生的原因,采取了哪些措施及現場控制情況,所需的專業人員和搶險設備、器材、交通路線、聯系電話、聯系人姓名等。

3.2應急程序

(1)單元項目經理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向項目總經理和指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匯報事故情況以及救援情況。

(2)事故發生初期,現場人員采取積極自救、互救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指派專人負責引導指揮人員及各專業隊伍進入事故現場。

(3)指揮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了解現場情況及事故的性質,確定警戒區域和事故應急救援具體實施方案,布置各專業救援隊任務。

(4)各專業咨詢人員到達現場后,迅速對事故情況作出判斷,提出處置實施辦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參與事故調查及提出整改措施。

(5)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按照應急救援小組安排,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按各自的分工開展搶險和救援工作。

(6)施工隊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時,必須及時做出標志、攝影、拍照、詳細紀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

(7)事故得到控制后,由指揮部統一布置,組織相關專家,相關機構和人員開展事故調查工作。

篇2:夏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員工必須熟知防暑降溫的知識,施工現場負責人要經常向員工介紹防暑降溫的知識和應急處置的措施。

2、合理調整作息時間避免中午高溫時間作業。(高溫作業是指在高溫、高濕或強烈輻射的環境下從事作業,指平均溫度高于33度)。要做到休兩頭干中間(即:上午10.00~下午15.30為休息時間)。

3、在高溫條件下的作業場所,要采取通風和降溫措施,嚴禁進入容器內作業。

4、對露天作業中的固定場所,應搭設歇涼棚,防止熱輻射,并經常曬水降溫。

5、進入高溫、高處作業的人員,需經常進行健康檢查(可到銀龍小區石門坎醫院分院進行),發現有作業不適者,應及時調離高溫、高處作業崗位。

6、要在生活區和施工區設置茶水供應點,為施工人員和保障人員提供衛生合格的茶水、清涼飲料和綠豆湯等。

7、及時向職工發放防暑降溫急救藥品和勞動保護用品。

篇3:夏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一、對職工進行防暑降溫知識的宣傳教育,使職工知道中暑病人應采取的應急措施。利用宣傳單、講座與示范等形式開展教育活動。

二、合理調整作息時間,避免中午高溫時間作業。(高溫作業是指在高溫、高濕或強烈輻射的環境下從事作業)。當工作需要時,應加強防曬防暑保護措施,嚴格控制加班加點,高處高溫作業人員的工作時間要適當縮短。保證工人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三、對在容器內和高溫條件下的作業場所,要采取通風和降溫措施。

四、對露天作業中的固定場所,應搭設歇涼棚,防止熱輻射,并經常灑水降溫。

五、對高溫、高處作業的人員,需經常進行健康檢查,發現有作業不適者,應及時調離高溫和高處作業崗位。

六、要保證及時供應符合衛生要求的茶水、清涼含鹽飲料、綠豆湯等。

七、及時給職工發放防暑降溫的急救藥品和勞動保護用品。